宋末三杰的横琴印记——横琴文史与名人故事(15)
作者:卢建 主持:丘树宏
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尊称为“宋末三杰”,他们是宋末抵抗力量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象征。三人的事迹被详细记载于《宋史·列传》之中。文天祥以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展现了宁死不屈的气节;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奋力抵抗,最终在飓风中殉国,体现了武将的忠诚与勇敢;陆秀夫则在崖山战败后背负幼主投海,以身殉国。
他们的忠义精神也在横琴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一、宋末三杰的横琴印记
文天祥《集杜诗》
景炎宾天第三十一
(御舟离三山,至惠州之甲子门驻焉。已而迁宫富场。丁丑冬,虏舟来,移次仙澳,与战得利。寻望南去,止川,景炎宾天,盖戊寅四月望日也。呜呼,痛哉!)
阴风西北来(《北征》),
青海天轩轾(《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白水暮东流(《新安吏》),
魂断苍梧帝(《赠秘书监李邕》)。
《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八·二王之立》记载:
元将刘深攻帝于浅湾,张世杰战不利,奉帝走秀山,至井澳。陈宜中遁入占城,遂不返。
十二月丙子,帝至井澳,飓风大作,舟败,几溺,帝惊悸成疾。旬馀,诸兵士稍集,死者过半。
元刘深袭井澳,帝奔谢女峡,复入海。至七里洋,欲往占城,不果。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陆秀夫》记载: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
文天祥《集杜诗》诗中提到,“御舟离三山,至惠州之甲子门驻焉。已而迁宫富场。丁丑冬,虏舟来,移次仙澳,与战得利。”“仙澳”即指今天的横琴深井一带,是南宋末年宋帝一行避风驻跸并抗击元军的重要地点。
张世杰是十字门海战的宋方主要指挥者。根据《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八·二王之立》的记载,元将刘深攻打宋帝于浅湾时,张世杰指挥战斗但未能取得胜利,于是护送宋帝逃往秀山,再至井澳(横琴深井山,即仙女澳,亦名井澳)。在井澳遭遇飓风后,宋帝惊悸成疾,而张世杰继续指挥宋军与元军周旋,最终宋帝在元军的追击下奔往谢女峡(小横琴岛),复入海。
陆秀夫是十字门海战的重要经历者。根据《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陆秀夫》的记载,在宋君臣逃亡至海滨期间,陆秀夫始终陪伴在宋帝左右,参与朝会并坚守职责。在井澳遭遇飓风、宋帝惊悸成疾逝世后,陆秀夫更是挺身而出,主张立卫王为帝,继续抗元斗争。
二、文天祥《集杜诗》的宋末三杰记录
文天祥所著的《集杜诗》,被后世尊称为《文山诗史》。该诗集以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记录了南宋末年风云变幻的历史。
《集杜诗》或《文山诗史》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宋末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部诗集,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南宋末年的政治、军事、文化状况,还能够感受到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与不屈精神。
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余坐幽燕狱中无所为,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言,集为绝句。久之,得二百首。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性同哉?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是非有意于为诗者也,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文天祥履善甫叙。
(是编作于前年,不自意流落馀生,至今不得死也。斯文固存,天将谁属?呜呼!非千载心不足以语此。壬午正月元日,文天祥书。)
文天祥在《集杜诗》中,对张世杰进行了富有深度的记录。对张世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还揭示了时代背景。
召张世杰第十七
(京师内空,赖张世杰一军自荆湖至。)
诏发西山将(《送郭中丞》),
熊虎亘阡陌(《赠王思礼司空》)。
笳鼓凝皇情(《赠左仆射严武》),
佳气向金阙(《北征》)。
镇江之战第十八
(张世杰率舟师趋金山,约殿帅张彦自常州陆出京口,扬州兵出瓜洲,三路交进,同日用事。既而扬州失期,先出取败,常州竟不出。世杰多海舟,无风不能动,江水平,虏以水哨马往来如飞,遂以溃败。呜呼!岂非天哉!)
海潮舶千艘(《送王砅使南海》),
肉食三十万(《昔游》)。
江平不肯流(《陪王使君泛江》)
到今有遗恨(《壮游》)。
将相弃国第十九
(丙子正月十八日,虏至皋亭山。是夜四鼓,宜中逃,翌日,世杰逃。)
扈圣登黄阁(《赠严八阁老》),
大将赴朝廷(《草堂》)。
胡为入云雾(《送高司直阆州》)?
浩荡乘沧溟(《桥陵韵呈县官》)。
景炎拥立第二十八
(予自苏州归阙,建议出二王于闽广。及虏至,二王方出宫,苏刘义、陆秀夫遇二王于温。时陈宜中海船泊清嶴门,诸人往邀之,共图兴复。益王始建元帅,及张世杰自定海至,同趋三山。以五月一日,益王登极,改元景炎。)
汉运初中兴(《述怀》),
扶颠待柱石(《入衡州》)。
畴能补天漏(《寄岑参》)?
登阶捧玉册(《往在》)。
幸海道第三十
(自三山登极,世杰遣兵战邵武,大捷,人心翕然。世杰不为守国计,即治海船,识者于是知其陋矣。至冬闻警,即浮海南去,天下事是以不可复为。哀哉!)
天王守太白(《九成宫》),
立国自有疆(《前出塞》)。
舍此复何之(《后游修觉寺》)?
已具浮海航(《壮游》)。
祥兴第三十三
(六月,世杰自川北还,至崖山止焉。厓山乃海中之山,两山相对,延袤中一衣带水,山口如门。世杰以为形胜,安之。)
南游炎海甸(《送魏六丈》),
沃野开天庭(《桥陵韵呈县官》)。
真龙竟寂寞(《雷》),
乾坤水上萍(《衡州送李大夫》)。
祥兴第三十四
(己卯正月十三日,虏舟直造厓山,世杰不守山门,作一字阵以待之。虏入山门,作长蛇阵对之。二月六日,虏乘潮进攻,半日而破,死溺者数万人。哀哉!)
弧矢暗江海(《草堂》),
百万化为鱼(《潼关吏》)。
帝子留遗恨(《过南岳入洞庭》),
故园莽丘墟(《逃难》)。
祥兴第三十五
(世杰于战败后,乘雾雨晦冥,以数舟遁去。)
朱厓云日高(《遣过》),
风浪无晨暮(《怀台州郑司户》)。
冥冥翠龙驾(《雨》),
今复在何许(《宿清溪驿》)?
祥兴第三十六
(初,行朝有船千馀艘,内大船极多。张元帅大小船五百,而二百舟失道,久而不至。北人乍登舟,呕晕,执弓矢不支持。又,水道生疏,舟工进退失据。使虏初至行朝,乘其未集,击之,蔑不胜矣。行朝依山作一字阵,帮缚不可复动,于是不可以攻人,而专受攻矣。先是,行朝以游舟数出,得小捷。他船皆闽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向若南船摧锋直前,闽浙水手在北舟中,必为变,则有尽歼之理。惜世杰不知合变,专守法,呜呼!岂非天哉!)
六龙忽蹉跎(《别唐十五诫》),
川广不可溯(《送汝阳王琎》)。
东风吹春水(《送程录事》),
乾坤莽回互(《怀台州郑司户》)。
张世杰第四十一
(世杰得士卒云,每言北方不可信,故无降志。闽之再造,实赖其力。然其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卒以丧败。哀哉!)
南国卷云水(《舟中苦热》),
黄金倾有无(《遣怀》)。
蛟龙亦狼狈(《溪涨》),
反反复乃须臾(《草堂》)。
张世杰第四十二
长风驾高浪(《龙门》),
偃蹇龙虎姿(《病柏》)。
萧条犹在否(《止水遣怀》)?
寒日出雾迟(《早发射洪》)。
至福安第六十二
(益王以天下兵马都元帅、卫王以副元帅建号于永嘉,随趍三山开府。予四月八日到永嘉,则元帅舟去已一月矣。亟使副守李珏驿报行府,陈丞相即遣人来议拥立事,余深赞大议。五月一日,登极,予以观文殿学士侍读,召赴行在。二十六日至行都,即再相。然国方草创,陈宜中尸其事,专制于张世杰,余名宰相,徒取充位,遂不敢拜,议岀督。)
握节汉臣回(《郑驸马》),
麻鞋见天子(《述怀》)。
感激动四极(《严武》),
壮士泪如雨(《听杨氏歌》)。
南剑州督第六十四
(始余至永嘉,留一月候命。永嘉及台、处豪杰皆来自献,愿从海道作战守规模。予至福安,欲还永嘉谋进取,庙谟不以为然,遂议开督于广。广陷,乃出南剑开府,聚兵财为收复江西计。于时,幕府选辟皆一时名士。宜中既弃临安,及三山登极,欲倚世杰复浙东西以自洗濯,所以阻予永嘉之行。后取定海兵败,李珏为制阃,众方思用予,悔已不及,惜哉。)
剑外春天远(《送班司马入京》),
江阁邻石面(《蕳严云》)。
幕府盛才贤(《次古城店》),
意气今谁见(《白马》)。
复入广第七十
(行府败于江西,收散兵复入汀,寻岀会昌,入安远,趋循州,是冬屯南岭。戊寅二月,岀惠州海丰县,驻于丽江涌,遍遣使沿海访问车驾。六月,翠华至厓山,行府移船澳。八月,进少保信国公,职任依旧。行府欲赴阙,张世杰阻隔于中,不果行。)
东浮沧海漘(《薛郎中》),
南为祝融客(《咏怀》)。
漂转混泥沙(《柴门》),
迫此短景急(《龙门》)。
南海第七十五
(今被执后,即服脑子约二两,昏眩久之,竟不能死。及至张元帅所,众胁之跪拜,誓死不屈。张遂以客礼见。寻置海船中,守䕶甚谨。至厓山,令作书招张世杰。手写诗一首复命,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不强而止。厓山之败,亲所目撃,痛苦酷罚,无以胜堪。时日夕谋陷海,而防闭不可出矣。失此一死,困苦至于今日,可胜恨哉。)
开帆驾洪涛(《遣遇》),
血战乾坤赤(《送李判官》)。
风雨闻号呼(《草堂》),
流涕洒丹极(《别蔡著作》)。
文天祥在《集杜诗》中,对陆秀夫也同样给予了关注,勾勒出了陆秀夫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形象。
景炎拥立第二十八
(予自苏州归阙,建议出二王于闽广。及虏至,二王方出宫,苏刘义、陆秀夫遇二王于温。时陈宜中海船泊清嶴门,诸人往邀之,共图兴复。益王始建元帅,及张世杰自定海至,同趋三山。以五月一日,益王登极,改元景炎。)
汉运初中兴(《述怀》),
扶颠待柱石(《入衡州》)。
畴能补天漏(《寄岑参》)?
登阶捧玉册(《往在》)。
陆枢密秀夫第五十二
(字君实,文笔英妙,自维扬幕入朝。京师陷,永嘉推戴有力;及驻厓山,兼宰相,凡朝廷事,皆秀夫润色纲纪之。厓山陷,与全家赴水死。哀哉!)
文彩珊瑚钩(《奉同郭给事》),
淑气含公鼎(《张九龄》)。
烱烱一心在(《严武》),
天水相与永(《渼陜西南台》)。
【名家简介】
卢建,北京《中国乡村》杂志社诗词编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资深人文学者,珠海市香洲区社科联委员。
【名家简介】
丘树宏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作家协会第八、九届兼职副主席,“孙中山文化”首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