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71

【视频】韶关仁化董塘镇高莲村:推进“睦邻制”,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欧阳志强 发表时间:2025-04-11 09: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欧阳志强  2025-04-11

共商共议村庄建设、及时调解邻里矛盾、加快发展乡村经济……4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高莲村了解到,该村通过推进“睦邻制”,村里36个“邻长”有效把组织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精准为民服务,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在该村处处可见。

据记者了解,目前韶关市正向全市推广“睦邻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推进。

邻长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在基层治理中,村干部人少、事多、压力大,干部服务难入微、群众需求难匹配,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按照韶关市委的部署,2024年以来,仁化县创新推出“睦邻制”:将若干个村民小组划为一片,村民小组下设“邻”基本单元,以居住相邻的5至15户为一“邻”。“邻长”由村里威望较高、服务意识较强、为人做事正直正派的人担任。邻长发挥熟人、熟地、熟政策的优势,通过串门、拉家常等形式走进群众家中,有效组织大家开展互帮互助,在政策宣传、矛盾化解、风险防范、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村委的左膀右臂。

高莲村是仁化县最早推行这一创新试点的村庄。这个拥有2000多人的村庄,村干部只有6人,但在36名邻长的协助下,村里各项事务运行得井井有条。

比如,在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中,高莲村的围墙整治曾是一大难题。有的村民建起两米高的院墙,影响村容美观,有的村民院墙拐角突出占道,引发一些纠纷。“邻长解决这一些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董塘镇党委委员罗威告诉记者,“邻长”不是官职,本身就是村民中的一员,他们设身处地、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让村里环境“蝶变”得到家家户户发自内心的支持。如今,高莲村占道的墙角得到合理的改造,封闭的“私家花园”成了共享景观,各具特色的庭院星罗棋布,村里绿植遍布,生机勃勃。

除了扮靓乡村颜值,“邻长”更是邻里关系的“润滑剂”。“邻长”谢春树向记者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村里曾有两户邻居因搭建雨棚起了争执,互不相让,气氛很是紧张。“咱们客家人常讲,共个屋檐下,都是自家人”,作为“邻长”,他凭着客家人的热忱和真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据统计,自“睦邻制”实施以来,高莲村36名“邻长”已成功化解类似纠纷127起,他们用耐心与智慧,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内涵。

让“村里事”真正变成“家家事”

高莲村党支部书记钟荣才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村里还依据村集体收入的实际情况,探索实施积分奖励机制。村民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21项活动可获取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物品。2024年下半年以来,村民累计5600余分的积分池,已兑现价值14500元的奖励。“钱多钱少还在其次,重点是大家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积极参与其中,‘村里事’真正变成了‘家家事’”。

高莲村在拓展产业发展方面,“邻长”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人作用。通过“邻长带头试种、群众跟种”,高莲村300亩金砂茶种植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村里的千亩水稻示范田在试验生物降解地膜技术,20亩淮山种植基地在探索“公司+邻长+农户”运营模式,富民兴村的产业在加快发展。

记者了解到,像高莲村这样的“睦邻制”基层治理新模式,在仁化县已全面开花。仁化县通过“睦邻制”探索,既进一步畅通了乡村的基层治理体系,也很好地助力了“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的深入推进,县域产业发展、绿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持续加力提速。

目前,韶关市正向全市推广“睦邻制”。全市1205个行政村已划分片网格3103个,村民小组网格1.3万多个,邻网格3.2万多个,选配邻长3.2万多名,联系服务32万多户村民。去年以来,韶关3万多名邻长为群众提供了“微服务”5万多次,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420余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82个。

文 | 记者 欧阳志强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泽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