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12

露营鼻祖竟在战国?青铜BBQ、移动行宫曾侯乙才是户外硬核玩家!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17 21:33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作者:  2025-04-17
2400年前,这位诸侯王已经玩转精致露营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段时间,你的朋友圈是否也正被露营风刷屏?

当我们还在纠结天幕怎么搭、卡式炉买哪款时,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战国顶流”曾侯乙却微微一笑。

曾侯乙的青铜帐篷构件.png

2400年前,这位诸侯王已经玩转精致露营,青铜烧烤架、便携酒具盒,甚至拥有占地40㎡的豪华帐篷,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春日露营装备清单!

战国春日露营清单来了

天幕、帐篷,是当下很多人购买户外装备的基本选择。而曾侯乙直接开启进阶玩法,用青铜器搭帐篷,也被认为是榫卯黑科技发明。随州曾侯乙墓陪葬坑出土有467件青铜构件,经推测应为帷帐构件。

1744877726727.png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及团队历时10年复原了这顶帐篷——由木质杆件和青铜构件组合,搭接成一座顶部四面坡式的帐篷,面阔近10米、占地约40平方米,堪称“移动行宫”。

更绝的是,青铜帐篷的设计理念直逼当代,设计和制作有标准件,方便搭建、拆卸和运输。

烧烤是露营的灵魂,曾侯乙的“青铜烤盘”则将仪式感拉满。当下,我们考虑的是携带是否轻便、实用,而曾侯乙却是要兼顾烟火气和氛围感,精致、美学是首要考虑因素。铜炉盘分为两层,上层炙烤、下层集灰,分体式设计既科学又环保,烤鱼、烤肉都不在话下。

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祁月介绍说,这件烤盘在出土时,盘身上还放置有喜头鱼的残骸,说明这是曾侯乙真正使用过的一件中国早期BBQ的用具。它的整体制作以铸造和焊接为主,从三足底座等部位的细节上,可以看出其制作的精美。

素漆木酒具箱.png

素漆木酒具箱2.png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组食具箱和酒具箱,容积不大,器物放置有序,箱上有用于拴绳的铜扣,便于打包、移动,十分适合出游携带。其中,食具箱内装有铜鼎、铜盒、铜罐、铜勺,据专家分析,铜鼎是用来装肉的,铜盒是装饭的,铜罐是装酒的。

酒具箱内物品齐全,装有耳杯16件及木盒、木勺、竹夹等。耳杯背后都有防撞的小木钉,防止叠放时撞坏。出土时木盒内残存鸡、鱼骨,或为下酒所备。

龙纹铜镇.png

如何防止野餐垫被风吹跑?曾侯乙的答案是四枚龙纹铜镇。每一枚都如同倒扣的碗,表面雕满了繁复而精细的龙纹,龙与龙之间相互缠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这些龙纹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古代工匠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考古学者指出,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难度极高,而曾侯乙墓中的铜镇,不仅铜质纯正,而且铸造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中国在金属加工方面的卓越成就。据专家推测,铜镇上的龙纹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以确保每一枚铜镇在重量、重心和稳定性方面都能达到最佳状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精准控制,无疑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四枚铜镇独特的造型和结构设计,使得它们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稳地压住席子,防止席子滑动,既实用又美观。这种设计理念,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钟情“撸串”的南越王

无独有偶,岭南地区的南越王也是个爱“撸串”的“吃货”。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了3件烤炉,炉上均配备多种供烤炙用的配件,有悬炉用的铁链,烤肉用的长叉(双叉、三叉)、铁钎、铁钩。

其中一件鸮足铜烤炉的炉壁上铸有两对乳猪,猪嘴朝上。这两对小猪造型为最早的烤乳猪实物形象,与史籍记载相互验证,可见当时南越国已经开始流行吃烤乳猪。

烧烤自然少不了调料,南越王就有一件铜姜礤,专门用来提取姜汁调味。这件调料制器的上半部礤槽为方形凹槽,用以摩擦生姜,然后在漏孔处挤出姜汁。专家推测南越王可能对姜汁佐食有特殊嗜好,故而把它带入墓中。有观众直呼:“广东人会吃原来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曾侯乙的露营装备清单、南越王赵眜的鸮足铜烤炉与铜姜礤,两位诸侯王的“烧烤江湖”跨越地域与时空,告诉我们:古人不是苦行僧,而是生活美学家。他们用智慧把“实用性”和“艺术性”焊在一起,把每一次春日出行都过成诗。

如今,当我们在山野间支起帐篷、点燃烤炉时,不妨遥想那群千年前的“露营搭子”——他们的美学追求、对自然的敬畏,以及跨越千年的饮食智慧,依然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长江云新闻、文旅中国、大洋网、南越王博物院等)

编辑:黎存根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