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揭晓 诚邀您来投票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3-25 07:40

诗性之美 独自与风对话

观音山杯·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榜单揭晓

1 陈先发《九章》:

“写碑”,或史诗抱负

陈先发的诗歌,恰如他自己所说,是“写碑”,简洁而又深刻,留白也很多,意味深长。这正体现了陈先发对本土性美学的追求。他的语言融合了古典诗歌的凝练和现代语言的灵活,超越了不中不西的翻译体,真正形成了个人特色和美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强力的风格。

在《九章》中,陈先发不只对一首诗要求完美,他开始追求整个结构的完整,体现了一种史诗意识或史诗抱负。这史诗既是他自身的一种心灵史和精神史,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史。这个结构富有开放性,是把社会各方面,天地万物、社会经济、众生百态都整体涵盖其中的一个体系。在这方面,陈先发达到了一个典范性的创作状态。

——蓝海

2 蓝蓝《唱吧,悲伤》

赞美与批评的激情相融

这部诗集是集诗人蓝蓝三十余年诗歌创作的精选,展现了她虔敬为诗歌工作的沉潜实力。她持续不断的诗歌写作,给予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以深情的关注,赋予卑微的生命以尊严。多年来,她致力于将赞美和批评的激情融为一体,并将其带入当代抒情诗创作的文本探索之中。她对现实和自然事物的贴近,贯穿了关怀、疼痛和爱,也显示了一种温暖而敏锐的诗性之美。

与此同时,蓝蓝在诗艺上不断超越自身,超越一切门户之见,展现了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在当代诗歌的叙述性语境中,蓝蓝在感受力、修辞、文体、表达方式上的独特贡献,构成了当代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现象。 ——黄礼孩

3 雷平阳《送流水》

重建纸上荒野

雷平阳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一意孤行的写作者。这是一个着黑衣的招魂师。他是这个时代最擅长写作笔记体和寓言的人。目击道存,倘恍幻象。雷平阳是一个始终及物、在场的目击者,也是语言秘密的效忠者。这种写作方式完全是一个人与语言、生存和时代不断搏杀的结果。他有着为世界立法的执念、为历史写挽歌的求真意志,以及为灵魂作传的精神词源。在这个漶散莫名的时代,他一直在重建一个纸上荒野。

能够旷日持久地坚持精神难度和写作难度的诗人实属罕见,而雷平阳则是这一极少数中的代表。

——霍俊明

4 李南《妥协之歌》

安静地写,长期被低估

李南是个长期被低估了的诗人,这与她的低调有关系,也与她题材的“小”和诗作多为短制有一定关联。她的写作沉潜、谦卑、洁净。她一以贯之,拒绝参加任何诗歌运动,总是十分安静地写,不声不响。

她的诗往往每首几行,有的十几行。从细小具体的角度进入,呈现一个个瞬间,在日常的“我”与精神的“我”相互辩驳中缓缓展开,诗句结实饱满,语言晶莹透亮,具有罕见的质地与精神重量。她的诗,用她的话来概括最适合:“那些真正的诗人,像一群弹尽粮绝的戍边战士,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捍卫着人类的最后尊严。” ——杨克

5 李少君《我是有背景的人》

以山水为背景的现代性

以山水为背景,观万物以深情,于自然之间自如地捕捉诗的灵感,寄寓胸中的情思,建构意义的场域,李少君的诗歌由此找到了中国新诗巧妙接续中华美学传统的精神通道。

他那朴素简洁的诗语道白,有着不可多得的魏晋风度和山水田园诗采,并融入了现代海洋气息,满蕴着情的涓流与爱的衷曲,悄然弹拨读者的心弦。与此同时,借助对当下历史语境的深刻领悟和对现代世态人情的精准把握,李少君的诗歌也生动描摹了当下中国的自然与社会情状,折射着当代人的精神面影和内心生活,从而体现出鲜明现代性来。

——张德明

6 梁平《家谱》

悟性言情的非逻辑诗路

《家谱》不去关注绝对、抽象之“在”,而以“心灵总态度”在日常生活与情趣的“及物”选择中,建构自己的形象美学,既“走心”,更以识见和经验见长,许多文本不时逸出生活、情绪以及感觉的层面,成为饱含理意内涵、情理浑然的思想顿悟。可贵的是它常在意象、事态的流转中自觉地渗透“思”,走了一条悟性言情的非逻辑的诗之路线,将感性化和理意化双双推上了相对理想的高度;并且深刻烙印着个人化的创新痕迹,形成了幽默从容、举重若轻的机智风格。《家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均有建树和启示。 ——罗振亚

7 梁晓明《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

感性和理性的微妙平衡

梁晓明既是60后诗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一直奔走在中国先锋诗歌前沿的重要代表。作为祖籍安徽、生于上海、三岁随父母移居浙江的江南人,他的诗歌并没有一般印象中江南诗人的缱绻柔情和精致委婉。晓明用他的诗构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金字塔,一个集他的思想、世界观、想象力和生命感悟为一身的诗学坐标。

他的诗仿佛浓缩了北方与南方,严格说是超越地域概念的。他的诗歌语言,密度和广度兼顾,阔达中凸显犀利,狂放中又不乏对细节生动到位的刻画与处理。他是母语纯熟的表达者,也是语言与诗情出色的结合者,视野开阔,诗想深远,把感性和理性的微妙平衡发挥到了极致。

百余年来,浙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的一块圣地,撇开群星璀璨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单就现代诗人而言,前有望舒志摩艾青,现有晓明潘维沈苇。 ——田原

8 吕德安 《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吕德安诗选》

开出花来的泥土

吕德安是最早慧而坚定的中国当代诗人之一。早在1979年,他就写出了《沃角的夜和女人》这样的动人之作。在将近四十年的创作探索中,他一直持续地“发展”着自己的朴素诗学。无论作诗,还是为人,他都透着一种质朴而实在的品质。他像“一块泥土”那么质朴,却是一块开出花来的泥土;他又像“一块石头”那么实在,却是一块独自与风对话的石头。从他的诗集《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吕德安诗选》,我们可以读到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妙的隐喻灵性。必须指出,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画家。

——树才

9 臧棣《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

双重叠加的厚礼

在当代汉语诗人中,臧棣大概是对现实和语言(修辞)的关系最为敏感的诗人,他多产的诗作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个人生活可能的每一个层面和罅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总有一双警觉的眼睛在提醒他自己(也在提醒读者)——这不过就是一场语言的游戏。它似乎隐含有深意,但因为和现实充分地搅拌形成的重力,却不可遏制地坠向虚无。

与此相应,在事实和修辞之间来回出入、游弋,就不单单是考验技艺,还格外考验着勇气。《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收录臧棣2015年至2017年的诗作,已经是厚厚的一册,对他个人而言是技艺的进一步的纯熟和精进,对汉语诗歌而言,则是一份生活的苦涩和修辞的愉悦双重叠加的厚礼。 ——凌越

10 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

打开小事物的“内心”

张执浩的诗歌,多源于最日常的生活经验。他擅长在细微的观察中设置诗意的现场,好些诗作看似信手拈来,可能每一句都来之不易。他有时在反讽里把握现实的动向,有时又以移情的方式切入万物的幽暗性。在近乎朴素的表达里,他竭力打开那些小事物的“内心”,赋予它们以主体性和灵动感。

诗集《高原上的野花》是张执浩近30年诗歌写作的总结。在通往诗的途中,他可以倾听花开的声音,也能够洞察到鱼的悲伤,还不时地关注草的强颜欢笑与水的沉默寡言——这些创造性的风景,既是想象的产物,也是经验的延伸。立足于此,诗人试图通达诗歌的内部,以叙事“发明”词的内涵,以抒情表现诗的本质,最终抵达生命感知中那迷人的美。 ——刘波

诗歌入围作品 (以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 陈先发《九章》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

2 蓝蓝《唱吧,悲伤》 江苏凤凰出版社2017年1月

3 雷平阳《送流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

4 李南《妥协之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0月

5 李少君《我是有背景的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6 梁平《家谱》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

7 梁晓明《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0月

8 吕德安《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

9 臧棣《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10 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

文无定质 只是随物赋形

观音山杯·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榜单揭晓

1

用古人之志,向可归处归

作家、评论家李敬泽随性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短文结集,内容庞杂,笔法恣肆,《诗经》《离骚》,信手拈来,春秋以降,纵横捭阖。孔子、孟子、韩非子、杜甫、张岱……古人还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穿越千年站在我们面前,与这位叫李敬泽的现代人把酒言欢。

“咏而归”是孔子悠然神往的境界,何为“归”,李敬泽借明代钟惺之语“以古人为归”作解,读古人之书,用古人之志,向可归处归。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古人的精神与意趣融入我们血液,读懂他们,才能读懂中国文化,也才能站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麦小麦

2

李娟 《遥远的向日葵地》

与天地万物平等对话

《遥远的葵花地》延续了《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的写作路数,李娟仍然写一些遥远地方的人事与风物:戈壁、沙漠、草原、帐篷、牧人;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丰收与歉收;还有大狗丑丑,小狗赛虎,等等。这些人事风物对生活于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地就有一种吸引力。

然而李娟散文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却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特。她用看似“笨拙”的文字为大地万物赋形。她不但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抱着一种息息相关的感情,写出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体贴,生命对生命的依恋,而且还触及事物内部的灵性。这种灵性来自于她的内心,她对于生命密码的感悟,也是她与天地万物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结果。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我们在《遥远的葵花地》里闻到了向日葵淡淡的清香和结籽的声音,听到了蜜蜂幸福的吟唱,也感受到了“向日葵”之外的美丽与沉重——这就是李娟散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感情真实饱满却不张扬喧嚣,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沁人肺腑,写日常生活却能超越具象,使文字在广阔时空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陈剑晖

3

李修文 《山河袈裟》

在文学的显微镜下

李修文是很好的小说家,就我有限的阅读感觉,他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力量。这样的小说家也容易出好散文。《山河袈裟》是他首部散文集,散文里往往聚集着作家充沛的真气,首部散文集也意味着最充沛的真气。

里面写的都是修伞补锅的小人物,这些人是那么平凡,我们日常遇到的时候,往往会与他们擦肩而过不回首。但放在文学的显微镜下,尤其当显微镜的主人是李修文这样的人时,这些小人物便会焕发出无法言喻的魅力;西谚云“细节之中有神灵”,小人物作为尘世的细节,也蕴藏着无数微妙的神灵。读着这样的文字,你大概就会得知,在写作他们的过程中,作家在进行着怎样的修行:冷峻与热烈混杂,温暖与悲悯同体,怀揣着内心深处的炉火,他和这些艰难行路的人们一起走在风雪中。——乔叶

4

刘齐 《我的串联生活》

特殊时代的别样记录

以十七万言的篇幅,讲述作者兄妹四人在1966年作为黑帮子女假扮同学,前往北京参加串联。乱世红尘,无论是痴狂的宏大场面,还是不起眼的幽微角落,酸甜苦辣,迷离扑朔,极度震撼。这是特殊时代的别样记录,像是寓言,然而它真切地发生;像是一个噩梦,然而它正是沉甸甸的现实。

异化的主题,荒诞幽默的笔调,却又不动声色。入木三分,视点却不粘于笔下的现实呈现。文笔连侃带逗的刘氏笔法,坊间早已好评如潮,然而在这细腻诙谐的文风背后,是现实,又是寓言加预言,是超拔想象力和讽喻内核的复活。作者冷静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契入生活的本质,解剖、撬动、批判,形成一种长时间持续不衰的文字力量。——伍立杨

5

沈胜衣/许宏泉(绘图) 《笔花砚草集》

与植物相遇时的喜悦

植物散文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既定的模式,沈胜衣的写作显然别具特色。他似乎无意于博物志的描述,也不愿将人生感悟强加在植物身上。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是他更属意与植物相遇时的喜悦。

沈胜衣原本是一位敏感的诗人,且落笔生花。无论书房还是行旅,无论册页还是影像,花草树木总能让他心旌摇曳、浮想联翩。往昔的记忆、笔记、掌故,纷至沓来;又经其清丽、淡雅、疏逸的笔墨晕染开去,化作一篇篇锦绣文章。

阅读这些充满互文性的植物书写,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文中引用的那些熟悉或陌生的书籍,固然可以编目备查。但我宁愿葆有乡野漫步的心境,视之如沿途邂逅的花花草草,能滋生一种莫名的欢喜,这就够了。拈花微笑的愉悦,远胜卷帙浩繁的教益。——桑农

6

苏枕书 《京都如晤》

字里行间有一份自适

苏枕书的散文,始终给人一种置身域外之感,这本关于京都通信的散文集尤其明显。地理原因诚然给我们带来了疏离感,但更主要的,是她的这一种写作风格,在目前的中文写作中十分少见。这里面有自己的经营,而不是惯常见到的作家们的处理方式——把散文当做是小说或诗歌的废料、次品;她是切切实实地在写作,而不仅仅是为“游记”、“访书记”这样的名目所限制。字里行间有一份自适,并不为时风所拘牵。这里面大概也有地理的原因,远离了我们所熟悉的千篇一律的文字氛围。就以最常见的买书的文章为例,如果与国内藏书“大咖”们的文章一比较,不一样是非常明显的。 ——戴新伟

7

王稼句 《夜航船上》

书斋越来越像“夜航船”

《夜航船上》是王稼句的书话集,也是他的快乐的一次大集结。多年来他修得的读藏之乐,都在书中为我们一一呈现。以当下的情势论,王稼句这一代人的读藏之乐似乎正渐行渐远,也正因为此,我们需要唤醒这一乐趣。你可以把书中稼句的文字,当做重温读藏之乐的指南。

稼句是传统意义上书斋里的文化守望者,更是现代意义上都市中的文化招魂人。他在书中谈鲁迅的中文藏书,谈知堂的书信,谈周越然的书趣,谈钟叔河的编著,谈苏州的旧书店,谈去了又来的毛边书……举凡读书人的所想所爱所思所念,他都细细追索,孜孜考证,且文字讲究,情怀温暖。

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大时代,爱书人的书斋真的越来越像“夜航船”了。爱书人的书话集子也越来越像“夜航船”。不必奢谈“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了,且读读稼句的文字,读者若然因此生出“天下乐趣唯读藏之乐最堪重温”一类的感念,那就等于给自己营造出了丝丝暖意。我们太需要暖意了。

——胡洪侠

8

辛德勇 《蒐书记》

所有的收藏,都是收藏历史

辛德勇用这本精美的聚书实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爱书人、读书人、藏书人和写书人丰硕怡人、难测边界的精神世界;它不仅树立了郑振铎之后“学者书话”的又一典范,且读者从作者的淘书人生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成长轨迹。

作者“聚书”,实为聚学,“考证版本源流,阐释文献内涵”。通过大量绵密的“蒐书”细节,证成了“所有的收藏,都是收藏历史”这一经典的学者蒐书真理;而通过对所蒐书籍的精细临摹,再一次展示了“为了用书而藏书”的学者蒐书之道。

不止如此。透过蒐书人生,读者还能看到作者学问大厦的坚深底座,以及作者追求的为学境界:自由的人生,尊严的思想,锐利的说理,自由的论证。事实上,这本蒐书记,也是一座知识和精神的富矿,挖下每一锹,都可能收获金子。——刘苏里

9

赵珩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历史的变幻与人情的冷暖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赵珩出生于书香世家,曾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由于家庭的原因和后来的工作关系,获得了很多与学人接触的机会。赵珩从小如在春风里,深受旧时学人的熏陶。《逝者如斯》回忆数十位已故学人,启功、王世襄、黄苗子、陈梦家、朱家溍、王永兴、黄永年、王元化、唐鲁孙、逯耀东等,如今看来已是传奇。而在赵珩眼中,这些学人是平易可亲的父执辈与忘年交,他们的笑声和泪影,投射的是历史的变幻与人情的冷暖。

百年世局巨变,人如一叶扁舟,常随浪起浪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难得的是,《逝者如斯》中的学人,还能葆有温情与敬意,在世变之中,为书香世家播一些种子,为汉魂唐魄传一股遗风。

——李怀宇

10

周晓枫 《有如候鸟》

有关人性鸟性兽性

周晓枫的散文创作总是令人期待。她从事散文创作长达二十余年,一直活跃在散文读者的视野中。纯粹,智慧,犀利,入微,深刻,洒脱,超逸,敏感,不仅是周晓枫的文风,也是她的个性秉赋。她的散文有着特别的气质,想象力丰富,文风凛冽,对于语言有宗教般的虔诚。

语言精致华美、结构繁复机巧的《有如候鸟》,是一部有关人性鸟性兽性的散文,抑或是散文与小说杂糅一体的创新文本,它让读者看到了语言和文字最让人意外和惊艳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此书涉及家暴、记忆、善恶、异化、食物链、迁徙、世相……这些小说家都格外慎重和难以把握的主题,她却试图用散文的方式来抵达。在绵密且不拘谨的比喻与通感中,周晓枫让文字的纯度和美感超乎读者所能想象的边界。

——张鸿

散文入围作品 (以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李敬泽 《咏而归》 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

2李娟 《遥远的向日葵地》 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

3李修文 《山河袈裟》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4刘齐 《我的串联生活》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年6月

5沈胜衣/许宏泉(绘图) 《笔花砚草集》 中华书局2017年9月

6苏枕书 《京都如晤》 中华书局2017年8月

7王稼句 《夜航船上》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

8辛德勇 《蒐书记》 九州出版社2017年1月

9赵珩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中华书局2017年8月

10周晓枫 《有如候鸟》 新星出版社2017年9月

1  2  3  4  


编辑:宏
数字报

2018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揭晓 诚邀您来投票

金羊网  作者:  2018-03-25

诗性之美 独自与风对话

观音山杯·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榜单揭晓

1 陈先发《九章》:

“写碑”,或史诗抱负

陈先发的诗歌,恰如他自己所说,是“写碑”,简洁而又深刻,留白也很多,意味深长。这正体现了陈先发对本土性美学的追求。他的语言融合了古典诗歌的凝练和现代语言的灵活,超越了不中不西的翻译体,真正形成了个人特色和美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强力的风格。

在《九章》中,陈先发不只对一首诗要求完美,他开始追求整个结构的完整,体现了一种史诗意识或史诗抱负。这史诗既是他自身的一种心灵史和精神史,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史。这个结构富有开放性,是把社会各方面,天地万物、社会经济、众生百态都整体涵盖其中的一个体系。在这方面,陈先发达到了一个典范性的创作状态。

——蓝海

2 蓝蓝《唱吧,悲伤》

赞美与批评的激情相融

这部诗集是集诗人蓝蓝三十余年诗歌创作的精选,展现了她虔敬为诗歌工作的沉潜实力。她持续不断的诗歌写作,给予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以深情的关注,赋予卑微的生命以尊严。多年来,她致力于将赞美和批评的激情融为一体,并将其带入当代抒情诗创作的文本探索之中。她对现实和自然事物的贴近,贯穿了关怀、疼痛和爱,也显示了一种温暖而敏锐的诗性之美。

与此同时,蓝蓝在诗艺上不断超越自身,超越一切门户之见,展现了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在当代诗歌的叙述性语境中,蓝蓝在感受力、修辞、文体、表达方式上的独特贡献,构成了当代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现象。 ——黄礼孩

3 雷平阳《送流水》

重建纸上荒野

雷平阳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一意孤行的写作者。这是一个着黑衣的招魂师。他是这个时代最擅长写作笔记体和寓言的人。目击道存,倘恍幻象。雷平阳是一个始终及物、在场的目击者,也是语言秘密的效忠者。这种写作方式完全是一个人与语言、生存和时代不断搏杀的结果。他有着为世界立法的执念、为历史写挽歌的求真意志,以及为灵魂作传的精神词源。在这个漶散莫名的时代,他一直在重建一个纸上荒野。

能够旷日持久地坚持精神难度和写作难度的诗人实属罕见,而雷平阳则是这一极少数中的代表。

——霍俊明

4 李南《妥协之歌》

安静地写,长期被低估

李南是个长期被低估了的诗人,这与她的低调有关系,也与她题材的“小”和诗作多为短制有一定关联。她的写作沉潜、谦卑、洁净。她一以贯之,拒绝参加任何诗歌运动,总是十分安静地写,不声不响。

她的诗往往每首几行,有的十几行。从细小具体的角度进入,呈现一个个瞬间,在日常的“我”与精神的“我”相互辩驳中缓缓展开,诗句结实饱满,语言晶莹透亮,具有罕见的质地与精神重量。她的诗,用她的话来概括最适合:“那些真正的诗人,像一群弹尽粮绝的戍边战士,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捍卫着人类的最后尊严。” ——杨克

5 李少君《我是有背景的人》

以山水为背景的现代性

以山水为背景,观万物以深情,于自然之间自如地捕捉诗的灵感,寄寓胸中的情思,建构意义的场域,李少君的诗歌由此找到了中国新诗巧妙接续中华美学传统的精神通道。

他那朴素简洁的诗语道白,有着不可多得的魏晋风度和山水田园诗采,并融入了现代海洋气息,满蕴着情的涓流与爱的衷曲,悄然弹拨读者的心弦。与此同时,借助对当下历史语境的深刻领悟和对现代世态人情的精准把握,李少君的诗歌也生动描摹了当下中国的自然与社会情状,折射着当代人的精神面影和内心生活,从而体现出鲜明现代性来。

——张德明

6 梁平《家谱》

悟性言情的非逻辑诗路

《家谱》不去关注绝对、抽象之“在”,而以“心灵总态度”在日常生活与情趣的“及物”选择中,建构自己的形象美学,既“走心”,更以识见和经验见长,许多文本不时逸出生活、情绪以及感觉的层面,成为饱含理意内涵、情理浑然的思想顿悟。可贵的是它常在意象、事态的流转中自觉地渗透“思”,走了一条悟性言情的非逻辑的诗之路线,将感性化和理意化双双推上了相对理想的高度;并且深刻烙印着个人化的创新痕迹,形成了幽默从容、举重若轻的机智风格。《家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均有建树和启示。 ——罗振亚

7 梁晓明《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

感性和理性的微妙平衡

梁晓明既是60后诗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一直奔走在中国先锋诗歌前沿的重要代表。作为祖籍安徽、生于上海、三岁随父母移居浙江的江南人,他的诗歌并没有一般印象中江南诗人的缱绻柔情和精致委婉。晓明用他的诗构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金字塔,一个集他的思想、世界观、想象力和生命感悟为一身的诗学坐标。

他的诗仿佛浓缩了北方与南方,严格说是超越地域概念的。他的诗歌语言,密度和广度兼顾,阔达中凸显犀利,狂放中又不乏对细节生动到位的刻画与处理。他是母语纯熟的表达者,也是语言与诗情出色的结合者,视野开阔,诗想深远,把感性和理性的微妙平衡发挥到了极致。

百余年来,浙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版图中的一块圣地,撇开群星璀璨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单就现代诗人而言,前有望舒志摩艾青,现有晓明潘维沈苇。 ——田原

8 吕德安 《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吕德安诗选》

开出花来的泥土

吕德安是最早慧而坚定的中国当代诗人之一。早在1979年,他就写出了《沃角的夜和女人》这样的动人之作。在将近四十年的创作探索中,他一直持续地“发展”着自己的朴素诗学。无论作诗,还是为人,他都透着一种质朴而实在的品质。他像“一块泥土”那么质朴,却是一块开出花来的泥土;他又像“一块石头”那么实在,却是一块独自与风对话的石头。从他的诗集《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吕德安诗选》,我们可以读到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妙的隐喻灵性。必须指出,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画家。

——树才

9 臧棣《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

双重叠加的厚礼

在当代汉语诗人中,臧棣大概是对现实和语言(修辞)的关系最为敏感的诗人,他多产的诗作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个人生活可能的每一个层面和罅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总有一双警觉的眼睛在提醒他自己(也在提醒读者)——这不过就是一场语言的游戏。它似乎隐含有深意,但因为和现实充分地搅拌形成的重力,却不可遏制地坠向虚无。

与此相应,在事实和修辞之间来回出入、游弋,就不单单是考验技艺,还格外考验着勇气。《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收录臧棣2015年至2017年的诗作,已经是厚厚的一册,对他个人而言是技艺的进一步的纯熟和精进,对汉语诗歌而言,则是一份生活的苦涩和修辞的愉悦双重叠加的厚礼。 ——凌越

10 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

打开小事物的“内心”

张执浩的诗歌,多源于最日常的生活经验。他擅长在细微的观察中设置诗意的现场,好些诗作看似信手拈来,可能每一句都来之不易。他有时在反讽里把握现实的动向,有时又以移情的方式切入万物的幽暗性。在近乎朴素的表达里,他竭力打开那些小事物的“内心”,赋予它们以主体性和灵动感。

诗集《高原上的野花》是张执浩近30年诗歌写作的总结。在通往诗的途中,他可以倾听花开的声音,也能够洞察到鱼的悲伤,还不时地关注草的强颜欢笑与水的沉默寡言——这些创造性的风景,既是想象的产物,也是经验的延伸。立足于此,诗人试图通达诗歌的内部,以叙事“发明”词的内涵,以抒情表现诗的本质,最终抵达生命感知中那迷人的美。 ——刘波

诗歌入围作品 (以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 陈先发《九章》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

2 蓝蓝《唱吧,悲伤》 江苏凤凰出版社2017年1月

3 雷平阳《送流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

4 李南《妥协之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0月

5 李少君《我是有背景的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6 梁平《家谱》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

7 梁晓明《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0月

8 吕德安《两块颜色不同的泥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

9 臧棣《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10 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

文无定质 只是随物赋形

观音山杯·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榜单揭晓

1

用古人之志,向可归处归

作家、评论家李敬泽随性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短文结集,内容庞杂,笔法恣肆,《诗经》《离骚》,信手拈来,春秋以降,纵横捭阖。孔子、孟子、韩非子、杜甫、张岱……古人还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穿越千年站在我们面前,与这位叫李敬泽的现代人把酒言欢。

“咏而归”是孔子悠然神往的境界,何为“归”,李敬泽借明代钟惺之语“以古人为归”作解,读古人之书,用古人之志,向可归处归。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古人的精神与意趣融入我们血液,读懂他们,才能读懂中国文化,也才能站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麦小麦

2

李娟 《遥远的向日葵地》

与天地万物平等对话

《遥远的葵花地》延续了《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的写作路数,李娟仍然写一些遥远地方的人事与风物:戈壁、沙漠、草原、帐篷、牧人;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丰收与歉收;还有大狗丑丑,小狗赛虎,等等。这些人事风物对生活于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地就有一种吸引力。

然而李娟散文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却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特。她用看似“笨拙”的文字为大地万物赋形。她不但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抱着一种息息相关的感情,写出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体贴,生命对生命的依恋,而且还触及事物内部的灵性。这种灵性来自于她的内心,她对于生命密码的感悟,也是她与天地万物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结果。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我们在《遥远的葵花地》里闻到了向日葵淡淡的清香和结籽的声音,听到了蜜蜂幸福的吟唱,也感受到了“向日葵”之外的美丽与沉重——这就是李娟散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感情真实饱满却不张扬喧嚣,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沁人肺腑,写日常生活却能超越具象,使文字在广阔时空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陈剑晖

3

李修文 《山河袈裟》

在文学的显微镜下

李修文是很好的小说家,就我有限的阅读感觉,他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力量。这样的小说家也容易出好散文。《山河袈裟》是他首部散文集,散文里往往聚集着作家充沛的真气,首部散文集也意味着最充沛的真气。

里面写的都是修伞补锅的小人物,这些人是那么平凡,我们日常遇到的时候,往往会与他们擦肩而过不回首。但放在文学的显微镜下,尤其当显微镜的主人是李修文这样的人时,这些小人物便会焕发出无法言喻的魅力;西谚云“细节之中有神灵”,小人物作为尘世的细节,也蕴藏着无数微妙的神灵。读着这样的文字,你大概就会得知,在写作他们的过程中,作家在进行着怎样的修行:冷峻与热烈混杂,温暖与悲悯同体,怀揣着内心深处的炉火,他和这些艰难行路的人们一起走在风雪中。——乔叶

4

刘齐 《我的串联生活》

特殊时代的别样记录

以十七万言的篇幅,讲述作者兄妹四人在1966年作为黑帮子女假扮同学,前往北京参加串联。乱世红尘,无论是痴狂的宏大场面,还是不起眼的幽微角落,酸甜苦辣,迷离扑朔,极度震撼。这是特殊时代的别样记录,像是寓言,然而它真切地发生;像是一个噩梦,然而它正是沉甸甸的现实。

异化的主题,荒诞幽默的笔调,却又不动声色。入木三分,视点却不粘于笔下的现实呈现。文笔连侃带逗的刘氏笔法,坊间早已好评如潮,然而在这细腻诙谐的文风背后,是现实,又是寓言加预言,是超拔想象力和讽喻内核的复活。作者冷静的头脑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契入生活的本质,解剖、撬动、批判,形成一种长时间持续不衰的文字力量。——伍立杨

5

沈胜衣/许宏泉(绘图) 《笔花砚草集》

与植物相遇时的喜悦

植物散文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既定的模式,沈胜衣的写作显然别具特色。他似乎无意于博物志的描述,也不愿将人生感悟强加在植物身上。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是他更属意与植物相遇时的喜悦。

沈胜衣原本是一位敏感的诗人,且落笔生花。无论书房还是行旅,无论册页还是影像,花草树木总能让他心旌摇曳、浮想联翩。往昔的记忆、笔记、掌故,纷至沓来;又经其清丽、淡雅、疏逸的笔墨晕染开去,化作一篇篇锦绣文章。

阅读这些充满互文性的植物书写,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文中引用的那些熟悉或陌生的书籍,固然可以编目备查。但我宁愿葆有乡野漫步的心境,视之如沿途邂逅的花花草草,能滋生一种莫名的欢喜,这就够了。拈花微笑的愉悦,远胜卷帙浩繁的教益。——桑农

6

苏枕书 《京都如晤》

字里行间有一份自适

苏枕书的散文,始终给人一种置身域外之感,这本关于京都通信的散文集尤其明显。地理原因诚然给我们带来了疏离感,但更主要的,是她的这一种写作风格,在目前的中文写作中十分少见。这里面有自己的经营,而不是惯常见到的作家们的处理方式——把散文当做是小说或诗歌的废料、次品;她是切切实实地在写作,而不仅仅是为“游记”、“访书记”这样的名目所限制。字里行间有一份自适,并不为时风所拘牵。这里面大概也有地理的原因,远离了我们所熟悉的千篇一律的文字氛围。就以最常见的买书的文章为例,如果与国内藏书“大咖”们的文章一比较,不一样是非常明显的。 ——戴新伟

7

王稼句 《夜航船上》

书斋越来越像“夜航船”

《夜航船上》是王稼句的书话集,也是他的快乐的一次大集结。多年来他修得的读藏之乐,都在书中为我们一一呈现。以当下的情势论,王稼句这一代人的读藏之乐似乎正渐行渐远,也正因为此,我们需要唤醒这一乐趣。你可以把书中稼句的文字,当做重温读藏之乐的指南。

稼句是传统意义上书斋里的文化守望者,更是现代意义上都市中的文化招魂人。他在书中谈鲁迅的中文藏书,谈知堂的书信,谈周越然的书趣,谈钟叔河的编著,谈苏州的旧书店,谈去了又来的毛边书……举凡读书人的所想所爱所思所念,他都细细追索,孜孜考证,且文字讲究,情怀温暖。

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大时代,爱书人的书斋真的越来越像“夜航船”了。爱书人的书话集子也越来越像“夜航船”。不必奢谈“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了,且读读稼句的文字,读者若然因此生出“天下乐趣唯读藏之乐最堪重温”一类的感念,那就等于给自己营造出了丝丝暖意。我们太需要暖意了。

——胡洪侠

8

辛德勇 《蒐书记》

所有的收藏,都是收藏历史

辛德勇用这本精美的聚书实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爱书人、读书人、藏书人和写书人丰硕怡人、难测边界的精神世界;它不仅树立了郑振铎之后“学者书话”的又一典范,且读者从作者的淘书人生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成长轨迹。

作者“聚书”,实为聚学,“考证版本源流,阐释文献内涵”。通过大量绵密的“蒐书”细节,证成了“所有的收藏,都是收藏历史”这一经典的学者蒐书真理;而通过对所蒐书籍的精细临摹,再一次展示了“为了用书而藏书”的学者蒐书之道。

不止如此。透过蒐书人生,读者还能看到作者学问大厦的坚深底座,以及作者追求的为学境界:自由的人生,尊严的思想,锐利的说理,自由的论证。事实上,这本蒐书记,也是一座知识和精神的富矿,挖下每一锹,都可能收获金子。——刘苏里

9

赵珩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历史的变幻与人情的冷暖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赵珩出生于书香世家,曾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由于家庭的原因和后来的工作关系,获得了很多与学人接触的机会。赵珩从小如在春风里,深受旧时学人的熏陶。《逝者如斯》回忆数十位已故学人,启功、王世襄、黄苗子、陈梦家、朱家溍、王永兴、黄永年、王元化、唐鲁孙、逯耀东等,如今看来已是传奇。而在赵珩眼中,这些学人是平易可亲的父执辈与忘年交,他们的笑声和泪影,投射的是历史的变幻与人情的冷暖。

百年世局巨变,人如一叶扁舟,常随浪起浪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难得的是,《逝者如斯》中的学人,还能葆有温情与敬意,在世变之中,为书香世家播一些种子,为汉魂唐魄传一股遗风。

——李怀宇

10

周晓枫 《有如候鸟》

有关人性鸟性兽性

周晓枫的散文创作总是令人期待。她从事散文创作长达二十余年,一直活跃在散文读者的视野中。纯粹,智慧,犀利,入微,深刻,洒脱,超逸,敏感,不仅是周晓枫的文风,也是她的个性秉赋。她的散文有着特别的气质,想象力丰富,文风凛冽,对于语言有宗教般的虔诚。

语言精致华美、结构繁复机巧的《有如候鸟》,是一部有关人性鸟性兽性的散文,抑或是散文与小说杂糅一体的创新文本,它让读者看到了语言和文字最让人意外和惊艳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此书涉及家暴、记忆、善恶、异化、食物链、迁徙、世相……这些小说家都格外慎重和难以把握的主题,她却试图用散文的方式来抵达。在绵密且不拘谨的比喻与通感中,周晓枫让文字的纯度和美感超乎读者所能想象的边界。

——张鸿

散文入围作品 (以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李敬泽 《咏而归》 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

2李娟 《遥远的向日葵地》 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

3李修文 《山河袈裟》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4刘齐 《我的串联生活》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年6月

5沈胜衣/许宏泉(绘图) 《笔花砚草集》 中华书局2017年9月

6苏枕书 《京都如晤》 中华书局2017年8月

7王稼句 《夜航船上》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

8辛德勇 《蒐书记》 九州出版社2017年1月

9赵珩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中华书局2017年8月

10周晓枫 《有如候鸟》 新星出版社2017年9月

1  2  3  4  


编辑: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