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未来 习近平为科技人才指明方向
央视网消息:“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人才已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决定性战略资源。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战略高度,从“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再到多次强调“不拘一格降人才”,对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集合精锐力量,下好“先手棋”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自:新华网)
“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连续三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以“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排头兵”位置。
人才有多重要?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并进一步为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的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自履任以来,每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科技大奖;多次看望慰问科研人员;到多地视察参观科技成果,对科技人才提出殷切期望,寄予厚望。就在今年5月中旬,习近平视察军事科学院,还特意看望了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两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火炸药专家王泽山、植物学家钟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到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人才发挥“排头兵”作用,加速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决胜未来,人才驱动创新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创新”一词被反复提及128次,足见其分量之重。
“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1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图片来自:新华网)
为何如此强调创新?习近平在2018年两会上这么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创新机制。习近平曾用三个“第一”说明发展、人才、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进入新时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创新大有可为。如何加快科研成果“从纸变成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云集了200多家创新孵化器、两万多名天使投资人。在这里,大大简化了人才引进手续,平均每天都会诞生80家科技型企业。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过去五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实体经济成为创新的主战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2017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2017年的57.5%。
坚持党管人才,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已达8100万,1.7亿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片来自:新华网)
如此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如何管理、如何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此次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具体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
——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当好后勤部长。
党管人才的重点是谋大局管大事,发挥着统揽全局作用。
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直抵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显现: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稀缺。对此,我国各级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普遍制定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多地省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高度自觉性。
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建设。如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印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意见》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就为坚持党管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证,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之际,习近平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动员令:“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文/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