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百年沧桑中英街“特区窗口”再出发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7-16 09:13

从今天起,金羊网推出“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系列报道

一个个“标志地”镌刻广东改革开放印记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厚望。

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征程,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版图上留下一串串印记———一桥横跨伶仃洋,连起粤港澳三地,即将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是广东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更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崭新成果。

回首改革开放这一决策发轫之初,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中英街、渔民村、蛇口工业区、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无不带有深刻的改革开放烙印。

在广东,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超市———广州友谊商店自选超级商场;第一家港商投资的高级涉外酒店———白天鹅宾馆;第一条粤港合作修建的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一个个“第一”体现着广东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更讲述了广东为改革开放“探路”的担当精神。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现在要靠科技和创新的驱动。中国散裂中子源、中新知识城、国家超算中心相继落户广东,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从实现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向更高生活水平迈进。

“中国第一村”深圳南岭村的变迁记录下这一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总书记的宣示掷地有声。三年多来,中国(广东)自贸区形成的上百项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正惠及全国。

如今,新时代的广东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从今天起,金羊网推出“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系列报道,带您走访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标志地,回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望更加辉煌的新征程。敬请垂注! (赵鹏)

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标志地特别报道

百年沧桑中英街“特区窗口”再出发

她最早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曾是闻名全国的购物天堂,如今激活历史文化重焕魅力

文/记者林园 实习生范永敬 图/记者王磊

深圳中英街

“一街之兴衰关乎国势,百年之荣辱窥于一斑。”

长不足半里、宽仅丈余的中英街,见证了百年来中国从屈辱到崛起之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这条街东侧属中方,西侧属港英一方。

1997年香港回归后,这条小街回归祖国,其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形成独具特色的“一街两制”。

作为“窗口中的窗口”,深圳沙头角镇的中英街最早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改革开放之初到香港回归前夕,中英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一天逾十万人如潮水般涌进,店铺日营业额动辄几百万,甚至有“背着麻袋装钱”来这里购物的消费者。

如今,中英街不断探索转型,更新管理措施,升级文化旅游。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让这条百年老街重焕生机。

A 一度是内地流行“风向标”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中英街生来就具有商业气质。

1899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中英两国在沙头角勘界,沙头角一分为二,一侧属港英、一侧属清政府。

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陆续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改革开放之初,中英街成为双边贸易的开放地,是内地人购买进口商品的最方便渠道。“改革开放后,很多内地游客来买东西。一开始来买布,用来做西装、做风衣的比较多,后来游客多是来买黄金,再后来就买手袋、买药,生意都很火爆。”夏日的午后,店外阳光灿烂,中英街泰日台药店老板李天送戴着老花镜,悠闲地看着手机,儿子帮忙招呼客人。

家住西侧的港人李天送,1979年就在大榕树旁开了这家药店,一做就是39年。许多像李天送这样的老街坊,都对中英街的繁荣记忆犹新———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免税区的价格优势,改革开放后,中英街创造了“购物天堂”的商业奇迹,名震一时。那时,中英街销售什么,内地就会流行什么。刚开始人们来到中英街,争相购买邓丽君磁带、太阳伞,后来开始买香皂、尼龙袜子等生活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黄金首饰也成为一股潮流。

据记载,鼎盛时期,包括香港四大金行在内,中英街销售黄金的商店有89家。

中英街上共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

B 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

几十年过去,除了木质柜台换成玻璃柜台外,李天送店里的其余装修都维持着开业时的样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英街的商业优势渐渐淡去,如今的中英街,正在不断转型中。

“进入中英街要办理边境特别管理通行证,以前办证都要大排长龙,队伍有几十米长,经常要排队一个多钟头才能进去。现在几乎不用排队,刷身份证就能取到通行证。”

不少游客对入关情形的今昔对比啧啧称奇。近日,记者来到中英街,体验了“刷证入关”,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此外,今年起,进入中英街所需通行证的工本费取消。3月20日起,居民还可通过网上预约、现场自助取证的方式进入中英街。

取消收费、更新办证模式不过是这条百年老街近年来“升级换代”的一个小小缩影。

恰当的管理措施为中英街商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依托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也在中英街的转型之路中崭露头角。“打造历史文化名街,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的想法早年便已成型。”中英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英街的转型重在让历史文化“活”过来。而今,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均已修缮。今年3月,首届中英街文化节举办,深港居民欣赏到多场非遗展演,包括鱼灯舞、麒麟舞、百人舞龙、醒狮、陆上行舟、腰鼓等。下一步,中英街管理局将以深化文体建设为抓手,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打造基层文化建设品牌,不断完善社区场地设备、设施建设。

如今,随着文化旅游发展,中英街的人气也回来了,每年客流量维持在300万左右。中英街在改革的新征程中再次出发。

亲历者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孙霄:

改革开放赋予中英街生命力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英街实际上就是一条军事分界线。”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孙霄对记者表示。自1998年7月从深圳市文化局调任盐田区筹建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到2015年退休,孙霄扎根中英街17年,聊起中英街的历史,他如数家珍。

和中英街的第一次“相遇”,还是在1992年。当时孙霄在深圳市文化委员会工作,一次工作原因来到中英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很拥挤,大家出来都是手里拎着东西。”孙霄介绍,当时每天进关游客最少有三四万人,最多时甚至达到10万人。

六年后,孙霄跟中英街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孙霄被借调到盐田区筹建中英街博物馆,此后的17年,随着博物馆的建设,他对这条街的历史愈发了解,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繁荣和转型。孙霄认为,改革开放赋予中英街巨大生命力,大量国外的、香港的产品涌进来,这里的贸易一下活跃起来。而中英街后来的一度沉寂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趋势。目前,发展旅游文化是中英街的重要出路。据了解,2002年开始,每年3月18日,深圳都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举办三·一八警示日的鸣钟仪式。这项活动成了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2016年,这一活动被文化部列为全国对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

每年中英街“3·18”警示日,界碑旁的警世钟都会响起

威水史

曾半年卖掉5吨金饰

中英街的黄金时代始于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考察。

1978年7月,刚主政广东不久的习仲勋同志到中英街考察。一街之隔,香港那边热闹繁华,广东这边冷清萧条。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虽然远高于广东全省农民人均收入77.4元,却与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13000元港币差之百倍,不少人为此跑到香港去了。

习仲勋当场指示时任宝安县(现深圳市)县委书记的方苞“要优先考虑沙头角”。对宝安县关于搞小额贸易、过境耕作的请示,他当场拍板“说办就办,不要等”,“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就干”。

通过这次考察,习仲勋意识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是长久之道。习仲勋感到广东具有快速发展的优越条件,后来他积极向中央争取,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走一步,最终促成了经济特区的创办,拉开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0年8月,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而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中英街店铺林立,商品来自五大洲,生意火爆。据资料显示,从1980年以后的十多年内,中英街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沙头角镇的10%至30%,最高的年份达到70%。从1983年-1993年,中英街中方店铺每年的营业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

仅从“黄金热”就可窥见中英街的繁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仅1988年5月-10月,中英街黄金装饰品的销售量就达到5吨,销售额达港币6.5亿元。曾在香港着名金行谢瑞麟工作的陈先生介绍,鼎盛时期的中英街谢瑞麟金铺一天迎来上万人次消费者,日销售额达200万元到500多万元人民币。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百年沧桑中英街“特区窗口”再出发

金羊网  作者:  2018-07-16

从今天起,金羊网推出“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系列报道

一个个“标志地”镌刻广东改革开放印记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厚望。

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征程,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版图上留下一串串印记———一桥横跨伶仃洋,连起粤港澳三地,即将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是广东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更是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崭新成果。

回首改革开放这一决策发轫之初,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中英街、渔民村、蛇口工业区、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无不带有深刻的改革开放烙印。

在广东,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超市———广州友谊商店自选超级商场;第一家港商投资的高级涉外酒店———白天鹅宾馆;第一条粤港合作修建的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一个个“第一”体现着广东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更讲述了广东为改革开放“探路”的担当精神。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现在要靠科技和创新的驱动。中国散裂中子源、中新知识城、国家超算中心相继落户广东,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从实现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向更高生活水平迈进。

“中国第一村”深圳南岭村的变迁记录下这一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总书记的宣示掷地有声。三年多来,中国(广东)自贸区形成的上百项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正惠及全国。

如今,新时代的广东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从今天起,金羊网推出“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系列报道,带您走访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标志地,回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展望更加辉煌的新征程。敬请垂注! (赵鹏)

寻访标志地再启新征程———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标志地特别报道

百年沧桑中英街“特区窗口”再出发

她最早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曾是闻名全国的购物天堂,如今激活历史文化重焕魅力

文/记者林园 实习生范永敬 图/记者王磊

深圳中英街

“一街之兴衰关乎国势,百年之荣辱窥于一斑。”

长不足半里、宽仅丈余的中英街,见证了百年来中国从屈辱到崛起之历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这条街东侧属中方,西侧属港英一方。

1997年香港回归后,这条小街回归祖国,其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形成独具特色的“一街两制”。

作为“窗口中的窗口”,深圳沙头角镇的中英街最早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改革开放之初到香港回归前夕,中英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一天逾十万人如潮水般涌进,店铺日营业额动辄几百万,甚至有“背着麻袋装钱”来这里购物的消费者。

如今,中英街不断探索转型,更新管理措施,升级文化旅游。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让这条百年老街重焕生机。

A 一度是内地流行“风向标”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中英街生来就具有商业气质。

1899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中英两国在沙头角勘界,沙头角一分为二,一侧属港英、一侧属清政府。

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陆续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改革开放之初,中英街成为双边贸易的开放地,是内地人购买进口商品的最方便渠道。“改革开放后,很多内地游客来买东西。一开始来买布,用来做西装、做风衣的比较多,后来游客多是来买黄金,再后来就买手袋、买药,生意都很火爆。”夏日的午后,店外阳光灿烂,中英街泰日台药店老板李天送戴着老花镜,悠闲地看着手机,儿子帮忙招呼客人。

家住西侧的港人李天送,1979年就在大榕树旁开了这家药店,一做就是39年。许多像李天送这样的老街坊,都对中英街的繁荣记忆犹新———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免税区的价格优势,改革开放后,中英街创造了“购物天堂”的商业奇迹,名震一时。那时,中英街销售什么,内地就会流行什么。刚开始人们来到中英街,争相购买邓丽君磁带、太阳伞,后来开始买香皂、尼龙袜子等生活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黄金首饰也成为一股潮流。

据记载,鼎盛时期,包括香港四大金行在内,中英街销售黄金的商店有89家。

中英街上共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

B 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

几十年过去,除了木质柜台换成玻璃柜台外,李天送店里的其余装修都维持着开业时的样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英街的商业优势渐渐淡去,如今的中英街,正在不断转型中。

“进入中英街要办理边境特别管理通行证,以前办证都要大排长龙,队伍有几十米长,经常要排队一个多钟头才能进去。现在几乎不用排队,刷身份证就能取到通行证。”

不少游客对入关情形的今昔对比啧啧称奇。近日,记者来到中英街,体验了“刷证入关”,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此外,今年起,进入中英街所需通行证的工本费取消。3月20日起,居民还可通过网上预约、现场自助取证的方式进入中英街。

取消收费、更新办证模式不过是这条百年老街近年来“升级换代”的一个小小缩影。

恰当的管理措施为中英街商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依托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也在中英街的转型之路中崭露头角。“打造历史文化名街,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的想法早年便已成型。”中英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英街的转型重在让历史文化“活”过来。而今,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均已修缮。今年3月,首届中英街文化节举办,深港居民欣赏到多场非遗展演,包括鱼灯舞、麒麟舞、百人舞龙、醒狮、陆上行舟、腰鼓等。下一步,中英街管理局将以深化文体建设为抓手,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打造基层文化建设品牌,不断完善社区场地设备、设施建设。

如今,随着文化旅游发展,中英街的人气也回来了,每年客流量维持在300万左右。中英街在改革的新征程中再次出发。

亲历者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孙霄:

改革开放赋予中英街生命力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英街实际上就是一条军事分界线。”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孙霄对记者表示。自1998年7月从深圳市文化局调任盐田区筹建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到2015年退休,孙霄扎根中英街17年,聊起中英街的历史,他如数家珍。

和中英街的第一次“相遇”,还是在1992年。当时孙霄在深圳市文化委员会工作,一次工作原因来到中英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多,很拥挤,大家出来都是手里拎着东西。”孙霄介绍,当时每天进关游客最少有三四万人,最多时甚至达到10万人。

六年后,孙霄跟中英街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孙霄被借调到盐田区筹建中英街博物馆,此后的17年,随着博物馆的建设,他对这条街的历史愈发了解,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繁荣和转型。孙霄认为,改革开放赋予中英街巨大生命力,大量国外的、香港的产品涌进来,这里的贸易一下活跃起来。而中英街后来的一度沉寂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趋势。目前,发展旅游文化是中英街的重要出路。据了解,2002年开始,每年3月18日,深圳都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举办三·一八警示日的鸣钟仪式。这项活动成了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2016年,这一活动被文化部列为全国对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

每年中英街“3·18”警示日,界碑旁的警世钟都会响起

威水史

曾半年卖掉5吨金饰

中英街的黄金时代始于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考察。

1978年7月,刚主政广东不久的习仲勋同志到中英街考察。一街之隔,香港那边热闹繁华,广东这边冷清萧条。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虽然远高于广东全省农民人均收入77.4元,却与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13000元港币差之百倍,不少人为此跑到香港去了。

习仲勋当场指示时任宝安县(现深圳市)县委书记的方苞“要优先考虑沙头角”。对宝安县关于搞小额贸易、过境耕作的请示,他当场拍板“说办就办,不要等”,“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就干”。

通过这次考察,习仲勋意识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是长久之道。习仲勋感到广东具有快速发展的优越条件,后来他积极向中央争取,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走一步,最终促成了经济特区的创办,拉开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0年8月,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而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中英街店铺林立,商品来自五大洲,生意火爆。据资料显示,从1980年以后的十多年内,中英街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沙头角镇的10%至30%,最高的年份达到70%。从1983年-1993年,中英街中方店铺每年的营业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

仅从“黄金热”就可窥见中英街的繁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仅1988年5月-10月,中英街黄金装饰品的销售量就达到5吨,销售额达港币6.5亿元。曾在香港着名金行谢瑞麟工作的陈先生介绍,鼎盛时期的中英街谢瑞麟金铺一天迎来上万人次消费者,日销售额达200万元到500多万元人民币。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