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让“老广州”活成了“新网红”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0-26 08:00

  ■当艺术介入社区微改造之后,越秀区怡乐里变得更美。

  ■7月30日,番禺区石碁镇南浦村举行“三旧”改造企业村民选举。

  ■艺术介入微改造后的越秀区怡乐里。

  ■海珠区素社街道对兰蕙园、稔岗一期等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提升了老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广州已批城市更新项目1090个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穗更新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孙毅

  穿梭在永庆坊的小巷中,既能感受老广州的风土人情,又能在转角不经意间遇到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网红店……那些曾经历经沧桑的老旧小区,如今旧楼装上了电梯、空地多了绿化、解决了用水用电用气等人居环境问题,老街坊们乐了。

  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获悉,截至2018年上半年,广州已批城市更新项目1090个,改造面积106.5平方公里,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累计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7亿元。其中,今年1-8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预计未来三年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1800亿元。

  城市更新是城市面貌改变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全市“一盘棋”,着力解决城市用地空间饱和、新增用地空间不足的瓶颈难题,广州按照“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制定《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政策稳定、流程规范、体系完整的城市更新长效发展制度,推进城市更新规模85-100平方公里,实施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

  当下,广州城市更新通过旧厂自主改造、政府收储、旧楼宇更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等方式,主动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创新型优势产能,实现空间重构和土地重配,推动优势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已关停搬迁企业310家,推动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万科黄埔跨境电子商务园区、TIT纺织产业园等转型升级,成功引入百度、微信、唯品会等企业4676家,建成科技孵化器5个,年产值15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

  2009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三旧”改造试点。经过9年探索创新,广州实现从“城市增长”向“城市成长”的跨越式转变。从传统“三旧”改造单纯的物理空间拆建,发展到如今将有限的空间改造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其范围延伸至老旧小区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城中村改造以及新旧城区产业升级等。

  截至目前,广东省向广州市下达改造任务26.38 平方公里(3.96万亩),广州市实际完成改造34.53平方公里(5.18万亩),完成率130.9%;节地面积7.87平方公里(1.18万亩),平均节地率达22.91%。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省“三旧”改造考核二等奖。

  历史文化街区 微改造“修旧如旧”留住“乡愁”

  广州市范围内划定历史文化街区26片,总面积6.69平方公里。在改造过程中,如何让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相互促进是关键问题。

  于是,微改造应运而生。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不适宜进行大拆大建全面改造的现状,广州将微改造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主导方式。

  通过城市更新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资源和优势,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历史遗产功能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延续历史文脉,展现独特城市魅力,留住老广州人的“乡愁”。

  位于广州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通过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艺术气息,通过更新活化产业,让更多年轻人往来其间。

  截至目前,广州共投入资金约6.6亿元用来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建筑213宗,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其中文冲、横沙、茅岗三地通过改造,保护和修缮各级文物、历史建筑近2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 “改不改”“怎么改”先问街坊

  据统计,广州市现有功能配套不全、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779个、建筑面积5180万平方米,涉及约80万户、260万人。

  老旧小区具体怎么改?居住其中的居民最清楚。为此,广州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协调机制,在全市成立94个社区建管委员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老旧小区的居民希望居住的环境有所改善,但又不希望过多地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广州市创新提出微改造模式,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方法实施更新改造。梳理出60项“改造任务清单”,包括基础设施升级、拆违、整饰等49个基础完善类项目和加装电梯、绿化节能等11个优化提升类项目,优先解决用水、用电、用气、“三线”整治等民生关切问题。

  广州已经连续两年举办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面向社会无门槛征集改造方案。未来,更多来自群众的“金点子”将参与到广州老旧小区的改造中。

  广州已制定了《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明确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截至目前,已推进改造696个老旧小区,投入市财政资金16.4亿元,累计整治“三线”274千米,维修消防设施2291项,规范垃圾清运点226个,新增绿化2.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修缮历史建筑901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 绿地多了设施多了收入也多了

  广州市现有城中村272个,占地535平方公里,现状建筑3.9亿平方米,常住人口496万人,普遍存在人居环境差、安全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问题,集体经济模式较为粗放低效。

  对此,广州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创新探索村自主改造、村企合作改造、政府收储等多种方式,并在拆除重建模式基础上,提出旧村综合整治改造模式。重点加强公建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和新旧城区之间统筹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增收。

  通过改造,已拆除旧村无证建筑119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旧村改造安置房462万平方米,惠及19.2万群众;建成和在建居住建筑面积2637万平方米,商业物业建筑面积1571万平方米;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场所)1397个,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学校(含幼儿园)128所,文化体育设施232个,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450个,菜市场45个,养老机构设施等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542个;完成改造的旧村绿地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30%,建筑密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低到30%以下,平均节地率48%。

  此外,猎德、林和、琶洲、杨箕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不但原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大幅增加。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城市改造让“老广州”活成了“新网红”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2018-10-26

  ■当艺术介入社区微改造之后,越秀区怡乐里变得更美。

  ■7月30日,番禺区石碁镇南浦村举行“三旧”改造企业村民选举。

  ■艺术介入微改造后的越秀区怡乐里。

  ■海珠区素社街道对兰蕙园、稔岗一期等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提升了老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广州已批城市更新项目1090个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穗更新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孙毅

  穿梭在永庆坊的小巷中,既能感受老广州的风土人情,又能在转角不经意间遇到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网红店……那些曾经历经沧桑的老旧小区,如今旧楼装上了电梯、空地多了绿化、解决了用水用电用气等人居环境问题,老街坊们乐了。

  新快报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获悉,截至2018年上半年,广州已批城市更新项目1090个,改造面积106.5平方公里,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累计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7亿元。其中,今年1-8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预计未来三年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1800亿元。

  城市更新是城市面貌改变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全市“一盘棋”,着力解决城市用地空间饱和、新增用地空间不足的瓶颈难题,广州按照“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制定《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政策稳定、流程规范、体系完整的城市更新长效发展制度,推进城市更新规模85-100平方公里,实施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

  当下,广州城市更新通过旧厂自主改造、政府收储、旧楼宇更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等方式,主动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创新型优势产能,实现空间重构和土地重配,推动优势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已关停搬迁企业310家,推动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万科黄埔跨境电子商务园区、TIT纺织产业园等转型升级,成功引入百度、微信、唯品会等企业4676家,建成科技孵化器5个,年产值15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

  2009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三旧”改造试点。经过9年探索创新,广州实现从“城市增长”向“城市成长”的跨越式转变。从传统“三旧”改造单纯的物理空间拆建,发展到如今将有限的空间改造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其范围延伸至老旧小区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城中村改造以及新旧城区产业升级等。

  截至目前,广东省向广州市下达改造任务26.38 平方公里(3.96万亩),广州市实际完成改造34.53平方公里(5.18万亩),完成率130.9%;节地面积7.87平方公里(1.18万亩),平均节地率达22.91%。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省“三旧”改造考核二等奖。

  历史文化街区 微改造“修旧如旧”留住“乡愁”

  广州市范围内划定历史文化街区26片,总面积6.69平方公里。在改造过程中,如何让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相互促进是关键问题。

  于是,微改造应运而生。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不适宜进行大拆大建全面改造的现状,广州将微改造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主导方式。

  通过城市更新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资源和优势,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历史遗产功能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延续历史文脉,展现独特城市魅力,留住老广州人的“乡愁”。

  位于广州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通过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的同时,注入现代艺术气息,通过更新活化产业,让更多年轻人往来其间。

  截至目前,广州共投入资金约6.6亿元用来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建筑213宗,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其中文冲、横沙、茅岗三地通过改造,保护和修缮各级文物、历史建筑近2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 “改不改”“怎么改”先问街坊

  据统计,广州市现有功能配套不全、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779个、建筑面积5180万平方米,涉及约80万户、260万人。

  老旧小区具体怎么改?居住其中的居民最清楚。为此,广州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协调机制,在全市成立94个社区建管委员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老旧小区的居民希望居住的环境有所改善,但又不希望过多地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广州市创新提出微改造模式,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方法实施更新改造。梳理出60项“改造任务清单”,包括基础设施升级、拆违、整饰等49个基础完善类项目和加装电梯、绿化节能等11个优化提升类项目,优先解决用水、用电、用气、“三线”整治等民生关切问题。

  广州已经连续两年举办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面向社会无门槛征集改造方案。未来,更多来自群众的“金点子”将参与到广州老旧小区的改造中。

  广州已制定了《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明确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截至目前,已推进改造696个老旧小区,投入市财政资金16.4亿元,累计整治“三线”274千米,维修消防设施2291项,规范垃圾清运点226个,新增绿化2.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修缮历史建筑901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 绿地多了设施多了收入也多了

  广州市现有城中村272个,占地535平方公里,现状建筑3.9亿平方米,常住人口496万人,普遍存在人居环境差、安全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问题,集体经济模式较为粗放低效。

  对此,广州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创新探索村自主改造、村企合作改造、政府收储等多种方式,并在拆除重建模式基础上,提出旧村综合整治改造模式。重点加强公建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和新旧城区之间统筹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增收。

  通过改造,已拆除旧村无证建筑119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旧村改造安置房462万平方米,惠及19.2万群众;建成和在建居住建筑面积2637万平方米,商业物业建筑面积1571万平方米;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场所)1397个,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学校(含幼儿园)128所,文化体育设施232个,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450个,菜市场45个,养老机构设施等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542个;完成改造的旧村绿地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30%,建筑密度由原来的60%以上降低到30%以下,平均节地率48%。

  此外,猎德、林和、琶洲、杨箕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不但原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大幅增加。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