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 羊晚新生代请您来检阅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1-08 10:32

编者按

今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

羊城晚报61年历史中,“名记名编”层见叠出、难以枚举。今年记者节,我们特别邀请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23位年轻记者、编辑,讲讲自己的从业经历和独特感悟。他们来自集团各一线采编部门,过硬的业务素养、对新闻事业不懈的追求,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是羊晚全体采编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战斗”故事,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所有的大事或喜事,当然,也有不少烦心事。记录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既是荣耀更见责任。希望透过这些年轻的身影,能向您展示一些不同寻常的“新闻背景”、展示新生代羊晚人在新时期的靓丽风采。

也谨此向新闻战线的前辈和同行致以诚挚问候和祝愿!

要闻部编辑 冷爽

做了六年“黑衣人”

日本著名编辑鹫尾贤说,编辑是舞台上检场的黑衣人。做了六年“黑衣人”的我,每次编版都如履薄冰,总担心稿子改得遗有疏漏、标题做得不够生动、版面编得未臻精致。

资质平平的我就这样步履蹒跚成长起来。在纸媒转型阵痛的当下,感谢一个又一个新闻把我从泥沼中拉出来,让我持守客观立场、专业品格,享受着这个职业给我的精神奖赏。

点 评

我一直好奇,冷爽的手机里究竟收藏了多少经典版式。要闻焦点题材每晚变换,她都能即时弄出高颜值的版面,她的手机大概是个灵感宝匣。

不止一次听采访部门说,记者们很喜欢冷爽编他们的稿件,因为出来的效果精彩得不得了,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由是之故,羊晚近几年的重大策划、重头报道,几乎都少不了冷爽的参与。从恢宏的四连张、严肃的两会报告,到风雅的文史专题,都有冷爽加班加点的身影。冷爽把新闻版面做成了艺术,她也成了要闻编辑的一个品牌。

其实一切信手拈来的背后,都是长期的苦心孤诣和临场的绞尽脑汁。而多年“大制作”的历练,也让她对大型题材的驾驭愈发娴熟。她的架构感、逻辑感,她的大开大合,她的精雕细刻……让人如饮醇醪,爽!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要闻部编辑 赵鹏

一个会多种语言的编辑

一年记者、六年编辑、两次调动、三个部门……不知不觉已在羊城晚报过了七个记者节。

入职的第二年,我到海外新闻部工作,负责国际周刊的写稿和编辑工作。那一年多,我每天上完班之后就绞尽脑汁想选题,查资料,做翻译。虽然辛苦,但自己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到现在英语、日语都保持了一定水平,有时间还会看看德语,最近学了一点日常的斯瓦希里语。工作给我的适度压力让我不敢懈怠。到要闻部后,开始接触到更多重大主题策划,这个平台给我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时间能倒流回七年前,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从事新闻工作。

点 评

除了语言“高能”,赵鹏还是个如假包换的多面手,翻译、写稿、编版左右开弓,要闻、国际、新媒驾轻就熟,网上、网下、海外信手拈来。

他有一个绝招:掘地三尺。一旦铆上什么题材,就像做学问一般,定必穷根问底,把“度娘”运用得出神入化。记者“新瓶装旧酒”的稿件难逃他法眼。

古人论诗崇尚“温柔敦厚”,赵鹏大概当得起这个词。他钻研沉思时,静如处子;于会心处一笑,更像孩童般“治愈”。但他也会神伤,也会义愤,饱含感情对待笔底万象,这大概就是“有态度的人做有态度的新闻”。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要闻部编辑 陆德洁

不畏巨变亦有恒心

入职三年,资历尚浅。在所谓纸媒“黄昏”成为一名要闻编辑,既要有不执于旧的求变探索,也应有无畏于新的不变坚持——我的学习正在路上。

面对宏大主题报道,从细微处语词更新与逻辑秩序中洞察社会走向,方寸之间透视时代脉搏。这是变。

面对繁琐日常报道,关注民生热点、回应诉求关切、述说情感真实,取舍之间体现以人为尺度的恒常价值。这是不变。

面对转型融合变局,梳理集纳各类资讯,创新表达传播力,筑起信息瞭望塔。这是变。

面对网络众声喧哗,秉持专业主义,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成为舆论定音鼓。这是不变。

时代巨变频仍,羊晚创新突围。站在前沿,虽惶惑亦觉有幸,尽心力共此征程。

点 评

陆德洁是一位总让人惊喜的优秀编辑。她入职要闻部才三年,已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口碑在外。

陆德洁的文字清新流丽,很“通透”。有时改稿做标题,我搜索枯肠仍词不达意,她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陆德洁的版面精美悦目,很“灵巧”,每每于关键处显出画龙点睛的匠心。

她有才气但谦虚,敢表达而不偏执。阳光朝气与沉稳踏实,在她身上并不违和。

更让人称道的是,她的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已直追业界“老黄牛”。为策划为做版,她可以通宵加班;她做的资料准备,连记者都自叹弗如;她拟的提纲要点,极尽周至,俨然成文……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政文编辑部文教新闻采编室副主任、记者 王 倩

把广东故事讲上《新闻联播》

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16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产假归来不久、背着吸奶器拿中国新闻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打字速度赶超速记员,左手拍视频右手麦克风,一部手机搞掂全媒体报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仅会写会拍还会说,把广东故事讲上新闻联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以上这些体验正是我的工作经历。

2015年,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我挖掘出一个广东科学家企业家创新青蒿素治疗疟疾方案的重要新闻,以系列报道《揭秘青蒿素和广东的故事》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新闻奖。后来,我又远赴非洲,继续追寻新闻的发展,并把这个广东人作出的壮举通过演讲的方式再次传播,获得由中宣部等四部委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优胜奖,进行全国巡讲。2018年,我又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羊城晚报“年度记者”奖。

点 评

能说能写能编能出镜,实实在在的全媒体全能型记者,“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靠才华”的羊晚范本。不服?来比一下!

——林洁(政文编辑部主任)


政文编辑部社会新闻采编室副主任、记者 董柳

那些报道让我更有职业尊荣感

从业八年来,陆续获得了些大大小小的奖项,但并不比自己的报道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物命运更让我激动、更有职业尊荣感。这其中,很多报道并没有获奖,但对我来说,它们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在呼格吉勒图案尚未获“平反”的2011年,我报道了当年的办案人再获升迁的消息,并专访了呼格吉勒图父母,这对于让该案重拾公众注意力起了一定作用;在省检察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我发现了“依法查处了……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张海徇私舞弊减刑系列案等案件”的表述,并据此做了独家报道。此后,省内外媒体陆续聚焦减刑假释乱象,全社会的合力最终推动《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的出台。

社会进步并非某家媒体或某位记者一己之力促成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媒体人“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很重要。

点 评

追热点写独家的高手,人称“董优秀”,那是真优秀:版面缺焦点,编辑就满世界找他;网络缺热点,小编也到处追着他。差点升格成“董完美”,除了普通话略为让人“忧伤”外。

——林洁(政文编辑部主任)

出版流程部美编 陈健怡

为读者奉献视觉佳宴

自2010年进入报社以来,不仅在专业技术领域上获得了不少奖项,更担纲2015年晚报改版的主力设计,简约新颖的版式紧跟潮流,让报纸版面兼具美观与悦读,为读者奉献视觉佳宴。

从国庆阅兵到港珠澳大桥系列报道,从财富广州论坛到羊城晚报60周年庆祝特刊,近年来,我参与了报社的多个重大报道策划,和同事们并肩记录这个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点 评

陈健怡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作为《羊城晚报》美编,她专业、敬业,富有创作激情,为求得好作品,时常废寝忘食。

她爱探索,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以简洁而灵动的画面,表达深邃而宏大的主题。去年的财富广州论坛四连张《新时代 新广州 新财富》,今年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四连张《龙腾港珠澳》,她都是主创者之一,用手绘的形式表达广州之新,展现港珠澳大桥之伟。

陈健怡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她时尚前卫,总是不舍昼夜、不知疲倦地在朋友圈晒美艳动人的自拍照。想来,美编嘛,爱美是没什么错的,何况她的确是美。

——黄建隽(出版流程部美编室主任)

经济编辑部记者 吴珊

努力为消费者寻找真相

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雪糕能不能吃?“塑料大米”确有其事吗?……羊城晚报有一个多次获奖的栏目“食刻出击”,而我就是一名专职食品安全报道的记者!去知名减肥产品公司做过卧底、送检大超市的注水牛肉、曝光大牌连锁外卖藏身民房……回首十年记者路,每一次调查,我都努力为消费者寻找真相。

一名老记者曾经说过,一个记者半个警察。做新闻调查就要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每每做舆论监督报道,我都试图更接近真相。更重要的是,每次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找到法律依据?因为舆论监督不是出一时之气,批评依法有据,监督才能更有力度。

点 评

做“食刻出击”栏目多年,始终保持着记者初心,能“卧底”敢“揭黑”,胆大心细;有锲而不舍的较真劲,是勇于担当的“女汉子”!获评报社年度记者既是肯定,更是激励,记者这份职业是门手艺活,转型时代,技艺精通唯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努力创新和不断学习!

——吴江(经济编辑部主任)

经济编辑部记者 莫谨榕

揭开经济新闻的“高冷面纱”

入行近五年,勉强可称为经济新闻的“入门弟子”,终于揭开了她的“高冷面纱”。在那些繁杂数据的背后,我记录的是一个个平凡个体的奋斗故事。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年,羊城晚报东风东路老宅变身羊城同创汇并迎来了第一批入孵项目。借着“创业园”栏目的契机,我成为最早关注并持续追踪这些创业者的记者之一。

马化腾、雷军、董明珠、张瑛、王文银……这些常常出现在榜单、报告和报道中的鼎鼎大名,在一次次采访和对话中变成了真实可触的受访者。“两会”、进博会、广交会……这些万众瞩目的盛会,成为我一次次历练成长的新闻“战场”。高楼之下、繁荣背后,我想用心挖掘、用笔记录,以纸为桥、以网为媒,做经济的解谜人、时代的记录者和新闻的坚守者。

点 评

媒体转型、纷繁浮躁,“宁静”颇为不易。准90后英国学成归来,投身采编一线的她,静心对待每一次采访,保持学习的热忱,乐于承担甚少抱怨,正从报社年度新人逐渐成长为切入多领域的全媒体人!

——吴江(经济编辑部主任)

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突发新闻采访室副主任、记者 梁怿韬

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推动者

进入羊城晚报十年来,我见证了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财富全球论坛等荣耀一刻;记录了云南盈江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天鸽”“山竹”等台风来袭时人类与自然搏斗一刻;主跑城市管理线的我,看到广州初步破解“垃圾围城”,市容环境更美;主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我,描绘了众多创新创业金点子……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推动者。2012年一场公交车上乘客发病、司机救人的突发采访,让“飞车救人”成为行业佳话,该报道获广东新闻奖;2017年超高车辆撞歪广州黄埔大道天桥,我与同事的连续跟踪报道,助推便民公交开行、加快天桥维修……这些“帮news”多次在市民和有关部门间搭建沟通桥梁,《记者帮》栏目也摘得广东新闻奖。

点 评

“工作有热情,个人有能力,思维很活跃,做事有担当,人缘还很好”——如果一个人这几点都占上了,那他肯定付出不少,幸福多多。梁怿韬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小事,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不放,从不给自己松懈的机会……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年轻的他抱着的,已然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陈春凝(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陈强

除了冲劲更添冷静

不知不觉,做记者已九年,而这九年恰好是传媒业巨变的一个时期,当年一起入行的小伙伴多已转行,我则俨然由一名“菜鸟”记者变成了一名报业“坚守者”。

刚入行时,对各行各业都保持好奇,充满干劲。接到一个电话,就连夜坐车去湖南跑突发;去理发店卧底,挖掘行业内幕;为了一条线索,持续调查半年……

如今,除了这种冲劲,工作中更添了冷静——一个记者职业生涯要想走得远,必须是一个思考者。

九年来,虽然先后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4次、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次、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1次,但真正激励自己坚持的,还是因为不忘初心。

点 评

跑经济新闻,他屡屡明查暗访,揭开无良商家种种黑幕;跑深度新闻,他一次次探访基层,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疾苦;如今主打广东新闻,他将更多精力投射于揭示宏观走势,叩问政经发展大计。

他善于抽丝剥茧,从枯燥数据中总结出规律与观点;他善于梳理归纳,从各种公开材料中得出新颖结论;他善于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观察。他以努力和能力,奉献了大量有分量的深度调查报道,促使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沈婷婷

幸运常伴于勤奋努力之人

我是羊晚驻深圳站的记者,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我饱含深情地记录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更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责任感、使命感。

我知道,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相信,幸运机遇通常伴随着那些勤奋努力之人,正如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身边一样。只有做一名好记者,才能讲好时代的好故事。

点 评

娃娃脸的她,不经意间已成长为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的主力记者。深耕教育线七年,她走遍深圳这片改革热土大大小小各类学校,跟校长们、老师们、学生们打成一片,写出了一篇篇深入人心的既民生亦专业的教育题材报道。

她说,要做个优秀记者,根本的秘诀就一条:想要挖好料,须“不怕艰难,哪怕翻墙”。她曾经守候在住宅楼下,从早上7点等到傍晚6点,就靠着这个最“笨”的办法,打动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接受了她的独家专访。

见证着深圳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沈婷婷以一个优秀记者应有的坚韧,闯出一片精彩天地。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评论深度部记者 李妹妍

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帮助

我是冲着当记者来到羊城晚报的。时间不长,采访经历也五花八门,但有机会借着职业平台,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一些帮助,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2016年4月,一对再婚夫妻找到我,略带不安地咨询:国家全面“两孩”了,我们再婚家庭能不能生?这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在近半个月的深入探访后,这个话题有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抱团取暖的人们拉了一个个微信群用以交流,焦灼地为自己的生育权奔走。5月9日,羊城晚报以此刊发报道呼吁:如何保障再婚家庭的生育权?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29日,广东省一年内第二次修订地方人口与计生条例,对相关问题做了具体规定。那一天,一个采访对象给我发来微信说:“盼得太久了,谢谢你。”

点 评

来羊晚3年,她追溯过长江源头、巡访过万里海疆、精研过中国高铁、踏遍广东及西南贫困地区,谙熟文字、摄影、视频全媒体报道,采访一个领域就力求精通一个领域。她人如其名,集内秀与坚韧于一身,质朴而闪亮,她是李妹妍。

——林兆均(评论深度部主任)

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编辑室主任、编辑 纪映云

我憔悴无悔地编着报纸

今年是我做报纸编辑第十三个年头。编辑,往往“功夫在诗外”,常学常新。对待每一个版面,向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种心理,除了自知浅陋,大概也因我向往所谓“匠人精神”吧。是的,我以一个手艺人自居,对于手中的这个活计,发自内心地尊重着。如果因熟谙而生粗忽之意,对新闻事实、文稿修辞、版面语言不加推敲打磨,放任粗滥之作流出,委实辜负了因摩挲日久而有温度、有交情的这张纸。时光流逝,我执念不改、憔悴无悔地编着报纸,一如许多老手艺人。世事纷纭变幻,媒体尤其动荡不居,我们需要进击,也需要默守。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张底蕴深厚的报纸,有一群人依然在真诚地做着新闻。读者诸君,我们不负你。

点 评

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

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有了智慧,

遇事就知道如何决断、选择。

编辑纪映云,对自己的出品必以“智慧”加持,其“绣花”之功,让一种始终有所追求的心态,在一个个惊艳的版面中安静下来。这样的新闻人,就不仅穿梭在风景当中,还成为吹动风景的风。

——陈春凝(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视觉新闻部新闻采访室副主任、记者 林桂炎

我在坚持做一件事

一晃做了13年的摄影记者了。这13年来,我参加过全国两会及党的十九大、广州财富论坛等时政类的采访,也记录下2008年的京珠北冰灾、汶川地震,还深入报道“猪肉佬”邓卫星建立“爱心之家”接济留守儿童的动人故事等等。这些报道经历都是我成长的基石。

2015年以来,我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跟踪拍摄港珠澳大桥。和以往采访不同,我把记录大桥建设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三年来跟得很紧,一有时间就上桥拍摄,不想遗漏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一丝一毫。最终,在报纸和新媒体都做了港珠澳大桥专题报道。《龙腾港珠澳》组照系列也为报社、为我带来了荣誉——2017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7广东新闻奖一等奖。感谢羊城晚报给我这个机会,才能满足我自己的“私心”。

点 评

能有大局意识,并有落地本事。善于寻找未被一般记者发现的机会,善于把握手中的重大采访机会。勤于思考,思维缜密,勤于学习,尝试新技。精于比较,胜在坚持。

——蔡惠中(视觉新闻部主任)

blob.png

新媒体部记者 钟传芳

为了一个新字锐意进取

任职新媒体,似乎永远“停不下来”。为了一个新字,锐意奔逐,永不止步。

第一篇微信10万+文章,收获在2015年夏天某个夜里。299万阅读量、2万点赞,它登上当周全国综合媒体微信单条榜第一名;

第一篇文言“漫读”推文,赶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出炉,5个小伙伴天天熬夜,以浅白文言描写了100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第一篇长卷融媒产品,为十九大而作,整整准备3个月,通过画笔畅想美好未来……

新闻易被遗忘,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更是如风。但新闻人的坚持,是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喧嚣与善忘,都希望为此间多增添一份理性与笃定。

点 评

当年,新媒体部草创,传芳成了羊城晚报媒体转型中最早的一批“拓荒羊”。其后,部门的诸多重大策划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刚刚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三·联”原创栏目,比如备受各界好评的十九大“长卷”,比如年年火爆的“漫读两会”,比如“网事”、视频、H5等。传芳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支撑着他在不断前行探索的同时也给周围同事带来了很多快乐。对此他也乐在其中,和同事们在一场接一场的新闻战中相互协助砥砺前行。

——鲁钇山(新媒体部副主任)

blob.png

新媒体部编辑 谢杨柳

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我前年毕业入职羊晚新媒体部。一路磕绊走来,原来的青涩脸庞多了些岁月痕迹,只留下微末成绩:沾着几位更为优秀的同事的光,获得去年的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此外,也有一些采访体验勉强可道——在一次体验式报道中,我踩着一辆单车尾随一名外卖小哥奔波两天。当小哥告诉我,许多外卖行业微信群都在转发我的文章时,我更多了一份职业荣誉感……

我经常被问到一句话:中文系出身的我,为何选择进报社?或可借用贾樟柯那句名言以作回应: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点 评

移动传播时代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做新媒体的,恨不得采、写、编、校、拍、剪、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进入新媒体部两年来,黑黑瘦瘦的谢杨柳用事实证明,他就是这样的“齐才”:微博、微信、文本编发信手拈来自由切换,稿件采写、亮点把握、细节求证功夫了得,高级“鸡汤”有滋有味营养十足可当网红,个人专栏功力深厚风趣耐读才子风范!

——郑华如(新媒体部副主任、金羊网副总编辑)

羊城派APP审发编辑 孙婷婷

见证广州天更蓝珠江水更清

“80后”的一大幸运是可以选择“做喜欢的事”。大学就读新闻专业,毕业求职时只想到报社当记者,一做就是11年。这个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无甚名利,唯有踏实。时政报道如全国省市两会、省市党代会,经济如经贸、工业、能源,社会民生如城市建设街闻巷议突发报料,调查暗访,“哪有事到哪”。最念念不忘的标签是“环保记者”:用近十年的时间、上千篇文章,见证了广州天更蓝,珠江水更清。

点 评

当下不少“鸡汤”,但劝人少有执念,该放下便放下,名曰“止损”。也就是在这种理念下,不少新闻人逐渐放下执念,在行业阵痛转型的当下,或潇洒转身,或依依不舍地另辟天地。婷婷这位大妞,偏不,她有执念——对新闻理想的执念:十余年在采访一线拼搏,练就火眼金睛、柔情辣笔;再转战新媒体,运筹帷幄,坐镇“记者帮”版块,为用户解生活之难、身边之忧。新闻行业,且苦且难、任重道远,为大妞这一宝贵“执念”,点一个赞!

——蒋铮(专刊编辑部副主任、羊城派APP负责人)

blob.png

体育编辑部编辑室主任、记者 徐扬扬

勤快求实是新闻路上的路标

我大学就读历史系,毕业后当兵六年,几经周折到1994年底才成为一名光荣的羊晚人。入职后,时任体育部主任范柏样的话让我铭记在心:“没当过记者可以教,如果懒就无药可救了。”勤快、求实成为我在新闻从业道路上的路标。

作为足球记者,我不仅跑遍了国内的足球大赛,还在亚洲杯、世界杯,女足世界杯、欧洲杯留下足迹,甚至还客串采访过奥运会、汤尤杯、世界游泳锦标赛等。从2012年第14届欧洲杯开始,我向新媒体人转型,策划、主持“咩波,吹水!”视频节目,点击率从开幕的0发展到闭幕的99万。今年的第21届世界杯,我再作冯妇,策划、主持“望俄打卦”的视频,最终该视频的点击率达到316万。

点 评

徐扬扬自称“肥羊”,但心里面其实住着一头雄狮;他看似木讷,但一进入他的频道,那就秒变“话痨”。他写的通讯处处留下“徐氏烙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历史和军事,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在采访中,他表现出极强的敏锐性和使命感——“即使跌入坑,也要抓上一把沙”,这是挂在他嘴边的座右铭。除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徐扬扬的高尚品格更为大家所敬佩——任劳任怨,一心只为工作;淡泊名利,从不计较得失。

——路卫国(体育编辑部副主任)

娱乐编辑部记者 胡广欣

兴趣让我甘之如饴

作为一个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我“半路出家”,成为了一名“不太正经”的文娱记者。工作三年,我练就了一身在飞机、火车、地铁、大巴以及喧闹街头写稿的本领;熬夜是常态,尤其每到金像奖、TVB颁奖礼等大型活动,采访通常到深夜才结束,之后立马赶回住处写稿;我也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八卦”于我而言就是新闻线索……虽然苦,但因为感兴趣,所以甘之如饴。也正因这份工作,我接触到了各色“非日常”的人和事,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

点 评

胡广欣是“非典型”90后。“90后”被舆论贴上的一些负面标签,比如骄娇二气,于她基本是绝缘的。华附、中大、浙大,这是她中学、本科、研究生一路的求学路径,说一路名校并不夸张。

“名门正派”当然也有不肖子弟,山野泉林亦常有高手存焉。但出身“名门正派”意味着一开始就接受了较为规范的训练,胡广欣甫到部门,就显示出较强的独立作业能力。

就部门业务而言,她涉猎甚广,电影、电视、音乐,内地、港台、日韩,她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自如。每一项任务交给她之后,心里就会浮上两个字——放心。

——林如敏(娱乐编辑部主任)

副刊编辑部记者 朱绍杰

我是“花地”中的一棵小草

羊晚及其“花地”有着深厚传统和文化积淀。多年来,在下只是其中一棵小草,全赖前辈同行耳提面命,做着一点微小的工作,为花地文学榜、粤派批评等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文化记者当于殿堂对话,亦不可忘涉足“江湖”。在下曾问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你在艺术界有这么大的能量,是否和你与政界人物的关系分不开?也问作家严歌苓:你在小说中犀利地写出人性的阴暗面,何以在电影中会进行美化?……2014-2015年间,在下多次实地走访广州各个艺术群落,随后发表《广州艺术群落:在生长中显示力量》,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点 评

绍杰,地道东山少爷,人称“杰少”,待字闺中。当年的文科状元,据说高中母校的光荣墙上,至今与吴亦凡并列金榜题图。从业后主营美术,包揽副刊,年来渐转入新媒体,某年花地文学榜要做个H5,遍访无着落,杰少盛气之下,昼夜不眠,硬整出个声色大开的case来,引得众人皆问,哪位大佬所为?不过,每周五,依然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周末博闻、人文版的编辑轮番电话催稿,常叹曰,就差给心理健康版供稿了。

——陈桥生(副刊编辑部主任)

专刊编辑部楼市周刊主编 詹青

十来年深耕地产“江湖”

从事媒体事业已近廿年。而淫浸地产“江湖”十来年,努力深耕于专业领域,便是为了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专业型记者。

事实证明,唯有专业,才是获得业界认可的唯一途径,在身为记者的同时,本人也担当了广州市房地产协会媒体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作为媒体人,可以参与监督并影响一个行业的舆论生态,实为幸事。本人作品曾获得广东省新闻三等奖等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做到一剑封喉的传播,从来都不是故弄玄虚。理想并非飘在云端上的不可捉摸,而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点 评

在金戈铁马的楼市红海中,形容行尊级“老江湖”詹青为“白玉兰”,简直坐实了“矫情”,但和她熟稔的楼市大佬们,对这个比喻绝不会说个“不”字——她真的是一枝不群不党、冷静思辨、才气馥郁的白玉兰。

詹青有态度、有锋芒,见惯楼市风云诡谲、大乱大治,该出手时便出手,帮读者撕画皮、避陷阱,辛辣评论常年“霸屏”;她更有温度、有柔情, “碎碎念” 为读者拣选佳屋,营造家之馨梦,是读者见字如面的“小姐姐”。

“心若兰兮终不移”,为老詹与笔者共勉。

——蒋铮(专刊编辑部副主任、羊城派APP负责人)

金羊网采编 邬嘉宏

七年发布十几万篇稿件

不知不觉,我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七年。从“小小编”成长到“金羊网首页值班编辑”,一步一个脚印,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这些年,我在金羊网发布了十几万篇稿件,制作了几百个专题、H5内容产品。

金羊网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汇集了各类民生资讯。还记得,当朋友第一次拿着我编发的新闻,和我说:“我居然在网上看到你编的新闻!”那时我的心情并不如脸上那样波澜不惊。现在,还时不时有朋友拿着我编发的新闻,向我诉说他的身边事。

这些能“为民服务”的新闻资讯,是我从业七年来最大的成绩。

点 评

作为新媒体人,创造力和执行力缺一不可。策划好半天,却执行不力,不见成品,这是新媒体从业者的大忌,因为新媒体是用“秒”来计算推送时效的,用时下流行的网语形容:慢一步,就可能被“秒”成渣。正因如此,金羊网内容团队向来强调创造力和执行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邬嘉宏,就是其中一位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小伙伴。重点是:人还长得蛮帅,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还那么努力。

——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

blob.png

金羊网采编 林润栋

愿做庙堂江湖之桥梁

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一个记录动人故事和观察思考时代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到粤北山区采访。沿途有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接待我们的村支书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如数家珍地介绍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并列出了他的改善方案。老人大抵也搞不清我们的身份,一个劲地说:“这还要各位领导多多关注,也要依靠各位媒体记者多多宣传。”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价值与职责。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记者大抵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吧。

点 评

翻看林润栋的求学经历,就发现这位年轻人很执着:本科服从调剂读了物流,研究生考到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毕业后来到金羊网从事采编工作。网站的日常工作量已非常大,但他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去琢磨新闻写作、图片拍摄,甚至“缠着”视频部门的同事教他怎么拍摄剪辑。优秀的新媒体复合型人才,要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节奏,通过内容“爆品”赢得用户的点击和点赞,林润栋就是一位优秀的践行者。

——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记者节特别策划《记者,记着》

编辑:宝厷
数字报

今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 羊晚新生代请您来检阅

金羊网  作者:  2018-11-08

编者按

今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

羊城晚报61年历史中,“名记名编”层见叠出、难以枚举。今年记者节,我们特别邀请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23位年轻记者、编辑,讲讲自己的从业经历和独特感悟。他们来自集团各一线采编部门,过硬的业务素养、对新闻事业不懈的追求,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也是羊晚全体采编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战斗”故事,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所有的大事或喜事,当然,也有不少烦心事。记录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既是荣耀更见责任。希望透过这些年轻的身影,能向您展示一些不同寻常的“新闻背景”、展示新生代羊晚人在新时期的靓丽风采。

也谨此向新闻战线的前辈和同行致以诚挚问候和祝愿!

要闻部编辑 冷爽

做了六年“黑衣人”

日本著名编辑鹫尾贤说,编辑是舞台上检场的黑衣人。做了六年“黑衣人”的我,每次编版都如履薄冰,总担心稿子改得遗有疏漏、标题做得不够生动、版面编得未臻精致。

资质平平的我就这样步履蹒跚成长起来。在纸媒转型阵痛的当下,感谢一个又一个新闻把我从泥沼中拉出来,让我持守客观立场、专业品格,享受着这个职业给我的精神奖赏。

点 评

我一直好奇,冷爽的手机里究竟收藏了多少经典版式。要闻焦点题材每晚变换,她都能即时弄出高颜值的版面,她的手机大概是个灵感宝匣。

不止一次听采访部门说,记者们很喜欢冷爽编他们的稿件,因为出来的效果精彩得不得了,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由是之故,羊晚近几年的重大策划、重头报道,几乎都少不了冷爽的参与。从恢宏的四连张、严肃的两会报告,到风雅的文史专题,都有冷爽加班加点的身影。冷爽把新闻版面做成了艺术,她也成了要闻编辑的一个品牌。

其实一切信手拈来的背后,都是长期的苦心孤诣和临场的绞尽脑汁。而多年“大制作”的历练,也让她对大型题材的驾驭愈发娴熟。她的架构感、逻辑感,她的大开大合,她的精雕细刻……让人如饮醇醪,爽!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要闻部编辑 赵鹏

一个会多种语言的编辑

一年记者、六年编辑、两次调动、三个部门……不知不觉已在羊城晚报过了七个记者节。

入职的第二年,我到海外新闻部工作,负责国际周刊的写稿和编辑工作。那一年多,我每天上完班之后就绞尽脑汁想选题,查资料,做翻译。虽然辛苦,但自己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到现在英语、日语都保持了一定水平,有时间还会看看德语,最近学了一点日常的斯瓦希里语。工作给我的适度压力让我不敢懈怠。到要闻部后,开始接触到更多重大主题策划,这个平台给我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时间能倒流回七年前,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从事新闻工作。

点 评

除了语言“高能”,赵鹏还是个如假包换的多面手,翻译、写稿、编版左右开弓,要闻、国际、新媒驾轻就熟,网上、网下、海外信手拈来。

他有一个绝招:掘地三尺。一旦铆上什么题材,就像做学问一般,定必穷根问底,把“度娘”运用得出神入化。记者“新瓶装旧酒”的稿件难逃他法眼。

古人论诗崇尚“温柔敦厚”,赵鹏大概当得起这个词。他钻研沉思时,静如处子;于会心处一笑,更像孩童般“治愈”。但他也会神伤,也会义愤,饱含感情对待笔底万象,这大概就是“有态度的人做有态度的新闻”。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要闻部编辑 陆德洁

不畏巨变亦有恒心

入职三年,资历尚浅。在所谓纸媒“黄昏”成为一名要闻编辑,既要有不执于旧的求变探索,也应有无畏于新的不变坚持——我的学习正在路上。

面对宏大主题报道,从细微处语词更新与逻辑秩序中洞察社会走向,方寸之间透视时代脉搏。这是变。

面对繁琐日常报道,关注民生热点、回应诉求关切、述说情感真实,取舍之间体现以人为尺度的恒常价值。这是不变。

面对转型融合变局,梳理集纳各类资讯,创新表达传播力,筑起信息瞭望塔。这是变。

面对网络众声喧哗,秉持专业主义,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成为舆论定音鼓。这是不变。

时代巨变频仍,羊晚创新突围。站在前沿,虽惶惑亦觉有幸,尽心力共此征程。

点 评

陆德洁是一位总让人惊喜的优秀编辑。她入职要闻部才三年,已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口碑在外。

陆德洁的文字清新流丽,很“通透”。有时改稿做标题,我搜索枯肠仍词不达意,她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陆德洁的版面精美悦目,很“灵巧”,每每于关键处显出画龙点睛的匠心。

她有才气但谦虚,敢表达而不偏执。阳光朝气与沉稳踏实,在她身上并不违和。

更让人称道的是,她的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已直追业界“老黄牛”。为策划为做版,她可以通宵加班;她做的资料准备,连记者都自叹弗如;她拟的提纲要点,极尽周至,俨然成文……

——郭启钊(要闻部主任)

政文编辑部文教新闻采编室副主任、记者 王 倩

把广东故事讲上《新闻联播》

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工作16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产假归来不久、背着吸奶器拿中国新闻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打字速度赶超速记员,左手拍视频右手麦克风,一部手机搞掂全媒体报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仅会写会拍还会说,把广东故事讲上新闻联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以上这些体验正是我的工作经历。

2015年,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我挖掘出一个广东科学家企业家创新青蒿素治疗疟疾方案的重要新闻,以系列报道《揭秘青蒿素和广东的故事》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新闻奖。后来,我又远赴非洲,继续追寻新闻的发展,并把这个广东人作出的壮举通过演讲的方式再次传播,获得由中宣部等四部委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优胜奖,进行全国巡讲。2018年,我又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羊城晚报“年度记者”奖。

点 评

能说能写能编能出镜,实实在在的全媒体全能型记者,“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靠才华”的羊晚范本。不服?来比一下!

——林洁(政文编辑部主任)


政文编辑部社会新闻采编室副主任、记者 董柳

那些报道让我更有职业尊荣感

从业八年来,陆续获得了些大大小小的奖项,但并不比自己的报道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物命运更让我激动、更有职业尊荣感。这其中,很多报道并没有获奖,但对我来说,它们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在呼格吉勒图案尚未获“平反”的2011年,我报道了当年的办案人再获升迁的消息,并专访了呼格吉勒图父母,这对于让该案重拾公众注意力起了一定作用;在省检察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我发现了“依法查处了……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张海徇私舞弊减刑系列案等案件”的表述,并据此做了独家报道。此后,省内外媒体陆续聚焦减刑假释乱象,全社会的合力最终推动《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的出台。

社会进步并非某家媒体或某位记者一己之力促成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媒体人“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很重要。

点 评

追热点写独家的高手,人称“董优秀”,那是真优秀:版面缺焦点,编辑就满世界找他;网络缺热点,小编也到处追着他。差点升格成“董完美”,除了普通话略为让人“忧伤”外。

——林洁(政文编辑部主任)

出版流程部美编 陈健怡

为读者奉献视觉佳宴

自2010年进入报社以来,不仅在专业技术领域上获得了不少奖项,更担纲2015年晚报改版的主力设计,简约新颖的版式紧跟潮流,让报纸版面兼具美观与悦读,为读者奉献视觉佳宴。

从国庆阅兵到港珠澳大桥系列报道,从财富广州论坛到羊城晚报60周年庆祝特刊,近年来,我参与了报社的多个重大报道策划,和同事们并肩记录这个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点 评

陈健怡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作为《羊城晚报》美编,她专业、敬业,富有创作激情,为求得好作品,时常废寝忘食。

她爱探索,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以简洁而灵动的画面,表达深邃而宏大的主题。去年的财富广州论坛四连张《新时代 新广州 新财富》,今年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四连张《龙腾港珠澳》,她都是主创者之一,用手绘的形式表达广州之新,展现港珠澳大桥之伟。

陈健怡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她时尚前卫,总是不舍昼夜、不知疲倦地在朋友圈晒美艳动人的自拍照。想来,美编嘛,爱美是没什么错的,何况她的确是美。

——黄建隽(出版流程部美编室主任)

经济编辑部记者 吴珊

努力为消费者寻找真相

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雪糕能不能吃?“塑料大米”确有其事吗?……羊城晚报有一个多次获奖的栏目“食刻出击”,而我就是一名专职食品安全报道的记者!去知名减肥产品公司做过卧底、送检大超市的注水牛肉、曝光大牌连锁外卖藏身民房……回首十年记者路,每一次调查,我都努力为消费者寻找真相。

一名老记者曾经说过,一个记者半个警察。做新闻调查就要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每每做舆论监督报道,我都试图更接近真相。更重要的是,每次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找到法律依据?因为舆论监督不是出一时之气,批评依法有据,监督才能更有力度。

点 评

做“食刻出击”栏目多年,始终保持着记者初心,能“卧底”敢“揭黑”,胆大心细;有锲而不舍的较真劲,是勇于担当的“女汉子”!获评报社年度记者既是肯定,更是激励,记者这份职业是门手艺活,转型时代,技艺精通唯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努力创新和不断学习!

——吴江(经济编辑部主任)

经济编辑部记者 莫谨榕

揭开经济新闻的“高冷面纱”

入行近五年,勉强可称为经济新闻的“入门弟子”,终于揭开了她的“高冷面纱”。在那些繁杂数据的背后,我记录的是一个个平凡个体的奋斗故事。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年,羊城晚报东风东路老宅变身羊城同创汇并迎来了第一批入孵项目。借着“创业园”栏目的契机,我成为最早关注并持续追踪这些创业者的记者之一。

马化腾、雷军、董明珠、张瑛、王文银……这些常常出现在榜单、报告和报道中的鼎鼎大名,在一次次采访和对话中变成了真实可触的受访者。“两会”、进博会、广交会……这些万众瞩目的盛会,成为我一次次历练成长的新闻“战场”。高楼之下、繁荣背后,我想用心挖掘、用笔记录,以纸为桥、以网为媒,做经济的解谜人、时代的记录者和新闻的坚守者。

点 评

媒体转型、纷繁浮躁,“宁静”颇为不易。准90后英国学成归来,投身采编一线的她,静心对待每一次采访,保持学习的热忱,乐于承担甚少抱怨,正从报社年度新人逐渐成长为切入多领域的全媒体人!

——吴江(经济编辑部主任)

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突发新闻采访室副主任、记者 梁怿韬

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推动者

进入羊城晚报十年来,我见证了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财富全球论坛等荣耀一刻;记录了云南盈江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天鸽”“山竹”等台风来袭时人类与自然搏斗一刻;主跑城市管理线的我,看到广州初步破解“垃圾围城”,市容环境更美;主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我,描绘了众多创新创业金点子……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推动者。2012年一场公交车上乘客发病、司机救人的突发采访,让“飞车救人”成为行业佳话,该报道获广东新闻奖;2017年超高车辆撞歪广州黄埔大道天桥,我与同事的连续跟踪报道,助推便民公交开行、加快天桥维修……这些“帮news”多次在市民和有关部门间搭建沟通桥梁,《记者帮》栏目也摘得广东新闻奖。

点 评

“工作有热情,个人有能力,思维很活跃,做事有担当,人缘还很好”——如果一个人这几点都占上了,那他肯定付出不少,幸福多多。梁怿韬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小事,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不放,从不给自己松懈的机会……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年轻的他抱着的,已然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陈春凝(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陈强

除了冲劲更添冷静

不知不觉,做记者已九年,而这九年恰好是传媒业巨变的一个时期,当年一起入行的小伙伴多已转行,我则俨然由一名“菜鸟”记者变成了一名报业“坚守者”。

刚入行时,对各行各业都保持好奇,充满干劲。接到一个电话,就连夜坐车去湖南跑突发;去理发店卧底,挖掘行业内幕;为了一条线索,持续调查半年……

如今,除了这种冲劲,工作中更添了冷静——一个记者职业生涯要想走得远,必须是一个思考者。

九年来,虽然先后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4次、广东新闻奖二等奖2次、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1次,但真正激励自己坚持的,还是因为不忘初心。

点 评

跑经济新闻,他屡屡明查暗访,揭开无良商家种种黑幕;跑深度新闻,他一次次探访基层,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疾苦;如今主打广东新闻,他将更多精力投射于揭示宏观走势,叩问政经发展大计。

他善于抽丝剥茧,从枯燥数据中总结出规律与观点;他善于梳理归纳,从各种公开材料中得出新颖结论;他善于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观察。他以努力和能力,奉献了大量有分量的深度调查报道,促使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沈婷婷

幸运常伴于勤奋努力之人

我是羊晚驻深圳站的记者,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我饱含深情地记录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更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责任感、使命感。

我知道,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相信,幸运机遇通常伴随着那些勤奋努力之人,正如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身边一样。只有做一名好记者,才能讲好时代的好故事。

点 评

娃娃脸的她,不经意间已成长为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的主力记者。深耕教育线七年,她走遍深圳这片改革热土大大小小各类学校,跟校长们、老师们、学生们打成一片,写出了一篇篇深入人心的既民生亦专业的教育题材报道。

她说,要做个优秀记者,根本的秘诀就一条:想要挖好料,须“不怕艰难,哪怕翻墙”。她曾经守候在住宅楼下,从早上7点等到傍晚6点,就靠着这个最“笨”的办法,打动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接受了她的独家专访。

见证着深圳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沈婷婷以一个优秀记者应有的坚韧,闯出一片精彩天地。

——马勇(区域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评论深度部记者 李妹妍

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帮助

我是冲着当记者来到羊城晚报的。时间不长,采访经历也五花八门,但有机会借着职业平台,让陷入困境的人群得到一些帮助,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2016年4月,一对再婚夫妻找到我,略带不安地咨询:国家全面“两孩”了,我们再婚家庭能不能生?这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在近半个月的深入探访后,这个话题有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抱团取暖的人们拉了一个个微信群用以交流,焦灼地为自己的生育权奔走。5月9日,羊城晚报以此刊发报道呼吁:如何保障再婚家庭的生育权?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29日,广东省一年内第二次修订地方人口与计生条例,对相关问题做了具体规定。那一天,一个采访对象给我发来微信说:“盼得太久了,谢谢你。”

点 评

来羊晚3年,她追溯过长江源头、巡访过万里海疆、精研过中国高铁、踏遍广东及西南贫困地区,谙熟文字、摄影、视频全媒体报道,采访一个领域就力求精通一个领域。她人如其名,集内秀与坚韧于一身,质朴而闪亮,她是李妹妍。

——林兆均(评论深度部主任)

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编辑室主任、编辑 纪映云

我憔悴无悔地编着报纸

今年是我做报纸编辑第十三个年头。编辑,往往“功夫在诗外”,常学常新。对待每一个版面,向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种心理,除了自知浅陋,大概也因我向往所谓“匠人精神”吧。是的,我以一个手艺人自居,对于手中的这个活计,发自内心地尊重着。如果因熟谙而生粗忽之意,对新闻事实、文稿修辞、版面语言不加推敲打磨,放任粗滥之作流出,委实辜负了因摩挲日久而有温度、有交情的这张纸。时光流逝,我执念不改、憔悴无悔地编着报纸,一如许多老手艺人。世事纷纭变幻,媒体尤其动荡不居,我们需要进击,也需要默守。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张底蕴深厚的报纸,有一群人依然在真诚地做着新闻。读者诸君,我们不负你。

点 评

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

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有了智慧,

遇事就知道如何决断、选择。

编辑纪映云,对自己的出品必以“智慧”加持,其“绣花”之功,让一种始终有所追求的心态,在一个个惊艳的版面中安静下来。这样的新闻人,就不仅穿梭在风景当中,还成为吹动风景的风。

——陈春凝(广州新闻全媒体编辑部主任)

视觉新闻部新闻采访室副主任、记者 林桂炎

我在坚持做一件事

一晃做了13年的摄影记者了。这13年来,我参加过全国两会及党的十九大、广州财富论坛等时政类的采访,也记录下2008年的京珠北冰灾、汶川地震,还深入报道“猪肉佬”邓卫星建立“爱心之家”接济留守儿童的动人故事等等。这些报道经历都是我成长的基石。

2015年以来,我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跟踪拍摄港珠澳大桥。和以往采访不同,我把记录大桥建设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三年来跟得很紧,一有时间就上桥拍摄,不想遗漏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一丝一毫。最终,在报纸和新媒体都做了港珠澳大桥专题报道。《龙腾港珠澳》组照系列也为报社、为我带来了荣誉——2017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7广东新闻奖一等奖。感谢羊城晚报给我这个机会,才能满足我自己的“私心”。

点 评

能有大局意识,并有落地本事。善于寻找未被一般记者发现的机会,善于把握手中的重大采访机会。勤于思考,思维缜密,勤于学习,尝试新技。精于比较,胜在坚持。

——蔡惠中(视觉新闻部主任)

blob.png

新媒体部记者 钟传芳

为了一个新字锐意进取

任职新媒体,似乎永远“停不下来”。为了一个新字,锐意奔逐,永不止步。

第一篇微信10万+文章,收获在2015年夏天某个夜里。299万阅读量、2万点赞,它登上当周全国综合媒体微信单条榜第一名;

第一篇文言“漫读”推文,赶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出炉,5个小伙伴天天熬夜,以浅白文言描写了100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第一篇长卷融媒产品,为十九大而作,整整准备3个月,通过画笔畅想美好未来……

新闻易被遗忘,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更是如风。但新闻人的坚持,是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喧嚣与善忘,都希望为此间多增添一份理性与笃定。

点 评

当年,新媒体部草创,传芳成了羊城晚报媒体转型中最早的一批“拓荒羊”。其后,部门的诸多重大策划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刚刚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三·联”原创栏目,比如备受各界好评的十九大“长卷”,比如年年火爆的“漫读两会”,比如“网事”、视频、H5等。传芳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支撑着他在不断前行探索的同时也给周围同事带来了很多快乐。对此他也乐在其中,和同事们在一场接一场的新闻战中相互协助砥砺前行。

——鲁钇山(新媒体部副主任)

blob.png

新媒体部编辑 谢杨柳

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我前年毕业入职羊晚新媒体部。一路磕绊走来,原来的青涩脸庞多了些岁月痕迹,只留下微末成绩:沾着几位更为优秀的同事的光,获得去年的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此外,也有一些采访体验勉强可道——在一次体验式报道中,我踩着一辆单车尾随一名外卖小哥奔波两天。当小哥告诉我,许多外卖行业微信群都在转发我的文章时,我更多了一份职业荣誉感……

我经常被问到一句话:中文系出身的我,为何选择进报社?或可借用贾樟柯那句名言以作回应: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点 评

移动传播时代对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做新媒体的,恨不得采、写、编、校、拍、剪、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进入新媒体部两年来,黑黑瘦瘦的谢杨柳用事实证明,他就是这样的“齐才”:微博、微信、文本编发信手拈来自由切换,稿件采写、亮点把握、细节求证功夫了得,高级“鸡汤”有滋有味营养十足可当网红,个人专栏功力深厚风趣耐读才子风范!

——郑华如(新媒体部副主任、金羊网副总编辑)

羊城派APP审发编辑 孙婷婷

见证广州天更蓝珠江水更清

“80后”的一大幸运是可以选择“做喜欢的事”。大学就读新闻专业,毕业求职时只想到报社当记者,一做就是11年。这个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无甚名利,唯有踏实。时政报道如全国省市两会、省市党代会,经济如经贸、工业、能源,社会民生如城市建设街闻巷议突发报料,调查暗访,“哪有事到哪”。最念念不忘的标签是“环保记者”:用近十年的时间、上千篇文章,见证了广州天更蓝,珠江水更清。

点 评

当下不少“鸡汤”,但劝人少有执念,该放下便放下,名曰“止损”。也就是在这种理念下,不少新闻人逐渐放下执念,在行业阵痛转型的当下,或潇洒转身,或依依不舍地另辟天地。婷婷这位大妞,偏不,她有执念——对新闻理想的执念:十余年在采访一线拼搏,练就火眼金睛、柔情辣笔;再转战新媒体,运筹帷幄,坐镇“记者帮”版块,为用户解生活之难、身边之忧。新闻行业,且苦且难、任重道远,为大妞这一宝贵“执念”,点一个赞!

——蒋铮(专刊编辑部副主任、羊城派APP负责人)

blob.png

体育编辑部编辑室主任、记者 徐扬扬

勤快求实是新闻路上的路标

我大学就读历史系,毕业后当兵六年,几经周折到1994年底才成为一名光荣的羊晚人。入职后,时任体育部主任范柏样的话让我铭记在心:“没当过记者可以教,如果懒就无药可救了。”勤快、求实成为我在新闻从业道路上的路标。

作为足球记者,我不仅跑遍了国内的足球大赛,还在亚洲杯、世界杯,女足世界杯、欧洲杯留下足迹,甚至还客串采访过奥运会、汤尤杯、世界游泳锦标赛等。从2012年第14届欧洲杯开始,我向新媒体人转型,策划、主持“咩波,吹水!”视频节目,点击率从开幕的0发展到闭幕的99万。今年的第21届世界杯,我再作冯妇,策划、主持“望俄打卦”的视频,最终该视频的点击率达到316万。

点 评

徐扬扬自称“肥羊”,但心里面其实住着一头雄狮;他看似木讷,但一进入他的频道,那就秒变“话痨”。他写的通讯处处留下“徐氏烙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历史和军事,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在采访中,他表现出极强的敏锐性和使命感——“即使跌入坑,也要抓上一把沙”,这是挂在他嘴边的座右铭。除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徐扬扬的高尚品格更为大家所敬佩——任劳任怨,一心只为工作;淡泊名利,从不计较得失。

——路卫国(体育编辑部副主任)

娱乐编辑部记者 胡广欣

兴趣让我甘之如饴

作为一个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我“半路出家”,成为了一名“不太正经”的文娱记者。工作三年,我练就了一身在飞机、火车、地铁、大巴以及喧闹街头写稿的本领;熬夜是常态,尤其每到金像奖、TVB颁奖礼等大型活动,采访通常到深夜才结束,之后立马赶回住处写稿;我也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八卦”于我而言就是新闻线索……虽然苦,但因为感兴趣,所以甘之如饴。也正因这份工作,我接触到了各色“非日常”的人和事,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

点 评

胡广欣是“非典型”90后。“90后”被舆论贴上的一些负面标签,比如骄娇二气,于她基本是绝缘的。华附、中大、浙大,这是她中学、本科、研究生一路的求学路径,说一路名校并不夸张。

“名门正派”当然也有不肖子弟,山野泉林亦常有高手存焉。但出身“名门正派”意味着一开始就接受了较为规范的训练,胡广欣甫到部门,就显示出较强的独立作业能力。

就部门业务而言,她涉猎甚广,电影、电视、音乐,内地、港台、日韩,她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自如。每一项任务交给她之后,心里就会浮上两个字——放心。

——林如敏(娱乐编辑部主任)

副刊编辑部记者 朱绍杰

我是“花地”中的一棵小草

羊晚及其“花地”有着深厚传统和文化积淀。多年来,在下只是其中一棵小草,全赖前辈同行耳提面命,做着一点微小的工作,为花地文学榜、粤派批评等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文化记者当于殿堂对话,亦不可忘涉足“江湖”。在下曾问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你在艺术界有这么大的能量,是否和你与政界人物的关系分不开?也问作家严歌苓:你在小说中犀利地写出人性的阴暗面,何以在电影中会进行美化?……2014-2015年间,在下多次实地走访广州各个艺术群落,随后发表《广州艺术群落:在生长中显示力量》,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点 评

绍杰,地道东山少爷,人称“杰少”,待字闺中。当年的文科状元,据说高中母校的光荣墙上,至今与吴亦凡并列金榜题图。从业后主营美术,包揽副刊,年来渐转入新媒体,某年花地文学榜要做个H5,遍访无着落,杰少盛气之下,昼夜不眠,硬整出个声色大开的case来,引得众人皆问,哪位大佬所为?不过,每周五,依然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周末博闻、人文版的编辑轮番电话催稿,常叹曰,就差给心理健康版供稿了。

——陈桥生(副刊编辑部主任)

专刊编辑部楼市周刊主编 詹青

十来年深耕地产“江湖”

从事媒体事业已近廿年。而淫浸地产“江湖”十来年,努力深耕于专业领域,便是为了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专业型记者。

事实证明,唯有专业,才是获得业界认可的唯一途径,在身为记者的同时,本人也担当了广州市房地产协会媒体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作为媒体人,可以参与监督并影响一个行业的舆论生态,实为幸事。本人作品曾获得广东省新闻三等奖等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做到一剑封喉的传播,从来都不是故弄玄虚。理想并非飘在云端上的不可捉摸,而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点 评

在金戈铁马的楼市红海中,形容行尊级“老江湖”詹青为“白玉兰”,简直坐实了“矫情”,但和她熟稔的楼市大佬们,对这个比喻绝不会说个“不”字——她真的是一枝不群不党、冷静思辨、才气馥郁的白玉兰。

詹青有态度、有锋芒,见惯楼市风云诡谲、大乱大治,该出手时便出手,帮读者撕画皮、避陷阱,辛辣评论常年“霸屏”;她更有温度、有柔情, “碎碎念” 为读者拣选佳屋,营造家之馨梦,是读者见字如面的“小姐姐”。

“心若兰兮终不移”,为老詹与笔者共勉。

——蒋铮(专刊编辑部副主任、羊城派APP负责人)

金羊网采编 邬嘉宏

七年发布十几万篇稿件

不知不觉,我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七年。从“小小编”成长到“金羊网首页值班编辑”,一步一个脚印,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这些年,我在金羊网发布了十几万篇稿件,制作了几百个专题、H5内容产品。

金羊网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汇集了各类民生资讯。还记得,当朋友第一次拿着我编发的新闻,和我说:“我居然在网上看到你编的新闻!”那时我的心情并不如脸上那样波澜不惊。现在,还时不时有朋友拿着我编发的新闻,向我诉说他的身边事。

这些能“为民服务”的新闻资讯,是我从业七年来最大的成绩。

点 评

作为新媒体人,创造力和执行力缺一不可。策划好半天,却执行不力,不见成品,这是新媒体从业者的大忌,因为新媒体是用“秒”来计算推送时效的,用时下流行的网语形容:慢一步,就可能被“秒”成渣。正因如此,金羊网内容团队向来强调创造力和执行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邬嘉宏,就是其中一位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小伙伴。重点是:人还长得蛮帅,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还那么努力。

——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

blob.png

金羊网采编 林润栋

愿做庙堂江湖之桥梁

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一个记录动人故事和观察思考时代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到粤北山区采访。沿途有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接待我们的村支书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如数家珍地介绍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并列出了他的改善方案。老人大抵也搞不清我们的身份,一个劲地说:“这还要各位领导多多关注,也要依靠各位媒体记者多多宣传。”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价值与职责。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记者大抵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吧。

点 评

翻看林润栋的求学经历,就发现这位年轻人很执着:本科服从调剂读了物流,研究生考到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毕业后来到金羊网从事采编工作。网站的日常工作量已非常大,但他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去琢磨新闻写作、图片拍摄,甚至“缠着”视频部门的同事教他怎么拍摄剪辑。优秀的新媒体复合型人才,要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节奏,通过内容“爆品”赢得用户的点击和点赞,林润栋就是一位优秀的践行者。

——区健妍(金羊网内容总监、首席记者)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记者节特别策划《记者,记着》

编辑: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