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成名作中大永芳堂改造 现代建筑要变红砖绿瓦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1-23 09:08

■中大永芳堂

■中大永芳堂改造效果图

上周,备受关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的成名作中山大学永芳堂的改造工程进行批前公示,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规划师希望改造能尊重原作、尊重历史,而永芳堂的使用者中大历史系师生则意见不一。

永芳堂为竞赛头奖方案 很有代表性

根据“中大图志”网,永芳堂由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兴建,1991年2月28日,筹建处在《世界建筑》杂志上征集建筑设计方案,最后建筑界专家、校方领导和姚美良先生一致采用头奖设计方案,设计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孟建民、曹彬、张宏以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陈宁,1992年11月落成。在改造前永芳堂为孙中山纪念馆、历史学系所在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张路峰教授在其朋友圈回忆:“当年我和俩哥们合作也参加过这个竞赛,对此方案印象深刻!”

他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这个建筑具有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也有后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一看就知道是纪念性建筑,很端庄,很雄伟。是个优秀的作品,也代表了那个时代。”

作为亲历者,张路峰特别提到:“当时通过公开竞赛选出建设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对当年大学毕业时看到的原建筑方案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全国项目还比较少,像这种纪念性项目就更少,当时的竞赛结果在全国影响很大,这个获奖方案也很有震撼力,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不同于当时一般纪念性建筑的做法。”

永芳堂风格虽与其他历史建筑不同,却是特定时期的重要符号

根据公示,改造方案不仅将标志性的大台阶、扇形墙改成拱廊,而且立面从现在的灰白色面砖改成仿红砖面砖,屋顶加上绿色陶瓦。

广州知名的文保志愿者、文保组织古粤秀色的负责人杨华辉看到效果图就惊呼,“外观都变了,好像拆了重建一样。”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教授第一时间在公示网站上提交了意见:

“不赞同该方案,永芳堂是现任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建筑师早期重要作品之一。该建筑采用现代风格,虽与中大校园其他历史建筑不同,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符号,并已成为该时期中大校园重要文化遗存,尤其反映了1990年代中国建筑探索当代中国建筑发展之路的历史状况,在中国现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该设计方案以竞赛形式获得,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例证。以上种种,决定了该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大:中轴线上建筑要统一为红砖绿瓦拱廊

中大为什么要改造永芳堂?

根据公开招标文件,改造理由主要有二:一、 “校园建筑需与康乐园的红楼建筑及环境要素的风貌协调,尊重百年文化传承。突出校园中轴线景观……”指永芳堂“其建造风格更体现现代化庄严,与现在中轴线上红楼典雅、包容的风格相冲突”。“提出对永芳堂进行改造,使其建造风格与校园环境相统一。”“具有‘红砖绿瓦拱廊’等岭南建筑特点。”

二、 “原建筑标准、格局、教学科研用房数量等,均已无法满足学院需求。对永芳堂进行改造,能够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满足使用单位教学用房需求。”

对于理由一,张路峰直言:“不认同。校园跟城市一样,它由不同时代的建筑所组成,它必须能够用建筑记载历史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发展。百年历史,并不是意味着这个校园所有的建筑都是一百年前建的,历史是连续的,校园不是一次性设计的整体,是由时间叠加出来的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的校园才会有历史的厚度,永芳堂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在校园里代表了一个时代。校园和城市一样,校园里应该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这样才是有时间感的大学。”

对于理由二,张路峰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他坚持:“改建扩建也是有原则的,就是说新旧要有区别,新的要尊重旧的,要注意保护原来建筑的特点,然后加进一些自己的东西。”

崔愷主张在拓展功能时“最好尊重原设计者,这个在国际上也有惯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评审专家:永芳堂与中大历史环境不协调,但不是只有仿古才能协调

华南理工大学的郑力鹏教授和周剑云教授都参加过专家评审。郑力鹏表示,目前公示的方案与评审的方案相比稍有修改。

周剑云回忆,当时的专家意见都认为:“永芳堂与中大的历史环境不协调、有破坏,大台阶那么大的尺度是有问题的。做一点改造,使这个建筑尊重中大的历史环境,是可以的、也应该的。但是不能把这个房子彻底掩盖掉,当它完全没有这段历史。”

他说:“毕竟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吧,中大很多学生还是在这个地方留下很多记忆的。所以我们认为改造还是既要尊重历史环境,也要尊重这一段历史,用更好的手段保护,使得它能够把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反映出来,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郑力鹏也认为:“确有改的必要,希望改出水平,不只是增加建筑面积。仿古在这里不合适,喧宾夺主;不是只有仿古才能协调。”

郑力鹏、周剑云都确认专家组当时建议去找原设计师来改造。

原设计师孟建民院士:

我不同意自己改,对改造表示遗憾

永芳堂原设计师对方案有什么意见?改造有没有征得原设计师、捐赠人同意?

孟建民院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中山大学方面来找过我,征求我对改造的意见,也想找我做改造方案。我没同意我自己去改。找别人去改的话,我也不便干预。我个人对改造这件事表示遗憾。”

据一位建筑专家透露,校方已经征得已去世的捐赠人姚美良家属的同意进行改造。

新快报记者曾联系中山大学了解此事,中大方面表示“暂无消息发布,感谢对校方的关心支持”。

改造方案设计师:

永芳堂与周边环境不和谐,会充分考虑传承与创新

尽管不同专家在永芳堂是否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上有分歧,但普遍希望改造方案尊重原作、尊重历史。

新快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改造方案的建筑师,他说:“永芳堂有它的时代性特征。”他向记者展示了他20年前的速写,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建筑师对永芳堂的记忆。

他认为:“首先,好的建筑会与环境融为一体。永芳堂处在中山大学中轴线上,原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是一种类似冲突性的对话关系,而不是和谐一体的关系。

其次,好的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原建筑的形式感与功能性未能匹配,从使用者角度来说,原建筑的外形比如大台阶牺牲了大量的通风、采光等。”

在谈及尊重原作时,他说:“作为一个建筑师,会充分考虑其传承与创新并重,比如,建议保留原来的两个角(扇形墙)和大台阶,因为这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建议在建筑语言上更加多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相融以及当前使用者的功能性需求。”

“由于此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评审会上也意见纷纭。我们期待经过优化设计后的永芳堂能带给这个校园更美好的记忆,成为学子们愿意在毕业时候‘抛学士帽’的地方。”

中大历史系师生意见

赞成:中轴线建筑统一风格好

反对:已经是一个象征和标志了,改了就不是以前的永芳堂

作为永芳堂的使用者,中大历史系的师生又如何看改造方案呢?

中大历史系胡海峰书记表示:“这个方案已经给过历史系的老师作充分的交流,虽然跟前面的方案稍微有点变动,但是我个人没什么意见,历史系没有人公开反对。这个方案基本上来说还是照顾了很多因素。但没有人敢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可能的。”

已经毕业的中大校友张先生承认:“永芳堂是二三十年的老建筑了,很多人还是很有感情的。”但他比较赞同改造方案:“中轴线附近的建筑统一风格也好。永芳堂很难单纯作为历史建筑保存下来,实用性也还是挺重要的,那个大台阶占据了室内空间,改建方案保留原来风格我个人感觉也不容易。”

但一位从本科就开始进中大历史系的学生却认为:“永芳堂已经是一个象征和标志了。你看,来到中大,大家一定会在永芳堂拍照留念,校庆活动也是在永芳堂,还有各种明信片、纪念品。我觉得只要永芳堂改了,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了,已经不是以前的永芳堂了。”

市国规委:

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欢迎社会各界提意见

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规委高度重视永芳堂项目改造工作,多次多方听取专家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为保障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我委组织开展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现永芳堂改造项目正处于批前公示反馈意见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永芳堂改造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王婷婷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院士成名作中大永芳堂改造 现代建筑要变红砖绿瓦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2018-11-23

■中大永芳堂

■中大永芳堂改造效果图

上周,备受关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的成名作中山大学永芳堂的改造工程进行批前公示,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规划师希望改造能尊重原作、尊重历史,而永芳堂的使用者中大历史系师生则意见不一。

永芳堂为竞赛头奖方案 很有代表性

根据“中大图志”网,永芳堂由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兴建,1991年2月28日,筹建处在《世界建筑》杂志上征集建筑设计方案,最后建筑界专家、校方领导和姚美良先生一致采用头奖设计方案,设计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孟建民、曹彬、张宏以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陈宁,1992年11月落成。在改造前永芳堂为孙中山纪念馆、历史学系所在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张路峰教授在其朋友圈回忆:“当年我和俩哥们合作也参加过这个竞赛,对此方案印象深刻!”

他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这个建筑具有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也有后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一看就知道是纪念性建筑,很端庄,很雄伟。是个优秀的作品,也代表了那个时代。”

作为亲历者,张路峰特别提到:“当时通过公开竞赛选出建设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对当年大学毕业时看到的原建筑方案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全国项目还比较少,像这种纪念性项目就更少,当时的竞赛结果在全国影响很大,这个获奖方案也很有震撼力,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不同于当时一般纪念性建筑的做法。”

永芳堂风格虽与其他历史建筑不同,却是特定时期的重要符号

根据公示,改造方案不仅将标志性的大台阶、扇形墙改成拱廊,而且立面从现在的灰白色面砖改成仿红砖面砖,屋顶加上绿色陶瓦。

广州知名的文保志愿者、文保组织古粤秀色的负责人杨华辉看到效果图就惊呼,“外观都变了,好像拆了重建一样。”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教授第一时间在公示网站上提交了意见:

“不赞同该方案,永芳堂是现任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建筑师早期重要作品之一。该建筑采用现代风格,虽与中大校园其他历史建筑不同,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符号,并已成为该时期中大校园重要文化遗存,尤其反映了1990年代中国建筑探索当代中国建筑发展之路的历史状况,在中国现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该设计方案以竞赛形式获得,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例证。以上种种,决定了该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大:中轴线上建筑要统一为红砖绿瓦拱廊

中大为什么要改造永芳堂?

根据公开招标文件,改造理由主要有二:一、 “校园建筑需与康乐园的红楼建筑及环境要素的风貌协调,尊重百年文化传承。突出校园中轴线景观……”指永芳堂“其建造风格更体现现代化庄严,与现在中轴线上红楼典雅、包容的风格相冲突”。“提出对永芳堂进行改造,使其建造风格与校园环境相统一。”“具有‘红砖绿瓦拱廊’等岭南建筑特点。”

二、 “原建筑标准、格局、教学科研用房数量等,均已无法满足学院需求。对永芳堂进行改造,能够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满足使用单位教学用房需求。”

对于理由一,张路峰直言:“不认同。校园跟城市一样,它由不同时代的建筑所组成,它必须能够用建筑记载历史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发展。百年历史,并不是意味着这个校园所有的建筑都是一百年前建的,历史是连续的,校园不是一次性设计的整体,是由时间叠加出来的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的校园才会有历史的厚度,永芳堂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在校园里代表了一个时代。校园和城市一样,校园里应该每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这样才是有时间感的大学。”

对于理由二,张路峰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他坚持:“改建扩建也是有原则的,就是说新旧要有区别,新的要尊重旧的,要注意保护原来建筑的特点,然后加进一些自己的东西。”

崔愷主张在拓展功能时“最好尊重原设计者,这个在国际上也有惯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评审专家:永芳堂与中大历史环境不协调,但不是只有仿古才能协调

华南理工大学的郑力鹏教授和周剑云教授都参加过专家评审。郑力鹏表示,目前公示的方案与评审的方案相比稍有修改。

周剑云回忆,当时的专家意见都认为:“永芳堂与中大的历史环境不协调、有破坏,大台阶那么大的尺度是有问题的。做一点改造,使这个建筑尊重中大的历史环境,是可以的、也应该的。但是不能把这个房子彻底掩盖掉,当它完全没有这段历史。”

他说:“毕竟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吧,中大很多学生还是在这个地方留下很多记忆的。所以我们认为改造还是既要尊重历史环境,也要尊重这一段历史,用更好的手段保护,使得它能够把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反映出来,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郑力鹏也认为:“确有改的必要,希望改出水平,不只是增加建筑面积。仿古在这里不合适,喧宾夺主;不是只有仿古才能协调。”

郑力鹏、周剑云都确认专家组当时建议去找原设计师来改造。

原设计师孟建民院士:

我不同意自己改,对改造表示遗憾

永芳堂原设计师对方案有什么意见?改造有没有征得原设计师、捐赠人同意?

孟建民院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中山大学方面来找过我,征求我对改造的意见,也想找我做改造方案。我没同意我自己去改。找别人去改的话,我也不便干预。我个人对改造这件事表示遗憾。”

据一位建筑专家透露,校方已经征得已去世的捐赠人姚美良家属的同意进行改造。

新快报记者曾联系中山大学了解此事,中大方面表示“暂无消息发布,感谢对校方的关心支持”。

改造方案设计师:

永芳堂与周边环境不和谐,会充分考虑传承与创新

尽管不同专家在永芳堂是否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上有分歧,但普遍希望改造方案尊重原作、尊重历史。

新快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改造方案的建筑师,他说:“永芳堂有它的时代性特征。”他向记者展示了他20年前的速写,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建筑师对永芳堂的记忆。

他认为:“首先,好的建筑会与环境融为一体。永芳堂处在中山大学中轴线上,原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是一种类似冲突性的对话关系,而不是和谐一体的关系。

其次,好的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原建筑的形式感与功能性未能匹配,从使用者角度来说,原建筑的外形比如大台阶牺牲了大量的通风、采光等。”

在谈及尊重原作时,他说:“作为一个建筑师,会充分考虑其传承与创新并重,比如,建议保留原来的两个角(扇形墙)和大台阶,因为这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建议在建筑语言上更加多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相融以及当前使用者的功能性需求。”

“由于此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评审会上也意见纷纭。我们期待经过优化设计后的永芳堂能带给这个校园更美好的记忆,成为学子们愿意在毕业时候‘抛学士帽’的地方。”

中大历史系师生意见

赞成:中轴线建筑统一风格好

反对:已经是一个象征和标志了,改了就不是以前的永芳堂

作为永芳堂的使用者,中大历史系的师生又如何看改造方案呢?

中大历史系胡海峰书记表示:“这个方案已经给过历史系的老师作充分的交流,虽然跟前面的方案稍微有点变动,但是我个人没什么意见,历史系没有人公开反对。这个方案基本上来说还是照顾了很多因素。但没有人敢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可能的。”

已经毕业的中大校友张先生承认:“永芳堂是二三十年的老建筑了,很多人还是很有感情的。”但他比较赞同改造方案:“中轴线附近的建筑统一风格也好。永芳堂很难单纯作为历史建筑保存下来,实用性也还是挺重要的,那个大台阶占据了室内空间,改建方案保留原来风格我个人感觉也不容易。”

但一位从本科就开始进中大历史系的学生却认为:“永芳堂已经是一个象征和标志了。你看,来到中大,大家一定会在永芳堂拍照留念,校庆活动也是在永芳堂,还有各种明信片、纪念品。我觉得只要永芳堂改了,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了,已经不是以前的永芳堂了。”

市国规委:

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欢迎社会各界提意见

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规委高度重视永芳堂项目改造工作,多次多方听取专家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为保障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我委组织开展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现永芳堂改造项目正处于批前公示反馈意见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永芳堂改造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王婷婷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