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生涯,恰好契合了中国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在正定,改革开放初潮涌动,他带领当地百姓解放生产力、脱贫致富;在福建,他办经济特区、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环境;在浙江,改革开放已取得一定成果,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开发较少的蓝色海域;在上海,他抓党建、发展高新技术,鼓励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主政期间的改革措施,不难看出其中的一脉相承与不断丰富发展。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央视网特别推出《习近平的改革足迹》系列特稿,带您一起沿着总书记的改革足迹回顾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领略人民领袖的改革思想与开放胸怀。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1982年3月—1985年5月,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
此时,适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一辆“二八”自行车
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习近平经常骑着它,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
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在这里打开了正定改革开放的大门,吹响了富民强县奔小康的号角,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
一位乡干部回忆说,习近平做人低调,他吃过苦,熟悉老百姓,有生活体验,也很能团结人。
1983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 (资料图片)
习近平经常让县委干部走上街头搞随机问卷调查,有时他还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许多老农背着粪筐就进来了。后来,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
通过朝夕相处,正定人民逐渐感受到,习近平思想解放、勇于改革,有着不一般的胆识智慧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的言传身教也直接影响、带动了当地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水平的提高。
一封“共勉”信:不唯上只唯实
这是习近平担任县委书记后不久,写给正定四大机关的一封“共勉信”,号召大家“着眼于基层,着眼于实际”,兴起调查研究的新作风。
很快,习近平提议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从6个方面要求正定干部转变衙门作风,抓大事、干实事。在习近平的倡议下,正定县委工作驶入了“效率轨道”:克服文山会海;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县化肥厂和树林村长达20多年的土地纠纷案1个小时解决了;某单位侵占公道建房栽树,致使道路断绝5年的积案,2个小时内也解决了。
习近平还要求干部“在国内找出各类同行业的先进典型,发奋比学赶超,力争自己分管的工作在全区、全省、全国居于先进地位。”
正定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截至1983年底,220名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2.7岁,许多人是“粮棉干部”,不具备带领群众迅速致富的知识和能力。
1984年3月,正定开始大规模调整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调整后,班子平均年龄降到33.1岁,高中和初中毕业干部占到86.5%;有经济头脑、懂商品生产的干部占到41.3%。
人民日报一篇文:发展经济,平衡生态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习近平来到正定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改变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社员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习近平力推农村改革。在他的倡导下,正定在河北率先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试点村子当年农业产值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增加到400多元,省内外参观者不断。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1984年2月,习近平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经济。他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模式和旅游业的重大“转型”战略,让在场干部耳目一新。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习近平还非常关注生态问题:“农业经济早已超出自为一体的范围,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他在两河滩以林还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和果树,使荒滩变宝滩;他在塔元庄村设计生态立体农业,既取得经济效益又获得生态效益,造福至今。
1984年6月17日,习近平担任县委书记不到一年,《人民日报》就以较大篇幅报道了正定经济的新变化。这也是习近平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上。
人才九条“招贤榜”:用人大胆任人唯贤
1983年底一个冬日的夜晚,河北农大操场边的一间教室里,一群大学生聚在灯光下认真地读着一封信。
这是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写给农大正定籍大学生的信函,信中邀请他们毕业后回乡工作。
“收到来信,大家欢呼雀跃。”现任正定县总工会主席的祁立广每每忆及35年前的情景,仍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彼时,祁立广正在河北农大就读,同学们争相传阅这封充满深情的来信。“我毕业以后,按照习书记的指示回到了正定,我们51个人当中,有一半都回到了正定工作。”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1983年,习近平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刊发在《河北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在省内及全国引起热烈回应。他还提出组建经济顾问团,并发出100多封邀请信。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著名大家,都成为这个小县城的顾问。
石家庄有一位工程师武宝信,他研制出的医用化妆品畅销全国,但在原来的单位却不受重视。听说正定县重视人才,武宝信就让人捎信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习近平立即决定接收。
一天下班后,习近平带着县长、副县长来到武宝信居住的小区。没有确切地址,就挨门挨户打听,还是找不到,他甚至扯开嗓门在小区里喊起来。后来武宝信将自己研制的医用化妆品项目带到正定,一年就赢利30多万元。
去无锡考察时,习近平发现了一个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亲自做工作,请他来正定担任油嘴油泵厂厂长。当时这个厂亏损50多万元、已经濒临倒闭。此人上班第二天就把厂里积压的产品全部卖了出去,不到一年,该厂产值翻了一番。
他还曾将一名培育出棉花优种的农民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
有人曾说,习近平像一个“人才吸入器”,拼命地吸收人才。用习近平的话解释:“人才,关系着事业的成败。”
建成“东方好莱坞”:复苏遗迹影响深远
正定历史悠久,习近平熟读县志、史料,经常走街串巷,勘察古迹。
正定县委大院有两棵大槐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那时,习近平初来正定。“他看到这两棵槐树,问我们知不知道树龄,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就让我们找专家看看,要不要保护起来。后来经鉴定,这两棵槐树是明朝初年的,已经600多岁了,于是将它们保护起来。后来还专门立一石碑,刻上《古槐赋》。”时任县委办副主任的朱博华回忆。
正定隆兴寺是闻名世界的宋代大型寺院,也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年代久远,损毁严重。习近平频频出面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前来考察评估,努力筹措资金,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复隆兴寺。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习近平希望将“荣国府”引进正定,建成永久性建筑,与隆兴寺一起成为一条旅游线路。
1986年8月,在习近平离开正定一年多后,耗资35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的“荣国府”景区终于竣工。20世纪90年代,“荣国府”年接待游客最高达138万人次,创下“中国旅游正定模式”。
挚友贾大山曾评价习近平是“含笑进取的改革者”。
凭借那份“让人们接受历史性变革的同时,还能优哉游哉地喝上一盅”的从容与稳健,习近平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大刀阔斧的步伐,开启了正定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做到了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这一条。做到这一条并不是因为我们本事大,而是从心里有一种想和中央保持一致的觉悟和愿望,有这么一颗诚心,试着去学、去闯。”习近平这样感叹。(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