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流行文化40年】广州新年音乐会:以城市的名义陪你过新年

来源: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发表时间:2018-12-26 08:29

文/金羊网记者 艾修煜

视频制作/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新年怎么过?

普通人或者会有100种方式,但是对于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张毅来说,26年来只有一种方式:晨起,跟乐团一起走台,检查纰漏,修正调整;下午小憩,傍晚6点钟抵达音乐厅,换上标志性的白西装;晚上8时的钟声一响,上台、鞠躬、落座……又是一年的广州新年音乐会开场。

至今,广州新年音乐会已经走过26个年头。26年来,428首音乐精品精彩上演,73位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身影。广州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国内由同一个乐团演出延续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的新年音乐会品牌。


26年来,观众伴随广州新年音乐会一起成


城市塑像:“撞击广州人的心弦”

1990年,张毅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进入广州交响乐团。这一待就是近30年。

松散清闲,是他进入乐团后对工作的第一个印象:“那个时候演出比较少,平常的排练也少,更谈不上演出规划。”与如今乐团提前一年就会做好详细的演出规划不同,那时候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临时单”:“临时请到一个指挥、联系到一场商演,我们才突然接到演出任务,才会去排练……”

同时,“大锅饭”“论资排辈”也是绕不开的时代特色。张毅说:“倒不是说忽视年轻人,而是更讲究经验和资历,客观上可能没有鼓励年轻人创新和进取。”


广交小提琴首席张毅


不过,这种闲散状态在逐渐改变。1993年,由广东电台音乐台、广州交响乐团、友谊剧院多方共同策划筹备,以“广州”这座城市命名的第一台新年音乐会面世了。

谈起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筹办,广交交响乐团现任团长陈擎认为,观众的需求是最大的原动力。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冰箱啊、彩电啊,都有了,但是演出市场、文化产品,尤其是高端音乐市场,还是比较匮乏的。”而打开国门后,国际上风靡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包括始于1847年12月3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很多人知道交响乐,可能就是通过电视里播放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陈擎说,“在这个大环境下,广州也在呼唤一台形式新颖的、走市场化路线的新年音乐会。”

在张毅的印象中,这台首次冠以“新年音乐会”之名的演出,呈现出区别于以往的庄重、高雅之感:“不仅演出人员精心打扮,观众也被要求盛装出席。现场甚至给观众预备了服装间,穿牛仔服、运动服者谢绝入场……就连原本打铃催场的方式,也被清新柔和的钟声代替了。”

嗅觉灵敏的广州媒体,也敏感地意识到这台音乐会的与众不同。媒体人陈丹苗写道:“广州新年音乐会以不同于一般性的音乐会的形式,撞击着广州人的心弦,夜幕下,它悄悄地为广州城竖起了一座无形的城市塑像。”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厅团合一:“星海是广交的一个家”

1993年,广州新年音乐会推出的那一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尚不足一年的陈擎被乐团的前辈们推荐成为双簧管首席。这一年,陈擎23岁。他说:“广交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地方,另外,这跟社会上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整体氛围也密切相关。”

1997年,广东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广交成为其中一个试点单位。大批年轻人借此契机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30岁的张毅也收到了而立之年的“礼物”——坐上了小提琴首席。论资排辈的旧习被彻底打破,这种人才机制上的变化,令乐团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变化。“吸收了一批人,淘汰了个把人,调整了岗位,激发了积极性。”张毅感叹,“演奏家的素质和才能决定乐团的水平。有好的机制,积极性受到保护,我们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乐团。”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


演出市场的大环境也在悄悄改变。在陈擎的印象中,1998年是国内高端音乐演出市场的“大年”:“这一年有三件大事,除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举行,另外两件都与广州有关,那就是星海音乐厅落成启用和广交第一个音乐季启动。”如今,广交音乐季已经成为国内由乐团创办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音乐季。

仿效国外的模式,广交和星海还成功实现了“厅团合一”。陈擎说:“广交负责策划、生产节目,星海负责场地、销售和包装,大家互利共赢。”这种模式如今在国内已经流行开来,但在当年却是独树一帜。据统计,从星海音乐厅落成至今,广交与星海一共合作了950多场演出。

“这里就是广州交响乐团的一个‘家’。时至今日,广交和星海的‘厅团合作’,依然是国内贯彻得最好的。”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表示。

正是这种“厅团合一”的模式,为广州新年音乐会的长久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年音乐会,广州做得不是最早的,但能成为一以贯之的品牌,究其原因,陈擎认为坚持高门槛、尊重市场规律是关键。从1993年第一场开始,广州新年音乐会就展现出最高规格:“广交100多位乐手,基本上全团出动了。”20多年来,广交的水平突飞猛进,标准也越来越高。

这26年,广州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极少有重复的曲目。陈擎表示:“广州新年音乐会首先是站在观众的角度,让他们愉快地度过一个音乐之夜。他们是来过节、放松身心的,让观众高高兴兴进来、高高兴兴离开,这是我们设计这个新年音乐会一贯的、始终不变的方向。”


张仲明


互为镜鉴:“广州观众真是太棒了”

由广州新年音乐会作为一个原点,大批高端音乐的受众被培养起来了。出生于1981年的张仲明,就是其中之一。自2007年开始,广州新年音乐会成为张仲明这十年来每年的固定节目。谈起走进音乐厅的初衷,张仲明的回答很朴实:“那个时候个人的经济能力允许了,就想培养些高雅的爱好。交响乐是我抽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和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广州人给人的印象一向不太讲究穿着,但为了出席音乐会,张仲明特地量身定做了多套西装礼服。


张仲明十年来一直是忠实粉丝


陈擎也感觉到,现在观众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素养也越来越高:“站在台上往下看,从儿童到老年人,各个年龄层次都有。这让国外的乐团非常羡慕,他们的观众基本上是白头族了。”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也深有同感。2017年10月22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星海音乐厅上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爱之死》音乐会。当最后一个和弦消弭在空气中,指挥尼尔森斯双手指天,全场1500多位观众鸦雀无声,保持了长达10秒钟的静默留白,最后随着尼尔森斯放下双手,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如排山倒海般爆发。刘莹至今难忘当时的激动心情:“广州的观众真是太棒了!专业的观众与乐团、指挥一起,共同完成了这场精彩的音乐会。”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在陈擎看来,能和观众一起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办音乐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很多音乐会冠以‘新年’的名头,但实际上就是过路乐团演奏的一场常规音乐会。而广州新年音乐会从包装、嘉宾到曲目设计,往往从一年前、甚至几年前就开始酝酿规划了。”他认为:“这是一个栽培的过程,不可能今天下蛋,明天就孵出鸡来。”

张毅同样有着深刻的感受。每次新年音乐会散场后,从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回到水荫路的家里,张毅形容自己的状态是释然又疲惫:“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奏,对于人是一种体力上的考验。”而疲惫也阻止不了张毅向同为广交乐手的妻子回顾演出细节的热情:“哪个章节演绎得不错,哪里可以处理得更好……一年一年,就这么过来了。”


2012年的新年音乐会


反向输出:“让中国元素焕发光彩”

新年音乐会和交响乐,原是舶来品,然而广交早早就踏上了反向输出的路。陈擎表示:“改革开放让我们接触到新年音乐会这种形式,同时我们每年都在创新,并且不断融合本土元素,让本土的音乐家和乐曲焕发光彩。” 

在广州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有着浓郁的本土风情。比如逢到鸡年,指挥家会带着公鸡公仔与大家庆祝;来自云南省富民县的苗族农民可以和乐团共同演绎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还有体现国球精神的《乒乓协奏曲》、带有中国功夫元素的《功夫协奏曲》,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曲目都得到呈现。

1999年,刚刚推出首个音乐季不足一年,广交就已经走出国门:“最早是韩国、日本,然后是欧洲。”2003年至2007年,广交在世界五大洲完成了巡演,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在世界五大洲巡演过的交响乐团。“我们走出去,成为一扇小窗户,讲述我们中国的故事,展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途径。”陈擎说。

2017年5月,英国《卫报》评论:“广州交响乐团是一支修养极高的乐团,拥有明亮、开阔的音色。”

2019年1月1日,新年的钟声又要敲响。张仲明一如既往地早早买好了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票,准备盛装出席:“对我来说,元旦听新年音乐会,就像过年派红包、中秋吃月饼这么自然的事。将来如果有了小孩,我也会带他一起,50岁、60岁一直听下去,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吧。”


1994年演出照


【链接】

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第一次”

●1993年,第一次举行“穿礼服的音乐会”,第一次按国际音乐会的礼仪,要求观众们穿着礼服入场。

●1994年,第一次在友谊剧院呈现万朵玫瑰包围的罗马式剧场。

●1995年,第一次动用过百人的超级大型乐队,由中国著名指挥家邵恩执棒。

●1996年,第一次采用舞曲主题,并邀请“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莫华伦同台演出。

●1997年,第一次与中国著名指挥家余隆合作,为《1812序曲》播放录自美国西点军校的炮声。

●1998年,第一次邀请香港小交响乐团与广州交响乐团组成135人的超级大型乐队,采用“双交响乐团”模式,庆祝香港回归,体现粤港合作。曲目中出现了《天龙八部》《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香港电视剧主题音乐。

●1999年,第一次进驻星海音乐厅,邀请了俄罗斯著名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雷洛夫执棒。

●2000年,千禧年第一次举办跨越世纪和地域的广州新年音乐会,星海音乐厅外的大屏幕电视墙同步直播音乐会实况,包括广州交响乐团、澳门室内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合唱团、香港歌剧社合唱团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共200多人在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同时演唱和演奏《欢乐颂》,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2003年,第一个十周年纪念,特邀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并联袂有着“中国夜莺”之称的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共同演出。

●2006年,首次门票超订,徇众要求在1月2日加演一场。

●2010年,首次改编演奏广东特色音乐《赛龙夺锦》助兴新年音乐会。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2015年,欧美三大男高音克鲁斯、维耶特里和科斯坦佐登场献唱中文歌曲。

●2017年,广州交响乐团迎来成立60周年团庆。音乐会首次跨界邀请职业乒乓球手邢延华,与迈克尔•兰德斯为观众献上《飞弹》(乒乓、小提琴、打击乐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2017年广州新年音乐会加入乒乓元素


●2018年,《功夫协奏曲》成为最大亮点。作为李小龙的超级影迷,作曲家安迪在作品中加入了李小龙影像片段和音效,以交响乐结合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中国的武术文化,这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  


2018年的新年音乐会


●2019年,音乐会将由广州乐迷熟悉的著名指挥家叶咏诗执棒。她出生于广州音乐世家,在香港长大,留学英美,是一位在世界乐团享有盛誉的“广州女儿”。

【结束语】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广东流行文化40年系列,到今天止,就告一段落了。

四十年大江潮起,广东流行文化如瓜瓞绵绵,缔结出了一串串璀璨明珠,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

我们深知,尽管前后用了26个整版的篇幅,涵盖了电影、电视剧、音乐、戏剧、戏曲、动漫、文学等文艺形式,所能达成的,亦不过是管中窥豹,并不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行文化的全貌。

对文化的分析,就是对特定的生活方式,即特定文化中隐含在内、彰显在外的意义和价值的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揣浅薄,尝试梳理广东流行文化40年,就是希望从流行文化出发,观照广东改革开放以来“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专题操作过程中,微信、微博、APP上读者纷纷热心留言,各种鼓励、批评、交流,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动力。和读者一起成长,就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开心的事。

我们恋恋不舍,我们意犹未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林如敏)   


总指挥:刘海陵

总策划:林海利 孙璇 林如敏

统筹:吴慧玲 刘虹 邵梓恒

设计统筹:黄江霆

编辑:海辉
数字报
【广东流行文化40年】广州新年音乐会:以城市的名义陪你过新年
金羊网  作者:艾修煜  2018-12-26

文/金羊网记者 艾修煜

视频制作/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新年怎么过?

普通人或者会有100种方式,但是对于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张毅来说,26年来只有一种方式:晨起,跟乐团一起走台,检查纰漏,修正调整;下午小憩,傍晚6点钟抵达音乐厅,换上标志性的白西装;晚上8时的钟声一响,上台、鞠躬、落座……又是一年的广州新年音乐会开场。

至今,广州新年音乐会已经走过26个年头。26年来,428首音乐精品精彩上演,73位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身影。广州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国内由同一个乐团演出延续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的新年音乐会品牌。


26年来,观众伴随广州新年音乐会一起成


城市塑像:“撞击广州人的心弦”

1990年,张毅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进入广州交响乐团。这一待就是近30年。

松散清闲,是他进入乐团后对工作的第一个印象:“那个时候演出比较少,平常的排练也少,更谈不上演出规划。”与如今乐团提前一年就会做好详细的演出规划不同,那时候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临时单”:“临时请到一个指挥、联系到一场商演,我们才突然接到演出任务,才会去排练……”

同时,“大锅饭”“论资排辈”也是绕不开的时代特色。张毅说:“倒不是说忽视年轻人,而是更讲究经验和资历,客观上可能没有鼓励年轻人创新和进取。”


广交小提琴首席张毅


不过,这种闲散状态在逐渐改变。1993年,由广东电台音乐台、广州交响乐团、友谊剧院多方共同策划筹备,以“广州”这座城市命名的第一台新年音乐会面世了。

谈起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筹办,广交交响乐团现任团长陈擎认为,观众的需求是最大的原动力。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冰箱啊、彩电啊,都有了,但是演出市场、文化产品,尤其是高端音乐市场,还是比较匮乏的。”而打开国门后,国际上风靡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包括始于1847年12月3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很多人知道交响乐,可能就是通过电视里播放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陈擎说,“在这个大环境下,广州也在呼唤一台形式新颖的、走市场化路线的新年音乐会。”

在张毅的印象中,这台首次冠以“新年音乐会”之名的演出,呈现出区别于以往的庄重、高雅之感:“不仅演出人员精心打扮,观众也被要求盛装出席。现场甚至给观众预备了服装间,穿牛仔服、运动服者谢绝入场……就连原本打铃催场的方式,也被清新柔和的钟声代替了。”

嗅觉灵敏的广州媒体,也敏感地意识到这台音乐会的与众不同。媒体人陈丹苗写道:“广州新年音乐会以不同于一般性的音乐会的形式,撞击着广州人的心弦,夜幕下,它悄悄地为广州城竖起了一座无形的城市塑像。”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厅团合一:“星海是广交的一个家”

1993年,广州新年音乐会推出的那一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尚不足一年的陈擎被乐团的前辈们推荐成为双簧管首席。这一年,陈擎23岁。他说:“广交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地方,另外,这跟社会上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整体氛围也密切相关。”

1997年,广东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广交成为其中一个试点单位。大批年轻人借此契机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30岁的张毅也收到了而立之年的“礼物”——坐上了小提琴首席。论资排辈的旧习被彻底打破,这种人才机制上的变化,令乐团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变化。“吸收了一批人,淘汰了个把人,调整了岗位,激发了积极性。”张毅感叹,“演奏家的素质和才能决定乐团的水平。有好的机制,积极性受到保护,我们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乐团。”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


演出市场的大环境也在悄悄改变。在陈擎的印象中,1998年是国内高端音乐演出市场的“大年”:“这一年有三件大事,除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举行,另外两件都与广州有关,那就是星海音乐厅落成启用和广交第一个音乐季启动。”如今,广交音乐季已经成为国内由乐团创办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音乐季。

仿效国外的模式,广交和星海还成功实现了“厅团合一”。陈擎说:“广交负责策划、生产节目,星海负责场地、销售和包装,大家互利共赢。”这种模式如今在国内已经流行开来,但在当年却是独树一帜。据统计,从星海音乐厅落成至今,广交与星海一共合作了950多场演出。

“这里就是广州交响乐团的一个‘家’。时至今日,广交和星海的‘厅团合作’,依然是国内贯彻得最好的。”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表示。

正是这种“厅团合一”的模式,为广州新年音乐会的长久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年音乐会,广州做得不是最早的,但能成为一以贯之的品牌,究其原因,陈擎认为坚持高门槛、尊重市场规律是关键。从1993年第一场开始,广州新年音乐会就展现出最高规格:“广交100多位乐手,基本上全团出动了。”20多年来,广交的水平突飞猛进,标准也越来越高。

这26年,广州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极少有重复的曲目。陈擎表示:“广州新年音乐会首先是站在观众的角度,让他们愉快地度过一个音乐之夜。他们是来过节、放松身心的,让观众高高兴兴进来、高高兴兴离开,这是我们设计这个新年音乐会一贯的、始终不变的方向。”


张仲明


互为镜鉴:“广州观众真是太棒了”

由广州新年音乐会作为一个原点,大批高端音乐的受众被培养起来了。出生于1981年的张仲明,就是其中之一。自2007年开始,广州新年音乐会成为张仲明这十年来每年的固定节目。谈起走进音乐厅的初衷,张仲明的回答很朴实:“那个时候个人的经济能力允许了,就想培养些高雅的爱好。交响乐是我抽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和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广州人给人的印象一向不太讲究穿着,但为了出席音乐会,张仲明特地量身定做了多套西装礼服。


张仲明十年来一直是忠实粉丝


陈擎也感觉到,现在观众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素养也越来越高:“站在台上往下看,从儿童到老年人,各个年龄层次都有。这让国外的乐团非常羡慕,他们的观众基本上是白头族了。”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也深有同感。2017年10月22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星海音乐厅上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爱之死》音乐会。当最后一个和弦消弭在空气中,指挥尼尔森斯双手指天,全场1500多位观众鸦雀无声,保持了长达10秒钟的静默留白,最后随着尼尔森斯放下双手,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如排山倒海般爆发。刘莹至今难忘当时的激动心情:“广州的观众真是太棒了!专业的观众与乐团、指挥一起,共同完成了这场精彩的音乐会。”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在陈擎看来,能和观众一起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办音乐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很多音乐会冠以‘新年’的名头,但实际上就是过路乐团演奏的一场常规音乐会。而广州新年音乐会从包装、嘉宾到曲目设计,往往从一年前、甚至几年前就开始酝酿规划了。”他认为:“这是一个栽培的过程,不可能今天下蛋,明天就孵出鸡来。”

张毅同样有着深刻的感受。每次新年音乐会散场后,从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回到水荫路的家里,张毅形容自己的状态是释然又疲惫:“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奏,对于人是一种体力上的考验。”而疲惫也阻止不了张毅向同为广交乐手的妻子回顾演出细节的热情:“哪个章节演绎得不错,哪里可以处理得更好……一年一年,就这么过来了。”


2012年的新年音乐会


反向输出:“让中国元素焕发光彩”

新年音乐会和交响乐,原是舶来品,然而广交早早就踏上了反向输出的路。陈擎表示:“改革开放让我们接触到新年音乐会这种形式,同时我们每年都在创新,并且不断融合本土元素,让本土的音乐家和乐曲焕发光彩。” 

在广州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有着浓郁的本土风情。比如逢到鸡年,指挥家会带着公鸡公仔与大家庆祝;来自云南省富民县的苗族农民可以和乐团共同演绎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还有体现国球精神的《乒乓协奏曲》、带有中国功夫元素的《功夫协奏曲》,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曲目都得到呈现。

1999年,刚刚推出首个音乐季不足一年,广交就已经走出国门:“最早是韩国、日本,然后是欧洲。”2003年至2007年,广交在世界五大洲完成了巡演,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在世界五大洲巡演过的交响乐团。“我们走出去,成为一扇小窗户,讲述我们中国的故事,展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途径。”陈擎说。

2017年5月,英国《卫报》评论:“广州交响乐团是一支修养极高的乐团,拥有明亮、开阔的音色。”

2019年1月1日,新年的钟声又要敲响。张仲明一如既往地早早买好了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票,准备盛装出席:“对我来说,元旦听新年音乐会,就像过年派红包、中秋吃月饼这么自然的事。将来如果有了小孩,我也会带他一起,50岁、60岁一直听下去,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吧。”


1994年演出照


【链接】

广州新年音乐会的“第一次”

●1993年,第一次举行“穿礼服的音乐会”,第一次按国际音乐会的礼仪,要求观众们穿着礼服入场。

●1994年,第一次在友谊剧院呈现万朵玫瑰包围的罗马式剧场。

●1995年,第一次动用过百人的超级大型乐队,由中国著名指挥家邵恩执棒。

●1996年,第一次采用舞曲主题,并邀请“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莫华伦同台演出。

●1997年,第一次与中国著名指挥家余隆合作,为《1812序曲》播放录自美国西点军校的炮声。

●1998年,第一次邀请香港小交响乐团与广州交响乐团组成135人的超级大型乐队,采用“双交响乐团”模式,庆祝香港回归,体现粤港合作。曲目中出现了《天龙八部》《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香港电视剧主题音乐。

●1999年,第一次进驻星海音乐厅,邀请了俄罗斯著名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雷洛夫执棒。

●2000年,千禧年第一次举办跨越世纪和地域的广州新年音乐会,星海音乐厅外的大屏幕电视墙同步直播音乐会实况,包括广州交响乐团、澳门室内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合唱团、香港歌剧社合唱团和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共200多人在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同时演唱和演奏《欢乐颂》,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2003年,第一个十周年纪念,特邀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并联袂有着“中国夜莺”之称的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共同演出。

●2006年,首次门票超订,徇众要求在1月2日加演一场。

●2010年,首次改编演奏广东特色音乐《赛龙夺锦》助兴新年音乐会。


2010年的新年音乐会


●2015年,欧美三大男高音克鲁斯、维耶特里和科斯坦佐登场献唱中文歌曲。

●2017年,广州交响乐团迎来成立60周年团庆。音乐会首次跨界邀请职业乒乓球手邢延华,与迈克尔•兰德斯为观众献上《飞弹》(乒乓、小提琴、打击乐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2017年广州新年音乐会加入乒乓元素


●2018年,《功夫协奏曲》成为最大亮点。作为李小龙的超级影迷,作曲家安迪在作品中加入了李小龙影像片段和音效,以交响乐结合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中国的武术文化,这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  


2018年的新年音乐会


●2019年,音乐会将由广州乐迷熟悉的著名指挥家叶咏诗执棒。她出生于广州音乐世家,在香港长大,留学英美,是一位在世界乐团享有盛誉的“广州女儿”。

【结束语】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广东流行文化40年系列,到今天止,就告一段落了。

四十年大江潮起,广东流行文化如瓜瓞绵绵,缔结出了一串串璀璨明珠,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

我们深知,尽管前后用了26个整版的篇幅,涵盖了电影、电视剧、音乐、戏剧、戏曲、动漫、文学等文艺形式,所能达成的,亦不过是管中窥豹,并不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行文化的全貌。

对文化的分析,就是对特定的生活方式,即特定文化中隐含在内、彰显在外的意义和价值的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揣浅薄,尝试梳理广东流行文化40年,就是希望从流行文化出发,观照广东改革开放以来“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专题操作过程中,微信、微博、APP上读者纷纷热心留言,各种鼓励、批评、交流,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动力。和读者一起成长,就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开心的事。

我们恋恋不舍,我们意犹未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林如敏)   


总指挥:刘海陵

总策划:林海利 孙璇 林如敏

统筹:吴慧玲 刘虹 邵梓恒

设计统筹:黄江霆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