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肇庆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嘉文、林润栋 发表时间:2019-01-04 19:53

媒体大咖们先后走进风景如画的七星岩和代代相传的端砚村,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4日,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肇庆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在肇庆举行。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金羊网讯 记者刘嘉文、林润栋报道:1月4日至1月5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羊城晚报社、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辑看肇庆”采风活动走进广东肇庆,来自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多家知名晚报的社长、总编们将穿越肇庆古城与肇庆新区,登上鼎湖山,参观七星岩,考察肇庆在生态环保、保护历史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措施与取得的成就。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肇庆是蜚声中外的旅游文化名城,素有“中国砚都”的称号,尤以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4日上午,采风团先后参观了七星岩和端砚文化村,在七星岩“千年诗廊”中感受雕刻的魅力,在中国砚村感受砚雕师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元帅曾在《游七星岩》一诗中勾勒出了七星岩的秀丽景色。七星岩景区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总面积达8.23平方公里,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观为主体景观,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而七星岩景区内的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绅、包拯、周敦颐、俞大猷、陈恭尹、朱德、叶剑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当代的名人诗题为七星岩增辉添色。七星岩摩崖石刻也被誉为“千年诗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随后,采风团来到了端砚文化村。历史上著名的端州就是现今的肇庆,其出产的砚台称为端砚。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以来便是朝廷贡品,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使历代无数文人痴迷。这样的“天下奇珍”就出自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也就是现如今的端砚文化村。“肇庆的端砚技艺大多是家族传承。”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弘健介绍道。作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蔡三洪就是如此,“从明代开始传到我这已经是传了几十代了。”蔡三洪说,他并没有专门上过美院学习美术,在制作端砚时也没有限定必定的工序,一切要靠自己领悟。梁弘健介绍,虽然家族是端砚技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但端砚技艺的传承也接拜师学习。另一位制砚大师柳新祥正是江苏人。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重7吨,雕刻有56条祥龙,融合三种流派的《龙腾盛世砚》,这块端砚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如此大的投入,柳新祥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打造一个能代表肇庆“中国砚都”的作品。正是有蔡三洪、柳新祥等端砚大师一代代对端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才凝结成了当下肇庆“中国砚都”名副其实的称号。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郭培明在参观了解了端砚制作的工艺后大表赞赏。他说,肇庆的端砚从古代开始就很有名气了,肇庆是山水旅游名城,如果将端砚文化和山水文化进行整合包装,并融入更多的文创元素,用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一代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再加工,比如做成微型版端砚小挂件或小摆设,会让端砚的市场更大。

北京晚报政文中心记者龙露表示,他多年前曾来过肇庆。这次再来,看到肇庆有很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端砚文化村,之前还是比较单一的家庭作坊,如今变化得都快认不出来了,现在很多家庭式工场,既有制作工艺展示,也有作品陈列,还有了弘扬端砚文化的宣传。龙露建议,肇庆当地可以把这么一个好地方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同时将端砚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肇庆
金羊网  作者:刘嘉文、林润栋  2019-01-04

媒体大咖们先后走进风景如画的七星岩和代代相传的端砚村,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4日,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肇庆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在肇庆举行。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金羊网讯 记者刘嘉文、林润栋报道:1月4日至1月5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羊城晚报社、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辑看肇庆”采风活动走进广东肇庆,来自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多家知名晚报的社长、总编们将穿越肇庆古城与肇庆新区,登上鼎湖山,参观七星岩,考察肇庆在生态环保、保护历史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措施与取得的成就。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肇庆是蜚声中外的旅游文化名城,素有“中国砚都”的称号,尤以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最负盛名。4日上午,采风团先后参观了七星岩和端砚文化村,在七星岩“千年诗廊”中感受雕刻的魅力,在中国砚村感受砚雕师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七星岩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元帅曾在《游七星岩》一诗中勾勒出了七星岩的秀丽景色。七星岩景区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总面积达8.23平方公里,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观为主体景观,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而七星岩景区内的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绅、包拯、周敦颐、俞大猷、陈恭尹、朱德、叶剑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当代的名人诗题为七星岩增辉添色。七星岩摩崖石刻也被誉为“千年诗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随后,采风团来到了端砚文化村。历史上著名的端州就是现今的肇庆,其出产的砚台称为端砚。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以来便是朝廷贡品,其“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品质堪称绝顶,使历代无数文人痴迷。这样的“天下奇珍”就出自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也就是现如今的端砚文化村。“肇庆的端砚技艺大多是家族传承。”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弘健介绍道。作为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蔡三洪就是如此,“从明代开始传到我这已经是传了几十代了。”蔡三洪说,他并没有专门上过美院学习美术,在制作端砚时也没有限定必定的工序,一切要靠自己领悟。梁弘健介绍,虽然家族是端砚技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但端砚技艺的传承也接拜师学习。另一位制砚大师柳新祥正是江苏人。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重7吨,雕刻有56条祥龙,融合三种流派的《龙腾盛世砚》,这块端砚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如此大的投入,柳新祥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打造一个能代表肇庆“中国砚都”的作品。正是有蔡三洪、柳新祥等端砚大师一代代对端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才凝结成了当下肇庆“中国砚都”名副其实的称号。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媒体大咖们走进端砚村 金羊网记者汤铭明 摄


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郭培明在参观了解了端砚制作的工艺后大表赞赏。他说,肇庆的端砚从古代开始就很有名气了,肇庆是山水旅游名城,如果将端砚文化和山水文化进行整合包装,并融入更多的文创元素,用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一代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再加工,比如做成微型版端砚小挂件或小摆设,会让端砚的市场更大。

北京晚报政文中心记者龙露表示,他多年前曾来过肇庆。这次再来,看到肇庆有很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端砚文化村,之前还是比较单一的家庭作坊,如今变化得都快认不出来了,现在很多家庭式工场,既有制作工艺展示,也有作品陈列,还有了弘扬端砚文化的宣传。龙露建议,肇庆当地可以把这么一个好地方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同时将端砚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