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外来工意外离世 捐出器官救7人

来源: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发表时间:2019-01-05 09:59
参与器官摘取的全体医务人员向李林洪遗体默哀致敬
李林洪的父母、妻子、朋友与李林洪做最后的告别

文/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许咏怡

图/记者 周巍

1月4日凌晨5时许,四川人李仲权最后一次见到了儿子李林洪。23岁的李林洪躺在手术床上,如婴儿般沉睡。此时的他已被确定为脑死亡,再也听不到家人伤心的呼唤。

“儿啊,这是爸爸最后一次亲你了,你一路走好。”轻吻儿子的脸颊,李仲权泪如决堤。他的身边,妻子范正英、儿媳岑瑜早已泣不成声。

5时30分许,家人们一同扶送着李林洪的手术床进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捐献手术室。在这里,李林洪捐出了心、肺、肝、双肾、胰脏和双侧眼角膜,大爱善举将救7人。

●小伙昏厥脑死亡:“一次离开竟成永别”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

2018年12月29日清晨,和往常一样,李林洪早早就出门上班。半年前,他一岁多的儿子被查出脊柱侧弯,医生说等到孩子两岁后再做手术,治疗费用近20万元。靠着打工为生的李家并没有这么多积蓄。从那时起,李林洪更加拼命地干活,下班后还兼职做外卖小哥。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次离开,竟成永别。“老乡告诉我,发现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倒在地上了。”李仲权至今都想不清楚,这个孝顺懂事、要自己扛起儿子治疗费的孩子,这个不久前才给他发微信问春节何时放假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倒下了呢?

在当地医院急救后,被诊断为“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李林洪转入广医二院ICU。“(2018年12月)30日起,情况就恶化了,医生说情况很不乐观,就算有奇迹出现,孩子也是植物人。”李仲权说。

奇迹没有发生。2019年1月3日,李林洪被确定为脑死亡。

●家人悲痛不已:“最后一次亲你了”

21岁的妻子岑瑜倚着墙蹲在地上,试图藏起一张满是泪痕的脸。她至今未能接受丈夫无法再醒来的事实。

岑瑜说,2014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乐观善良的李林洪让她印象深刻。“第一眼就互相有了好感,很快就在一起了。”把自己裹在黑色羽绒服里的她,用颤抖的手点开了手机相册,里面全是昔日和丈夫的合影。“这是去海边,这是孩子刚满月时照的,这是他为孩子挑玩具……”她一张又一张地翻看着,记忆在拼凑。2018年6月,年幼的宝宝被医生诊断为脊柱侧弯,需要准备高昂治疗费,丈夫和她商量着,一定要好好赚钱,给宝宝最好的医疗和教育,可如今,一切承诺都随他而去了。

岑瑜的手机视频里,儿子牙牙学语叫“爸爸”。看着视频,岑瑜泪如雨下。她轻轻地说:“希望他成为孩子的榜样,以后孩子说起自己的父亲时会感到骄傲。”

李仲权的眼里也噙满泪水。对于儿子李林洪,他心怀愧疚。21岁就出来打工的他,在儿子出生后鲜有时间陪伴,可儿子没有抱怨。“为了生计,没办法。他18岁那年考学没考上,我就把他带在身边学手艺,他没少挨我的骂。”李仲权说,这些年来,儿子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帮着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非常孝顺。

在儿子进入器官捐献手术室前,李仲权轻轻地亲吻了他。“上一次亲他还是他一岁多的时候,”李仲权轻轻地对儿子说,“儿啊,这是爸爸最后一次亲你了,你一路走好。”

儿子出事后,母亲范正英一夜苍老,40来岁的她变得憔悴不已。她始终不愿相信,儿子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一直让她省心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和她在一起,“每年生日我都陪着他过,他孝顺又懂事,吃饭都要给我夹菜,生怕我没有吃好。”范正英泪如雨下,悲痛哽咽道。

●父亲致信受捐者:“一定要好好的”

1月3日下午,器官协调员陈丽尝试着和李林洪的家人聊起了器官捐献事宜。令她惊讶的是,这个家境困难、靠打工为生的家庭在短暂商量后,就同意了捐献事宜。

“脑死亡了,再拖下去,孩子也是死亡。我不愿他就这么离开。如果器官捐献能够救更多人,让他用另一种方式活下来,让其他人活得好,我们就愿意。”李仲权坦言,一家人也有过顾虑,在老家,许多乡亲接受不了器官捐献,“按照老家的风俗,人走了不能‘缺东西’,否则就是对死者不敬。可是,他人已经不在了,如果器官能帮助到其他人,就有意义。”“我相信,儿子也一定愿意帮助更多病人”。

1月4日,在广医二院,李林洪捐献了心脏、肝脏、肺、胰脏、双肾、双侧眼角膜,大爱善举帮助5名器官终末期患者重获新生、帮助2名视障患者重见光明。

得知这一消息,李仲权感到欣慰:“生命很珍贵,那7个家庭也十分不容易。”

对儿子器官捐献的受者,朴实的李仲权写下这么一段话:“致最亲爱的陌生人: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感谢你们延续我孩子的生命,祝你们永远幸福。非常感谢你们,一定要好好的。这是我(的)内心话,发自心灵深处。”

【相关新闻】

广东82岁女医生逝世,生前立遗嘱捐出全部器官

“为医学研究 做最后的贡献”

2018年12月28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楼白求恩厅,伴随着《送别》的歌声,不少医护人员和患者正送别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资深主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首任会长、我国心脏康复领域的拓荒者孙家珍。

去年11月26日,这位82岁的老人永远离开人世。生前,她为我国的心脏康复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身后,她将包括角膜在内的组织、器官捐献,用作医学和研究教育用途。

孙家珍原是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主任。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她行医50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40多年。

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学科带头人禤湘耀教授提出发展康复医学,并有意把心脏康复专业的建设交给孙家珍。1986年,在世卫组织的资助下,省医选派孙家珍赴新加坡学习心脏康复。学成归来的孙家珍带头组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心脏康复中心,填补广东省心脏康复领域的空白。1989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康复病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有心脏康复专业人员队伍的心脏康复病区之一,并在全国首创心脏外科康复治疗。

在患者眼里,孙家珍是仁心仁术的医者。年幼时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琼姨,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遇到了孙家珍。从前期的药物治疗,到上世纪90年代在穗进行外科手术,孙家珍一直是琼姨的“健康守护者”。

琼姨说,她至少被孙家珍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两次。一次是她在外科手术后生命垂危,孙家珍一次次的电击除颤、心脏按压,循环了25次才救回;一次是在2003年,她出现心脏骤停,又是孙家珍为其安装了起搏器方才转危为安。

她们延续了50多年的医患深情。“她待我如女儿,每一次都和我说要保重身体,可她自己却‘走’了。”琼姨泣不成声。

在孙家珍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立下遗嘱,捐赠全身器官,为患者和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如今,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患者,目前已成功为一名角膜白斑的55岁女患者实施手术。

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靳婷 张蓝溪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23岁外来工意外离世 捐出器官救7人
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  2019-01-05
参与器官摘取的全体医务人员向李林洪遗体默哀致敬
李林洪的父母、妻子、朋友与李林洪做最后的告别

文/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许咏怡

图/记者 周巍

1月4日凌晨5时许,四川人李仲权最后一次见到了儿子李林洪。23岁的李林洪躺在手术床上,如婴儿般沉睡。此时的他已被确定为脑死亡,再也听不到家人伤心的呼唤。

“儿啊,这是爸爸最后一次亲你了,你一路走好。”轻吻儿子的脸颊,李仲权泪如决堤。他的身边,妻子范正英、儿媳岑瑜早已泣不成声。

5时30分许,家人们一同扶送着李林洪的手术床进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捐献手术室。在这里,李林洪捐出了心、肺、肝、双肾、胰脏和双侧眼角膜,大爱善举将救7人。

●小伙昏厥脑死亡:“一次离开竟成永别”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

2018年12月29日清晨,和往常一样,李林洪早早就出门上班。半年前,他一岁多的儿子被查出脊柱侧弯,医生说等到孩子两岁后再做手术,治疗费用近20万元。靠着打工为生的李家并没有这么多积蓄。从那时起,李林洪更加拼命地干活,下班后还兼职做外卖小哥。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次离开,竟成永别。“老乡告诉我,发现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倒在地上了。”李仲权至今都想不清楚,这个孝顺懂事、要自己扛起儿子治疗费的孩子,这个不久前才给他发微信问春节何时放假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倒下了呢?

在当地医院急救后,被诊断为“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李林洪转入广医二院ICU。“(2018年12月)30日起,情况就恶化了,医生说情况很不乐观,就算有奇迹出现,孩子也是植物人。”李仲权说。

奇迹没有发生。2019年1月3日,李林洪被确定为脑死亡。

●家人悲痛不已:“最后一次亲你了”

21岁的妻子岑瑜倚着墙蹲在地上,试图藏起一张满是泪痕的脸。她至今未能接受丈夫无法再醒来的事实。

岑瑜说,2014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乐观善良的李林洪让她印象深刻。“第一眼就互相有了好感,很快就在一起了。”把自己裹在黑色羽绒服里的她,用颤抖的手点开了手机相册,里面全是昔日和丈夫的合影。“这是去海边,这是孩子刚满月时照的,这是他为孩子挑玩具……”她一张又一张地翻看着,记忆在拼凑。2018年6月,年幼的宝宝被医生诊断为脊柱侧弯,需要准备高昂治疗费,丈夫和她商量着,一定要好好赚钱,给宝宝最好的医疗和教育,可如今,一切承诺都随他而去了。

岑瑜的手机视频里,儿子牙牙学语叫“爸爸”。看着视频,岑瑜泪如雨下。她轻轻地说:“希望他成为孩子的榜样,以后孩子说起自己的父亲时会感到骄傲。”

李仲权的眼里也噙满泪水。对于儿子李林洪,他心怀愧疚。21岁就出来打工的他,在儿子出生后鲜有时间陪伴,可儿子没有抱怨。“为了生计,没办法。他18岁那年考学没考上,我就把他带在身边学手艺,他没少挨我的骂。”李仲权说,这些年来,儿子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帮着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非常孝顺。

在儿子进入器官捐献手术室前,李仲权轻轻地亲吻了他。“上一次亲他还是他一岁多的时候,”李仲权轻轻地对儿子说,“儿啊,这是爸爸最后一次亲你了,你一路走好。”

儿子出事后,母亲范正英一夜苍老,40来岁的她变得憔悴不已。她始终不愿相信,儿子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一直让她省心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和她在一起,“每年生日我都陪着他过,他孝顺又懂事,吃饭都要给我夹菜,生怕我没有吃好。”范正英泪如雨下,悲痛哽咽道。

●父亲致信受捐者:“一定要好好的”

1月3日下午,器官协调员陈丽尝试着和李林洪的家人聊起了器官捐献事宜。令她惊讶的是,这个家境困难、靠打工为生的家庭在短暂商量后,就同意了捐献事宜。

“脑死亡了,再拖下去,孩子也是死亡。我不愿他就这么离开。如果器官捐献能够救更多人,让他用另一种方式活下来,让其他人活得好,我们就愿意。”李仲权坦言,一家人也有过顾虑,在老家,许多乡亲接受不了器官捐献,“按照老家的风俗,人走了不能‘缺东西’,否则就是对死者不敬。可是,他人已经不在了,如果器官能帮助到其他人,就有意义。”“我相信,儿子也一定愿意帮助更多病人”。

1月4日,在广医二院,李林洪捐献了心脏、肝脏、肺、胰脏、双肾、双侧眼角膜,大爱善举帮助5名器官终末期患者重获新生、帮助2名视障患者重见光明。

得知这一消息,李仲权感到欣慰:“生命很珍贵,那7个家庭也十分不容易。”

对儿子器官捐献的受者,朴实的李仲权写下这么一段话:“致最亲爱的陌生人: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感谢你们延续我孩子的生命,祝你们永远幸福。非常感谢你们,一定要好好的。这是我(的)内心话,发自心灵深处。”

【相关新闻】

广东82岁女医生逝世,生前立遗嘱捐出全部器官

“为医学研究 做最后的贡献”

2018年12月28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楼白求恩厅,伴随着《送别》的歌声,不少医护人员和患者正送别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资深主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首任会长、我国心脏康复领域的拓荒者孙家珍。

去年11月26日,这位82岁的老人永远离开人世。生前,她为我国的心脏康复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身后,她将包括角膜在内的组织、器官捐献,用作医学和研究教育用途。

孙家珍原是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主任。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她行医50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40多年。

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学科带头人禤湘耀教授提出发展康复医学,并有意把心脏康复专业的建设交给孙家珍。1986年,在世卫组织的资助下,省医选派孙家珍赴新加坡学习心脏康复。学成归来的孙家珍带头组建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心脏康复中心,填补广东省心脏康复领域的空白。1989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康复病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有心脏康复专业人员队伍的心脏康复病区之一,并在全国首创心脏外科康复治疗。

在患者眼里,孙家珍是仁心仁术的医者。年幼时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琼姨,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遇到了孙家珍。从前期的药物治疗,到上世纪90年代在穗进行外科手术,孙家珍一直是琼姨的“健康守护者”。

琼姨说,她至少被孙家珍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两次。一次是她在外科手术后生命垂危,孙家珍一次次的电击除颤、心脏按压,循环了25次才救回;一次是在2003年,她出现心脏骤停,又是孙家珍为其安装了起搏器方才转危为安。

她们延续了50多年的医患深情。“她待我如女儿,每一次都和我说要保重身体,可她自己却‘走’了。”琼姨泣不成声。

在孙家珍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立下遗嘱,捐赠全身器官,为患者和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如今,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患者,目前已成功为一名角膜白斑的55岁女患者实施手术。

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靳婷 张蓝溪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