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忙着清理淤泥
记者走访从化“6·13”暴雨灾后复产
文/图 金羊网记者 甘韵仪
6月13日,从化遭遇20年一遇强雷雨云团影响。一个星期过去了,记者走访发现,当地灾后复产工作如常开展。患难见真情,也见文明实践成效。记者获悉,除了结合实际做好应急演练与宣传,他们还将文明宣讲工作做到田间地头、村民家门口,倡导保护绿水青山,更在共同面对山洪挑战中,守望相助,践行文明新乡风。
6月20日,新一轮宣传工作继续开展,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所对面的广场,一场安全应急宣传正在进行,防灾减灾、天气预警等是宣传重点。
救灾复产,村民守望相助
13日的从化,4小时内从普降大雨到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吕田镇东联村最大雨量278毫米,全镇10条村受影响严重,房屋倒塌56间,房屋水浸199间,受影响人口约1.3万人。
19日,距离暴雨当天刚好将近一个星期,记者来到吕田镇坪地村,村支部书记、主任朱耀全说,他们村属于吕田镇西片最低洼地段,“6·13”特大暴雨让这里受灾非常严重,公路塌方、房屋倒塌、农田摧毁,供电中断、供水中断、通讯中断,到处一片狼藉。
其中网形社、吉兴社、新田社受灾最严重。13日当天,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成临时指挥部,村干部连同区、镇的应急队和救援队一起,组织力量开展救灾。
在吉兴社,记者见到,部分水稻田已被山洪带来的树木枯枝掩盖,部分道路淤泥依然堆积约有30厘米厚。村里正组织环卫工人清理,不少本地村民也正忙着清理。今年63岁的陈观力家住坪地村吉兴社17号,他正配合推土机,用晒谷耙来回清理淤泥,他已自愿过来帮忙五天了,“整个社的人,有空的都过来帮忙清理。”他说。记者问他,是不是只清理自家门前的?他笑着说:“当然不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公共区域就一起参与,而且不会计较谁做多做少,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广州北部山区的这个小村庄里,村干部带头帮扶、村民守望相助的文明风气,在这次水灾面前充分体现。今年67岁的李金妹也是其中一员,说起水浸,她说自家的冰箱、洗衣机、拖拉机、三轮车全部都被水浸了,甚至十几只鸡、十几二十包化肥、上千斤稻谷也都被水冲走了,看着脚下淤泥中掺杂的谷粒,她直言很心痛。不过她依然鼓足劲,参与公共区域的清淤工作,“村里不整好,住得都不舒服。”语言十分朴实。
将文明宣讲送到每家每户
这一次之所以受灾严重,朱耀全分析,一个是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90年代,附近山脉发现瓷土,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玉溪河河床也因此升高,泄洪能力下降。瓷土开发已消失近十年,封山育林逐渐成为村民共识,但河床已上升依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这一次的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13日更是连续下了四五个小时的暴雨,山泥水分早已饱和,最终承受不住发生山泥倾泻,导致山洪暴发。
天灾难料,这一次水灾给从化当地村庄带来创伤,但“没有人员伤亡”的结果也让人欣慰。除了灾后救援及时,平时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2018年8月,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在区、镇(街)、村分批分级相应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深入基层在祠堂前、榕树下、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不拘一格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山林保护、防雨防洪宣传,巩固村民守护绿水青山的意识。
6月12日晚,暴雨前一天,镇干部收到区、镇的暴雨预警信息后全部下乡,到各家各户拍门,将常规的暴雨预防宣传送到村民家中,提醒村民做好防护,对减轻灾情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