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各大博物馆占据了C位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凌浩翔摄影报道:“C位”出道的文创月饼有何看点?从文物上如何解码中秋起源?哪些民俗穿越千年保留至今?……这个中秋小长假,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走进博物馆,度过了一个有吃、有看、长见识的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一场“秋暮夕月”中秋沉浸式音乐会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举行。记者在音乐会现场看到,多位艺术家登台献艺;粤博馆藏文物被搬上大屏幕与观众相见(上图);古老的中秋祭月礼仪再现,别有一番韵味。
粤博相关负责人介绍,“秋暮夕月”是古老的中秋祭月礼仪,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为了“祭月”时有圆月,故调至中秋祭月。在广东地区,八月十五是人们向月神祈福的日子。本次中秋沉浸式音乐会,粤博给公众们带来一场与以往家中祭月完全不同的“夕月”庆典。
笛子演奏家张帆演奏《大漠孤烟》;古筝演奏家蔡文峰演奏《夜雨思乡》、《月儿高》;三弦、阮咸演奏家谢声驿演奏经典的广东民乐《平湖秋月》、《出水莲》;广州歌舞剧院青年演员熊思嘉、游佳佳合唱《天天月圆》……音乐会上,多位艺术家登台献艺,为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本次粤博音乐会让观众体验了一次十分独特的“中秋博物馆之夜”。整场晚会,不仅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有月饼佳茗共度舌尖上的中秋,传统祭月焚香带来嗅觉上的享受,独特的粤博“月光纸”承载了祝福。此外,粤博馆藏的文物也被搬上大屏幕,与观众们共度中秋佳节。
这个中秋节,国内众多博物馆都推出了与中秋有关的非遗体验活动。人们走进博物馆,吟诗、赏月、听琴、品茗,风雅地度过博物馆里的中秋佳节。
13日下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内,数百名参与者通过上香、祭酒、读祝等传统仪式环节,寄托风调雨顺、月圆人圆的美好愿望。
中秋寄托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各种民俗活动的举行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