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记者 文聪
25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紫光、欧菲、正中等重大招商项目动工仪式在滨海湾新区举行,又有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18亿元,涵盖产业、基建、民生等领域。其中,产业项目28个,占到了总投资额的98%。
28个产业项目投资1096亿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东莞市定期开展“解难题、促开工”攻坚活动,保持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2月和6月的两次活动,累计集中开工了总投资达925亿元的57个项目,其中不乏OPPO智能制造中心、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巨无霸”项目。
来自市发展改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21.9%;新开工建设重大项目60个,同比增长150%;建成投产重大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得益于重大项目强有力的拉动,全市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排名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增长20.2%,排名全省第4位。
羊城晚报记者查询看到,纳入昨日第三批集中开工活动的重大项目共有36个,总投资1118亿元,年度投资43亿元。以产业项目为主,有28个,数量占比77%,总投资1096亿元,年度投资38.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3个,总投资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亿元;民生保障项目5个,总投资15亿元,年度投资3.1亿元。
在具体项目上,总投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分别有紫光芯云产业城一期项目、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等四个项目,其中,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是紫光集团的紫光芯云产业城一期项目——总投资621亿元,仅这一个项目就占了第三批集中开工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据介绍,紫光芯云产业城将着力打造成面向世界的智能产业创新科技中心、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地。
为大湾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这不仅正在为东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也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6月17日,重大项目之一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东莞动工,该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材料科学基础前沿,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着力解决高新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不足四个月,又一大科技“利器”在东莞破土新建——昨日上午,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举行了动工仪式,项目总投资约5.87亿元,建设周期为2年,预计2021年完工。建成后将紧密围绕南方光源项目及相关技术,开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并为东莞其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
大科学平台之间形成的集群效应令人期待。据东莞市政府介绍,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东莞正在建设总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而在中子科学城直线距离7公里之外,正是深圳的光明科学城,两大科学城将谋划与香港河套地区联动发展,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汪卫华表示,随着多种大科学装置聚合,材料实验室将来可以具备世界上领先的研究环境,从而有利于做出更多的新材料。在他看来,这里有望打造成像英国卢瑟福、美国橡树岭一样的国家实验室。
链接
众多商业巨头为何青睐东莞?
纵观东莞市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方,华为、紫光集团、天安数码城集团等众多商业“巨头”赫然在列。他们为何会如此青睐东莞呢?在此前的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现场,广东京东都市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昱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对东莞政府的办事效率印象深刻,“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不到两年时间。对比其他城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项目落地,虽不敢说这是绝后的,但肯定是空前的。”
除了项目落地速度快外,东莞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吸引“巨无霸”的重要原因之一。陈昱坦言,看重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和区位优势。京东在东莞布局,不仅可以享受到东莞的成本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还能享受到深圳的人才资本信息各方面的辐射。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今年以来,东莞的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开工,释放了东莞往现代制造业方向发展的信号,也显示东莞正在抢先一步为产业发展布局。东莞已经形成高端产业加速集聚、优质企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局面,这对于东莞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