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曾登门看望的这位老人,获得共和国勋章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0-07 11:19
分享到

  金秋的阳光洒向大地,人民大会堂温暖而庄重。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授勋仪式前,习近平和获奖者们一同进入会场。他们中间有人驰骋疆场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浴血奋战,有人隐姓埋名为中华铸造国之重器,有人戍边守海誓让祖国金瓯无缺,有人奔走荒野毕生只为消除饥馑,有人专注科研数十载让中国航天腾飞,有人尽心竭力为两国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虽然很多人已步履蹒跚,甚至坐着轮椅,但他们的目光始终从容而坚定。

1

  进入会场时,在习近平右手边的是孙家栋,这位今年步入“90”后的航天科技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60余载风雨兼程。

  8年前,习近平还曾登门拜访过他。

  那是2011年的农历小年,隆冬的北京虽寒冷但处处洋溢着迎接新春的喜庆气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登门看望了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孙家栋院士。

  在孙家栋家中,习近平坐在孙老和他的爱人中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并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孙家栋向习近平发表了自己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听得认真。

  习近平在交谈中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孙家栋正是1999年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他都亲身参与。

  出生于1929年的孙家栋,年少时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21岁时,孙家栋应招入伍,随后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7年,他带着 “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回国后,孙家栋被抽调进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9年导弹工作后,孙家栋的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37岁的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要资料没资料、要经验没经验、要专家没专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难度可想而知,用孙家栋的话说:“第一、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没干过;第三、你要干这件事情,要用的东西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但当时,国外卫星已纷纷上天,时不我待,再晚就要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孙家栋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一年,孙家栋41岁。“(消息)公布了以后,我们坐车就往天安门跑,到天安门进不去了,已经人山人海了,都在庆祝。”

  比起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令孙家栋同样难忘的还有失败。

  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

  最终发现是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2009年,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致信祝贺。钱学森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孙家栋却毫不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信号传来,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拥抱,振臂庆祝。孙家栋却默默转身,低头掏出手绢,抹去激动的泪水。

  曾经有人统计,中国发射的前一百颗卫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孙家栋领导下成功发射的。孙家栋的人生已经和祖国的航天事业融为一体。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说:“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踏着榜样的足迹前行,新时代的追梦人定将绘就一幅更加广阔动人的奋进画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木东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2020年瑞士公共交通将全面实现先出行后付费

  • 邀你贵州过苗年 2019-09-30
  • 泰式水果咖啡到广州 2019-09-30
  • “享味欧洲”开启欧洲美食之旅 2019-09-29
  • 新加坡,不只是花园那么简单 2019-09-29
  • 国庆周边躲喧嚣泡温泉觅流云 2019-09-29
  • 广州融创乐园十一黄金周,99元畅玩! 2019-09-27
  • 休闲玩乐长假一点通 2019-09-27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2亿人次 2019-09-26

新福特锐界运动系列试驾:力、灵、智的合一

  • 思皓E20X正式公布售价 12.8万-13.8万 2019-09-29
  • 细节决定成败:全新一代传祺GA6对标合资品牌同档车型 2019-09-29
  • 长安CS75PLUS登陆华南 售价10.69万元起 2019-09-23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2019-09-11
  • 红旗S9全球首秀 新红旗品牌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2019-09-11
  • 吉利全新SUV定名“icon” 高度还原CONCEPT ICON概念车 2019-09-11

任正非之后,华为一票否决权将由谁继承?

  • 重装系统真的能够解决电脑99%的问题? 2019-10-01
  • 不止刷公交卡!你手机上的NFC还有这些功能 2019-10-05
  • 中国人买iPhone11 Pro要30.4天的工资,那其他国家呢? 2019-10-02
  • 什么时候才是购买5G手机的最佳时机?反正不是现在 2019-10-05
  • 手机一卡就恢复出厂设置,能把旧机变新机? 2019-10-04
  • 盘点那些神级“学霸”!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且好看 2019-10-01
  • 微信这个功能不关闭,手机只会越用越卡 2019-10-06
  • 5G还有真假?NSA/SA都是真5G 2019-10-03

《马可·波罗》“回故乡”,广州原创走向世界

  • 刀枪凌空跃、丝竹锣鼓鸣,是谁为这项传统艺术插上年轻的翅膀? 2019-10-06
  • 这位广州小伙,将12首古诗词谱成了歌 2019-10-05
  • 2019园博音乐会开演 百首爱国歌曲轮番上演 2019-10-04
  • 澳门举办中国戏曲人物画展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019-10-04
  • 享誉海外的“中国白”德化窑精品瓷器亮相宁夏 2019-10-02
  • 张桂光谈岭南书法传承:得风气之先,历来都有创新 2019-10-01
  • 伏兆娥:一把剪刀剪出传承 一种技艺走向未来 2019-09-29
  • 604件中国画佳作汇聚全国美展 2019-09-28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金羊图库
  • 国庆假期 民众在书店内享受“文化大餐”
  • 第二届乌鲁木齐玉博会开幕
  • 《乐动敦煌》兰州首演 千年敦煌古乐重获新“声”
  • 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民众
  • 国庆假期 山西博物院迎来客流高峰
  • 广西金秋龙脊梯田稻谷成熟 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
  • 福州:风车“童话世界”吸引民众
  • 全球首艘氢动力船“能源观察者号”访问伦敦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假期末段市民“玩心”不减 省内短线游持续火爆
2019-10-07 07:50:08
返程高峰昨日“杀到”,往珠三角方向多路段拥堵缓行
2019-10-07 08:21:17
走马广州夜经济:运动健身渐成为夜间消费热选
2019-10-07 07:49:42
国庆黄金周 广州文旅市场满意度99.9%
2019-10-07 07:49:07
佳节又重阳 我与祖国步步高 昨天广州逾18万人登高
2019-10-07 07:25:4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习近平曾登门看望的这位老人,获得共和国勋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作者:  2019-10-07
踏着榜样的足迹前行,新时代的追梦人定将绘就一幅更加广阔动人的奋进画卷。

  金秋的阳光洒向大地,人民大会堂温暖而庄重。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授勋仪式前,习近平和获奖者们一同进入会场。他们中间有人驰骋疆场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浴血奋战,有人隐姓埋名为中华铸造国之重器,有人戍边守海誓让祖国金瓯无缺,有人奔走荒野毕生只为消除饥馑,有人专注科研数十载让中国航天腾飞,有人尽心竭力为两国友谊做出卓越贡献……

  虽然很多人已步履蹒跚,甚至坐着轮椅,但他们的目光始终从容而坚定。

1

  进入会场时,在习近平右手边的是孙家栋,这位今年步入“90”后的航天科技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60余载风雨兼程。

  8年前,习近平还曾登门拜访过他。

  那是2011年的农历小年,隆冬的北京虽寒冷但处处洋溢着迎接新春的喜庆气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登门看望了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孙家栋院士。

  在孙家栋家中,习近平坐在孙老和他的爱人中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并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孙家栋向习近平发表了自己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听得认真。

  习近平在交谈中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孙家栋正是1999年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他都亲身参与。

  出生于1929年的孙家栋,年少时便显露出坚韧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学校劝退,但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熟练使用右手。

  21岁时,孙家栋应招入伍,随后获得去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求学7年,他带着 “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

  回国后,孙家栋被抽调进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9年导弹工作后,孙家栋的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37岁的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要资料没资料、要经验没经验、要专家没专家的窘境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难度可想而知,用孙家栋的话说:“第一、不知道这个事怎么干;第二、大家都没干过;第三、你要干这件事情,要用的东西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但当时,国外卫星已纷纷上天,时不我待,再晚就要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孙家栋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一年,孙家栋41岁。“(消息)公布了以后,我们坐车就往天安门跑,到天安门进不去了,已经人山人海了,都在庆祝。”

  比起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令孙家栋同样难忘的还有失败。

  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

  最终发现是由于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2009年,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致信祝贺。钱学森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孙家栋却毫不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信号传来,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拥抱,振臂庆祝。孙家栋却默默转身,低头掏出手绢,抹去激动的泪水。

  曾经有人统计,中国发射的前一百颗卫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孙家栋领导下成功发射的。孙家栋的人生已经和祖国的航天事业融为一体。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说:“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踏着榜样的足迹前行,新时代的追梦人定将绘就一幅更加广阔动人的奋进画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尊老”情
08:59
联播+丨尊崇英烈 重温习近平的“红色足迹”
08:59
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09:31
奋力开启强国强军新征程
09:3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09:31
返程高峰昨日“杀到”,往珠三角方向多路段拥堵缓行
10:29
广东出台多项高职扩招优惠政策 学费有优惠还能拿奖助学金
10:29
国庆黄金周广州文旅市场满意度99.9%
10:29
假期末段市民“玩心”不减 省内短线游持续火爆
10:29
广东: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4张 超七成养老院提供医疗服务
10:2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