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如何做到老有所养 委员提出三大建议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云 发表时间:2019-10-08 08:43
分享到

【本期话题:老有所养】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黄洁峰 颜复琼

统筹:刘云 李志洁

执行:刘云 林诗妍 崔文灿 李云贞 张豪 梁怿韬 李焕坤 薛江华 陈秋明

在上一期养老话题“记者跑”,本报记者提出了关于广州市养老现状中存在“康养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不应求’和‘民半空置’并存”以及“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等问题情况。

对于以上现状,广州市政协委员们分别通过参与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问卷调查,走访养老机构的行业环境、运营状况,了解受访者家庭老人的基本概况、养老偏好、对广州养老机构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协调意见。

文/金羊网记者 刘云

现状1 专业护理人才缺乏

建议:尽快制定职称评定体系

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是广州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阻力,为加强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李瑾和数位政协委员一同开展调研。

市政协委员胡育新表示,“人才荒”已成为养老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但现在就整个行业而言,养老人才无论是薪资还是社会地位都很低。“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爱心。可是这份工作,社会认可度不高、收入不高而且充满压力和高风险,对社会公众而言吸引力不够。”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属于社会民生行业范畴的养老机构属于重资产运营,成本高、运营周期长、回收周期长、效益低,所以养老机构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很严格,部分养老人员平均每月收入约为4000元——5000元左右。此外,养老行业的职业等级标准也不明确,在学校经过3年专业学习培养出来的人才,或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4050”人员一样,做同样的工作,给予同等待遇,对于职业发展渠道和未来空间,毕业生并不太清楚。

对此,胡育新委员建议,广州应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养老服务业就业增长,并建立“阶梯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对养老服务产业不同岗位从业人员采取‘阶梯式’培养,可以满足养老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政府、社会养老机构、高校联手,根据现代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新型岗位的特点,可多方位、多途径,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在留住养老人才方面,委员们建议,让养老服务培训与职业资格挂钩。对从业者自身而言,需要有自己长远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养老职业教育和培训如与职业资格挂钩,更有助于他们在这个行业长久地做下去。广州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明确职业职级,让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有效认可,提高全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度、认同度和支持度。

现状2 中心城区床位短缺

建议:对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养老床位是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硬件。目前,广州市存在中心城区床位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公不应求”“民半空置”现象并存等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夏凤华建言:“提升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加大政府购买民办养老床位力度。”

夏凤华委员表示,传统长者总是有“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愿望,建议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对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由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团队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智慧广州的优势,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实时掌握长者健康动态,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及评估机制。

今年91岁的黎婆婆,每天都会下楼买菜做饭,虽然她自称能够自理,但是社工黄姑娘还是为她安排了助洁服务员,帮她打扫卫生。一到晚上,黎婆婆的邻居好友也会过来陪睡。有助洁服务员、有邻居好友、有社工的关心,黎婆婆说,她并不孤单。

市政协委员刘惠萍建言,要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互助养老服务,发动身体健康的老人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作用。老人们付出的这些劳动有可能得到补偿——如果在以后的日子成为重度失能老人时可以享受免费服务。

市政协委员摆林表示,希望街道和社区能够提高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养老的重视。“特别像黎婆婆这样情况的独居老人,我认为,至少每星期有一次到两次到家里来,这样对她的精神上和身心上有很大的支持,能够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

调研中,大部分护理站未纳入医保定点的问题,也受到了市政协的关注。广州共有63家定点护理机构,平均每个区至少有一家。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广州老人的需求。广州市政协调研报告指出,长护险仅覆盖职工医保,覆盖范围能否延伸?

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建言,可参考“长者饭堂”的网格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卫健部门能不能通过这个社区医院为抓手,将整个社区老人的健康建立档案,通过数据化分析将动态变化形成数据库,这样做是对整个资金、资源的投入更加有规划。”

现状3 辖区养老未能满足需求

建议:多措并举强化用地保障

那么,针对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的现状,委员们又有哪些好的建议,既能够让新建养老机构增加床位,又能满足老年人离家近的愿望呢?

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表示,结合《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8-2025)》的编制工作,从差异化角度出发,重视养老规划与人口布局规划等相协调与衔接的问题,增强及提升城区、住宅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规划到位的情况下,确保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到实处,在新建城区和住宅区,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谭国戬委员认为,对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要同时制定具体配套机制以落实以上“四同步”,要强化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的实质性参与发挥作用,确保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地不走样。

“养老服务设施的落实到位有赖于用地供给,广州应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强化用地保障,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年度规划完成储备,同时研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社会力量利用自有地块,举办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行性及实际操作性。”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不应只在重阳节

主持人:记者 崔文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国古人对“老有所养”的理想描绘。昨天是重阳节,这个节日似乎又重燃了人们对敬老爱老养老问题的关注。

广州面临的养老压力不容小觑——截至2018年底,广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9.3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230万人,人口结构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但康养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不应求”和“民半空置”并存以及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等问题依旧存在。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生活称心如意,安享晚年?我们该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毕竟,人人都会变老,关注养老服务提升不应只在重阳节。

提升养老服务要有紧迫感

羊城晚报资深评论员 阅尽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约2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如何养老”是近年普遍性的社会焦虑之一,许多家庭也因此备受困扰。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院却又床位空置、运营困难,有价格因素,但并非关键。在有些地方,即使民办养老院价格适宜,也依然门庭冷落。之所以如此,与养老院的位置、服务及社会信誉等均有关系。如有的养老院远离市区,孤岛式的养老很难被正常老人接受。

因此,与养老院的硬件设施相比,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培育、提高养老服务的“软环境”问题更为迫在眉睫。我国养老体系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在此链条中,每一环都离不开养老专业人员,但这一点恰恰最为薄弱。

养老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广开门路,多元化养老。但龙头还是政府,必须强化各级政府的紧迫感。近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有关养老政策,但缺乏的是落实刚性。有些养老建设规划迟迟不能走进现实,要有后续的督查与问责。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羊城晚报评论员 耀琪

民营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只要市场有需求有利润,就会有民间机构参与其中;相反,如果是因为价格过高,服务不良,无人问津,那么养老机构就只能压缩成本、压缩利润,或者改善服务,把价格降到一个能被接受的范围。

相比之下,公办养老院因为有政府补贴和口碑保障,是不赚钱的“事业”,因此会显得物美价廉,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政府只能做兜底工作,只能从支持“产业”的角度入手,如用压低价格的手段进行控制,反会有可能会让养老机构大量倒闭,效果适得其反。

“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核心真理。政府要发挥作用,就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民营养老机构扩容,通过确立门槛和强化监管,保护老者的权益,从而培育一大批优质的机构,而不是自定价格、做产业、做市场。

下期预告

对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推进和完善,广州相关部门有话要说。请看下一期《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之政府推。

扫码参与“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 专题互动,了解更多详情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2020年瑞士公共交通将全面实现先出行后付费

  • 邀你贵州过苗年 2019-09-30
  • 泰式水果咖啡到广州 2019-09-30
  • “享味欧洲”开启欧洲美食之旅 2019-09-29
  • 新加坡,不只是花园那么简单 2019-09-29
  • 国庆周边躲喧嚣泡温泉觅流云 2019-09-29
  • 广州融创乐园十一黄金周,99元畅玩! 2019-09-27
  • 休闲玩乐长假一点通 2019-09-27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2亿人次 2019-09-26

新福特锐界运动系列试驾:力、灵、智的合一

  • 思皓E20X正式公布售价 12.8万-13.8万 2019-09-29
  • 细节决定成败:全新一代传祺GA6对标合资品牌同档车型 2019-09-29
  • 长安CS75PLUS登陆华南 售价10.69万元起 2019-09-23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2019-09-11
  • 红旗S9全球首秀 新红旗品牌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2019-09-11
  • 吉利全新SUV定名“icon” 高度还原CONCEPT ICON概念车 2019-09-11

任正非之后,华为一票否决权将由谁继承?

  • 重装系统真的能够解决电脑99%的问题? 2019-10-01
  • 不止刷公交卡!你手机上的NFC还有这些功能 2019-10-05
  • 中国人买iPhone11 Pro要30.4天的工资,那其他国家呢? 2019-10-02
  • 什么时候才是购买5G手机的最佳时机?反正不是现在 2019-10-05
  • 手机一卡就恢复出厂设置,能把旧机变新机? 2019-10-04
  • 盘点那些神级“学霸”!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且好看 2019-10-01
  • 微信这个功能不关闭,手机只会越用越卡 2019-10-06
  • 5G还有真假?NSA/SA都是真5G 2019-10-03

《马可·波罗》“回故乡”,广州原创走向世界

  • 刀枪凌空跃、丝竹锣鼓鸣,是谁为这项传统艺术插上年轻的翅膀? 2019-10-06
  • 这位广州小伙,将12首古诗词谱成了歌 2019-10-05
  • 2019园博音乐会开演 百首爱国歌曲轮番上演 2019-10-04
  • 澳门举办中国戏曲人物画展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019-10-04
  • 享誉海外的“中国白”德化窑精品瓷器亮相宁夏 2019-10-02
  • 张桂光谈岭南书法传承:得风气之先,历来都有创新 2019-10-01
  • 伏兆娥:一把剪刀剪出传承 一种技艺走向未来 2019-09-29
  • 604件中国画佳作汇聚全国美展 2019-09-28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金羊图库
  • 国庆假期 民众在书店内享受“文化大餐”
  • 第二届乌鲁木齐玉博会开幕
  • 《乐动敦煌》兰州首演 千年敦煌古乐重获新“声”
  • 贵州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吸引民众
  • 国庆假期 山西博物院迎来客流高峰
  • 广西金秋龙脊梯田稻谷成熟 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
  • 福州:风车“童话世界”吸引民众
  • 全球首艘氢动力船“能源观察者号”访问伦敦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假期末段市民“玩心”不减 省内短线游持续火爆
2019-10-07 07:50:08
返程高峰昨日“杀到”,往珠三角方向多路段拥堵缓行
2019-10-07 08:21:17
走马广州夜经济:运动健身渐成为夜间消费热选
2019-10-07 07:49:42
国庆黄金周 广州文旅市场满意度99.9%
2019-10-07 07:49:07
佳节又重阳 我与祖国步步高 昨天广州逾18万人登高
2019-10-07 07:25:4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委员议】如何做到老有所养 委员提出三大建议
金羊网  作者:刘云  2019-10-08
在留住养老人才方面,委员们建议,让养老服务培训与职业资格挂钩。

【本期话题:老有所养】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黄洁峰 颜复琼

统筹:刘云 李志洁

执行:刘云 林诗妍 崔文灿 李云贞 张豪 梁怿韬 李焕坤 薛江华 陈秋明

在上一期养老话题“记者跑”,本报记者提出了关于广州市养老现状中存在“康养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不应求’和‘民半空置’并存”以及“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等问题情况。

对于以上现状,广州市政协委员们分别通过参与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问卷调查,走访养老机构的行业环境、运营状况,了解受访者家庭老人的基本概况、养老偏好、对广州养老机构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协调意见。

文/金羊网记者 刘云

现状1 专业护理人才缺乏

建议:尽快制定职称评定体系

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是广州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阻力,为加强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李瑾和数位政协委员一同开展调研。

市政协委员胡育新表示,“人才荒”已成为养老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但现在就整个行业而言,养老人才无论是薪资还是社会地位都很低。“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爱心。可是这份工作,社会认可度不高、收入不高而且充满压力和高风险,对社会公众而言吸引力不够。”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属于社会民生行业范畴的养老机构属于重资产运营,成本高、运营周期长、回收周期长、效益低,所以养老机构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很严格,部分养老人员平均每月收入约为4000元——5000元左右。此外,养老行业的职业等级标准也不明确,在学校经过3年专业学习培养出来的人才,或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4050”人员一样,做同样的工作,给予同等待遇,对于职业发展渠道和未来空间,毕业生并不太清楚。

对此,胡育新委员建议,广州应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养老服务业就业增长,并建立“阶梯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对养老服务产业不同岗位从业人员采取‘阶梯式’培养,可以满足养老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政府、社会养老机构、高校联手,根据现代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新型岗位的特点,可多方位、多途径,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在留住养老人才方面,委员们建议,让养老服务培训与职业资格挂钩。对从业者自身而言,需要有自己长远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养老职业教育和培训如与职业资格挂钩,更有助于他们在这个行业长久地做下去。广州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养老人才职称评定体系,明确职业职级,让从业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有效认可,提高全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度、认同度和支持度。

现状2 中心城区床位短缺

建议:对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养老床位是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硬件。目前,广州市存在中心城区床位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公不应求”“民半空置”现象并存等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市政协委员夏凤华建言:“提升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加大政府购买民办养老床位力度。”

夏凤华委员表示,传统长者总是有“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愿望,建议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对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由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团队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智慧广州的优势,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实时掌握长者健康动态,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及评估机制。

今年91岁的黎婆婆,每天都会下楼买菜做饭,虽然她自称能够自理,但是社工黄姑娘还是为她安排了助洁服务员,帮她打扫卫生。一到晚上,黎婆婆的邻居好友也会过来陪睡。有助洁服务员、有邻居好友、有社工的关心,黎婆婆说,她并不孤单。

市政协委员刘惠萍建言,要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互助养老服务,发动身体健康的老人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作用。老人们付出的这些劳动有可能得到补偿——如果在以后的日子成为重度失能老人时可以享受免费服务。

市政协委员摆林表示,希望街道和社区能够提高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养老的重视。“特别像黎婆婆这样情况的独居老人,我认为,至少每星期有一次到两次到家里来,这样对她的精神上和身心上有很大的支持,能够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

调研中,大部分护理站未纳入医保定点的问题,也受到了市政协的关注。广州共有63家定点护理机构,平均每个区至少有一家。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广州老人的需求。广州市政协调研报告指出,长护险仅覆盖职工医保,覆盖范围能否延伸?

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建言,可参考“长者饭堂”的网格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卫健部门能不能通过这个社区医院为抓手,将整个社区老人的健康建立档案,通过数据化分析将动态变化形成数据库,这样做是对整个资金、资源的投入更加有规划。”

现状3 辖区养老未能满足需求

建议:多措并举强化用地保障

那么,针对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的现状,委员们又有哪些好的建议,既能够让新建养老机构增加床位,又能满足老年人离家近的愿望呢?

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表示,结合《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8-2025)》的编制工作,从差异化角度出发,重视养老规划与人口布局规划等相协调与衔接的问题,增强及提升城区、住宅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规划到位的情况下,确保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到实处,在新建城区和住宅区,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谭国戬委员认为,对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要同时制定具体配套机制以落实以上“四同步”,要强化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的实质性参与发挥作用,确保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地不走样。

“养老服务设施的落实到位有赖于用地供给,广州应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强化用地保障,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年度规划完成储备,同时研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社会力量利用自有地块,举办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行性及实际操作性。”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不应只在重阳节

主持人:记者 崔文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国古人对“老有所养”的理想描绘。昨天是重阳节,这个节日似乎又重燃了人们对敬老爱老养老问题的关注。

广州面临的养老压力不容小觑——截至2018年底,广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9.3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230万人,人口结构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但康养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不应求”和“民半空置”并存以及养老设施建设未能满足辖区老人需求等问题依旧存在。

怎样才能让老年人生活称心如意,安享晚年?我们该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毕竟,人人都会变老,关注养老服务提升不应只在重阳节。

提升养老服务要有紧迫感

羊城晚报资深评论员 阅尽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约2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如何养老”是近年普遍性的社会焦虑之一,许多家庭也因此备受困扰。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院却又床位空置、运营困难,有价格因素,但并非关键。在有些地方,即使民办养老院价格适宜,也依然门庭冷落。之所以如此,与养老院的位置、服务及社会信誉等均有关系。如有的养老院远离市区,孤岛式的养老很难被正常老人接受。

因此,与养老院的硬件设施相比,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培育、提高养老服务的“软环境”问题更为迫在眉睫。我国养老体系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在此链条中,每一环都离不开养老专业人员,但这一点恰恰最为薄弱。

养老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广开门路,多元化养老。但龙头还是政府,必须强化各级政府的紧迫感。近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有关养老政策,但缺乏的是落实刚性。有些养老建设规划迟迟不能走进现实,要有后续的督查与问责。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羊城晚报评论员 耀琪

民营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只要市场有需求有利润,就会有民间机构参与其中;相反,如果是因为价格过高,服务不良,无人问津,那么养老机构就只能压缩成本、压缩利润,或者改善服务,把价格降到一个能被接受的范围。

相比之下,公办养老院因为有政府补贴和口碑保障,是不赚钱的“事业”,因此会显得物美价廉,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政府只能做兜底工作,只能从支持“产业”的角度入手,如用压低价格的手段进行控制,反会有可能会让养老机构大量倒闭,效果适得其反。

“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核心真理。政府要发挥作用,就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民营养老机构扩容,通过确立门槛和强化监管,保护老者的权益,从而培育一大批优质的机构,而不是自定价格、做产业、做市场。

下期预告

对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推进和完善,广州相关部门有话要说。请看下一期《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之政府推。

扫码参与“有事好商量·民心筑城” 专题互动,了解更多详情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回信问候勉励澳门退休老人 向全国的老人们致以重阳节的祝福
11:18
习近平同六国元首就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
19:25
中国人民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18:54
乐昌坪石发现原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遗址
08:34
智慧养老添彩“夕阳红”广州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养老模式
08:35
7日广九直通车全部停运 北京往返香港的列车改为在广州东始发终到
08:37
宏大阅兵场面“直播” 观众席上一片赞叹声
08:36
音乐茶座唱响流行先声 文创勃兴缔造诸多第一
08:37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08:42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持续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18:5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