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院士”卢永根生前捐赠880万元扶持教育 自己却一生节俭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1-14 09:04
分享到

卢永根院士(资料照片)

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无限感动。

“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

唯物主义者“最后的贡献”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

2019年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

卢永根去世后的第4天,他的老伴、华南农大离休教授徐雪宾将一个信封郑重交给华南农大原党委书记李大胜:“这是阿卢的特殊党费,希望组织能够接受。”

住院的日子,卢永根夫妇坚持着每天清晨收听广播、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夫人每天为卢永根读报。

“2017年4月17日,卢永根希望学院把教育基金的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好”;

“2017年9月27日,组织支部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2017年10月20日。卢永根在病房全程观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他表示,总书记的报告让他这位老党员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

这是卢永根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记录。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卢永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仍然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

“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

“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卢永根

2017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这是当时华南农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2014年,他还说服哥哥,将老家两间兄弟共有的祖屋,以他们父母的名义捐给了广州花都区罗洞村的小学。

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

退休后,夫妻俩出行坐公交车,吃饭在食堂。平日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老校长、老院士端着一个半旧饭盒,静静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机;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华南农大农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展基一直记得,一次,他打着雨伞走出校门,突然看到卢永根校长一手拎着包、一手提着皮鞋冒雨往学校里跑。后来才知道,卢永根的皮鞋是出国或特殊场合才穿的,那天他在省里开完会回校,正赶上下雨,他生怕皮鞋沾水弄坏,于是有了拎着鞋赤脚奔跑的一幕。

有一年,农学院给参加运动会的教工发了一套运动服和运动鞋,竟然成为卢永根日常生活的“标配”。那双运动鞋,他穿到脱胶、掉线,去修鞋摊补了几回,继续穿,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扔掉。他说:“没到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要尽其用。”

“公家的钱,能省就省。”华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卢永根特别严于律己。

2003年,卢永根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全国野生稻大会,会后继续去沈阳出差。为了节省住宿费和时间,已是70多岁的他选择坐夜行火车到北京,再换乘飞机到沈阳……

卢永根(中)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资料照片)

科学家的爱与奉献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卢永根

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早已成为卢永根实验室的不成文规矩。

卢永根表示,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过改行。

曾经有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待遇也较低,有些教师心情浮动。

卢永根说:“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的卢永根调到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

卢永根是中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学生。1961年,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丁颖院士选择了卢永根。直到1964年10月丁颖在北京逝世,卢永根一直在他身边工作,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

丁颖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生活俭朴,学农爱农。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卢永根。同时,年轻的卢永根身上共产党员的可贵品格也影响着丁颖,晚年的丁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卢永根还带着学生,悉心保护着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宝库。

2001年,听说在广东佛冈县的一处山顶上长有野生稻。卢永根不顾年迈,带学生去寻找。山上没有路,布满荆棘。到了半山腰,卢永根已经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爬到山顶。

直到70多岁,卢永根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

有一张当年拍的现场照片,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着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灿烂。

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香港仔”的“中国心”

“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卢永根

卢永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1930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攻占香港。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体味到沦为亡国奴的苦楚,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因香港战乱,卢永根回到广东省花县老家避难。在家乡逃难的两年时间里,卢永根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识。

回到香港后,卢永根转入新开办的香港培侨中学。这是一所爱国人士创办的进步学校,爱国和民族思想活跃。3年培侨中学的学习,成为卢永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1949年8月,香港。卢永根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刚入党的卢永根进入广州岭南大学读书,领导地下学联做好迎接广州解放的工作。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并留校工作,从此扎根内地,毕其一生研究水稻。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94年,卢永根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说。他指出,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

卢永根曾3次赴美探亲访学,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拒绝。

华南农大红满堂草坪,35年前的一个夜晚,卢永根曾在这里作过“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

“我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迸发出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卢永根说。

文/图 新华社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天凉了,约一场“追枫之旅”

  • “双十一”预热哪些旅游产品值得抢? 2019-11-13
  • 打开冬游新模式门票哪里优惠去哪里 2019-11-13
  • 坐广梅汕高铁贴秋膘 2019-11-13
  • 又到秋冬时,温泉靓汤别错过 2019-11-11
  • 淡旺季转换多地景区门票价格下调 2019-11-11
  • 11月,出境游最抵时段来了! 2019-11-07
  • 有一种旅行,叫追光!追极光推荐 2019-11-07
  • 加州无花果 分享健康饮食潮流 2019-11-06

“史诗级”聚会 恒大新能源汽车展开“大布局”蓝图

  • 插电混动SUV名爵eHS将在广州车展上市 2019-11-13
  • 时尚更实用 5款10万元合资SUV推荐 2019-11-13
  • 广州车展上市 曝名爵eHS更多信息 2019-11-12
  • 实力更强 全新宝马X6将于2019广州车展上市 2019-11-12
  • 造型颠覆性设计 奇瑞新款SUV概念车渲染图曝光 2019-11-12
  • 雷克萨斯全新电动车型预告图 2019广州车展首发 2019-11-12
  • 小鹏P7发布内饰预告图 将于广州车展亮相 2019-11-12
  • 奔腾T99华南区域上市 售价14.99-18.99万元 2019-11-11

任正非:华为不是什么都行,仅仅是5G比美国强

  • 奥迪花202元为英菲尼迪打广告?腾讯致歉:广告素材错播 2019-11-13
  • 多地抽检:吸油烟机、电磁灶等多批次家用电器不合格 2019-11-13
  • 融入“美的系”的小天鹅再被列为被执行人 6月份已终止上市 2019-11-13
  • 工信部就146号段码号使用不规范问题约谈中国联通 2019-11-13
  • 苹果iOS 13.2.2修复杀后台问题,却又带来了续航Bug 2019-11-13
  • 双11数据太完美遭质疑 天猫:侮辱智商,已启动司法流程 2019-11-13
  • 发售1分钟成交额破亿!就是它,双十一最受欢迎的5G手机 2019-11-12
  • 双11你在“买买买”,华为员工却在领奖金! 2019-11-12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迎来爆发期

  • 传统文化课“常驻”吉林校园:学生触摸中华艺术之美 2019-11-12
  • 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中国需要更多艺术管理人才 2019-11-12
  • 复旦大学成立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 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2019-11-12
  • 六必居博物馆前门开馆 2019-11-12
  • 国博专列1号线上展五千年中华文明 2019-11-11
  • 金风车插画大赛终评及大众选择奖投票通道正式开启 2019-11-10
  •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2019-11-10
  • 当罗马神话“穿越”到中国,巴洛克歌剧《赛魅丽》搬进了明代祠堂 2019-11-10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金羊图库
  • 大湾区知交会
  • 澳丛林大火致数千人撤离 浓烟在海面筑起“高墙”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暨灭火救援实战演习举行
  • “70年70城联读”香港站活动让市民深度认识中国文化
  • 立冬了!快来晒太阳
  • 多彩秋色“绘”泉城
  • 穿越千年盛世,相遇文化中国 ——《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广州展
  • 日本长野举行一年一度吉祥物大赛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琶洲五大战略定位公布!将建“数字+会展+总部”产业新高地
2019-11-13 23:15:02
广东861个收费站可免费安装ETC
2019-11-13 18:49:35
广州警方扑克牌通缉令“梅花2”潜逃15年后终落网!
2019-11-13 18:49:35
11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极大,我国各地可连续观测两天
2019-11-13 18:49:35
老妇急病倒地,广州“的哥”争取黄金救治10分钟
2019-11-13 18:49:3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布衣院士”卢永根生前捐赠880万元扶持教育 自己却一生节俭
新华社  作者:  2019-11-14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

卢永根院士(资料照片)

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无限感动。

“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

唯物主义者“最后的贡献”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

2019年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

卢永根去世后的第4天,他的老伴、华南农大离休教授徐雪宾将一个信封郑重交给华南农大原党委书记李大胜:“这是阿卢的特殊党费,希望组织能够接受。”

住院的日子,卢永根夫妇坚持着每天清晨收听广播、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夫人每天为卢永根读报。

“2017年4月17日,卢永根希望学院把教育基金的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好”;

“2017年9月27日,组织支部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2017年10月20日。卢永根在病房全程观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他表示,总书记的报告让他这位老党员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

这是卢永根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记录。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卢永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仍然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

“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

“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卢永根

2017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这是当时华南农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2014年,他还说服哥哥,将老家两间兄弟共有的祖屋,以他们父母的名义捐给了广州花都区罗洞村的小学。

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

退休后,夫妻俩出行坐公交车,吃饭在食堂。平日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老校长、老院士端着一个半旧饭盒,静静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机;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华南农大农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展基一直记得,一次,他打着雨伞走出校门,突然看到卢永根校长一手拎着包、一手提着皮鞋冒雨往学校里跑。后来才知道,卢永根的皮鞋是出国或特殊场合才穿的,那天他在省里开完会回校,正赶上下雨,他生怕皮鞋沾水弄坏,于是有了拎着鞋赤脚奔跑的一幕。

有一年,农学院给参加运动会的教工发了一套运动服和运动鞋,竟然成为卢永根日常生活的“标配”。那双运动鞋,他穿到脱胶、掉线,去修鞋摊补了几回,继续穿,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扔掉。他说:“没到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要尽其用。”

“公家的钱,能省就省。”华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卢永根特别严于律己。

2003年,卢永根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全国野生稻大会,会后继续去沈阳出差。为了节省住宿费和时间,已是70多岁的他选择坐夜行火车到北京,再换乘飞机到沈阳……

卢永根(中)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资料照片)

科学家的爱与奉献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卢永根

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早已成为卢永根实验室的不成文规矩。

卢永根表示,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过改行。

曾经有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待遇也较低,有些教师心情浮动。

卢永根说:“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的卢永根调到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

卢永根是中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学生。1961年,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丁颖院士选择了卢永根。直到1964年10月丁颖在北京逝世,卢永根一直在他身边工作,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

丁颖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生活俭朴,学农爱农。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卢永根。同时,年轻的卢永根身上共产党员的可贵品格也影响着丁颖,晚年的丁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卢永根还带着学生,悉心保护着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宝库。

2001年,听说在广东佛冈县的一处山顶上长有野生稻。卢永根不顾年迈,带学生去寻找。山上没有路,布满荆棘。到了半山腰,卢永根已经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爬到山顶。

直到70多岁,卢永根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

有一张当年拍的现场照片,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着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灿烂。

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香港仔”的“中国心”

“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卢永根

卢永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1930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攻占香港。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体味到沦为亡国奴的苦楚,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因香港战乱,卢永根回到广东省花县老家避难。在家乡逃难的两年时间里,卢永根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识。

回到香港后,卢永根转入新开办的香港培侨中学。这是一所爱国人士创办的进步学校,爱国和民族思想活跃。3年培侨中学的学习,成为卢永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1949年8月,香港。卢永根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刚入党的卢永根进入广州岭南大学读书,领导地下学联做好迎接广州解放的工作。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并留校工作,从此扎根内地,毕其一生研究水稻。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94年,卢永根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说。他指出,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

卢永根曾3次赴美探亲访学,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拒绝。

华南农大红满堂草坪,35年前的一个夜晚,卢永根曾在这里作过“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

“我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迸发出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卢永根说。

文/图 新华社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抵达飞机之城 开启金砖时间
20:47
联播+丨习近平这六个字 照鉴两个古老文明
17:24
95岁的巴西老爷爷,为何被中国“圈粉”半生?
15:37
习近平的2019·十月:昭示未来
17:24
广东薪酬趋势出炉 深圳平均月薪连续7年领跑全省
09:03
广州鼓励共享停车位13个月 机关事业单位鲜见对外开放
09:03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率队参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汽羊晚继续深化战略合作
21:50
11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极大,我国各地可连续观测两天
18:49
广东鼓励中小学布置体育作业 明年起小学将开游泳课
09:12
700套末班经适房怎么卖?广州出台文件明确办法
09:1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