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成(右一)生前在地里指导贫困户李树兴种植。受访者供图
■记者 何生廷
“疾病无情,我已无法战胜恶疾,不能在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帮助更多的人。愿大家一切安好!”2019年10月8日,43岁的扶贫干部冯永成因患肝癌不幸去世,留下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仍是惦记着他最爱的扶贫事业。
2000年,冯永成从广宁县石咀镇来到县城,成为广宁县扶贫双到办的扶贫干部,2016年4月,他再次投入扶贫工作,担任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兼驻大岗镇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
截至2018年底,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3年里,冯永成与队员帮扶的怀集县大岗镇四个村中,达到“八有”标准预脱贫户超540多人,脱贫率达88.8%。
“我是农民的儿子”
裸露的红砖墙体,略微泛黄的墙面,显眼的是十来张小孩的奖状,无更多的装修,这一栋20多年前重建的位于广宁县古水镇两层老房子,正是冯永成居住的家。
从小并不富裕的冯永成一家,全家人的收入只能靠父亲在水电站打工维持。“家里很穷,永成从小就吃过不少苦。”比冯永成大3岁的哥哥冯向前说,他很能理解永成为何一直坚持扶贫事业,“就是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1995年,冯永成在肇庆农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广宁石咀镇,在石咀农技站当起一名基层农技员。广宁县石咀镇水利站站长冯政远认识冯永成20多年,冯政远回忆说,冯永成见到有困难的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大家都说他是个大好人。”
1995年,当时石咀镇正推广水稻抛秧新技术,很多群众对此项新技术一无所知。刚参加工作的冯永成利用自己在农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卷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向村民示范讲解抛秧农技知识。
冯政远说,跟冯永成一起工作的8年时间里,他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在工作中,他总是利用下乡的机会,为农民解决难题。在一次下乡时,两人经过一片稻田,冯永成发现禾苗得了稻纵卷叶螟,担心影响农民的收成,他汗流浃背走了半个钟头,找到农户,告知禾苗病虫害情况,还教他施药喷杀害虫,由于除虫及时,禾苗长势良好。
正是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从广宁石咀镇来到县城,成为基层办的一名扶贫干部,开始了他的基层扶贫工作。
扎根农村不当“过客”
“驻村扶贫的关键是‘驻’,要扎根农村,弯下腰来与村民们‘结对子’。”这是冯永成生前对精准扶贫的理解,他要求自己,要先当“村民”后当“扶贫干部”,不当村里的“过客”。
2000年,冯永成成为广宁县扶贫双到办的一名扶贫干部,后来已在肇庆市国土资源局(现肇庆市自然资源局)任职的他,于2016年4月回到农村,担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兼怀集县大岗镇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
由于负责的扶贫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为了摸清情况,刚到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和大岗镇大岗村、大钟村、富楼村、四保村,冯永成就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奔波在村头小巷,花了6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镇五个村的3000多户群众和扶贫户,摸清所有贫困户情况。
脱贫致富,就得解决农村耕种大事。在冯永成的带头组织下,51户贫困户成立了扶贫机耕服务队,帮助贫困户在耕好自己责任田的同时,进行有偿耕种增加收入,据统计,春耕期间,每个贫困户到田地里机耕服务15亩以上,一年机耕服务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白天他到市场了解需求,晚上他研究土质,分析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肇庆市自然资源局怀集扶贫工作组组长梁艺荣告诉记者,在解决耕种上,冯永成运用农校学的知识,举办农技知识大讲堂,帮贫困户出谋划策。
“我本来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村庄田野养育了我,我不能在乡亲们需要我的时候,视而不见。”冯永成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也真真正正做到了。
在十多年的扶贫经历,冯永成同志多次荣获省级表彰,并先后被评为“优秀省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扶贫干部”、“2019年广东省百名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原因
“脱贫不能只脱一时,要脱一辈子”,在逐户走访中,冯永成了解到,不少贫困户因为经济困难,催促子女放弃学业,出去打工帮补家用。可冯永成知道,这样治标不治本,“再穷也要送子女读书。”
镇武村贫困户覃福兴患有二级残疾,在两个女儿初中毕业后,覃福兴就催促她们到佛山打工赚钱。
在得知覃大妹、覃小妹两人很想继续读书的情况后,冯永成主动上门找到覃福兴,前后上门了十几趟,说服覃福兴。为了不让覃福兴为难,冯永成推荐姐妹俩人到广宁卫校就读护理专业,亲自为覃大妹、覃小妹跑学校办理“0元入学”,免学校的住宿费、学费、校服费和水电费等。
如今三年过去了,今年7月,覃大妹、覃小妹从广宁县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考取了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在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实习。覃小妹回忆说,在读书、实习过程中,冯永成还常常在微信上鼓励她,要有一技之长傍身,才能更好帮助家庭。在看到冯永成去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之后,这一对双胞胎姐妹觉得很心痛,“就像亲人去世一样。”
在驻村扶贫三年中,冯永成把贫困户当自家人,不断上门动员,目前帮扶村已经有41名贫困户子女就读中专和技工学校,继续自己的读书成才梦。
“我无怨无悔。”冯永成生前曾对媒体说,看到帮扶村的变化和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回想与他们一起奋斗拼搏、历练人生的经过,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