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不止于撕掉黑臭标签 五年后深圳主要河流都“可游泳”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园 发表时间:2020-01-10 08:03
分享到

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河道两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 王磊 摄

金羊网记者 林园

用四年时间“斩黑龙”,深圳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放眼未来,深圳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攻克“四大挑战”:从“治污”迈向“提质”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水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摆在深圳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巩固提升,实现长治久清?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利民坦言,深圳目前仍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等“四大挑战”。对此,深圳将2020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我们将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龚利民说。

“治水是‘三分治七分管’,接下来还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在深圳河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段余杰看来,治水工作一直不能松懈,“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与香港的联合治水工作,加强巡查,巩固成果。”

至于市民开窗可闻、开门可见的小微黑臭水体,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但等到雨季到来,它们仍有“返黑”的风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表示,对此,环保部门将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整治,确保长治久清。

记者了解到,在环保执法方面,深圳去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我们目前正研究实施‘散乱污’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增长、零回潮。”尹杰说。

发力“五道合一”:未来五年建千里碧道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河流告别黑臭后,市民对水环境周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清岸绿,漫步河边,成为许多人理想的休闲活动。记者了解到,深圳将全面推进千里碧道行动,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所谓碧道,是指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是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龚利民介绍,碧道可以连接城市现有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形成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碧道有水文化活动空间,可以承办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活动。此外,结合本土风情,还可以将碧道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留下历史文化印记。未来,深圳还计划将碧道与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等水务设施串接起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河流已选定碧道建设试点。如茅洲河在塘下涌至楼村水段打造10.5公里碧道,未来将成为绵延宝安文脉的山水画卷、重塑城市气质的形象名片、汇聚高新产业的空间载体、律动多彩生活的生态家园。深圳河北岸也入选碧道试点工程。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高标准规划设计的深圳河碧道,建成后将充分展示深港合作成果及“界河”良好形象。 

碧水重现鱼鸟回归 深圳治水有何“密码”

金羊网记者 梁栩豪 

那些“聪明”的水鸟,总是在用翅膀“投票”。

它们醉心于寻找环境优良、植被丰富的水域,并在此栖息繁衍。水鸟集聚数量的多少,是一片水域生态好坏的“分数牌”。

漫步在深圳市大沙河生态走廊,入耳尽是鸟鸣声。广东碧水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深圳通过生态管理手段,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本土生态共生系统。如今,雀鸟成群的大沙河生态走廊,成为深圳的治水典范。

在这场碧水攻坚持久战中,深圳不断创新各类治理手段,一次次向水污染开战,一点点给黑臭河流治病。至2019年年底,全市所有黑臭水体已不黑不臭,其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实现了从黑臭到具备景观水体功能的蜕变。

水鸟、绿丛、游鱼……这些曾因重度水体污染而消失的物种,正逐渐回归。这背后,潜藏着深圳的“治水密码”。

治水治城相融

重塑生态和谐关系

大沙河北连长岭陂,南入深圳湾,总长约13.7公里。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一条“绿色飘带”,贯穿深圳南山区全境。

近日,记者探访大沙河看到,冬日河畔依然碧波荡漾、白鹭群飞、百花争艳,一片盎然生机。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水污染的“重灾区”。

大沙河整治至今已历时近25年。1995年,大沙河治理以实现防洪达标为主;2018年,解决水体黑臭问题;如今,则进入治水融城阶段。多年过去,整治成效令人欣喜:2018年6月底,流域内744个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河流水质显著提升,基本稳定或优于Ⅳ类,提前两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水质改善后,深圳市遵循“生态优先”理念,通过生态管理手段,为大沙河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本土生态共生系统,重塑城市与河流的生态和谐关系,将治水与治城相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纵观大沙河整治历程,可理清其中治水脉络:推进流域堤岸防护,提升水环境和水生态,再凸显流域城市功能价值。生机勃勃的大沙河生态走廊,成为深圳治水新标杆。

治水敢为人先

交出先行示范“答卷”

放眼深圳水系,每条河流皆留下了治水攻坚的痕迹。

自2016年深圳向水污染全面宣战以来,为在最短时间内扭转污染局面,深圳超常规推进治水,涌现了许多系统、创新的做法。

打破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模式,深圳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推动治水工程大幅提速;坚持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和调度;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汇聚50多家国内外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聘请多家单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志愿者河长+检察长”公益诉讼制度……

在茅洲河、深圳河、大沙河等河流碧水重现的背后,折射出深圳清晰的治水思路,回应了人民对碧水蓝天的向往。“在这场碧水攻坚战中,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共同推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和尝试,深圳治水已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机制。

在2020年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之际,深圳率先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碧水蓝天图,交出了先行示范的生态“答卷”。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内温泉度假游要温度更要深度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 明年二月圣地亚哥博物馆月半价打卡发现新乐趣 2020-01-03
  • 新年从“新”出发乐游“新澳门” 2020-01-03
  • 日本国家旅游局在粤开设第22个办事处 2020-01-02
  • 你的2020年春节目的地会在哪? 2020-01-02
  •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唱响在羊城 2019-12-31
  • 国内篇‖选个孩子最憧憬的目的地 2019-12-31

迎难而上,攻坚2019 只争朝夕,共迎202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 斯柯达全新昕锐、全新昕动设计图发布 更加年轻动感 2019-12-23
  • 【新车】系出名门 威兰达将成为广汽丰田新的爆款 2019-12-23
  • 吉利公布吉利icon银河限量版指导价:132020元 2019-12-23
  • ​广汽本田全新皓影BREEZE试驾在惠州举行 2019-12-20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 前高管闪电跳槽小米 联想回应:与高管均签有竞业禁止条款 2020-01-03
  • 马斯克否认 “家里有矿”,称靠打工和贷款上学 2020-01-03
  • “微信支付”被诉专利侵权,遭索赔100万,法院判决来了 2020-01-03
  • 格力放弃手机业务?非也!折叠屏手机专利正式授权 2020-01-02
  • 财富飙升25%!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年赚1.2万亿美元 2019-12-30
  • 还在买抢票加速包?专家称12306已屏蔽多个抢票软件 2019-12-30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新井一二三: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2020-01-09
  • 作家马伯庸、辩手马薇薇、自媒体毕导···大咖齐聚这场新媒体峰会 2020-01-09
  • 滴!这里有一份读懂当代艺术“七天速成指南”! 2020-01-09
  • 故宫北院区今年开工建设 2020-01-09
  • 假如二皇子请范闲吃火锅,他们都能吃点啥? 2020-01-09
  • 艺术家曹灿昨去世 曾在《小喇叭》讲百余故事 2020-01-09
  • 历史剧《林则徐》的现代启示 2020-01-09
  • 振兴评剧 现代戏仍是关键 2020-01-09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芙蓉”出冰来
  •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 大批候鸟飞临广州过冬
  • 江苏南京:艺术灯会璀璨夺目
  • 贵州贵阳:绣眼鸟戏花
  • 宁夏石嘴山迎来新年首场降雪
  • 土家美食蕨粑粑
  • 内蒙古克什克腾第十三届冬季旅游节开幕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代表委员提出系列建议
2020-01-10 07:14:09
最高每月25元35年未变 代表:深圳教龄津贴该涨啦
2020-01-10 07:14:07
谁提供一次性餐具谁回收 深圳代表委员热议垃圾分类
2020-01-10 07:13:46
2020年春运开启冷空气未见到货 毛毛雨说来就来
2020-01-10 07:04:28
【新春走基层】40秒看广州南动车组“4S店”
2020-01-10 06:10:0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治水不止于撕掉黑臭标签 五年后深圳主要河流都“可游泳”
金羊网  作者:林园  2020-01-10
到2025年,力争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河道两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 王磊 摄

金羊网记者 林园

用四年时间“斩黑龙”,深圳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放眼未来,深圳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攻克“四大挑战”:从“治污”迈向“提质”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水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摆在深圳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巩固提升,实现长治久清?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利民坦言,深圳目前仍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等“四大挑战”。对此,深圳将2020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我们将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龚利民说。

“治水是‘三分治七分管’,接下来还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在深圳河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段余杰看来,治水工作一直不能松懈,“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与香港的联合治水工作,加强巡查,巩固成果。”

至于市民开窗可闻、开门可见的小微黑臭水体,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但等到雨季到来,它们仍有“返黑”的风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表示,对此,环保部门将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整治,确保长治久清。

记者了解到,在环保执法方面,深圳去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我们目前正研究实施‘散乱污’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增长、零回潮。”尹杰说。

发力“五道合一”:未来五年建千里碧道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河流告别黑臭后,市民对水环境周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清岸绿,漫步河边,成为许多人理想的休闲活动。记者了解到,深圳将全面推进千里碧道行动,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所谓碧道,是指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是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龚利民介绍,碧道可以连接城市现有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形成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碧道有水文化活动空间,可以承办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活动。此外,结合本土风情,还可以将碧道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留下历史文化印记。未来,深圳还计划将碧道与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等水务设施串接起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河流已选定碧道建设试点。如茅洲河在塘下涌至楼村水段打造10.5公里碧道,未来将成为绵延宝安文脉的山水画卷、重塑城市气质的形象名片、汇聚高新产业的空间载体、律动多彩生活的生态家园。深圳河北岸也入选碧道试点工程。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高标准规划设计的深圳河碧道,建成后将充分展示深港合作成果及“界河”良好形象。 

碧水重现鱼鸟回归 深圳治水有何“密码”

金羊网记者 梁栩豪 

那些“聪明”的水鸟,总是在用翅膀“投票”。

它们醉心于寻找环境优良、植被丰富的水域,并在此栖息繁衍。水鸟集聚数量的多少,是一片水域生态好坏的“分数牌”。

漫步在深圳市大沙河生态走廊,入耳尽是鸟鸣声。广东碧水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深圳通过生态管理手段,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本土生态共生系统。如今,雀鸟成群的大沙河生态走廊,成为深圳的治水典范。

在这场碧水攻坚持久战中,深圳不断创新各类治理手段,一次次向水污染开战,一点点给黑臭河流治病。至2019年年底,全市所有黑臭水体已不黑不臭,其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实现了从黑臭到具备景观水体功能的蜕变。

水鸟、绿丛、游鱼……这些曾因重度水体污染而消失的物种,正逐渐回归。这背后,潜藏着深圳的“治水密码”。

治水治城相融

重塑生态和谐关系

大沙河北连长岭陂,南入深圳湾,总长约13.7公里。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一条“绿色飘带”,贯穿深圳南山区全境。

近日,记者探访大沙河看到,冬日河畔依然碧波荡漾、白鹭群飞、百花争艳,一片盎然生机。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水污染的“重灾区”。

大沙河整治至今已历时近25年。1995年,大沙河治理以实现防洪达标为主;2018年,解决水体黑臭问题;如今,则进入治水融城阶段。多年过去,整治成效令人欣喜:2018年6月底,流域内744个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河流水质显著提升,基本稳定或优于Ⅳ类,提前两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水质改善后,深圳市遵循“生态优先”理念,通过生态管理手段,为大沙河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本土生态共生系统,重塑城市与河流的生态和谐关系,将治水与治城相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纵观大沙河整治历程,可理清其中治水脉络:推进流域堤岸防护,提升水环境和水生态,再凸显流域城市功能价值。生机勃勃的大沙河生态走廊,成为深圳治水新标杆。

治水敢为人先

交出先行示范“答卷”

放眼深圳水系,每条河流皆留下了治水攻坚的痕迹。

自2016年深圳向水污染全面宣战以来,为在最短时间内扭转污染局面,深圳超常规推进治水,涌现了许多系统、创新的做法。

打破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模式,深圳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推动治水工程大幅提速;坚持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和调度;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汇聚50多家国内外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聘请多家单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志愿者河长+检察长”公益诉讼制度……

在茅洲河、深圳河、大沙河等河流碧水重现的背后,折射出深圳清晰的治水思路,回应了人民对碧水蓝天的向往。“在这场碧水攻坚战中,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共同推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不断摸索、创新和尝试,深圳治水已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机制。

在2020年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之际,深圳率先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碧水蓝天图,交出了先行示范的生态“答卷”。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辈子的事
08:54
不能做桃花源中人!习近平对全体党员提出新要求
15:28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讲话金句,一起来学习
08:24
习近平就乌克兰客机坠毁分别向乌克兰总统、伊朗总统致慰问电
19:23
邀君谋良策 擦亮广州好
08:39
广东警方“净网2019”专项行动缴获公民个人信息98亿条
08:43
推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
08:46
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08:45
聚焦深圳两会丨深圳个税起征点建议定为1万元
08:47
聚焦深圳两会丨超高住宅成主流“掉窗户”怎么防?
08:46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