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丽娜
广州,是一座拥有超过1490万常住人口、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面对传染性甚于“非典”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坚持“不封城”,并在节后成为全国第一批启动复产复工的城市。广州的信心和魄力从何而来?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个社区,发现广州的秘诀之一就是: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街道社区,让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广州实事求是、开放务实的心态。面对疫情,广州各具特色的城区、街道、社区、园区,从实际出发,俯下身子研究最适合自己的防控方式和防控体系,动员起最强的社会合力,凝聚起每一个广州人的力量,努力推动广州的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竹丝岗社区志愿者在为居民快递进行消毒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摄
发动各方携手战疫
典型社区
@越秀区农林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您好,请测一下体温,出示一下您的穗康码,谢谢!”这一句话,疫情期间,在越秀区农林街竹丝岗社区一卡点做志愿者的李卫青,已经记不清自己重复了多少次,“我在这个社区住了20多年,这一次,街道对于防疫防控的措施,比2003年‘非典’的时候严格很多。”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位于广州核心区域的农林街,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党政军企民齐携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战“疫”格局。
四通八达,老城区的“新难题”
“和以大型楼盘为主的新区相比,我们街道有马路多、单位宿舍楼多、老年人多的特点。”农林街党工委书记叶文辉告诉记者。据介绍,农林街共有77个小区,其中开放式小区18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59个。这当中,开放式小区原有出入口48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原有出入口78个。叶文辉说:“从2月14日起,这77个小区全部实施严格管控,每个小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设24小时卡点。”
“小区严格管控后,需要大量的值守人员,尤其是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我们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动员省市区机关干部、街道社区干部、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集团单位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小区出入口的值守,做好出入人员管理。”叶文辉说。
以李卫青所在的社区为例,大家不仅配合管控,尽量“宅”在家中,不少人还争相报名做志愿者,参与卡点的值班,“这次战疫,就是人民战争,人民参与。我们社区的居民也真的做到了这点。”
化整为零,联勤联动效率高
竹丝岗社区党委书记任志军告诉记者,竹丝岗社区内有话剧团、珠鹰大厦、老干所等不同单位的大院,“大院的居民彼此熟悉,发动起来相对容易,自己人管理自己人,也更容易被接受。”
针对社区的这一特点,社区管理人员和各个部门或企业所关联的大院进行沟通,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分片管理,再联动起来,令管理更加有效。
对于社区内的临租房,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内业主保持沟通,了解租户的情况。任志军说:“我们这片由于医院比较集中,以前有很多病患因为治疗需要,临租房的量比较大。现在我们把没有人租的临租房都贴了封条,也请住在大楼的党员和楼长和我们一起关注楼内人员流动的情况,做好外来人员和返穗人员的管理和登记工作。”
共治共享,联防联控堵漏洞
农林街是党政军驻地相对集中的区域。加强党政军企间各部门的对接,强化防控合力,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了街道工作的重点。叶文辉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早早地建立了农林地区党政军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了党政军企部门之间的沟通,达成联防联控的共识,建立了对接机制,避免出现管理漏洞。“除了相互通报情况、分享防疫举措外,在早期物资比较紧缺的时候,部队还支援了我们街道一些口罩、消毒液等等。”
此外,农林街内的中国电信广州市东山分公司党委在疫情期间还为农林街提供设备,由国义招标公司党委出资3万元,区教育局党委提供专业人才,试点开展智慧体温监测项目。
在叶文辉看来,这次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增强了基层民众的信心,“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党组织加社会组织,政府加企业,社区加居民一起来战胜疫情。”
西关大屋防疫先锋队在巡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摄
社区景区 联防联控
典型社区
@荔湾西关大屋社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西关大屋社区,面积约为0.51平方公里,广州的文化标志之一——荔枝湾景区就在它的辖内。以往,社区内四通八达的街巷令居民、游人可自由往来景区与居民区之间,居民有个散步的好去处,游人也能感受老西关的生活气息。
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一地理特点成了防控难点。如何保障居民和游人的安全,西关大屋社区工作人员努力寻找着其中的平衡点。
动态封闭,出入口设置不一刀切
春节假期刚过,在接到要实施封闭管理的通知后,西关大屋社区党委书记何敏婷立即从电脑里调出辖区地图,和同事一起开始布点。“西关大屋社区巷子多,四通八达,很多巷子都能拐到景区去,给我们的布点工作带来难度。”何敏婷说,最后社区仅留下6个出入口,其中3个面向景区。
担心由于封闭得匆忙、考虑不周,影响街坊出行,何敏婷他们又积极向居民了解情况,“有居民反映说,其中一个景区旁的点可以通过残疾人车,但现在封闭了,旁边可通行的巷口又不够宽,残疾人士只能绕很远才能进入社区。”居委会在现场察看后,果断更改了封闭点。何敏婷说:“社区封闭管理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够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定时巡逻,“大喇叭”劝散聚集人群
“疫情防控期间,请各位街坊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聚集。谢谢配合!”从1月23日开始,一支6人组成的防疫先锋队每日都会走在荔枝湾景区的街头和社区,见到有人没戴口罩聚在一起就会上前劝导:“各位戴好口罩啊,非常时期,不要聚集了。”
这支防疫先锋队,由西关大屋社区人员、荔枝湾景区工作人员、昌华街道人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员,荔湾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昌华中队等组成,到目前已有656人。他们每天10-12时、15时30分-17时30分,都会巡逻整个社区。
据统计,作为广州知名的旅游景点,从1月24日到3月1日,荔枝湾景区的人流量约17.1万人次,景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荔枝湾景区是一个开放景点,和西关大屋社区、泮塘村、西郊村等都是联通的,附近的居民村民都习惯来这里运动、聊天、打牌,看到他们聚集真是很担心。”
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和景区工作人员想出了几个法子。“首先我们在6个出入口对进入景区的公众进行体温检测等。在景区内,暂停所有文化活动项目,关闭室内文化场馆及暂停游船游乐设施运营,通过电子屏和广播系统滚动宣传防疫知识,截至目前播放超1万次。再加上防疫先锋队不间断的巡查。”该工作人员说,有些群众是不理解的,但随着宣传多了,也会自觉遵守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关大屋社区无确诊和疑似病例,4户居家隔离者也已顺利解除隔离。
小区门口的自动测温设备 羊城晚报记者 鄢敏 摄
用高科技筑牢社区防控
典型社区
@天河棠下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天河区棠下街道有近35万常住人口,约25万为外来人员。辖区内共有20个社区,近10万套出租屋,是典型的城中村街道。其中,棠德花苑内有棠德北、棠德南两个社区,226条楼道加上188个商铺,住户人数超过3.2万人。
面对密集的人群和庞大的人流量,棠下街接连引进自动无接触测温设备、电子通行证、居家隔离监控多种高科技设备,用“技防”守住社区防控第一线。
智能测温,居民进出更安全
最近,住在棠德花苑的吴桂莲发现,之前小区门口人多、排队的现象没了。自从小区的南门、西门都装上了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后,测温无接触、自动检测,方便又快捷。
对有超过3.2万住户的棠德花苑来说,手动一对一测量体温,不仅速度慢,而且存在接触感染的风险,非常不适用。特别是小区旁边就是菜市场,每天进出人数众多,很容易引起人群扎堆。
鉴于以上情况,棠下街道决定安装智能体温追踪监测系统,一次性可检测十几人,超过37.3系统就会报警。为了让进门更安全、顺畅,小区还实行了电子通行证。“之前,为了查验身份,挨家挨户派发纸质通行证。仅棠德花苑就有220多栋楼,花了三天时间才全部完成,”棠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曾岱说,加上有些住户还没返穗,有些又不是长期居住,导致人员管控上可能存在漏洞。于是,从2月17日开始,小区物业公司紧急开发上线了电子通行证功能。住户上传身份证、视频,填写居住信息即可获得。进门后,扫描二维码,通行证就会弹出,“像付款一样方便。”
设备先行,居家隔离有保障
疫情期间,街道内也有不少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但是曾岱发现,有些居家隔离人员会出门拿快递、上天台晒被子。
如何通过“技防”解决这个问题?棠下街道决定,在居家隔离户门口安装监控设备。在安装之前,社区、居委、物业公司先上门做解释工作,并安排人员对接日常买菜、扔垃圾等服务。2月26日开始,棠下街道开始陆续安装监控设备,目前第一批已经完工。
棠下街道综治科副科长卢秉臣告诉记者,一旦开门有响声,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小区管理人员可以在云平台上查看、回放监控视频,“使用后效果比较好,还没有发现有人擅自外出。”
据曾岱介绍,棠下街道现在还有197人正在居家隔离,“出现确诊病例的住户优先安装,解除隔离后,设备会转移到其他有需要的地方”。
花都汽车城做足企业复工防疫防控措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花宣 摄
8000多人安全复工
典型社区
@花都汽车城园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花宣
广州花都拥有两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截至3月2日,花都汽车城园区内的265家企业,提交复工申请的258家,检查通过率达100%,复工率达97.36%。园区中从外地复岗企业员工达到8000多人,未发生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花都汽车城园区是如何做到“疫情防控+稳产发展”双落实的?
严密防控,每日两次体温检测
从2月10日复工以来,在花都汽车城内的风神物流公司门口,企业防疫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会逐一为到岗的员工测量体温,并检查员工通行证。
走进风神物流公司,记者看到,所有员工都戴着口罩,洗手槽边上都放置了消毒洗手液。无论在会议室还是配送车间,均张贴了防疫宣传海报,时刻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中午用餐时,公司用纸板将餐桌空间一分为四,让员工与员工之间隔开用餐。下午3时,防疫工作小组员工再次行动,为在岗全体员工测量体温。
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结合实际规划工作,加快企业复工步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汽车城采取以企带企,发挥防疫典型作用。“我们从园区外资、国营、民营各类企业中各选1-2家防疫工作较为突出的企业,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园内企业还联合组织一支义务消杀队,对园区主道的人行道、公交车站等重点区域每周开展2次左右“消杀”工作。同时,还为园区其他企业提供公共区域消毒需求。
三方联动,妥善安置返穗员工
“一开始我还担心来了没有地方住,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白虎擎是风神物流的一名零部件集配员,负责汽车生产线上的零部件配送工作。返穗前,他得知周围小区、村社出租房都实行封闭管理。返穗后住哪里成了他最担心的事。
外地员工如何安置,是企业在复工时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汽车城实行汽车城、镇街、村委三方联动,采取“企业及个人承诺,管委会及街道验证,房东确认,村委办理出入证”方式,解决返岗员工和家属村居问题。并每日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安排专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办理,截至目前,产业基地共有123家企业8045名员工顺利入住出租房。
与此同时,汽车城还将基地内银荣公寓作为临时安置点,共430间公寓房,对房间、洗手间、楼梯等实行全面消毒,并成立公寓小区临时管理工作专班,制定《汽车城疫情期间临时安置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公寓入住审批、日常管理、突发应急机制等流程和责任,加强安置点防疫工作。目前,包含白虎擎在内,共有95人入住。
社区公共区域开展消毒工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超大型居民区 “尖刀班”每天洗楼
典型社区
@番禺祈福新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位于番禺区的祈福新邨,居住人口近20万人,是广州城郊众多大型小区的典型代表,有着“中国第一邨”的称号。
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确诊病例达到10例的祈福新邨,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通过种种强有力的系列防控措施,截至3月2日,祈福新邨已2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
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实情
2月2日晚,广州市卫健委首次公布了广州确诊病例涉及的小区及场所。其中,祈福新邨祈福名都位列其中。这一消息迅速在祈福新邨业主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为了缓解居民的紧张情绪,番禺区和祈福新邨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并主动邀请主流媒体前往邨内实地采访,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声音公布实情——2月9日,祈福新邨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确诊病例小区及病例数;2月10日,番禺区对祈福医院病例情况进行说明;2月13日,番禺区公布祈福名都确诊病例情况……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2日,祈福新邨确诊病例一共有10例,均是从湖北返回或探亲的人员,未出现社区”二代感染“情况。
彻底排查,行动早措施严
在疫情防控中,针对大型社区人口聚集、流动性大的特点,祈福新邨采取了系列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且行动早、措施严。
“祈福新邨是广州最早开始社区疫情防控的社区之一。”祈福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区早于1月27日就全面实施封闭管理,住户凭IC卡进出,对进出小区车辆逐车检查。
“一方面我们实行封闭管理,另一方面对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通过大数据、电话、入户走访等多渠道,进行严格彻底的排查,对重点人员进行稳控、摸查、隔离防范。”番禺区钟村街道党工委党建专职副书记、祈福新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伟彬告诉记者,祈福新邨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控网络,“我们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联防联控,比如发现有新的返穗人员,或者是生面孔,及时和我们沟通,我们会及时上门核查”。
据介绍,截至2月29日,祈福新邨有湖北迁入的户籍居民877人,湖北籍来穗人员1958人。实施强制居家隔离健康观察57户144人,累计解除隔离233户634人。
合力防控,激活“红色细胞”
设立祈福新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祈福新邨片临时党委;成立由番禺区党员干部组成的“尖刀班”……在祈福新邨的疫情防控中,番禺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防控合力。
由番禺区党员干部组成的“尖刀班”,每天都参与到洗楼、走访等防控工作中。祈福新邨防疫“尖刀班”班长、番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陈冠强表示,“‘尖刀班’成员中很多都是居住在祈福新邨的党员干部,他们熟悉情况,能及时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