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驰援 前线直击
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李斯睿
一线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救治任务,心理上也要承受巨大压力。对此,广东30名心理医生出征武汉,在对患者诊疗进行心理支援的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帮他们“解压”。
医护或产生“替代性创伤”
唐明(化名)是武汉当地医院的一名护士,第一次到重症病区的她吃了一惊,“想不到病人病情如此重、重症病人这么多,当时病房条件有限,我们能做的也非常有限,觉得无能为力。”
很多个夜晚,失眠的唐明都会想起那一幕,她尝试用放空来治疗自己。“每天离开病房后就回酒店,不刷手机,不看新闻”。最难受时,唐明一度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在一线医护中,唐明并不是孤例。疫情之下,医护工作者一旦遇到挫折,如目睹病人离世,或产生无力感挫败感,这就是“替代性创伤”。这段时间,广东心理医疗队队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彭红军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工作。他为一线医护人员建了一个微信心理服务群——最多时,一天为十多位医护人员做了心理咨询。“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尽力了,患者的离去不是自己的错。”
需警惕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份“心理援助 齐‘心’抗疫”的宣传海报近日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医务人员微信群传开。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医务人员,可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心理专家进行微信、电话或面对面咨询交流。
“就是有点睡不好觉,但是我觉得还行。”这是广东心理医疗队队员、省医心理小分队领队尹平在与一线医护人员聊天时,大多数人给予的回复。
“这很正常。”尹平说,医务人员往往会积极地自我调整,使用各种方式缓解压力。“不过,由于目前仍处于应激对抗阶段,医护心理问题往往被繁忙工作和疫情形势所掩盖,不少人还处在一个比较‘绷’着的状态。”
尹平表示,要警惕疫情结束后,医护“松”下来之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现象。“就像弹簧一样,拉久了还应该收回来,做到张弛有度。”
他坦言,此次心理治疗是一个特殊且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这将是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我们希望这种治疗不是硬邦邦的,而是有针对性且能切实帮助到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