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必得福工人赶工生产医用物资 梁平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明清年间,烟桥村每遇西江洪涝必全村被淹。清光绪年间,爱国侨商何如原于心不忍,出资用石板将全村地面垫高,并建“烟桥正道”。从此,烟桥村再未遭受过水患之苦。百余年来,何如原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代代南海人。
时光迈入当下,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大敌”,佛山南海1073.82平方公里土地上,各行各业的英雄正挺身而出。他们或驰援湖北、或连夜赶工、或坚守岗位,每一位英雄的选择都阐释着南海“奉献、担当、包容、踏实”的时代精神。在南海精神的传承中,今人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 星星之火铸烁成“南海精神”
南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黄飞鸿、叶问、康有为、陈启沅到何香凝、陈香梅、区梦觉、马万祺……自古以来,代代南海先贤在国家危难中挺身而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后排左二)与钟南山共同见证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南海同样在为更多的“平民英雄”喝彩。在2020年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一批又一批的南海医护人员成为最美“逆行者”,书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荆州中心医院,驰援的南海人民医院医生李永春多次带队在ICU里彻夜奋战,在给危重病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为荆州的新冠疫情防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佛山南海第四人民医院医生夫妇姚靖斌和张丽云早在1月18日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夫妻俩全力投入工作,2月13日,妻子张丽云驰援武汉,丈夫姚靖斌也在两天后主动申请调到南海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此外,还有驰援武汉的南海区人民医院护士陈霞、留守的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郭铭达、关雅倩等。
在这场全民战役里,每一个领域都是前线。作为产业重镇的南海,多家企业在战疫中临危受命:面对春节工人不足的困难,200余名制衣工人大年初二支援“必得福”维持正常生产,为全国各条战线源源不断提供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在南海街头,面对口罩价格飞涨的市场行情,南海佛心大药房率先许下“口罩绝不涨价”的承诺,其董事长陈健帆连续40多个晚上开车采购口罩后平价甚至亏本卖出,保证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在南海里水,一方制药以最快速度生产治疗有效率达到94.21% 的“肺炎1号方”,展现出医药企业的担当……据统计,在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中,南海有123家企业入选,而背后支撑这场战役的警察、志愿者、供电等领域人员更是数不胜数。
实际上,无论是医护人员、警务人员、志愿者,又或是南海企业,无私奉献的背后正是各个群体对南海这座城市在精神内核的心理认同——无论是否在南海出生。
西樵包车让外来工回西樵复工复产 西樵镇宣传办供图
B “风险共担”背后的“南海逻辑”
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不但要有社会共识,更要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亘古常新的“时代精神”。实际上,“南海精神”之所以在历次革命和变革中不断引领南海走向“高光”时刻,本质上是一代代南海人对时代难题进行“风险共担”,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社会”中,“南海精神”对抗击全球化引发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共担’机制最初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实践证明,‘风险共担’机制某种程度上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学领域。”一位长期观察南海的专家解释道,在“风险共担”理论中,由于风险的非对称性,如果只有特定群体承担风险,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也导致遭受风险群体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风险,甚至有部分成员为了他人的利益承担风险,实现风险损失最小化,社会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奉献、担当、包容、踏实这些朴素观念,正是一代代南海人在救亡图存和改革开放等历史转折中为了群体的生存发展取得的社会共识,而通过代际的心理认同,‘南海精神’对南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指导意义。”
实际上,正如专家所言,在佛山南海,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共担,正迅速为南海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转“保驾护航”。例如,今年2月以来,南海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出台“稳企十五条”和“企业复工复产十条”等政策,与企业共渡难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南海全区3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5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全部高新技术企业、全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100%复工。
此外,南海区更通过与湖北实现健康通行码互认,对职工返岗、企业招人、文旅行业进行补贴等,迅速促进企业恢复正常运营。截至3月24日,佛山南海被省卫健委划分为新冠疫情“低风险地区”,生产和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春回大地,南海九江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活力 梁平 摄
C 将“南海精神”融入高质量发展中
春暖花开,春耕不辍,随着南海生产与生活逐步恢复,如何把握契机,将“奉献、担当、包容、踏实”的南海精神引入南海高质量发展中,是南海在疫情之后面临的新课题。
2月21日,南海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全面复工。作为土地开发强度超过50%的先发区域,村级工业园改造成为南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然而,目前南海区612个村级工业园普遍面临着基层利益固化、发展动能弱化、城乡结构二元化等问题。能否妥善处理村级工业园改造问题,关系到南海经济社会能否行稳致远。
为此,2020年,南海区要确保实现拆除整理2.5万亩、力争完成3万亩的村改目标。为了村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南海区委区政府派驻200多名年轻干部下沉到村改一线,协助解决整治提升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南海还将在旧建筑物快速拆除、土地集转国挂账收储、产保区和城市蓝线优化调整、项目性质功能管理、用地报批、项目报建、产业进驻扶持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软”“硬”结合,“南海将参照疫情防控行之有效的经验,尽快建立起聚焦攻坚村改工作的工作机制”,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
实际上,在南海的村改之路上,“奉献、担当、包容、踏实”正是南海化解矛盾、推动村改的“法宝”,南海的“担当”也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3月9日,南海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动员活动举行,投资总额超440亿元的26个项目落户南海。当天下午,闫昊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共同见证南海区政府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南海区就在广州的隔壁,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未来不仅是产业化项目,一些研发工作也可以放在这里,与广州这边取长补短”,钟南山高度评价道。实际上,这也是对南海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对“南海精神”的一次权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