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何玲玲、李亚彪、王俊禄 发表时间:2020-04-06 22:23
分享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社杭州4月6日电  题: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李亚彪、王俊禄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15年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一个山川秀丽、景美人和的全域大花园,正成为映射未来中国样貌的鲜活样板。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笃定美丽生态,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群山叠翠,竹海摇曳,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又迎来一个春天。

  绿道串起乡村别墅、农业观光园、生态旅游区,移步换景之间,铭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石碑,注解着眼前这幅江南水墨图景。

  “15年前,这里水泥厂、矿山遍布,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今天的余村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载着游客观光的电瓶车司机姜志华说。

  2005年,姜志华就在水泥厂上班。要不要关停水泥厂,村里人曾激烈争论。“钱赚了,人却进了‘药罐子’里,不能再走老路了。”当年的村支书鲍新民说。

  从那时起,余村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村庄改造,实现垃圾不落地、美丽庭院全覆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

  正如余村一样,浙江一大批乡村从生态破坏中转身,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取和予”的辩证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未进村,儿童琅琅书声就已入耳。

  桐庐县环溪村是周敦颐后裔聚居地,祖先先建水系再建村。而随着工业化下乡,这里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生态修复让如今的环溪村绿荫环抱,鱼翔浅底,村民或聚于茶吧休憩聊天,或带着孩子溪边戏水,“乡愁记忆”重新回归。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1世纪初,浙江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人们面对的却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从“八八战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浙江通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造“诗画浙江、美好家园”。

  在西溪湿地,杭州投入数十亿元修复“城市之肺”,打造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还原天生丽质的生态环境。在钱塘江源头开化县,坚持“生态立县”,钱江源被确定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用生态视角阅读浙江,就是打开看见美丽中国的一扇窗户,而窗外世界同样万紫千红——

  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驿站周边,高挑的旱柳吐出新芽,挺拔的油松郁郁葱葱,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31万亩;

  在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2019年建立,苏皖两省联手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共护水清岸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写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春日景色(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创造美丽经济,让美丽成为竞争力、生产力

  水晶如此璀璨,污染却又如此肮脏;有灯亮的地方,就有加工厂;这曾是30万人的生计,这是无数人想逃离的家乡……

  浦江“治水馆”,记载着产业转型的变迁。2000年前后浦江水晶产业最鼎盛的时候,大小作坊遍及城乡,“母亲河”变成了“污染河”。

  浦江县委书记程天云说,他们一手抓铁腕治水,一手抓产业转型,水晶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2万家缩减至505家,但税收从整治前的3000万元提升到去年的1.35亿元,实现产值60.2亿元。

  曾经小作坊扎堆的浦江虞宅乡,如今民宿、花海渐成规模,去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旅游收入6500万元。“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回馈你。”副乡长金逍宏说。

  深蹲,是为了更高起跳。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倒逼工业经济提升,孕育三产新业态,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浙江,站在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浙西南山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白鹤村畲族大姐徐海惠家,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80多种蔬菜被腌制好,装进小碟子,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在青山碧水环绕的杭州转塘“云栖小镇”,一批互联网企业来此落户,集聚上百家云产业链企业,信息经济正在绿水青山间孕育。

  西部茂林翠竹、山清水秀,中部田园小城、宜业宜居,东部古镇悠悠、传唱千年,北部丝绸鱼米、湖泊众多……浙江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巧妙嫁接绿色产业。

  美丽经济正转化为竞争力、生产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农创客”钟旭映(右二)在自家民宿向顾客推荐自己酿制的果酒(2018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东海之畔,浙江温岭石塘镇千年曙光碑不远,从“渔三代”转型开民宿的杨彪正为住客们准备早餐。

  石塘镇人们祖祖辈辈耕耘东海,靠捕鱼为生,杨彪20岁出头就跟着父亲一起闯东海。前些年,“赶海人”越来越多,网眼越来越小,“断子绝孙网”像篦子一样把东海筛了一遍又一遍。

  面对渔业资源危机,浙江启动生态修复保护“东海渔仓”,小镇生态也不断改善,色彩斑斓的石头房成为网红打卡地,阳光、沙滩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渔民洗脚上岸、转产民宿,吃上“旅游饭”“阳光饭”。风景变成产业,叶子变成票子。

  今年浙江省两会提出,将按照全域景区化的要求,到2022年把浙江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中华大地,岂止“浙”里风景独好——从长江沿岸共抓大保护到渤海之滨发展绿色经济,从黑土地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到三江源打起生态民生“双赢牌”,美丽经济正让美丽中国建设走得更远。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农民画家”陈苏兰展示石头画(2018年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筑梦美好生活,浸润协调均衡和谐之美

  自山至海,从城到乡,生活因绿色而遇见美好、生机勃勃。

  空山新雨后,龙游县山区竹林间,能飞上枝头、下塘游泳的“龙游飞鸡”正在“健身”。科技+电商赋能,每只鸡最贵卖到298元,一年能卖10万只,引来大批农户加盟,“飞鸡”成了农户“提款机”。

  “农创客”、电商园下乡了,生态产品、活海鲜进城了,一进一出之间,乡村“绿色银行”被激活,城乡鸿沟不断缩小。

  淳安县下姜村“农民画家”陈苏兰的创意小店里,妙趣横生的石头画令人爱不释手。“这些鹅卵石就地取材,有的能卖几百元,客人下单直接快递到家。”

  养在深山人也识。下姜村通过保护山林、污染整治、卫生改厕、农房改造,如今山清水秀、四季花开,成为千岛湖畔的明珠。

  全民协同参与,才实现“美美与共”。

  在杭州,春节所有寺院三炷清香代替纸钱香烛,得到市民理解和支持;在临安,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房屋,“五不”倡导深入人心;在仙居,绿色出游积攒“绿币”蔚然成风。

  浙江为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创造各种条件。每年6月30日,被确定为“浙江生态日”;“河长”名单公示在河道旁,百姓随时可举报污染;规划项目能不能批,市民代表有否决权;抽查排污企业,市民有“点单权”……绿色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建设美丽中国,协调、均衡、和谐是应有之义。

  游船行驶在杭州西溪湿地水道上(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珍爱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精神之美,在浙江正成风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生社会资本和力量注入,绿色社区、绿色园区、绿色学校在浙江不断涌现。

  万余座文化礼堂立村头,县级“信访超市”全覆盖,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枫桥经验”从治安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深入城乡……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美好生活逐渐触手可及。

  春潮天地荡,风帆征途扬。一个先行的省域实践,正成为美丽中国的精彩注脚,而一扇事关永续发展、通往美丽中国的未来之门,也正在徐徐开启。

编辑:智羊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 视界 | 摄影师眼中古都西安的梦幻春天 2020-04-06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 【景区】全国多家景区有序开放 门票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2020-03-07
  • 重磅 |相约“未来游”,旅游期货来救市 2020-03-07

专家释疑:机油乳化和机油增多究竟怎么回事?

  • ​全新奥迪A4 L亮相发布 全系标配轻混系统 2020-04-04
  • 庆铃五十铃100P/600P全新升级 符合国六标准 2020-04-04
  • ​国潮风格!荣威RX5系列新车设计概念图曝光 2020-03-31
  • ​上汽科莱威CLEVER上市 补贴后售价5.9999万元 2020-03-31
  • 星途TX/TXL VS WEY VV6 自驾出行理想座驾怎么选? 2020-03-31
  • ​售价14.88万元 吉利博越PRO智能四驱版正式上市 2020-03-26
  • ​售价7.78-11.58万元 吉利2020款帝豪GL正式上市 2020-03-26
  • ​领克05全系标配2.0TD高功率发动机+8AT变速箱 2020-03-26

华为2019年财报:销售收入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成立! 2020-04-03
  • 为了喂养美国!苹果和乔布斯遗孀等捐出1200万美元 2020-04-03
  • 全球约520万用户信息泄露!万豪酒店不到两年再遇数据泄露 2020-04-02
  • 卖货的罗永浩:4800万人围观,卖出1.1亿元 2020-04-02
  • 三七互娱2019年净利润21.15亿元,同比增长109.69% 2020-04-02
  • 如何快速找回学习状态?讯飞智能学习机助力孩子不掉队 2020-04-02
  • 广清韶居民免费领800元补贴券!广州国美“亿元消费大补贴”来袭 2020-04-01
  • 受疫情影响,孟晚舟引渡案延后,法官暂不公布裁决 2020-04-01

绛州木版年画加入“抗疫”:再现古今民间中草药方

  • 十大好书即将出炉!广州首个“线上”读书月4月1日上线 2020-03-31
  • 新政到位!北京第一批实体书店签领补贴、奖励 2020-03-30
  • @书虫们,广州图书馆开放又有新调整 2020-03-30
  • “经营筹措——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货币展”3月29日开展 2020-03-28
  • 学习笔记连载(3)||《中央党校学习笔记》:暮雪朝霜,惟愿前驱 2020-03-27
  • 学习笔记连载(2)||《中央党校学习笔记》:胸吞百川流 2020-03-26
  • 学习笔记连载(1)||《中央党校学习笔记》:来自大地深处的守望 2020-03-24
  • 走进各地党校,这本书要第五次印刷了 2020-03-20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金羊图库
  • 直击四川西昌森林火灾
  • 太岳深处桃花艳
  • 成都动物园恢复开放 每天限流3000人次
  • 旧金山飞中国乘客采取严密防护措施登机
  • 东京奥运会宣布推迟举办 美国皮划艇运动员开始训练
  • 奥地利一家餐吧转型做外卖 顾客不进店取餐
  • 泰国曼谷旅游胜地卧佛寺空无一人
  • 美国“罗斯福”号航母三名水兵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5000万150秒被抢完!促市场“回血” 多地发放消费券
2020-04-06 10:15:09
5日我国新增确诊病例39例 1例为本土病例 新增疑似病例10例
2020-04-06 10:15:09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20万 英首相入院接受病毒测试
2020-04-06 10:14:09
“嫁给我吧!”中山二院首批返穗援鄂医疗队休整归来,队员被求婚!
2020-04-05 15:27:49
多地重点项目相继开工 企业产能快速提升
2020-04-05 14:57:14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网  作者:何玲玲、李亚彪、王俊禄  2020-04-06
群山叠翠,竹海摇曳,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又迎来一个春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社杭州4月6日电  题: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李亚彪、王俊禄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期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15年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一个山川秀丽、景美人和的全域大花园,正成为映射未来中国样貌的鲜活样板。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笃定美丽生态,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群山叠翠,竹海摇曳,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又迎来一个春天。

  绿道串起乡村别墅、农业观光园、生态旅游区,移步换景之间,铭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石碑,注解着眼前这幅江南水墨图景。

  “15年前,这里水泥厂、矿山遍布,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今天的余村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载着游客观光的电瓶车司机姜志华说。

  2005年,姜志华就在水泥厂上班。要不要关停水泥厂,村里人曾激烈争论。“钱赚了,人却进了‘药罐子’里,不能再走老路了。”当年的村支书鲍新民说。

  从那时起,余村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村庄改造,实现垃圾不落地、美丽庭院全覆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

  正如余村一样,浙江一大批乡村从生态破坏中转身,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取和予”的辩证关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未进村,儿童琅琅书声就已入耳。

  桐庐县环溪村是周敦颐后裔聚居地,祖先先建水系再建村。而随着工业化下乡,这里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生态修复让如今的环溪村绿荫环抱,鱼翔浅底,村民或聚于茶吧休憩聊天,或带着孩子溪边戏水,“乡愁记忆”重新回归。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1世纪初,浙江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人们面对的却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从“八八战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浙江通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造“诗画浙江、美好家园”。

  在西溪湿地,杭州投入数十亿元修复“城市之肺”,打造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还原天生丽质的生态环境。在钱塘江源头开化县,坚持“生态立县”,钱江源被确定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用生态视角阅读浙江,就是打开看见美丽中国的一扇窗户,而窗外世界同样万紫千红——

  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驿站周边,高挑的旱柳吐出新芽,挺拔的油松郁郁葱葱,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31万亩;

  在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2019年建立,苏皖两省联手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共护水清岸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写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如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春日景色(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创造美丽经济,让美丽成为竞争力、生产力

  水晶如此璀璨,污染却又如此肮脏;有灯亮的地方,就有加工厂;这曾是30万人的生计,这是无数人想逃离的家乡……

  浦江“治水馆”,记载着产业转型的变迁。2000年前后浦江水晶产业最鼎盛的时候,大小作坊遍及城乡,“母亲河”变成了“污染河”。

  浦江县委书记程天云说,他们一手抓铁腕治水,一手抓产业转型,水晶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2万家缩减至505家,但税收从整治前的3000万元提升到去年的1.35亿元,实现产值60.2亿元。

  曾经小作坊扎堆的浦江虞宅乡,如今民宿、花海渐成规模,去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旅游收入6500万元。“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回馈你。”副乡长金逍宏说。

  深蹲,是为了更高起跳。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倒逼工业经济提升,孕育三产新业态,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浙江,站在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浙西南山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白鹤村畲族大姐徐海惠家,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80多种蔬菜被腌制好,装进小碟子,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在青山碧水环绕的杭州转塘“云栖小镇”,一批互联网企业来此落户,集聚上百家云产业链企业,信息经济正在绿水青山间孕育。

  西部茂林翠竹、山清水秀,中部田园小城、宜业宜居,东部古镇悠悠、传唱千年,北部丝绸鱼米、湖泊众多……浙江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巧妙嫁接绿色产业。

  美丽经济正转化为竞争力、生产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农创客”钟旭映(右二)在自家民宿向顾客推荐自己酿制的果酒(2018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东海之畔,浙江温岭石塘镇千年曙光碑不远,从“渔三代”转型开民宿的杨彪正为住客们准备早餐。

  石塘镇人们祖祖辈辈耕耘东海,靠捕鱼为生,杨彪20岁出头就跟着父亲一起闯东海。前些年,“赶海人”越来越多,网眼越来越小,“断子绝孙网”像篦子一样把东海筛了一遍又一遍。

  面对渔业资源危机,浙江启动生态修复保护“东海渔仓”,小镇生态也不断改善,色彩斑斓的石头房成为网红打卡地,阳光、沙滩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渔民洗脚上岸、转产民宿,吃上“旅游饭”“阳光饭”。风景变成产业,叶子变成票子。

  今年浙江省两会提出,将按照全域景区化的要求,到2022年把浙江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中华大地,岂止“浙”里风景独好——从长江沿岸共抓大保护到渤海之滨发展绿色经济,从黑土地农业向绿色生态转型到三江源打起生态民生“双赢牌”,美丽经济正让美丽中国建设走得更远。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农民画家”陈苏兰展示石头画(2018年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筑梦美好生活,浸润协调均衡和谐之美

  自山至海,从城到乡,生活因绿色而遇见美好、生机勃勃。

  空山新雨后,龙游县山区竹林间,能飞上枝头、下塘游泳的“龙游飞鸡”正在“健身”。科技+电商赋能,每只鸡最贵卖到298元,一年能卖10万只,引来大批农户加盟,“飞鸡”成了农户“提款机”。

  “农创客”、电商园下乡了,生态产品、活海鲜进城了,一进一出之间,乡村“绿色银行”被激活,城乡鸿沟不断缩小。

  淳安县下姜村“农民画家”陈苏兰的创意小店里,妙趣横生的石头画令人爱不释手。“这些鹅卵石就地取材,有的能卖几百元,客人下单直接快递到家。”

  养在深山人也识。下姜村通过保护山林、污染整治、卫生改厕、农房改造,如今山清水秀、四季花开,成为千岛湖畔的明珠。

  全民协同参与,才实现“美美与共”。

  在杭州,春节所有寺院三炷清香代替纸钱香烛,得到市民理解和支持;在临安,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房屋,“五不”倡导深入人心;在仙居,绿色出游积攒“绿币”蔚然成风。

  浙江为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创造各种条件。每年6月30日,被确定为“浙江生态日”;“河长”名单公示在河道旁,百姓随时可举报污染;规划项目能不能批,市民代表有否决权;抽查排污企业,市民有“点单权”……绿色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建设美丽中国,协调、均衡、和谐是应有之义。

  游船行驶在杭州西溪湿地水道上(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珍爱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精神之美,在浙江正成风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生社会资本和力量注入,绿色社区、绿色园区、绿色学校在浙江不断涌现。

  万余座文化礼堂立村头,县级“信访超市”全覆盖,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枫桥经验”从治安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深入城乡……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美好生活逐渐触手可及。

  春潮天地荡,风帆征途扬。一个先行的省域实践,正成为美丽中国的精彩注脚,而一扇事关永续发展、通往美丽中国的未来之门,也正在徐徐开启。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广东签发不可抗力证明 涉及合同金额超575亿元
09:24
广州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深圳新增1例湖北输入病例
10:34
广东这四个区县疫情风险升级 广州有2个区为中风险
09:24
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近日陆续回归各自工作岗位
09:24
世卫组织: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达1050828例
10:34
商务部: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
09:24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20万 英首相入院接受病毒测试
10:34
5000万150秒被抢完!促市场“回血” 多地发放消费券
10:34
英国确诊病例近4.8万例 首相进医院接受检测
10:34
意大利疫情趋缓 政府呼吁保持警惕: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10:3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