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春耕忙 信心足——谷雨时节走马东北直击粮事

来源:新华社 作者:牛纪伟、徐扬、邹明仲 发表时间:2020-04-29 22:39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春耕忙 信心足——谷雨时节走马东北直击粮事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徐扬、邹明仲

东北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事关“中国饭碗”的大局。疫情之下,今年东北的粮食基本盘稳不稳,“压舱石”作用牢不牢,社会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谷雨时节,东北黑土地上春耕正酣,春播渐忙。新华社记者走田间、听民声、探粮仓,去感受大国粮仓的蓬勃脉动。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新台子镇国储330处库区装卸化肥。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走田间,春耕春播怎么样?

谷雨前后,东北黑土地拉开了春耕大幕,陆续进入适播期。

记者来到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稻农段彪正带领8名工人,不断将肥土、稻种、覆盖土“三合一”,播撒到育苗大棚。旁边的一座座大棚里,滴灌设备开动,只等一株株秧苗破土而出。

4月14日,农民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进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段彪今年通过流转土地,打算种530亩稻子,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多。“我们这些秧苗,够种一万多亩地。”段彪说,现在土壤墒情不错,正在抓紧旋耕整地,5月中旬就可以插秧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就等农时了!

今年东北入春以来,大部分地方土壤墒情较好。吉林省从4月21日开始,自西向东逐步进入大田适宜播种期。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孔家村田间地头,集丰机械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的两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整地机在地里行进,田里高低不平的土块儿很快被粉碎、压实,变得平整。

2月26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山前村,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李元学在检修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我们的化肥、种子早就准备好了。”联合社理事长瞻喜峰说,我们统一订购农资,一公顷能为农民节省好几百元的成本。仓库里拖拉机、免耕播种机等大型农机一应俱全。“一切准备就绪,4月底就开犁了。”

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作为东北大米的主产省,黑龙江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在佳木斯市桦川县,种粮大户朱友的育秧大棚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播籽、覆土、覆膜,严格按照各道工序,把催好芽的水稻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

4月14日,农民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进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朱友说,虽然今年疫情袭来,我们的春耕生产一天也没耽误,下籽早,出苗壮,预计五月上旬就可以插秧了。

今年,国家将粮食生产目标下达各省,并将稳定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记者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业部门了解到,这三个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分别为5230万亩、8500万亩和2.15亿亩,总计稳定在3.52亿亩以上,将继续发挥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听民声,种粮信心足不足?

“今年出现了疫情,庄稼人更要多种粮、种好粮!”盘锦市胡家镇水稻种植大户郑永林说,“去年我种了500多亩水稻,加上养螃蟹,纯收入接近25万元。”

在盘锦,当地普遍种植蟹田大米,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每亩稻田土地的流转费普遍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稻种、农药、化肥等种植成本不低,但养蟹收益可观,加上种稻收入,每亩可净赚500元左右。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辽宁产粮第一县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农田间,盛泰农机合作社的免耕播种机来回行进,正在播种玉米。理事长盛铁雍说:“现在土壤墒情好,春播正合适。我们流转了4500亩土地,广泛推广免耕播种模式。”

盛铁雍在地头抓起一把土对记者说:“这种模式种地,秸秆覆盖,不用清理。这既可解决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黑土地肥力,我们种地底气更足了!”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东北可是天下粮仓,我们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让粮仓里装更多的好米!”在吉林省舒兰市,返乡务农的大学生“新农人”蔡雪今年新流转承包了1500亩稻田,打算进一步扩大高品质水稻种植面积。“这几年,人们对大米的口感、农药残留等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就要在供给侧发力,向高质量迈进。”

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镇双太村村民王宪章,按部就班种了大半辈子地,在今年尝了“新”。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和当地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协议,40亩地每亩交160多元的托管费。从种到收所有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王宪章在家等着收粮就行。“现在种地可省心了,我给自家的土地找了‘管家’,我当了‘甩手掌柜’。”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爱尔法农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送原料。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从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到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释放强烈重农抓粮信号,正在田间地头得到有效响应。

探粮仓,粮食储备足不足?

走进中储粮盘锦直属库,一座座高大的米粮仓巍然矗立。一座金灿灿的“稻谷山”在大院内格外醒目,一辆辆翻斗车来回运送,一颗颗“金粒子”经传送带移入旁边的浅圆仓中。

辽宁省盘锦市是国内水稻种植大市,年产量超百万吨,水稻商品库存50余万吨,在保障口粮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银珠米业有限公司,一名叉车工人将大米成品粮送到该公司市级成品粮储备库。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时值正午,记者来到2号高大平房仓,登上10多米的扶梯,进入长60米、宽26米的仓内,里面十分凉爽,与仓外形成不小的反差。金黄的稻谷映入眼帘,粮面平整、颗粒饱满,产于2018年,总量达6011吨。

“如果用每节载重60吨的车皮拉粮食,这一个仓就需要100节车皮才能一次拉完。”盘锦直属库总经理张春禄说,“像稻谷这样的口粮,我们库存充足,保障有力。”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粮食储备库,两名工作人员卸载刚刚收储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吉林省四平市同样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市。中储粮四平直属库的5个库区粮源辐射整个四平地区,公司副总经理徐大勇说,目前,公司近60万吨的仓容已储备粮食超过58万吨。“库区粮食储备充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不仅手中有粮,而且储粮越来越科学。中储粮所有直属库粮仓均进行实时监控。在盘锦直属库的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可通过高清摄像头随时调阅粮仓内部情况。无论直属库的哪个粮仓,都可在线查看粮温等基本信息,还可看到仓内实时画面,放大后可清晰看到稻谷颗粒,全国总公司、省分公司都可以实时联网查看。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粮食储备库,玉米从传送带装载到货车上,运往粮食加工企业。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记者来到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的一座装有6700吨水稻的粮仓,过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得插上一根几米长的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粮温。如今,上百个粮温传感器分布在每个粮仓不同位置,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仓内各处的粮温变化。

仓满库盈,口粮无忧。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粮食产量达到2762亿斤,超过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大家相信,有了好政策,人勤地不懒,今年还会是个丰收年。(参与记者:王建、薛钦峰、段续)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新台子镇国储330处库区装卸化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爱尔法农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仓库对化肥产品进行清点。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广东多地派发消费券如何用“券”制订“五·一”出游计划?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广汽新能源埃安V亮相 17万元起全面开启预售

  • 全新雷克萨斯纯电动UX 300e正式上市 售36.2万起 2020-04-27
  • 荣威R标首款旗舰概念车更多细节曝光 科幻感十足 2020-04-27
  • 简约与科技的碰撞 几何C内饰渲染图曝光 2020-04-27
  • 超长续航+超长发布会 智能轿跑小鹏P7将于4月27日正式上市 2020-04-26
  • BEIJING-X7官方图片发布 设计高度概念化 2020-04-24
  • 斯柯达全系价格焕新 售价区间7.79万-24.79万 2020-04-22
  • 广汽丰田C-HR EV上市 22.58万元起NEDC续航里程400km 2020-04-22
  • ​搭载全新R标!上汽荣威R-Aura Concept设计图曝光 2020-04-20

华为2019年财报:销售收入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

  • 喜马拉雅启动423听书节,全程直播国图公开课 2020-04-22
  • 拼多多发布美妆报告,消费者自学美容院八成技能 2020-04-15
  • 全系配备潜望式摄像头,荣耀30系列售价2999元起 2020-04-15
  • 开售1小时全网销量破10000台,TCL·XESS旋转智屏京东正式开售 2020-04-14
  • 华为P40系列首销掀起抢购潮,华为全球旗舰店超多酷炫体验受追捧 2020-04-14
  • 拼多多百亿补贴开售全国首批SK-II限量版神仙水,补贴价仅999元 2020-04-11
  • 转写准,手写快,咪咕讯飞智能笔记本还是墨水屏产品吗? 2020-04-09
  • 百度发布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 “ACE交通引擎”为新基建加速 2020-04-09

(视频➕组图)精美!世遗宝藏龙门石窟85件珍品亮相粤博

  • 英国百岁老爷爷的抗疫奇袭:小花园走完100圈,全世界捐来两个亿 2020-04-25
  • 知海无涯,让读书成为习惯||世界读书日 2020-04-23
  • 济南老城区出土疑似明代泉池 是否保留有待论证 2020-04-23
  • 外国人怎么阅读《红楼梦》? 2020-04-23
  •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发现西汉建筑遗址 2020-04-23
  • 疫情催生外卖图书热潮,能否为实体书店“充饥”? 2020-04-23
  • 世界读书日,和名家“一起读故宫” 2020-04-23
  • 世界读书日,邀您一键扫码捐书,助力乡村儿童阅读 2020-04-23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金羊图库
  • 黎巴嫩开始逐步复工复产
  • 新西兰举国“封城”期满将推社交追踪手机应用程序
  • 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游船开航
  • 2020《长恨歌》西安首演 致敬抗疫工作者
  • 德国餐饮业者连日抗议 要求明确“解封”时间
  • 夜空上演“金星伴月”天象
  • 长东黄河大桥上的“安全卫士”
  • “进步MS—14”货运飞船创国际空间站送货最快记录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五一去哪玩?这四个区的蔬果采摘攻略,我们为你整理好了!
2020-04-29 22:04:15
复工复学体检预计5月将迎小高峰 专家提示留意新变化
2020-04-29 21:38:43
广州交通“五一”哪里堵?或迎来今年首个出行小高峰
2020-04-29 20:40:44
五一不“打烊”!紫惠高速进入沥青路面施工 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
2020-04-29 19:56:01
不密闭运输、带泥行驶,广州海珠查处车辆违法行为4宗
2020-04-29 19:49:5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春耕忙 信心足——谷雨时节走马东北直击粮事
新华社  作者:牛纪伟、徐扬、邹明仲  2020-04-29
疫情之下,今年东北的粮食基本盘稳不稳,“压舱石”作用牢不牢,社会高度关注。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春耕忙 信心足——谷雨时节走马东北直击粮事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徐扬、邹明仲

东北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事关“中国饭碗”的大局。疫情之下,今年东北的粮食基本盘稳不稳,“压舱石”作用牢不牢,社会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谷雨时节,东北黑土地上春耕正酣,春播渐忙。新华社记者走田间、听民声、探粮仓,去感受大国粮仓的蓬勃脉动。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新台子镇国储330处库区装卸化肥。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走田间,春耕春播怎么样?

谷雨前后,东北黑土地拉开了春耕大幕,陆续进入适播期。

记者来到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稻农段彪正带领8名工人,不断将肥土、稻种、覆盖土“三合一”,播撒到育苗大棚。旁边的一座座大棚里,滴灌设备开动,只等一株株秧苗破土而出。

4月14日,农民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进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段彪今年通过流转土地,打算种530亩稻子,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多。“我们这些秧苗,够种一万多亩地。”段彪说,现在土壤墒情不错,正在抓紧旋耕整地,5月中旬就可以插秧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就等农时了!

今年东北入春以来,大部分地方土壤墒情较好。吉林省从4月21日开始,自西向东逐步进入大田适宜播种期。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孔家村田间地头,集丰机械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的两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整地机在地里行进,田里高低不平的土块儿很快被粉碎、压实,变得平整。

2月26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山前村,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李元学在检修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我们的化肥、种子早就准备好了。”联合社理事长瞻喜峰说,我们统一订购农资,一公顷能为农民节省好几百元的成本。仓库里拖拉机、免耕播种机等大型农机一应俱全。“一切准备就绪,4月底就开犁了。”

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作为东北大米的主产省,黑龙江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在佳木斯市桦川县,种粮大户朱友的育秧大棚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播籽、覆土、覆膜,严格按照各道工序,把催好芽的水稻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

4月14日,农民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进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朱友说,虽然今年疫情袭来,我们的春耕生产一天也没耽误,下籽早,出苗壮,预计五月上旬就可以插秧了。

今年,国家将粮食生产目标下达各省,并将稳定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记者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业部门了解到,这三个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分别为5230万亩、8500万亩和2.15亿亩,总计稳定在3.52亿亩以上,将继续发挥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听民声,种粮信心足不足?

“今年出现了疫情,庄稼人更要多种粮、种好粮!”盘锦市胡家镇水稻种植大户郑永林说,“去年我种了500多亩水稻,加上养螃蟹,纯收入接近25万元。”

在盘锦,当地普遍种植蟹田大米,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每亩稻田土地的流转费普遍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稻种、农药、化肥等种植成本不低,但养蟹收益可观,加上种稻收入,每亩可净赚500元左右。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辽宁产粮第一县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农田间,盛泰农机合作社的免耕播种机来回行进,正在播种玉米。理事长盛铁雍说:“现在土壤墒情好,春播正合适。我们流转了4500亩土地,广泛推广免耕播种模式。”

盛铁雍在地头抓起一把土对记者说:“这种模式种地,秸秆覆盖,不用清理。这既可解决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黑土地肥力,我们种地底气更足了!”

4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拖拉机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东北可是天下粮仓,我们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让粮仓里装更多的好米!”在吉林省舒兰市,返乡务农的大学生“新农人”蔡雪今年新流转承包了1500亩稻田,打算进一步扩大高品质水稻种植面积。“这几年,人们对大米的口感、农药残留等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就要在供给侧发力,向高质量迈进。”

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镇双太村村民王宪章,按部就班种了大半辈子地,在今年尝了“新”。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和当地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协议,40亩地每亩交160多元的托管费。从种到收所有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王宪章在家等着收粮就行。“现在种地可省心了,我给自家的土地找了‘管家’,我当了‘甩手掌柜’。”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爱尔法农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送原料。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从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到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释放强烈重农抓粮信号,正在田间地头得到有效响应。

探粮仓,粮食储备足不足?

走进中储粮盘锦直属库,一座座高大的米粮仓巍然矗立。一座金灿灿的“稻谷山”在大院内格外醒目,一辆辆翻斗车来回运送,一颗颗“金粒子”经传送带移入旁边的浅圆仓中。

辽宁省盘锦市是国内水稻种植大市,年产量超百万吨,水稻商品库存50余万吨,在保障口粮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银珠米业有限公司,一名叉车工人将大米成品粮送到该公司市级成品粮储备库。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时值正午,记者来到2号高大平房仓,登上10多米的扶梯,进入长60米、宽26米的仓内,里面十分凉爽,与仓外形成不小的反差。金黄的稻谷映入眼帘,粮面平整、颗粒饱满,产于2018年,总量达6011吨。

“如果用每节载重60吨的车皮拉粮食,这一个仓就需要100节车皮才能一次拉完。”盘锦直属库总经理张春禄说,“像稻谷这样的口粮,我们库存充足,保障有力。”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粮食储备库,两名工作人员卸载刚刚收储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吉林省四平市同样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市。中储粮四平直属库的5个库区粮源辐射整个四平地区,公司副总经理徐大勇说,目前,公司近60万吨的仓容已储备粮食超过58万吨。“库区粮食储备充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不仅手中有粮,而且储粮越来越科学。中储粮所有直属库粮仓均进行实时监控。在盘锦直属库的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可通过高清摄像头随时调阅粮仓内部情况。无论直属库的哪个粮仓,都可在线查看粮温等基本信息,还可看到仓内实时画面,放大后可清晰看到稻谷颗粒,全国总公司、省分公司都可以实时联网查看。

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粮食储备库,玉米从传送带装载到货车上,运往粮食加工企业。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记者来到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的一座装有6700吨水稻的粮仓,过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得插上一根几米长的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粮温。如今,上百个粮温传感器分布在每个粮仓不同位置,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仓内各处的粮温变化。

仓满库盈,口粮无忧。数据显示,2019年东北粮食产量达到2762亿斤,超过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大家相信,有了好政策,人勤地不懒,今年还会是个丰收年。(参与记者:王建、薛钦峰、段续)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新台子镇国储330处库区装卸化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月26日,工作人员在辽宁省铁岭市爱尔法农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仓库对化肥产品进行清点。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一年前提出的“五个追求” 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16:24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京召开
10:29
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这几件大事你需要知道
09:18
疫情下,一次对治理能力的大考
12:18
李国庆“接管”的公章用上了 “任命”俞渝负责当当公益基金
08:49
广州10亿补贴力促汽车消费 “穗车购”平台线上一键申请
08:49
要么半年打完要么取消? 足协公布今年中超原则
08:50
候车室里一张张老照片 述说省站半个世纪更迭
08:50
回归佛像、3D佛龛、三维雕像……龙门石窟85件珍品亮相粤博
08:50
出生仅两天就用“人工肺” 多科医生协作创生命奇迹
08:5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