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拥抱支援伊拉克抗疫的英雄徐永昊和陈淮。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通讯员 韩文青/摄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粤卫信 林伟吟 张阳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今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今年的护士节格外不一样,在春节疫情最为凶险的时候,全国护士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战“疫”最前线。
今年我国的护士节主题是“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5月1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5·12”国际护士节座谈会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召开,6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出席会议,3位护士代表讲述了从业心得和抗击疫情体会,参会者感受到了护理战线上满怀爱心、敬业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出席座谈会,向全省35.7万护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节日慰问。
战“疫”一线
护理人员为广东99.31%的治愈率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英勇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据统计,广东有2495名医务人员相继驰援湖北,其中护士1628人,包括305名男护士。同时,在广东定点救治医院工作的16315名护士长期奋战在第一线。截至5月11日12时,广东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治疗3例,治愈率达99.31%。
刘冠贤表示,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东护理队伍作为主力军,充分展现了一支富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队伍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展现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高超的专业技术、高尚的职业情操,彰显了护理工作者“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
在救治过程中,护士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最多、时间最长,完成每一个操作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实施每一个治疗都冒着生命的危险。“但就是这一个个护理操作、一次次专业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十分关键。”刘冠贤动容地说,护理人员的无私奉献为我省患者99.31%的治愈率作出了重大贡献。
护理事业
广东护理服务已走向社区和家庭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我省护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当前,全省护士队伍规模从2009年的15.6万增长到2019年的35.7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提高到3.1。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格局逐步建立,护理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护理专科数从1个发展到32个,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广东护理模式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让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走向社区、家庭,护士区域化注册吸引优秀护理资源向基层流动,“互联网+护理服务”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更是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最美逆行者”
郑莹:
最高兴是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零意外”目标
接到驰援任务后,2月7日,广州中山一院驰援武汉的131名医疗队员火速进驻武汉协和西院,不到48小时收满了两个病区共100名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2个月共收治患者246人,治愈出院223人,他们在这场战“疫”中功不可没。
“最高兴的是,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标。”作为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两个隔离病区的科护长,郑莹主动承担起管理照顾这支131人队伍的任务。除正常工作外,她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解队员心理、身体情况及其他迫切需求上,推动该队在捍卫人民健康的生死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陈丽芳:
“我不怕感染,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广东省人民医院ICU二科陈丽芳驰援的是荆州。经历过“非典”的她,主动请缨,于2月20日赶赴湖北荆州,任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护士长。在重症救治中心,来自广东的护士有58人,是一个典型的“联合部队”。
为了给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陈丽芳充分了解团队每个人的特点,优化排班模式。行ECMO治疗的患者最高峰时同时有四例,压力很大。陈丽芳和同事们挑选出17名业务能手,组成ECMO专科小组,坚持每日医护一体化查房,对所有危重症患者实施“一患一医一护”管理模式,确保精准护理落实到位。
“有人曾问我怕不怕被感染?说实话我真的不怕,我经历过‘非典’,知道如何做好防护。但我又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陈丽芳坦言,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参与到这场战“疫”中的她只是竭尽所能,为此贡献绵薄之力罢了。
杨莉:
这支年轻专业敬业的团队 展现了市八医院的担当
和郑莹、陈丽芳不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护理代表杨莉坚守在省内战“疫”一线。5月11日,已是市八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113天了。
杨莉介绍,在这113天里,市八院先后开设和启用了23个隔离病区,有455名护士奋战在疫情第一线,其中80后、90后护士占比达77%,这样一支年轻、专业、敬业的团队充分展现了市八医院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传染病医院的担当,也传承和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这是杨莉和她同事们的信念之声。
相关新闻
回啦!钟南山拥抱迎接支援伊拉克抗疫医疗专家
新快报讯 记者高镛舒报道 礼炮、鲜花、拥抱、笑声……欢迎回家!5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派前往伊拉克支援50天的两位医疗专家,该院ICU副主任医师徐永昊、放射科主任医师陈淮结束休整,回到医院,该院院领导、医护同事们手捧鲜花标语,迎接战士归队。
当天,刚刚开完会的钟南山院士来到医院6号门的小花园处,见到载有两名医疗专家的汽车缓缓驶入广医一院,他快步走向前,在车门旁,伸出双臂,给刚下车的两位专家每人献上一个大大的拥抱。钟南山戴着口罩,但笑意难掩。他表示,徐永昊和陈淮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援助伊拉克的工作,“年轻人就需要出去锻炼,相信我们这些年轻人经过锻炼后,以后都会成为骨干。”
3月7日,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一行7人从广州飞赴巴格达,徐永昊、陈淮是其中的两名医生。
“回来了,真的是非常激动。”徐永昊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得眼圈泛红。重症医学科医生徐永昊说,除了救治重症患者以外,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指导全国的疫情防控,“这次可以到伊拉克去履行做医生的使命,是我们的骄傲。”徐永昊透露,这两天交接完工作,下周一准备启程回西藏,继续他的援藏任务。
作为放射科专家,陈淮致力于推广早期诊断中的影像技术。中国专家组参与援建的PCR实验室是整个新冠病毒检测最关键的地方,投入使用后大大促进了当地的新冠筛检工作,援建的CT室也在回国前投入使用。他们把“中国经验”带到国外,“我们除了跟伊拉克政府‘南来北往’开展防疫宣讲活动,还帮助中方企业防控,稳定中方企业的民心。”陈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