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将海上首飞;那边,新一代手机新型材料在火热研发;生产线上,机器人正精确接力作业……
统筹:李青 马汉青
【编者按】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广东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出台,促进广东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马广东各地,贴身感受到广东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新态势。“广东创造”“广东智造”持续发力,以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为契机,广东产业正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加速迈进。(李青)
机器人成工业智能化新场景
珠海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上天入海”格局已然形成,一大批本地培育的智能制造企业茁壮成长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吴国颂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今年下半年将海上首飞、珠江钢管复工复产至今累计为深中通道等项目生产产品30000吨……近日,珠海装备制造行业不断传来好消息。珠海的装备制造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从天上的卫星、飞机到地上的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再到水上的无人船,珠海的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上天入海”格局,一大批本地培育的智能制造企业茁壮成长。
产业投资在加速
今年第一季度的最后一天,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能电器(高栏)产业园建设项目动工,剑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精益化、绿色化、定制化、敏捷化于一身的“智慧工厂”。它被认为是格力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紧随其后,格力电器近日再投14亿元在珠海香洲建设零部件试制中心,计划投入零部件试制及实验设备约250台。
不仅格力加速落子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其他项目也是加足马力。在珠海斗门区,刚刚签约的拓普旺科技公司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令人期待。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打造高标准工业4.0自动化工厂,建设高标准工厂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成为汽车精密零部件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市场主导品牌。“为奔驰、宝马、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整车生产企业提供汽车精密零部件及整车公益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
向更高层次冲刺
珠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力地强壮了珠海经济“骨骼”。如今,它的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片总占地15.7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数个塔吊来回转动,近1300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作业。正在建设的是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的高多层/HDI产业化项目。羊城晚报记者获悉,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70%, 公司规划总投资65亿元,打造具备生产5G新一代信息技术、云存储、大数据、可穿戴设备、高端汽车电子、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用PCB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工厂。
如何融入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景旺电子珠海基地的项目经理和设备部处长雷刚表示——“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高端产品发起冲锋。”
上述企业,是珠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珠海夯实实体经济的一个反映。珠海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年来珠海装备制造业实力有所提升,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以2019年为例,珠海全市工业装备投资128.49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418.95亿元,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10个,本地装备制造业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25项。
据介绍,珠海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以综合效益好的工作母机、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瞄准国内外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在抓智能制造方面,将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加快开展工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上云用云’,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新材料产业
东莞 新材料产业剑指2000亿元目标
手机结构件新型材料八成产能集中在莞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宝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制造城市东莞的经济发展步伐,但抵挡不了东莞新兴产业的大步迈进。来自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东莞市场主体累计登记新兴产业4.73万户,增长23.0%,其中新材料产业0.78万户,增长28.3%。
近年来,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的引领下,东莞新材料产业已崭露头角,东莞先进材料产业链已现雏形,并致力于将东莞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先进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根据东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总规模要超过2000亿元。
把握新材料风口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青鸟金属研发中心,新一代的手机结构件新型材料研发正在火热开展中,下一步这些新材料将会被应用于新款手机终端产品。青鸟金属是一家手机金属结构件供应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华为、OPPO、小米等各种智能手机。青鸟金属新材料项目总监陈明向记者介绍称,公司拥有东莞规模最大的新型材料金属冶炼厂,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成左右。
陈明表示,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过热取决于金属结构件的高导性,而机身是否耐摔等,则要看机身的强度够不够,这些都和金属结构件材料工艺息息相关,也是他们重点攻克的方向。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0%,其中60%的研发成果能实现终端应用。
记者了解到,手机结构件新型材料产能目前80%就集中在莞深地区。
青鸟金属只是近年来东莞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的小小缩影。数据显示,东莞新材料产业市场主体已达7800户,在金属合金、功能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覆铜板、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在东莞松山湖,广东光大集团斥资20亿元建设光大We谷项目,提出打造东莞首个新材料产业社区,目前已吸引20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
产值大踏步迈进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这句名言广为流传。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级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立足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已于去年在东莞动工建设。
目前,材料实验室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已获重要探索,对新材料产业引领作用初显。5月底,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在东莞塘厦镇揭牌,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把握新材料产业高地,东莞前进的步伐有序而坚定。东莞市发改局发布的《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显示,东莞已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五大领域作为东莞布局的重点新兴领域,重点瞄准包括先进材料在内的十大产业进行突破。
从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发展预期指标看,东莞对于新材料产业寄予厚望。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达660亿元左右;2020年,预计产值目标超过1200亿元;到2025年,产值目标更将超过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4.9%。
智慧城市
深圳 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解决“缺芯少核”,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百强企业里,深圳有12家;去年深圳软件产业产值14556.1亿元,软件收入规模位居全国15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之首;全行业研发投入1817.3亿元,投入强度高达12.5%......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深圳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量质齐升。近日,广东省出台文件,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并着重解决“缺芯少核”问题,深圳再被寄予厚望。
解决“缺芯少核”
总部位于深圳的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主要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领先的半导体软硬件解决方案。该公司目前是屏下指纹识别领域的全球龙头。相关数据显示,汇顶科技在全球整体屏下指纹市场中的占比高达57%。
公开资料显示,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凭借潜心研发核心技术,2017年,汇顶科技便成为了安卓阵营指纹识别解决方案的全球第一供应商。2018年,该公司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全球率先实现广泛商用,证明了中国公司在全球手机芯片领域有能力成为引领者,而不再是追随者。截至目前,其屏下光学指纹方案已经获得150款品牌机型的商用,是安卓阵营应用最广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深圳,除了汇顶科技,华为已率先研发了完全技术自主可控的鲲鹏处理器和系列产品,致力打造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力强的鲲鹏计算产业。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唯一在金融全领域得到规模应用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核心业务系统、办公业务系统中使用深信服的国产应用交付产品。
既竞争又共赢
6月2日,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与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前者通过金蝶云·苍穹财务解决方案,助力华侨城集团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在这次合作中,全技术栈国产自主可控的国产软件,将为华侨城集团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在产业集群方面,深圳软件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5月14日,金蝶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平台共研、产品集成以及生态互惠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前不久,天源迪科携手华为,完成七大解决方案在华为TaiShan 200服务器上的兼容性、性能与高可靠性验证,联合推出系列预集成联合解决方案。
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近日透露一组数据,2019年深圳市软件产业产值14556.1亿元,软件收入规模位居全国15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之首,全行业研发投入1817.3亿元,投入强度高达12.5%。来自政府的倾斜政策为深圳软件产业的发展写下注脚。今年4月底,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文件,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稳增长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
机器人成工业智能化新场景
佛山 新兴产业赋能 传统家电再“起飞”
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风向正在与传统家电产业深度融合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韬远
在广东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风向中,佛山顺德超过3000家家电企业形成的全国最大家电产业集群如何战胜疫情影响,再度转型升级?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顺德发现,当地家电产业正在主动与新兴产业结合,利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产能和效率,推动传统家电生产向智能制造进发,支撑顺德家电产业成长为超5000亿元规模的世界一流产业集群。
机器人上岗保产能
最近,在佛山顺德的格兰仕集团工业4.0示范基地,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上17个“小黄人”正在精确地接力作业,不到10秒,1个微波炉腔体便制作完成。“基地5月底已经全部投产,4条智能生产线,具备年产1100万台微波炉的能力。”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这一高产能制造基地为企业后续开拓市场提供了支撑。
不仅格兰仕,最近,云米科技、广东惠而浦等顺德家电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加大力气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改造升级。支撑这些家电企业快速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正是当地快速崛起的机器人产业。
赵伟峰,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2013年,他就意识到本地家电企业很快会往智能制造转型,从家电制造企业走出来,成立了机器人研发制造公司,推出能够完成喷涂、抛光、外壳组装等生产环节的机器人,成为家电领域机器人设备的龙头。几年发展下来,他们的机器人已经在顺德家电制造企业的工厂随处可见。
“最近不少家电企业加快自动化升级的步伐。”赵伟峰说,最近来接洽的家电企业明显增多;长期来看,未来家电制造业对自动化率提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以减少突发事件下对于人工的依赖。
如今,顺德已经崛起为国内机器人集聚的新高地,全球机器人五大巨头均落户或与顺德企业达成合作,本土机器人企业更是超过80家。当地也在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产业上下游项目,希望培育不少于30家产值超亿元的本土机器人企业,形成机器人全产业生态链,以这些机器人企业为家电产业的自动化升级赋能。
家电企业上“云”升级
“机器人只是迈向智能制造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互联网+制造,还必须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腾认为,机器设备从自动化走向工业互联信息化将成为新趋势。
与许多家电企业大力引进机器人不同,顺德老牌家电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卢宇聪对智能化生产的软件系统更感兴趣。“几年前,我们就主动引进MES系统,打通企业在计划、采购、物流、制造、仓储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数据链,打造一个具有更低成本、更大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的生产管理体系。”卢宇聪说,通过这一体系可快速了解各生产厂区之间的情况、生产状态,也能更快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生产,并根据特定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产品等。
家电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的强大需求,也吸引赛意信息董事长张成康带着扎根广州多年的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回归顺德,建设智能化研发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过去,深圳、广州等地的企业智能化升级走得快一点,但如今,顺德已成为需求最旺的地方。” 张成康说,赛意将与顺德智能家电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顺德带来不少于1000名AI、云计算工程师,推动顺德家电提高生产效能。
家电生产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成为顺德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顺德区区长彭聪恩表示,今后还将推动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机器换人、网络化应用开展新一轮技改,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云”。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一流产业生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强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日前出台。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看来,产业集群发展是广东经济一大特色,《意见》的出台,既有利于巩固广东原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又有利于按照集群发展的方式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广州汽车、深圳IT、顺德家电、佛山陶瓷、中山灯饰、虎门服装、大亚湾石化……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迅猛崛起的专业镇及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产业发展一大特色,也成就了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毛艳华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聚集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聚集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
“最近十来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广东制造业人才聚集、创新能力、物流配套、信息化水平、智能制造等都得到提升,研发环节尤其得到加强,广东产业发展呈现出独特优势。”在毛艳华看来,广东制造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好,围绕制造业的配套能力也越来越强。
广东日前发布的《意见》,对广东产业集群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选定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到2025年,广东要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意见》科学提出广东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区域布局和战略定位。”毛艳华告诉记者,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流的产业生态,加快上下游企业聚集,培养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既巩固广东原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培养广东新经济的新增长点。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新一代电子信息
绿色石化
先进材料
超高清视频显示
软件与信息服务
现代轻工纺织
生物医药与健康
汽车产业
智能家电
现代农业与食品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能源
前沿新材料
数字创意
高端装备制造
区块链与量子信息
激光与增材制造
智能机器人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精密仪器设备
安全应急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