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腾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峰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赵映光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初,汕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成立等东风下的欣欣向荣之景。广东万腾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从最基层的个体买卖做起,凭借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特区精神,先后从事过海鲜批发、电器贸易、工程开发等多个行业,长年往返于深圳、汕头两个特区,抓住时代给予的每个宝贵机遇,紧随特区发展步伐闯出了属于自己的“营商人生”,也见证了汕头经济特区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
用特区思维交出漂亮成绩单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身经商世家、年仅10来岁的李俊峰就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摆摊做生意。
“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的商业氛围非常浓厚,粤东地区乃至省外的人纷纷到汕头做买卖。”李俊峰说,汕头当时的繁华盛况令他记忆犹新,特别是在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初期,汕头曾是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特区,人们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汕头免税店开业后,众多市民纷纷前往排队抢购。
市场需求是催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台商、港商、外商纷纷“抢滩”汕头,在当地投资开厂。在李俊峰印象中,当年汕头经济特区的政府服务水平、态度和办事效率都是吸引众多客商的金字招牌。
紧随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步伐,跟着父亲摸爬滚打多年的李俊峰,也从没有固定门面的小摊贩,转型到拥有自己店面的小老板。由于生意需要,李俊峰经常往返于汕头、深圳两地,亲身见证了两个特区的发展。
“那段时间,特区的发展越来越迅猛,我的事业也在不断提升,我也逐渐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不够。”李俊峰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挤出空余时间到香港学习金融、营销等课程,后来还在深圳大学进修过半年MBA课程。
在这期间,李俊峰用2年时间将深圳一家酒店的营业额从每年数百万元提高至每年数千万元,职位从经理一路升至总经理;他还涉足过电器代理,短时间内实现公司营业额翻了几番。在经济特区优渥的营商蓝海中,李俊峰交出了营商人生中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营商前线感受特区各行巨变
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涉足过电器、工程、房地产、酒店等多个行业的李俊峰,一直奋斗在经济特区的营商前线。谈到经济特区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李俊峰感触最深的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上世纪90年代初,20来岁的李俊峰一度从事海鲜批发生意,经常往返汕头、深圳两地送货。“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只能走G324国道,冷链技术也不发达,做海鲜生意风险很大。”李俊峰回忆。“顺利的话需要10来个钟头,最久一次花了20多个钟头才到达。”李俊峰说,20多个钟头才送达,海鲜质量很难保证,就要亏损。
上世纪90年代末深汕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如今,不仅高速公路四通发达,轨道交通也日益完善,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不仅走得通,而且还走得快、走得好”,李俊峰感慨地说。
从事市政工程多年的李俊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府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印象深刻。
“汕头政府服务窗口近年来推行‘马上就办、马上办好’,政府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李俊峰告诉记者,以前办一张港澳通行证要来回几次,现在办证快,态度好、效率大大提高 。
“汕头经济特区无论在教育普及、学习意识、政府支持力度,还是智能化技术等硬件提升上都越来越好,”李俊峰说,他相信“汕头经济特区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营商环境还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