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一片片油茶园沿着丘陵起伏,满眼翠绿。
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南省光山县,是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近年来,光山县把发展油茶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来到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同正在劳作的村民和管理人员交流。
2019年9月17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习近平冒着小雨走进万亩油茶园,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种油茶绿色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
牢记总书记嘱托,光山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好路子”越走越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光山县的地形以丘岗和浅山区居多,适宜种植油茶树。过去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上万亩丘岗地不是种植效益不高,就是被荒弃。
△光山县往年的荒山秃岭,如今已郁郁葱葱,油茶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
近年来,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光山县开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曾经裸露的黄土地,披上了一望无际的油茶“绿”。
习近平去年到光山县考察调研时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总书记的话让乡亲们倍感振奋,种植油茶树的热情更高了。
△7月初,光山县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里,十多位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人,正在苗圃花卉园里除草。
如今,光山县已种植油茶22.7万亩,油茶、茶叶、花木、杂果主要林地面积达66.5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5.85%,优良的水生态成就了“光山蓝”和长寿之乡的美名。
小小的油茶果,可谓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基地可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生态的经济效益。
习近平在光山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一油茶基地,工作人员在分拣油茶果。
村民陈世法是第一批回家乡创业的,他承包了近3万亩荒山荒坡,发展油茶产业,打造司马光油茶园。如今,司马光油茶园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覆盖了6个村41个村民组,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帮扶1831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800元。
“进油茶园干活,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以前是贫困户,生活不好,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顿顿能吃肉。”72岁的陈文珍和老伴儿都是司马光油茶园的老员工。总书记来考察时,她这样向总书记汇报。总书记听后,连声说好。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游客与油茶花合影。
油茶产业还推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全县3000多人增收,让山区农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仅去年国庆假期,到司马光油茶园观光的游客就达3.72万人。
守着“金银山”,种上“摇钱树”。光山县2019年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摘了贫困的帽子。
走在司马光油茶园智慧产业园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油清香。
今年1月12日,茶园第一条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结束了此前完全依赖省外企业加工的局面,生产出的茶油通过线上线下售往全国各地,光山油茶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智慧产业园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年加工3万吨茶籽并进行茶皂素研发,带动周边种植、采摘、运输等产业发展。
△3月27日,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光山县一家油茶加工企业的灌装车间作业。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总书记的谆谆话语,光山县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在心。总书记强调,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新拓展了2000余亩茶基地。”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说,“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具有信阳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产业深度开发,推动油茶园往‘农游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增效,让乡亲们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
△在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务工农民查看油茶果生长状况。
“一壶油、一亩茶、一塘鱼、一群鸭”,光山县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推动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光山县栽种的油茶树大多五年挂果,但盛果期长达80年。打通产业链后,希望之花将在四季常青的油茶树上绽放,结出幸福的果实。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考察时的铿锵话语,激励着光山县人民继续奋斗。光山县的贫困帽子摘了,但攻坚精神决不放松。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记者丨田萌 肖烨
视觉丨杨丽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