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海 陈泽云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程行欢 汪海晏
除夕前就已回到老家准备过年的广东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海,面对汹涌的新冠疫情,毅然折回广州,为技术团队做起了全方位的指挥调度、后勤保障工作。华银医药团队,也迅速进入到了7×24 小时的奋战状态。
亲临一线严守抗疫阵地
今年1 月11 日获得新型冠状病毒序列后, 华银医药研发团队两天内就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随着试剂盒的开发成功, 全国众多医疗机构发出紧急采购该产品的需求, 梅州的生产基地也紧锣密鼓筹备开展生产工作。
春节临近,人心思归,疫情形势却一天天严峻。在华银医药广州的研发基地,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逆行”驻扎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陈宏海也从梅州老家返回广州, 做好资源集中调配工作,给团队提供相应的支持。
当时,很多原材料都要到外省拿货, 物流虽不通, 航班还没阻断,陈宏海就派员工飞过去,在原材料生产厂蹲守,靠“人肉”飞行运输。甚至连运送试剂,也有一部分是靠技术工程人员亲自上阵完成的。
作为董事长,陈宏海争取给员工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持、最好的后勤保障。“大年三十我们还出去吃了顿年夜饭。”陈宏海说,到大年初一餐饮店基本上都停业了,出行也没了公交、出租车,此时员工的吃饭、回家都成了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 陈宏海忙前忙后,给员工们当“外卖小哥”, 给急需试剂的机构当过“送货员”……在团队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春节,华银医药的试剂盒就迭代到了第三代,检测的靶点更多,灵敏度也更高。
不惧十年磨剑坐“冷板凳”
陈宏海2009年留学回国进入生物医药领域时,就认定这是一个“未来方向和趋势”。当时核酸检测行业的价值还未被社会普遍认知,陈宏海一头扎进去坚持了十余年。
“核酸检测乃至医疗行业检测一定是国内的发展趋势。”陈宏海告诉记者,从SARS 开始,国家层面就认识到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也是从那时开始,这个分子诊断市场逐步萌芽。几年前,国家就提出二级医院也要有做核酸检测的能力,到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国家卫健委要求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核酸检测能力。华银医药凭借丰厚的技术沉淀, 快速反应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绝大部分核酸检测试剂都是液态, 需要(-20±5)℃冷链储运。要保证温度达标,一盒不足50g 的核酸检测试剂加上几公斤的干冰也只能维持两三天。而华银医药早早就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在三四年前启动冻干技术的研发立项。今年1 月,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冻干型产品研发成功,彻底破解了分子诊断试剂需要-20℃冷链储运的难题, 只需常温储运, 可耐受55℃处理60 天,形态不变、性能不变,受到海外客户的广泛欢迎。
【记者手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中午刚刚接受完采访,陈宏海就匆匆赶回梅州处理公务,因翌日上午还有安排,当天晚上又要返回广州……作为家族企业的传承者, 陈宏海可以说是另一种“白手起家”:学业刚完成就只身一人来到广州, 开拓在十多年前还相对冷门的全新领域。勤奋踏实的他, 认定对的事情就会一路坚持。比如在研发冻干试剂时,他抽调了大量人力组建技术团队, 同时, 研发还要投入大量资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这种焦灼的心态持续了挺久的。”
他说。好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
“十几年前大家并不看好或不了解这个领域,但是我父亲关注到了生物医疗行业,关注到了大健康的未来趋势,所以才会在这个对他而言完全不熟悉的新行业进行投入。”陈宏海坦言,民营企业目前发展环境良好, “很多时候我觉得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年轻一代企业家应该为国家多做点事情,扛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