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驻京记者 王莉
27日,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2020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明确秋季学期开学安排,均按分期、分批和错时、错峰开学进行。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各地中小学、托幼机构和高校开学基本安排在8月15日到10月10日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秋季学期延期开学,并从9月1日起开展“空中课堂”线上教学。
王登峰强调,教育部将全面跟踪和指导各地秋季学期开学的情况,疫情防控坚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各项防控措施须落到实处,也要防止过度防控。
教学进度如何安排? 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按照“属地统筹”原则,在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同时,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统筹制订教学计划。在精准分析学情基础上,针对春季学期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教育质量。
他强调,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合理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使新生顺利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幼儿园要严格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普通高中学校要稳妥实施选课走班,加强走班教学的课程编排和各项管理工作。
此外,中小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大力加强线上教育教学。
据介绍,教育部正会同中宣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策划制作全国《开学第一课》节目,将于9月1日晚正式播出。
大学生国庆能出外? 返校或需持核酸检测证明
对于新学期高校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秋季学期高校的教学模式将从上半年的线上教学为主,转变为线下教学为主、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学校实验教学和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将全面推开。在此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一个学校突发的个案性疫情或一个地区多校发生疫情,相关高校要根据情况及时将线下教学转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或全面转为线上教学。各地高校要坚持一手抓安全防疫,一手抓教育教学,把“战时”在线教学的“新鲜感”转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
作为开学后的首个长假,中秋国庆假期能否离校是很多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王登峰表示,目前北京市高校要求学生返校时持七天内核酸检测有效证明,“如果中秋国庆假期离开校园到外地去,回来时可能还要履行这样的手续”。
日前,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高等院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明确严格做好校门管控,即所有进出校门的人都要查验身份、查验体温、做登记,同时要求广大师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固定。王登峰称,各地可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增减,提出符合当地、当校和个人疫情防控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不鼓励‘一刀切’,但是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确保校园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关注
中小学生近视率 半年增加11.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育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广大青少年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孩子视力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教育部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调研发现,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了11.7%。
王登峰介绍,从教育部今年6月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的调研来看,“结果很不乐观”。与2019年年底的普测数据相比,被调研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
调研还显示,上网课或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都会对视力产生直接影响,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照明环境、书桌高度等因素都对视力有明显影响。
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采取相关措施,严格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要求。一是控制在线学习时长,原则上要求小学不超过两小时,初中不超过三小时,高中不超过四小时,且每次连续看视频的时间也有明确要求。二要加强体育锻炼,教育部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强调中小学生在课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爱眼护眼,并加强眼视光的检测、配镜相关市场和经营主体的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解决青少年近视问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