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强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亮 发表时间:2020-08-29 09:05
分享到

“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创造多个“首次” 中山大学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夏嘉欣

“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28日,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长兴岛江南造船厂下水。此次下水后,“中山大学”号将进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内装施工等阶段,计划于2020年年底试航,预计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据悉,“中山大学”号是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其设计排水量约6800吨、船长114.3米,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指出,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太空的了解,原因在于海洋考察设备少、装备弱、人才缺。中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大平台建设处处长刘梅认为,中大科考船的建设填补了广东高校没有大型海洋科考船的空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综合科考船太少、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奇缺的局面。

可“观天探海”的科考船强在哪? 

创造多个“首次”

可到达极地和深远海等水域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号船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设计排水量约6800吨。定员100人,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是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此外,“中山大学”号具备多个“首次”。例如,该船在国内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首次采用轮缘永磁侧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的组合设计、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等。

作为“观天探海”的“水上利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能“走”多远?有什么科技含量?又将如何成为推动学校科研进步的“螺旋桨”?

据了解,该船航区为I2类无限航区,这意味着它可以到达极地、深远海等水域进行科学考察和实海试验,将为中大海洋大学科群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观测、探测和实验平台。

同时,它能够在航线周边数百公里范围,开展从海底到万米高空的区域地球系统的海洋、大气、地质、地球物理、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的无缝隙探测和监测,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大气与大气海洋、物理海洋与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材料、通信等)以及海洋人文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考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

“毛主席有词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科考船的建设正让‘五洋’变得不再遥远。”中大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表示,通过科考船的试验考察,学校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材料,进一步认识自然,也可以通过观测试验数据的分析上升到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未来,中大将借助科考船服务大湾区,深耕南海、面向大洋。董文杰透露,科考船将开展的大型科考活动之一包括南海季风综合科考试验。南海季风试验首次开展于1998年,涉及工农业、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南海季风的建立和活动特征、物理过程、动力机理和气候影响等成果,皆在国际上获得较大影响,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全球开放的多学科、多领域、多功能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国家对深远海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以及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国家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促进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深远海战略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意义。

中大如何利用这一“海上实验室”?

围绕科考船完善课程

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后备队

除了对我国深远海探索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大来说,“中山大学”号是一个延续92年的“海洋梦”。

中大地处广东、濒临南海,早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1928年推动并参与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2016年,中大提出实施“南海科学考察”综合航次计划,现已完成8个航次,累计航行13830海里;2018年牵头建设南方海洋实验室,组织“重返西沙”科考活动……

科考船建成后,将如何作用于中大海洋学科群建设和海洋高水平人才培养,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罗俊指出,中大正依托综合学科优势,积极布局建设海洋学科群,致力于服务国家、地方海洋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拥有一艘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将极大提升中大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中大目前已有5位从事海洋相关领域研究的院士,并设有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十余所学院开展海洋相关研究,建立了30多万平方米的大海洋学科楼群,建立了本-硕-博人才培养构架,为广东省未来海洋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大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指出,学院将围绕“中山大学”号完善海洋科考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采用图片、视频、VR虚拟等方式,增加海上科考作业设备介绍和工作流程介绍,如海洋沉积物取样设备与工作、无人/载人潜器作业、地形探测、水体采集与观测等。

同时,也将鼓励指导老师围绕海上科考为学生量身定制有趣味性、交叉性和挑战性的课外科研训练项目,鼓励博士-硕士-本科生共同组队,鼓励多学科方向交叉,优中选优。突出理论知识体系与实际动手能力有机结合,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动力过程、机理机制和相互耦合关联,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后备队。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观致7正式开启预售 10.98万-16.18万元

  • 奥迪车主遇上烦心事, 会员费竟变成“不续保不退款”! 2020-08-28
  • 广汽本田第四代飞度广州站上市 售价8.18万起 2020-08-27
  • 特斯拉拼多多“交战” 谁动了谁的“奶酪” 2020-08-26
  • 脱贫攻坚与送惠下乡 广汽本田的惠民“双结合”这样做 2020-08-26
  • 荣威i6 MAX配置曝光 共两种车型搭载3㎡天幕 2020-08-26
  • 定位为A级轿车 吉利PREFACE内饰曝光 2020-08-25
  • 红旗H9正式上市 售价30.98-53.98万元 2020-08-24
  • 五菱凯捷实拍图曝光 外观典雅大气 2020-08-24

顺丰再度涨停!总裁王卫给全体员工每人发888元红包

  • 坠楼者系自杀!腾讯出于人道主义赔偿15万 2020-08-28
  • 惠普第三财季营收143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37.7% 2020-08-28
  • 戴尔二季度营收227.33亿美元 同比下降3% 2020-08-28
  • 排队领证热化了妆?京东为你现场提供“美丽升级服务” 2020-08-25
  • Zepp E智能手表今日开售,用弧线设计尽显腕间优雅 2020-08-25
  • 出圈之作?看TCL 5G 8K智屏如何定义5G生活 2020-08-20
  • App上的隐私贩卖:10元就能窥探别人卧室 微型摄像头月销上万 2020-08-20
  • 翼信科技7周年发布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科技互联的美好 2020-08-19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30台好戏“云端”亮相

  • 《发现香云纱》即将出版 一本挖掘南沙榄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的匠心之作 2020-08-24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2020-08-22
  • 一本值得党员一读的书 2020-08-14
  • 胡旋舞石刻墓门:记录了一段很炫的舞蹈 2020-08-10
  • 燔炮爇炙十八般厨艺,看古人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2020-08-10
  • 文艺作品聚焦脱贫攻坚: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 2020-08-10
  • 第五届海丝艺术节首演 赵聪领衔演绎“最美时光” 2020-08-10
  • 四季中国·立秋 2020-08-07

打造节约型广东餐饮,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隔近半年重新开放
  • 厄瓜多尔发现4万年前巨大猫头鹰化石 或捕食同类
  • 浪漫“床铺” 南极洲海豹躺心形冰块上休息
  • 美国加州山火延烧至红杉林 部分树龄超2000年
  • 浙江长兴:开蒙启智 书写人生第一课
  • 美国休斯敦民众采购物资 应对飓风灾害
  • 深圳欢乐港湾繁星音乐节开幕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纽约商业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揭牌 首届高一招生320人
2020-08-28 06:59:12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务服务创新合作示范点南沙挂牌
2020-08-28 06:59:12
广州中职学校统一录取结束 今年录取22155人
2020-08-28 06:59:12
广东将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2020-08-28 06:29:00
广东预计年底可实现生猪复产目标任务
2020-08-28 06:29:0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全国最大最强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金羊网  作者:陈亮  2020-08-29
系国内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兼科考和人才培养双功能

“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创造多个“首次” 中山大学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夏嘉欣

“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28日,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长兴岛江南造船厂下水。此次下水后,“中山大学”号将进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内装施工等阶段,计划于2020年年底试航,预计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据悉,“中山大学”号是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其设计排水量约6800吨、船长114.3米,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指出,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太空的了解,原因在于海洋考察设备少、装备弱、人才缺。中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大平台建设处处长刘梅认为,中大科考船的建设填补了广东高校没有大型海洋科考船的空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综合科考船太少、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奇缺的局面。

可“观天探海”的科考船强在哪? 

创造多个“首次”

可到达极地和深远海等水域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号船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设计排水量约6800吨。定员100人,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是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此外,“中山大学”号具备多个“首次”。例如,该船在国内科考船中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首次采用轮缘永磁侧推、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的组合设计、首次采用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等。

作为“观天探海”的“水上利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能“走”多远?有什么科技含量?又将如何成为推动学校科研进步的“螺旋桨”?

据了解,该船航区为I2类无限航区,这意味着它可以到达极地、深远海等水域进行科学考察和实海试验,将为中大海洋大学科群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观测、探测和实验平台。

同时,它能够在航线周边数百公里范围,开展从海底到万米高空的区域地球系统的海洋、大气、地质、地球物理、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的无缝隙探测和监测,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大气与大气海洋、物理海洋与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材料、通信等)以及海洋人文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考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

“毛主席有词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科考船的建设正让‘五洋’变得不再遥远。”中大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表示,通过科考船的试验考察,学校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材料,进一步认识自然,也可以通过观测试验数据的分析上升到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未来,中大将借助科考船服务大湾区,深耕南海、面向大洋。董文杰透露,科考船将开展的大型科考活动之一包括南海季风综合科考试验。南海季风试验首次开展于1998年,涉及工农业、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自然灾害、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南海季风的建立和活动特征、物理过程、动力机理和气候影响等成果,皆在国际上获得较大影响,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全球开放的多学科、多领域、多功能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国家对深远海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以及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国家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促进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深远海战略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意义。

中大如何利用这一“海上实验室”?

围绕科考船完善课程

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后备队

除了对我国深远海探索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大来说,“中山大学”号是一个延续92年的“海洋梦”。

中大地处广东、濒临南海,早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1928年推动并参与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2016年,中大提出实施“南海科学考察”综合航次计划,现已完成8个航次,累计航行13830海里;2018年牵头建设南方海洋实验室,组织“重返西沙”科考活动……

科考船建成后,将如何作用于中大海洋学科群建设和海洋高水平人才培养,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罗俊指出,中大正依托综合学科优势,积极布局建设海洋学科群,致力于服务国家、地方海洋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拥有一艘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将极大提升中大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中大目前已有5位从事海洋相关领域研究的院士,并设有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十余所学院开展海洋相关研究,建立了30多万平方米的大海洋学科楼群,建立了本-硕-博人才培养构架,为广东省未来海洋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大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指出,学院将围绕“中山大学”号完善海洋科考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采用图片、视频、VR虚拟等方式,增加海上科考作业设备介绍和工作流程介绍,如海洋沉积物取样设备与工作、无人/载人潜器作业、地形探测、水体采集与观测等。

同时,也将鼓励指导老师围绕海上科考为学生量身定制有趣味性、交叉性和挑战性的课外科研训练项目,鼓励博士-硕士-本科生共同组队,鼓励多学科方向交叉,优中选优。突出理论知识体系与实际动手能力有机结合,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动力过程、机理机制和相互耦合关联,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后备队。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统筹区域发展 习近平为这些“重大国家战略”谋划思路
23:13
打开对这支特殊的队伍,习近平一直特别关心
23:13
图解:谋篇“十四五”,习近平这8个比喻蕴含深意
20:47
入境广州司机原则上当天返回 如过夜须入住指定酒店
08:20
指标向无车家庭倾斜? 广州政策调整迫切性不强!
08:19
111天!全球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新冠患者出院
08:19
教育部: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 防疫不松懈也不宜过度
08:19
广州南沙四所新建公办学校启用 增加学位1万多个
08:18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三模盾构机在广州完成组装
08:18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务服务创新合作示范点南沙挂牌
08:1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