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如何避免“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些做法,管用!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06 16:07
分享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并不意味着贫困不会再出现,尤其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将把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脱贫攻坚战将向常态化转变。那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医药卫生制度如何从健康扶贫转变为健康防贫呢?

安徽金寨大湾村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特困村。2014年,村里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高达71%,好些家庭“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村民周秀凤,父亲因为胃癌去世,母亲冠心病、高血压缠身,女儿又患慢性骨髓炎,全家病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大湾村,与周秀凤家有着同样遭遇的农户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阻碍困难群众脱贫路上的“绊脚石”。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湾村充分利用各方面政策资源,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帮扶机制。村里建起两处卫生室,各配备2名医生,给每个贫困户明确家庭签约医生,防止“小病不治成大病”“小病没发现,大病花大钱”。

金寨县中医院也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并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群众实行一对一医疗帮扶。安徽省实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贫困户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万元,村民们称之为“351”政策;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基本医保等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村民们称之为“180”政策。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占现在农村贫困人口的40%左右,偏远山区的占比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因此,健康扶贫是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我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项制度推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而为了搬掉疾病这块阻碍困难群众致富的“绊脚石”,不仅国家在行动,很多医务工作者也加入其中。

刘海鹰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每逢周末或是休息时间,刘海鹰就会和他的团队一起到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进行义诊。

在这些地区,脊柱疾病高发,这些被重症脊柱病折磨的病人,身体像折起来的弯刀,头能抬到膝盖的高度已是极限,成了俗称的“折刀人”。在望不到边界的大山里,“被折叠的人生”也看不到希望。刘海鹰和他的公益基金会,将这些贫困群众带回北京,并免费为他们手术。

九年来,刘海鹰和他的团队行程近20万公里,先后为6000余名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进行义诊,为109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带来重生希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这几年来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了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截止到现在组织了1007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172个县级医院,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截止到2019年底,大概有8万余人次的医务人员支援了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的管理和诊疗,组织了80万基层医疗人员来去摸清贫困群众患病情况,提出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就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还有就是重症兜底保障一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让健康维护的关口前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主要是贯彻落实卫生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近些年,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还有城乡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让群众逐步养成一些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源头上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蟠龙社区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最大的安置点,这里入住了来自全县25个乡镇的2157户易地搬迁户,共8504人。搬迁到安置点后,据卫健部门2018年做的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蟠龙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居民卫生意识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等影响健康的问题广泛存在。

对于这些从大山深处搬来的群众来说,光治病看病有保障还不够,从长远来看,要稳得住,还得加强健康管理,从预防着手。而要真正从农民变为新市民,首先就是要摒弃过去旧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今年68岁的搬迁户蒋发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癫痫病,身体一直不好。医生发现,蒋发祥的这些疾病跟他之前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抽烟喝酒,喜欢吃麻辣的。

改变,谈何容易。这些村民没有搬迁之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很多生活习惯都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除了生活方式需要改变,想要健康,饮食习惯更要改变。

贵州遵义市桐样县燎原镇卫生院院长季正飞说:“比如他们喜欢吃油腻的,还有腌制食品,腊肉、香肠、腌菜。这些东西含盐量高,肥肉脂肪量也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

为了让大家尽快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当地的社区医院为每家都准备了一个健康包。

季正飞说:“健康包里有一个控盐勺和控油壶,一勺盐是6克,高血压病人要控制在5克以内,就是一勺要少一点,一个人一天的量。如果一天3个人,最多只能舀3勺盐来吃。”

靠着这种简单易懂易操作的办法,许多像蒋发祥一样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学会了精准地控盐控油,清淡饮食,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干预,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而在全国其他地方,为了改变当地群众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也用了很多办法。

江西吉安永新县对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贫困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访,为他们提供精准健康服务。

而在四川广元,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不仅仅只依靠医生和干部,当地的卫健部门通过培训村民,让他们成为“健康明白人”,然后再向乡亲们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各地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在江西吉安杉溪村,原先村民们闲暇时就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既不健康也容易产生矛盾。如今每天的一早一晚,在安置小区的舞台上,就会聚集起一群跳广场舞的村民。

在贵州桐梓县的蟠龙社区,社区内不仅修建、完善了健身设施,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同时还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健康小屋和健康步道。

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委宣传部长李思维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的创建,使群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新高度。2019贵州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5.63%,桐梓县蟠龙社区安置点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1.30%,高于同期贵州省同期水平的5.67个百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生活之中。”

由于疾病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也将长期存在。随着健康促进和教育的不断深入,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改变一个人祖祖辈辈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容易的。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关口前移“治未病”,就是要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就像节目中说的那样:“这项工作可能眼下不会显绩,但是需要一直做下去。”这既需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长效机制,在政策层面去解决,还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尽心尽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试驾奥迪Q3轿跑:“凌”力十足

  • 全系标配车联网,新增1.2T动力版本 宝来2021年型正式上市 2020-12-01
  • 揭示独家“器质学” BEIJING汽车揭开一本匠心教科书 2020-12-02
  • 9.99万元起售价,全新第三代奔腾B70上市 2020-11-29
  • 感受“e”魅力 丰田中国举行EV试驾体验活动 2020-11-27
  • 2020广州国际车展:此时买车,选择更多! 2020-11-26
  • 2020广州国际车展:快看这些炫酷车型 2020-11-26
  • 试驾吉利星瑞:家轿颠覆者 2020-11-25
  • 哪吒汽车全新概念车Eureka 03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2020-11-25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探索商显新未来,联想智慧大屏邀您共赴ISVE 2020-12-01
  • 5G新动向:“五机“协同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2020-11-27
  • 2020世界5G大会:5G技术将带来更多智慧型创新应用 2020-11-27
  • 新媒股份启用全新品牌“喜粤TV” 2020-11-27
  • 全球市场销量占有率超90%!TCL 全面展示“Mini LED”技术产品实力 2020-11-27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直击莫斯科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
  • 山西运城:红腹锦鸡舞翩跹
  • 山西临汾:壶口瀑布现冰挂彩虹
  • 上海浦东医院5日零时结束闭环管理 门急诊等业务全面恢复
  • 重庆一停产关闭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 24人被困井下
  • 2020第34届CBDF中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在深圳举行
  • 泰国南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造成多人死亡
  • 英国一废水处理厂发生爆炸 化工罐罐顶破损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国家卫健委:肺结核体检结果将纳入学生健康档案
2020-12-06 15:02:19
上海浦东新区两小区7日零时起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2020-12-06 15:02:19
福州福清排查检出一批厄瓜多尔冻虾新冠检测呈阳性
2020-12-06 15:02:19
2020年台湾青少年戏剧表演研习营在广东开营
2020-12-06 08:09:33
“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基地”落户大元帅府
2020-12-06 08:02:5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焦点访谈丨如何避免“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些做法,管用!
央视新闻  作者:  2020-12-06
那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医药卫生制度如何从健康扶贫转变为健康防贫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并不意味着贫困不会再出现,尤其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将把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作为重点,脱贫攻坚战将向常态化转变。那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医药卫生制度如何从健康扶贫转变为健康防贫呢?

安徽金寨大湾村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特困村。2014年,村里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高达71%,好些家庭“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村民周秀凤,父亲因为胃癌去世,母亲冠心病、高血压缠身,女儿又患慢性骨髓炎,全家病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大湾村,与周秀凤家有着同样遭遇的农户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阻碍困难群众脱贫路上的“绊脚石”。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湾村充分利用各方面政策资源,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帮扶机制。村里建起两处卫生室,各配备2名医生,给每个贫困户明确家庭签约医生,防止“小病不治成大病”“小病没发现,大病花大钱”。

金寨县中医院也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并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群众实行一对一医疗帮扶。安徽省实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贫困户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累计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万元,村民们称之为“351”政策;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基本医保等报销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村民们称之为“180”政策。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占现在农村贫困人口的40%左右,偏远山区的占比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因此,健康扶贫是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我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项制度推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而为了搬掉疾病这块阻碍困难群众致富的“绊脚石”,不仅国家在行动,很多医务工作者也加入其中。

刘海鹰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每逢周末或是休息时间,刘海鹰就会和他的团队一起到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进行义诊。

在这些地区,脊柱疾病高发,这些被重症脊柱病折磨的病人,身体像折起来的弯刀,头能抬到膝盖的高度已是极限,成了俗称的“折刀人”。在望不到边界的大山里,“被折叠的人生”也看不到希望。刘海鹰和他的公益基金会,将这些贫困群众带回北京,并免费为他们手术。

九年来,刘海鹰和他的团队行程近20万公里,先后为6000余名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进行义诊,为109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带来重生希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这几年来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了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截止到现在组织了1007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172个县级医院,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截止到2019年底,大概有8万余人次的医务人员支援了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的管理和诊疗,组织了80万基层医疗人员来去摸清贫困群众患病情况,提出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就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还有就是重症兜底保障一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让健康维护的关口前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主要是贯彻落实卫生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近些年,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还有城乡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让群众逐步养成一些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源头上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蟠龙社区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最大的安置点,这里入住了来自全县25个乡镇的2157户易地搬迁户,共8504人。搬迁到安置点后,据卫健部门2018年做的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蟠龙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居民卫生意识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等影响健康的问题广泛存在。

对于这些从大山深处搬来的群众来说,光治病看病有保障还不够,从长远来看,要稳得住,还得加强健康管理,从预防着手。而要真正从农民变为新市民,首先就是要摒弃过去旧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今年68岁的搬迁户蒋发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癫痫病,身体一直不好。医生发现,蒋发祥的这些疾病跟他之前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抽烟喝酒,喜欢吃麻辣的。

改变,谈何容易。这些村民没有搬迁之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很多生活习惯都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除了生活方式需要改变,想要健康,饮食习惯更要改变。

贵州遵义市桐样县燎原镇卫生院院长季正飞说:“比如他们喜欢吃油腻的,还有腌制食品,腊肉、香肠、腌菜。这些东西含盐量高,肥肉脂肪量也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

为了让大家尽快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当地的社区医院为每家都准备了一个健康包。

季正飞说:“健康包里有一个控盐勺和控油壶,一勺盐是6克,高血压病人要控制在5克以内,就是一勺要少一点,一个人一天的量。如果一天3个人,最多只能舀3勺盐来吃。”

靠着这种简单易懂易操作的办法,许多像蒋发祥一样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学会了精准地控盐控油,清淡饮食,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干预,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而在全国其他地方,为了改变当地群众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也用了很多办法。

江西吉安永新县对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贫困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访,为他们提供精准健康服务。

而在四川广元,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不仅仅只依靠医生和干部,当地的卫健部门通过培训村民,让他们成为“健康明白人”,然后再向乡亲们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各地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在江西吉安杉溪村,原先村民们闲暇时就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既不健康也容易产生矛盾。如今每天的一早一晚,在安置小区的舞台上,就会聚集起一群跳广场舞的村民。

在贵州桐梓县的蟠龙社区,社区内不仅修建、完善了健身设施,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同时还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健康小屋和健康步道。

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委宣传部长李思维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的创建,使群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新高度。2019贵州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5.63%,桐梓县蟠龙社区安置点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1.30%,高于同期贵州省同期水平的5.67个百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生活之中。”

由于疾病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也将长期存在。随着健康促进和教育的不断深入,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改变一个人祖祖辈辈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容易的。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关口前移“治未病”,就是要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就像节目中说的那样:“这项工作可能眼下不会显绩,但是需要一直做下去。”这既需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长效机制,在政策层面去解决,还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尽心尽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这部国家根本法,习近平阐明精髓要义
12:12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一心听号令 一切为打赢
12:12
西海固:从苦甲天下到告别贫困
12:12
八年过去了,习近平这些话依然要牢记
20:55
广东牵手11家央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08:03
促进措施写入条例 广东公务员考录可考虑志愿服务情况
08:42
连接广佛 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段正式进入铺轨阶段
08:41
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超360万​ 35岁以下志愿者占比超过八成
08:41
年卖20多亿拒绝上市 这位“二代”要带王守义十三香去往何处?
08:40
打掉涉黑垄断团伙后 湛江徐闻煤气价降至十年最低
08:4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