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丨“马背上的学校”变身记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07 16:29
分享到

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居别具特色。这个位于市郊一隅的村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派藏家田园风光。

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地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流经这里的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之一。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态,唐古拉山镇6个村128户牧民告别大草原、翻越昆仑山,搬迁到420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在市区边上新建了一个藏族村,命名为长江源村。

住进新房,冬暖夏凉;补贴发到手,吃穿有着落。但孩子们的教育又成了一大问题。

搬迁之前,长江源村的孩子们就读于唐古拉山乡完全小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958年,最初被称为“马背上的学校”。因为当时唐古拉山镇的牧民们在海拔接近4700米的高寒地带过着游牧生活,老师们只好骑着马,到相距遥远的各个放牧点巡回上课。后来,就近家庭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上课,教学地点就在帐篷里面,于是又被称为“帐篷学校”。直到上世纪60年代学校才有了相对固定的校址,但也只有五间教室而已。

达尔玛老师永远忘不了搬迁之前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捡牛粪。“过去条件差,每逢开学先得带学生推上架子车,满草原捡牛粪、鞋底子、破轮胎,堆满一间教室才够过冬。”

除了“搞后勤”,劝返“逃学生”也是常事。“曾有三姐妹结伴‘逃学’,找了整晚,黎明时发现她们被困在一个河心岛……牧民骑马把娃送学校,一寄宿就是半年,娃们只是想‘逃’回家看一眼父母。”

扶贫先扶智,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搬入新村两年后,“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建成。学校位于长江源村正中央,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268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塑胶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浴池等,并配有图书13000多册、学生用计算机100台、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投影厅1间、多媒体语音教室2间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全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许多牧区的家长也将孩子送到这里,目前学生数量达到700多名。学校毕业率、升学率常年“双百”,还增设了民族体育、书法、舞蹈、音乐、美术、英语等兴趣课程。

即将退休的达尔玛,如今再不用去追“逃学生”了。当年跟他到处捡牛粪的学生扎西东周,现在也已是班主任。

对于易地搬迁的牧民们来说,让自己的下一代受教育、走出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就是最实际的脱贫。村民们也通过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学会更多技能,通过勤劳的双手一起致富奔小康。

2016年8月22日,一场喜雨过后,格尔木的天格外蓝。

这天下午,习近平走进这个海拔3000米的藏族村庄。

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走进长江源村87号,村民申格的家。藏式客厅宽敞明亮,茶几上摆放着手抓肉、馓子、糕点和水果。习近平同申格一家坐在一起拉家常。

“小孩子几年级了?”总书记关切地询问申格外孙的学习情况。“五年级了。”13岁的才仁巴桑站起来,向总书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习近平高兴地点点头。

申格向总书记汇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总书记的关怀,让长江源人兴奋、振奋。此后,长江源村的新变化一个接一个,医保及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农牧区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从雪山到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是牧民们最大的变化。如今走在长江源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机和活力,村民们干劲十足,朝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宝厷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试驾奥迪Q3轿跑:“凌”力十足

  • 全系标配车联网,新增1.2T动力版本 宝来2021年型正式上市 2020-12-01
  • 揭示独家“器质学” BEIJING汽车揭开一本匠心教科书 2020-12-02
  • 9.99万元起售价,全新第三代奔腾B70上市 2020-11-29
  • 感受“e”魅力 丰田中国举行EV试驾体验活动 2020-11-27
  • 2020广州国际车展:此时买车,选择更多! 2020-11-26
  • 2020广州国际车展:快看这些炫酷车型 2020-11-26
  • 试驾吉利星瑞:家轿颠覆者 2020-11-25
  • 哪吒汽车全新概念车Eureka 03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2020-11-25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探索商显新未来,联想智慧大屏邀您共赴ISVE 2020-12-01
  • 5G新动向:“五机“协同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2020-11-27
  • 2020世界5G大会:5G技术将带来更多智慧型创新应用 2020-11-27
  • 新媒股份启用全新品牌“喜粤TV” 2020-11-27
  • 全球市场销量占有率超90%!TCL 全面展示“Mini LED”技术产品实力 2020-11-27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江西鄱阳湖:江豚戏水
  • 不惧严寒!俄罗斯民众冰池中冬泳
  • 价值6亿美元游艇灵感来源鲨鱼 外形炫酷
  • 印尼棉兰暴雨成灾 居民被洪水围困
  •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西双版纳
  • 嫦娥五号对接组合体成功分离 择机返回地球
  • 世界最大冰山A68a正向南乔治亚岛漂移
  • 航拍雪后天山山脉银装素裹 美如画卷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成都郫都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 就诊医院、患者居住地实施封控管理
2020-12-07 13:06:05
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14581337例 死亡达281816例
2020-12-07 10:15:57
《中国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圈发展报告(2020)》出炉
2020-12-07 08:14:55
国家卫健委:肺结核体检结果将纳入学生健康档案
2020-12-06 15:02:19
上海浦东新区两小区7日零时起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2020-12-06 15:02:1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天天学习丨“马背上的学校”变身记
央视网  作者:  2020-12-07
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居别具特色。

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居别具特色。这个位于市郊一隅的村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派藏家田园风光。

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地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流经这里的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之一。2004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态,唐古拉山镇6个村128户牧民告别大草原、翻越昆仑山,搬迁到420多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在市区边上新建了一个藏族村,命名为长江源村。

住进新房,冬暖夏凉;补贴发到手,吃穿有着落。但孩子们的教育又成了一大问题。

搬迁之前,长江源村的孩子们就读于唐古拉山乡完全小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958年,最初被称为“马背上的学校”。因为当时唐古拉山镇的牧民们在海拔接近4700米的高寒地带过着游牧生活,老师们只好骑着马,到相距遥远的各个放牧点巡回上课。后来,就近家庭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上课,教学地点就在帐篷里面,于是又被称为“帐篷学校”。直到上世纪60年代学校才有了相对固定的校址,但也只有五间教室而已。

达尔玛老师永远忘不了搬迁之前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捡牛粪。“过去条件差,每逢开学先得带学生推上架子车,满草原捡牛粪、鞋底子、破轮胎,堆满一间教室才够过冬。”

除了“搞后勤”,劝返“逃学生”也是常事。“曾有三姐妹结伴‘逃学’,找了整晚,黎明时发现她们被困在一个河心岛……牧民骑马把娃送学校,一寄宿就是半年,娃们只是想‘逃’回家看一眼父母。”

扶贫先扶智,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搬入新村两年后,“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建成。学校位于长江源村正中央,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268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塑胶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浴池等,并配有图书13000多册、学生用计算机100台、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投影厅1间、多媒体语音教室2间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全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随着条件不断改善,许多牧区的家长也将孩子送到这里,目前学生数量达到700多名。学校毕业率、升学率常年“双百”,还增设了民族体育、书法、舞蹈、音乐、美术、英语等兴趣课程。

即将退休的达尔玛,如今再不用去追“逃学生”了。当年跟他到处捡牛粪的学生扎西东周,现在也已是班主任。

对于易地搬迁的牧民们来说,让自己的下一代受教育、走出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就是最实际的脱贫。村民们也通过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学会更多技能,通过勤劳的双手一起致富奔小康。

2016年8月22日,一场喜雨过后,格尔木的天格外蓝。

这天下午,习近平走进这个海拔3000米的藏族村庄。

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走进长江源村87号,村民申格的家。藏式客厅宽敞明亮,茶几上摆放着手抓肉、馓子、糕点和水果。习近平同申格一家坐在一起拉家常。

“小孩子几年级了?”总书记关切地询问申格外孙的学习情况。“五年级了。”13岁的才仁巴桑站起来,向总书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习近平高兴地点点头。

申格向总书记汇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总书记的关怀,让长江源人兴奋、振奋。此后,长江源村的新变化一个接一个,医保及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农牧区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从雪山到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是牧民们最大的变化。如今走在长江源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机和活力,村民们干劲十足,朝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听!2020年度同期声
14:11
【每日一习话】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 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
14:11
习近平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重要要求
08:47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08:47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发布:法治政府建设进入深水区
08:47
广东卫健委党组副书记黄飞:广东105个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
08:47
2021年广东高考美术、书法、广电编导统考结束
09:10
闽粤联网工程获国家核准 工程总投资32.2亿元
09:10
38对穗港澳学校签约缔结为姊妹学校 签约仪式昨举行
09:11
广州拟让“泥头车”纯电动化 日常运营享有差异化路权
09:1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