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更高处长、往长春北京方向移动——来自海拔8848.86米的报告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09 21:46
分享到

8848.86米: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8日公布。自然资源部权威人士说,同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此次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测量精度:“最好的一次”

“我们这一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在历史上是最好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

珠峰测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从头到脚”的起算面。这一次通过航空重力测量,精度提高到5厘米,上一次是15厘米左右,提高了三倍。“这一项就提高了10厘米精度,所以说这一次精度非常高。”党亚民说。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在峰顶合影留念(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比如这一次测量,测绘队员在峰顶观测时间比较长,约比过去观测时间延长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顶用GNSS测雪面高,精度约几厘米,这次为1到2个厘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观测,我国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测量,在珠峰地区观测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还要好,保证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测量珠峰,一个是测珠峰的头;一个是测珠峰的脚,这就是确定起算面。这次两个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说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党亚民说。

科技创新:最多的“第一次”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换了人间。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较2005年明显提高,包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计算,国产仪器全面担纲高程测量,国产重力仪首次登顶实测峰顶重力值,同时融入国产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等。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此次测量,我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北斗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信号同时接收、实时解析和质量预评估。航空遥感、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数据都引入进来,对观测结果进行验证。珠峰高程测量属于一次综合测绘技术运用,对珠峰的冰川、实景三维也进行了研究,这在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国产技术装备担纲是最大亮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测绘尤其是测绘仪器制造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次珠峰测量用到各种仪器,如峰顶的GNSS接收机、北斗接收机、雪深雷达、航空重力遥感等装备都是我国自己研发的。

“经过在珠峰这个世界最高实验平台上的测试或者说考试,我们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数据精度、可靠性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党亚民说。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与GPS数据融合有效提升峰顶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较好,精度均为±2.0厘米。同时,中尼首次联合构建了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仅相差7.2厘米,成果符合性好。

数月演算:最多的数据

“采集到各类数据多达1TB,有这么多数据要处理,所以需要耗费超过半年时间才能发布最终的珠峰高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对记者说。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从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数据,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数据,将之与地面数据融合;然后与尼泊尔数据进行比对,到10月中旬,整个结果验收。

这是架设在海拔6500米珠峰前进营地附近的5G基站(4月19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移动供图)

这些数据成果,在为珠峰高程精确测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为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调查、地壳运动监测、地形测绘、基础建设等提供重要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做好全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维护与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以及国产仪器装备,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检验,彰显了我国综合实力与测绘技术进步。

每年长高4毫米:最高峰在成长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员郑林在使用全站仪对珠峰峰顶进行交会观测(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年轻的山峰之一,造山运动还没有结束。”党亚民说,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地隆升。“珠峰在碰撞前沿,整体上向长春和北京方向移动,每年移动速率是3厘米左右,10年30厘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运动方向,珠峰整个地区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郭春喜对记者说,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珠峰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影响,不断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距今已过去15年,这期间珠峰高程一直在发生长期性与随机性变化。从总体趋势上看,珠峰是在长起来的,但“长高”的速度并不快;珠峰垂直运动要远远小于水平运动,“横向比纵向要长得快”。

国测一大队队员在西藏定日县曲当乡境内进行水准测量(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和周边地区150年隆升60厘米。1934年距珠峰只有9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一次大地震,对珠峰造成的影响特别大,珠峰降了63厘米,抵消了过去150年的变化。”党亚民说,对珠峰每年几毫米几厘米的变化要定期测量,这是科学的要求,也是我国测绘法对国土测绘的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变化快,地图更新频繁。从理论上讲,10到15年重测一次珠峰比较好,稍微长一点没关系,但必须进行定期测量。”

文字记者:王立彬、刘华、魏玉坤、潘洁

视频记者:刘华、王立彬、坚赞、韩曦乐,洛登,李桢宇,洛卓嘉措,旦增尼玛曲珠、刘宇轩

设计制图:耿宇

新媒体编辑:牧小湘

编辑: 正龙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试驾蔚来智能电动轿跑SUV EC6:不止是颜值担当

  • 广汽丰田11月销量77400台 同期增长11% 2020-12-08
  • 北京现代全新ix35即将上市 车身长度增加65mm 2020-12-08
  • 一汽-大众新CC家族上市 售价24.99万元-29.99万元 2020-12-08
  • 红旗E-HS9上市 售价50.98万元-72.98万元 2020-12-07
  • 全系标配车联网 宝来2021年型正式上市 2020-12-01
  • 广汽携“十四五”规划与“双子星”计划亮相广州车展 2020-11-20
  • 全新品牌口号发布,广汽传祺EMPOW55首秀 2020-11-20
  • 2021款奕歌首试 广汽三菱M-SPACE燃情体验营开启 2020-12-05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探索商显新未来,联想智慧大屏邀您共赴ISVE 2020-12-01
  • 5G新动向:“五机“协同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2020-11-27
  • 2020世界5G大会:5G技术将带来更多智慧型创新应用 2020-11-27
  • 新媒股份启用全新品牌“喜粤TV” 2020-11-27
  • 全球市场销量占有率超90%!TCL 全面展示“Mini LED”技术产品实力 2020-11-27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意大利威尼斯洪水泛 圣马可广场滥被淹
  • 北京冬奥场馆“雪如意”加紧建设
  • 黄河山西河津段出现流凌
  • 大熊猫三姐妹满百日 面对镜头“羞答答”
  • 黄河壶口瀑布现流凌冰挂景观
  • 湖南张家界:冬雪美景入画来
  • 浙江舟山:渔船回港补网忙
  • 江苏连云港:紫菜收获忙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2021年度广州城乡居民医保征缴20日截止
2020-12-09 07:35:56
探索"综艺+扶贫" "扶贫餐车"从顺德开往扶贫点
2020-12-09 06:59:52
未来5年广东制造业将获10000亿元融资支持
2020-12-09 06:41:36
前海法治发展报告发布:2019年总体得分82.43分
2020-12-09 06:41:35
广东起诉涉黑恶案件总数 位居全国第一
2020-12-09 06:30:3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往更高处长、往长春北京方向移动——来自海拔8848.86米的报告
新华社  作者:  2020-12-09
自然资源部权威人士说,同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此次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8848.86米: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8日公布。自然资源部权威人士说,同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此次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测量精度:“最好的一次”

“我们这一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在历史上是最好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

珠峰测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从头到脚”的起算面。这一次通过航空重力测量,精度提高到5厘米,上一次是15厘米左右,提高了三倍。“这一项就提高了10厘米精度,所以说这一次精度非常高。”党亚民说。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在峰顶合影留念(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比如这一次测量,测绘队员在峰顶观测时间比较长,约比过去观测时间延长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顶用GNSS测雪面高,精度约几厘米,这次为1到2个厘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观测,我国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测量,在珠峰地区观测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还要好,保证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测量珠峰,一个是测珠峰的头;一个是测珠峰的脚,这就是确定起算面。这次两个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说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党亚民说。

科技创新:最多的“第一次”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换了人间。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较2005年明显提高,包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计算,国产仪器全面担纲高程测量,国产重力仪首次登顶实测峰顶重力值,同时融入国产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等。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此次测量,我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北斗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信号同时接收、实时解析和质量预评估。航空遥感、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数据都引入进来,对观测结果进行验证。珠峰高程测量属于一次综合测绘技术运用,对珠峰的冰川、实景三维也进行了研究,这在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国产技术装备担纲是最大亮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测绘尤其是测绘仪器制造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次珠峰测量用到各种仪器,如峰顶的GNSS接收机、北斗接收机、雪深雷达、航空重力遥感等装备都是我国自己研发的。

“经过在珠峰这个世界最高实验平台上的测试或者说考试,我们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数据精度、可靠性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党亚民说。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与GPS数据融合有效提升峰顶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较好,精度均为±2.0厘米。同时,中尼首次联合构建了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仅相差7.2厘米,成果符合性好。

数月演算:最多的数据

“采集到各类数据多达1TB,有这么多数据要处理,所以需要耗费超过半年时间才能发布最终的珠峰高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对记者说。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从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数据,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数据,将之与地面数据融合;然后与尼泊尔数据进行比对,到10月中旬,整个结果验收。

这是架设在海拔6500米珠峰前进营地附近的5G基站(4月19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移动供图)

这些数据成果,在为珠峰高程精确测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为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调查、地壳运动监测、地形测绘、基础建设等提供重要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做好全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维护与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以及国产仪器装备,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检验,彰显了我国综合实力与测绘技术进步。

每年长高4毫米:最高峰在成长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员郑林在使用全站仪对珠峰峰顶进行交会观测(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年轻的山峰之一,造山运动还没有结束。”党亚民说,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地隆升。“珠峰在碰撞前沿,整体上向长春和北京方向移动,每年移动速率是3厘米左右,10年30厘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运动方向,珠峰整个地区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郭春喜对记者说,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珠峰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影响,不断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距今已过去15年,这期间珠峰高程一直在发生长期性与随机性变化。从总体趋势上看,珠峰是在长起来的,但“长高”的速度并不快;珠峰垂直运动要远远小于水平运动,“横向比纵向要长得快”。

国测一大队队员在西藏定日县曲当乡境内进行水准测量(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和周边地区150年隆升60厘米。1934年距珠峰只有9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一次大地震,对珠峰造成的影响特别大,珠峰降了63厘米,抵消了过去150年的变化。”党亚民说,对珠峰每年几毫米几厘米的变化要定期测量,这是科学的要求,也是我国测绘法对国土测绘的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变化快,地图更新频繁。从理论上讲,10到15年重测一次珠峰比较好,稍微长一点没关系,但必须进行定期测量。”

文字记者:王立彬、刘华、魏玉坤、潘洁

视频记者:刘华、王立彬、坚赞、韩曦乐,洛登,李桢宇,洛卓嘉措,旦增尼玛曲珠、刘宇轩

设计制图:耿宇

新媒体编辑:牧小湘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8848.86刷屏了,习近平解读出这些深意
10:17
广州颁布新版限塑令 中心六区星级酒店明年起禁放“六小件”
08:42
广州举行剩余经适房销售评分排序仪式 4777户争705套房
08:40
广东软件出口居全国首位 今年前10月全省软件业收入超万亿
08:39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5例 其中本土病例4例均在四川
08:46
8日广东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
08:46
广州将加大对广交会的支持力度 推动全方位贸易转变
08:39
广州海关多措并举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全力助推广东外贸回稳向好
08:38
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落幕 广东省参赛队伍收获颇丰
08:37
打造精锐“南海雄师” 助推佛山高质量发展
08:3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