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被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 冯达文:潜心中国哲学六十载的学与思

来源:金羊网 作者:温建敏  发表时间:2020-12-14 08:52
分享到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温建敏 实习生于宛莹 王琪瑶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

12月13日,“做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这是国内哲学界对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的一次集体致敬。2020年6月,作为中大哲学标志性人物的冯达文荣休,此时正好是他进入中大60周年。

冯达文先生深受学生爱戴,被中山大学众多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张小龙说,冯老师教会自己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始终“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

月下读书

1941年,冯达文先生出生在广东贫困山区——罗定。冯达文回忆说:“我们家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冯达文说,上小学时,最早读的两本书是《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是在月光底下读的。

1954年,冯达文上初中,清贫如旧:“家离县城中学有二十多公里,没有钱交伙食费,所以每个礼拜天,要从家里背着粮食和柴火,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地方自己做饭,一天大约两顿,其实不是饭,主要是稀饭,就这样熬过了初中。”

尽管学生时期生活贫苦,但冯达文始终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小学时,跟着母亲去修公路;初中时,晚上到附近乡镇扫盲;高中时,没日没夜建设水利。“那个时候,我们中小学的生活非常苦,可能大家现在已经不能想象,但是,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在为着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

冯达文说,他们这一代人陪伴着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充满了感情。家国情怀在时代的变迁中油然而生,冯达文一直未忘初心。

结缘哲学

1960年,冯达文高中毕业,因中苏关系变化,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留苏预备生”落空了,他选择到中山大学哲学系求学,由此开启了与中大哲学60年的缘分。

与哲学的结缘,还有个插曲:冯达文在高中时,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介绍他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给少年冯达文打开了新的世界:哲学的视野开阔,思维方式多维,文理兼容。对于虽擅长理科,却也不想放下文科的冯达文来说,哲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怀着对理想的热情,冯达文在学习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希望能赋予中国哲学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再去讨论这个知识和形式的框架,如何支撑不同的价值意识。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坚持的一个做法。”本科五年期间,冯达文风华初露,在发现问题和理论写作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

冯达文大学毕业那年,当时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与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去河南工作,那是他能申请去到最远的地方,最后因哲学系需要而留校,被分配到哲学原理教研室任教。

“我们的老师”

从教后,为了找到中国思想发展的源头,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知识框架,冯达文做了许多努力,“我的理论追求是要给中国哲学一个知识体系,然后以不同的知识和形式建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用以确保这个哲学又是中国的”。

据冯达文的第一个研究生、中大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回忆,“冯老师讲课时,虽是照着备课的讲义念,但对讲台下的学生来说,丝毫不觉有‘照本宣科’式的枯燥。后来他更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写就洋溢着才华与激情、文采与哲思的讲义。”由冯达文共同主编的哲学教材,也成为高校哲学最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影响了一代代的师生。

从教以来,冯达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彩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达文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海拾贝六十年,桃李满天下,被中山大学哲学系众教授尊称为“我们的老师”。

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老师》这段短短的视频,回顾了冯达文先生从教著书的生涯。视频中,冯达文从一个青涩的学子,慢慢蜕变成白发苍苍的长者。高中毕业,进中大求学,后留校任教,继而“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他乡访学,求教于多位名师。他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中,著书立说,至今仍笔耕不辍。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对冯达文先生出版《冯达文文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感谢冯达文先生对中大哲学系、中大的人文学科乃至中国的哲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冯达文先生带领着我们中大哲学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有情的学术共同体”。

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而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10多年后,张小龙返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冯达文奖学金”,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在研讨会上,张小龙说,听过非常多冯达文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即便是办企业时,也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只盯着利润,更要有一种超越性、人性化的关怀,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这番剖白,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1977年,冯达文先生的第一届中国哲学的本科学生入学,李萍老师就是其中一员。李萍老师回忆说:“那时冯老师还是年轻教师,与班上有的同学年龄相差无几。冯老师平易近人,讲话时娓娓道来,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把我们带进哲学的隧道里。哲学系有许多教师,但冯老师深受每一个学生的喜爱。”李萍老师毕业后,一直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她说,虽不时常相见,但冯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在她自己从业数年后,仿佛老师一直都在身边,“我一直记得冯老师的板书,工整圆润,字如其人”。

“世总为情”

在冯达文先生看来,哲学研究如果不能为人们指点价值,便失去意义。在新出版的文集中,他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并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寻求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冯达文说:“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冯达文指出,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和道德底线,是我们该做的思考。

“人因为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特别是有痛苦的感觉,才知道我‘在’。正是因为我和他人在一起,所以我有所创获,我才得以和他人分享。如果说疼的感觉是一个存在论的证明,快乐的感觉则是价值论的证成。”冯达文说,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我们身为人,情感是最重要的。“‘世总为情’,这是汤显祖的话。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想,我们仍然是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是为了别的,我们是为‘情’在一起的,守护着我们的‘情’,我们人生才是真实可感的。”

年届八旬的冯达文先生,一直秉持初心,一直奔波在学与思的路途上,为寻找中国哲学的新范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访谈

冯达文:回应世界问题系中国哲学的担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您认为中国哲学教育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应该做出哪些创新?

冯达文: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如何守护道德底线,面对科技带来的缺失部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互通和互融,是我们该做的思考。目前的中国哲学,拘泥于细枝末节,应该更重视思想,走向世界,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担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哲学?

冯达文:回到最简单的问题:该怎么做人?我从哪里来的?世界怎么可以更好?哲学追求的是最普遍和最普通的思考。西方哲学更注重抽象的东西,抽离现实的概念。中国人更关切世间生活,力图把世间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守护起来,提升起来,推广开去,这是对世界具有意义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您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冯达文:在学术上,以理性支持价值信仰,以价值信仰来传承理性。在教学上尽所应尽的责任,对学生充满爱……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售价12.98-15.58万元!北京现代全新ix35上市

  • 惊艳绽放!广汽传祺“车·城·空间”公益展厅开幕 2020-12-13
  • 广汽丰田11月销量77400台 同期增长11% 2020-12-08
  • 北京现代全新ix35即将上市 车身长度增加65mm 2020-12-08
  • 一汽-大众新CC家族上市 售价24.99万元-29.99万元 2020-12-08
  • 红旗E-HS9上市 售价50.98万元-72.98万元 2020-12-07
  • 全系标配车联网 宝来2021年型正式上市 2020-12-01
  • 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核心 2020-12-02
  • 全新TNGA轿车凌尚首发 广汽丰田三款新车登陆广州车展 2020-11-20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探索商显新未来,联想智慧大屏邀您共赴ISVE 2020-12-01
  • 5G新动向:“五机“协同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2020-11-27
  • 2020世界5G大会:5G技术将带来更多智慧型创新应用 2020-11-27
  • 新媒股份启用全新品牌“喜粤TV” 2020-11-27
  • 全球市场销量占有率超90%!TCL 全面展示“Mini LED”技术产品实力 2020-11-27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三门峡黄河湿地如期上演“天鹅季”
  • 2020双子座流星雨亮相夜空
  • 2020广州马拉松赛正式开跑
  • 香港收紧新一轮防疫措施 禁止餐厅晚6时后堂食
  • 神秘金属柱现身波兰引民众围观
  • 梦幻!探险者闯入瑞士冰洞如置身童话世界
  • 法国官方大幅调整“解封”方案 本月15日起恢复实施宵禁
  • 意大利防范新冠病毒传播 圣诞老人通过网络与孩童互动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13日广东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2020-12-14 08:39:04
2小时15分08秒!2020广州马拉松男子冠军出炉
2020-12-13 10:24:06
《一代天娇——红线女》明日开播 全景式讲述粤剧艺术大师的传奇人生
2020-12-13 08:18:01
百余“高能大脑”齐聚东莞
2020-12-13 07:50:36
寒潮蓝色预警:全国多地将迎降温 局地降幅达10℃
2020-12-12 09:31:2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梦·践行者】被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 冯达文:潜心中国哲学六十载的学与思
金羊网  作者:温建敏   2020-12-14
冯达文先生深受学生爱戴,被中山大学众多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温建敏 实习生于宛莹 王琪瑶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

12月13日,“做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这是国内哲学界对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的一次集体致敬。2020年6月,作为中大哲学标志性人物的冯达文荣休,此时正好是他进入中大60周年。

冯达文先生深受学生爱戴,被中山大学众多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张小龙说,冯老师教会自己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始终“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

月下读书

1941年,冯达文先生出生在广东贫困山区——罗定。冯达文回忆说:“我们家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冯达文说,上小学时,最早读的两本书是《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是在月光底下读的。

1954年,冯达文上初中,清贫如旧:“家离县城中学有二十多公里,没有钱交伙食费,所以每个礼拜天,要从家里背着粮食和柴火,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地方自己做饭,一天大约两顿,其实不是饭,主要是稀饭,就这样熬过了初中。”

尽管学生时期生活贫苦,但冯达文始终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要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小学时,跟着母亲去修公路;初中时,晚上到附近乡镇扫盲;高中时,没日没夜建设水利。“那个时候,我们中小学的生活非常苦,可能大家现在已经不能想象,但是,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在为着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

冯达文说,他们这一代人陪伴着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充满了感情。家国情怀在时代的变迁中油然而生,冯达文一直未忘初心。

结缘哲学

1960年,冯达文高中毕业,因中苏关系变化,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留苏预备生”落空了,他选择到中山大学哲学系求学,由此开启了与中大哲学60年的缘分。

与哲学的结缘,还有个插曲:冯达文在高中时,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介绍他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给少年冯达文打开了新的世界:哲学的视野开阔,思维方式多维,文理兼容。对于虽擅长理科,却也不想放下文科的冯达文来说,哲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怀着对理想的热情,冯达文在学习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希望能赋予中国哲学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再去讨论这个知识和形式的框架,如何支撑不同的价值意识。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坚持的一个做法。”本科五年期间,冯达文风华初露,在发现问题和理论写作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

冯达文大学毕业那年,当时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与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去河南工作,那是他能申请去到最远的地方,最后因哲学系需要而留校,被分配到哲学原理教研室任教。

“我们的老师”

从教后,为了找到中国思想发展的源头,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知识框架,冯达文做了许多努力,“我的理论追求是要给中国哲学一个知识体系,然后以不同的知识和形式建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用以确保这个哲学又是中国的”。

据冯达文的第一个研究生、中大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回忆,“冯老师讲课时,虽是照着备课的讲义念,但对讲台下的学生来说,丝毫不觉有‘照本宣科’式的枯燥。后来他更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写就洋溢着才华与激情、文采与哲思的讲义。”由冯达文共同主编的哲学教材,也成为高校哲学最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影响了一代代的师生。

从教以来,冯达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彩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达文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海拾贝六十年,桃李满天下,被中山大学哲学系众教授尊称为“我们的老师”。

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老师》这段短短的视频,回顾了冯达文先生从教著书的生涯。视频中,冯达文从一个青涩的学子,慢慢蜕变成白发苍苍的长者。高中毕业,进中大求学,后留校任教,继而“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他乡访学,求教于多位名师。他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中,著书立说,至今仍笔耕不辍。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对冯达文先生出版《冯达文文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感谢冯达文先生对中大哲学系、中大的人文学科乃至中国的哲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冯达文先生带领着我们中大哲学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有情的学术共同体”。

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而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10多年后,张小龙返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冯达文奖学金”,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在研讨会上,张小龙说,听过非常多冯达文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即便是办企业时,也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只盯着利润,更要有一种超越性、人性化的关怀,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这番剖白,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1977年,冯达文先生的第一届中国哲学的本科学生入学,李萍老师就是其中一员。李萍老师回忆说:“那时冯老师还是年轻教师,与班上有的同学年龄相差无几。冯老师平易近人,讲话时娓娓道来,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把我们带进哲学的隧道里。哲学系有许多教师,但冯老师深受每一个学生的喜爱。”李萍老师毕业后,一直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她说,虽不时常相见,但冯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在她自己从业数年后,仿佛老师一直都在身边,“我一直记得冯老师的板书,工整圆润,字如其人”。

“世总为情”

在冯达文先生看来,哲学研究如果不能为人们指点价值,便失去意义。在新出版的文集中,他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并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寻求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冯达文说:“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冯达文指出,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和道德底线,是我们该做的思考。

“人因为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特别是有痛苦的感觉,才知道我‘在’。正是因为我和他人在一起,所以我有所创获,我才得以和他人分享。如果说疼的感觉是一个存在论的证明,快乐的感觉则是价值论的证成。”冯达文说,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我们身为人,情感是最重要的。“‘世总为情’,这是汤显祖的话。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想,我们仍然是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是为了别的,我们是为‘情’在一起的,守护着我们的‘情’,我们人生才是真实可感的。”

年届八旬的冯达文先生,一直秉持初心,一直奔波在学与思的路途上,为寻找中国哲学的新范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访谈

冯达文:回应世界问题系中国哲学的担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您认为中国哲学教育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应该做出哪些创新?

冯达文: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如何守护道德底线,面对科技带来的缺失部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互通和互融,是我们该做的思考。目前的中国哲学,拘泥于细枝末节,应该更重视思想,走向世界,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担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哲学?

冯达文:回到最简单的问题:该怎么做人?我从哪里来的?世界怎么可以更好?哲学追求的是最普遍和最普通的思考。西方哲学更注重抽象的东西,抽离现实的概念。中国人更关切世间生活,力图把世间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守护起来,提升起来,推广开去,这是对世界具有意义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您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冯达文:在学术上,以理性支持价值信仰,以价值信仰来传承理性。在教学上尽所应尽的责任,对学生充满爱……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守护地球家园,福泽各国人民
20:13
中国经济盘点丨这条V型曲线,真给力!
20:13
以国之名悼念 牢记总书记“和平”强音
20:13
广马抗疫方阵:他们用健康运动理念守护战疫后方
08:21
盛大赛事防疫优先 2020广州马拉今早如期鸣枪开跑
08:21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4例 其中本土病例5例
09:02
12日广东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6例
09:02
12月起3.5万张城市旅游卡向来穗游客免费派发
08:19
大迈步打造“数字农业硅谷” “排头兵”广东有底气有担当
08:19
中小学“教授级”老师来了 广东公示131名正高级中小学教师
08:1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