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聪 丰西西
2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1年发展工作任务书。其中,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在分组审议中,不少代表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佛山:加大村级工业园改造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佛山、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公用事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剑明表示,佛山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关键要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他建议,加大对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将实体经济和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融入到村级工业园的改造中,淘汰村级工业园里的陈旧设备,迅速引进先进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东成亿立纺织有限公司保全部领班叶锦华关注制造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当前,制造业的一线工人中,80后、90后工人占主体,他们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叶锦华认为,制造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和稳定的一线工人,但目前一线工人的待遇仍偏低,建议从政府层面多出台一些惠及一线工人的政策,在工业产业园区附近打造更多“半公益性”的配套设施,如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
中山:用到用好用尽“双区”利好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石,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发展水平。”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华琳在参加分组审议时表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用到、用好、用尽“双区”利好叠加带来的“化学反应”,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华琳看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摒弃过去传统的低附加值、低利润、低创新、同质化竞争的发展轨迹,转而向改善供给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以及提高盈利水平的发展路径转变,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同步优化。
“当前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很大程度上与发展空间无法拓展、发展层次无法提升、发展模式无法更新等制造业发展瓶颈有关。”华琳表示,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包括: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协调发展不够、示范带动效应不力、土地资源配比不合理等。
华琳认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建议省有关部门核减中山市农保指标,增加土地规模划入工业土地发展红线;支持中山建设省级工业园;将深圳前海、珠海横琴“鼓励类企业减按15%的优惠税率”政策,扩展到中山翠亨新区。
东莞:探索“湾区通办”政务服务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心实验室副主任谢宏琴表示,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区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人才紧缺等因素的制约。以东莞为例,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50%,可开发土地与项目用地需求的矛盾比较尖锐;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也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用人需求。
“迫切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人才支撑、要素保障等。”谢宏琴建议,支持东莞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香港合作开发东莞滨海湾新区、加大资源要素支撑,重点支持高起点新机制建设大湾区大学、探索开展政务服务“湾区通办”等,不断增强集聚先进制造业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