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喻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创新人才强省。“人才”成为省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代表们纷纷就引才、育才、留才等方面建言献策,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柔性引才
提升城市环境、注重城际协同发展
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肖亚非直言,要想解决“卡脖子”技术,解决受制于人,就需要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人才。
肖亚非认为引进人才首先需要大力整治环境。他表示,不少企业曾反映,环境上不去,最优质最顶尖的人才也不来,来了也留不住。“所以我们需要把城市环境和城市品质提上去,尤其是镇村的环境。”
同时,在人才政策方面,肖亚非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才政策,但是政出多门,分门别类,没有得到整合。”肖亚非表示,人社部门、科技部门、发改委、工信部门等都有人才引进政策,但是没能形成一个系统,让人一目了然。
肖亚非表示,接下来将对人才政策进行集成梳理,让人才来了一看就能对号入座。企业一看就知道招什么样的人才,政府能给什么样的政策。“形成快速对号入座,做到你给账号我就给钱。”肖亚非表示。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林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感受到了非常明显的海外人才回流的趋势。“如果能把人才的指标像经济指标、民生指标一样列入考核体系里,我们的人才工作一定可以加速。”
张林认为,应下好政策先手棋,为这些回归的人才,创造更好的干事创业条件。张林认为可通过大科学装置、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回流。
“我省有若干个人才聚集城市,我们可以跟港澳通过增强协作来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引才优势。”张林表示,跨城市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可创造更好的人才环境。
分类育才
结合地方产业,深度产教融合
“人才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运。”省人大代表、中山市技师学院机电系主任胡旭兰表示,除了高端引才外,培养行业、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同样重要。
在她看来,广东拥有全国最好的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应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结合地方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专业集群”的专业建设模式、“岗位核心能力—项目化教学内容”的核心课程建设模式。
胡旭兰说,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离不开技工教育。“但是技能人才还需要社会更多的认可,技工院校特别是技师学院还须提高办学地位。”胡旭兰希望社会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关注,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推进技师学院与高职院校实现政策互通,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晋升的立交桥。
留才留心
提供生活补贴方便子女入学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高明得力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麦荣华,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他关注的是如何留住技能人才。在他看来,不少佛山的技能人才在企业成长后,往往会回到家乡,或者另谋发展,没办法将掌握的技能技术传给年轻技工。
这种情况会逐渐加大佛山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虽然我们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都输出了很多的技能人才,但总体来说,佛山在技能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紧缺。
麦荣华希望政府在多个方面针对技能人才出台相关政策,把技能人才留下来。
他希望对技能人才在个人社保部分,进行一定的补助。降低技能人才的生活成本。并对无房居住或者没有房产的技能人才,给予居住性的补助。
麦荣华介绍,目前,无论是外来务工者还是技能人才,他们的子女在入学方面,往往属于最后一批,有时还会对他们进行调配。比如当地学位无法满足时,会调配到隔壁的镇乡入学。“我们能不能将技能人才子女入学统筹批次提高一点点,保证他们能就近入学,甚至加大技能人才子女优质学位的配比。”麦荣华表示,家庭稳定,更利于技能人才安心留下来,为广东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