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丨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脱贫,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2-04 10:39
分享到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当天下午,总书记走进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到整村脱贫走上致富路,化屋村之变,折射了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之路。

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使命所系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牵挂着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群体。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当时的一个数据: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中,有少数民族县113个。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展开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针对少数民族等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发展规划。

让少数民族摆脱贫困,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是2017年11月18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载歌载舞,喜迎30年县庆。

让少数民族摆脱贫困,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2018年,总书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时强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越千年。如今,这些“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同步迈入小康,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说,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书记始终牵挂民族地区脱贫问题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是一个畲族村,也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曾经的特困村,多年来在习近平亲自关心和指导下摆脱了贫困。2015年1月,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村扶贫工作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脱贫攻坚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这是赤溪村村民自发树立起的刻有“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赤溪村正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历程的缩影。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讲述的是闽宁镇的故事。1997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的习近平,推动实施了一项重大工程“吊庄移民”,并为移民村庄命名为“闽宁村”,此后升级为“闽宁镇”。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闽宁镇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他说,看到这里的移民新村建设得很规整、很漂亮,大家摆脱了过去的贫困日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发展苗族文化旅游、农家乐、猕猴桃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脱贫摘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节前夕都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基层群众。从甘肃临夏的东乡族村落到内蒙古的牧民蒙古包,从四川凉山的彝族村到云南腾冲的佤族村,再到这次到访的贵州黔西苗族村,总书记的殷殷关怀,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田。

△2021年2月3日,贵州黔西县化屋村,村民身着苗族服饰欢迎总书记的到来。(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2020年6月,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这个社区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群众。在社区广场上,习近平同居民们亲切交流。他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都是携手并进。这体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体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8年持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民族地区累计减贫超过2500多万人。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

脱贫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承载着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智羊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天冷,“热度”不减——年轻人更爱城市夜游

  • “又见香雪 倾听花开”| 第十三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0-12-29
  •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2020-11-17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挑战零下35℃极寒天气 恒驰汽车冬季测试正式启动

  • 挑战零下39度高寒 高合HiPhi X完成第二次冬季测试 2021-02-03
  • CR-V锐·混动e+上市 补贴后指导价27.38万起 2021-02-03
  • 体验小鹏汽车NGP:适合中国道路场景使用 2021-01-31
  • MARVEL R将于2月7日上市 实现5G智能驾驶 2021-01-29
  • 特斯拉新款Model S、Model X正式上线 内饰设计全面革新 2021-01-29
  • 跨界造车 它们谁能成为最大赢家? 2021-01-27
  • 探寻技术豪华派背后的坚守 广汽Acura不凡品鉴之旅倾情收官 2020-12-23
  • 全新奥迪A3正式上市 售价20.31万元起 2021-01-24

快手招股:最高售价115港元,融资394.77亿港元

  • 对话Z世代,广东联通重磅推出5G“花Young派”新潮牌! 2021-02-03
  • 猎豹商场机器人超百种优惠券为办年货再省一笔 2021-02-02
  • 华为李庆委:华为超高密模块化UPS实现“一柜一兆瓦” 2021-02-01
  • 有钱是原罪?美议员提议对超级富豪加征1%的“富人税” 2021-02-01
  • 音集协要求快手下架首批一万部侵权视频 2021-02-01
  • “甩锅侠”特斯拉向南昌电网道歉! 2021-02-01
  • 隔空充电技术?小米真的研发出来了 2021-01-29
  • 海信孙永良:智能交通要“人工智能”更要“人类智能” 2021-01-29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疍民水乡手记》再版啦! 2021-02-01
  • 探秘岭南历史文化 从走进博物馆开始 2021-01-29
  • 八年文创路,我们究竟探索到了什么? 2021-01-26
  • 《文创五卷书》首推 | 这是我们对文创的思考 2021-01-20
  • 2021广州新年诗会举行 多名本土艺术家参与 2021-01-15
  • 古驿道文创大赛回馈粤北乡村 2021-01-15
  • 农历年初一晚,《粤剧有我地》15位“未来大老倌”登场贺岁 2021-01-12
  • 被誉为“华语动漫奥斯卡”,第18届中国动漫金龙奖全球征稿启动 2021-01-11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肯德基广州市场门店突破600家 2020-12-29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金羊图库
  • 吉林:冬日冰花美景惹人醉
  • 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进行高空试射 着陆前爆炸成火球
  • 土耳其结冰湖面被设置鱼笼 美似水墨画
  • 乌鲁木齐:新春年货俏
  • 世界湿地日 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之肾”
  • 江苏连云港:“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湿地安家
  • 法国购物场所实行加强限制客流等防疫措施
  • 航拍北魏皇帝祭天遗址发掘现场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留粤过节! 来一桌温情满满的年夜饭
2021-02-04 09:13:45
广州供电局喊你来 给变电站设计造型
2021-02-04 09:04:36
2020年广州警方查处涉疫犯罪1425宗 治安持续向好
2021-02-04 09:04:36
"穗好办"APP上线电子社保卡 可缴费可估算养老金
2021-02-04 09:04:36
广铁集团第500趟“湾区年货”班列启程
2021-02-04 08:07:0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鉴往知来丨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脱贫,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2021-02-04
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到整村脱贫走上致富路,化屋村之变,折射了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之路。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当天下午,总书记走进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到整村脱贫走上致富路,化屋村之变,折射了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之路。

少数民族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使命所系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牵挂着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群体。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当时的一个数据: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中,有少数民族县113个。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展开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针对少数民族等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发展规划。

让少数民族摆脱贫困,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是2017年11月18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载歌载舞,喜迎30年县庆。

让少数民族摆脱贫困,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2018年,总书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时强调:“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越千年。如今,这些“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同步迈入小康,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说,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书记始终牵挂民族地区脱贫问题

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是一个畲族村,也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曾经的特困村,多年来在习近平亲自关心和指导下摆脱了贫困。2015年1月,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村扶贫工作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脱贫攻坚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这是赤溪村村民自发树立起的刻有“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赤溪村正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历程的缩影。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讲述的是闽宁镇的故事。1997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的习近平,推动实施了一项重大工程“吊庄移民”,并为移民村庄命名为“闽宁村”,此后升级为“闽宁镇”。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闽宁镇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他说,看到这里的移民新村建设得很规整、很漂亮,大家摆脱了过去的贫困日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发展苗族文化旅游、农家乐、猕猴桃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脱贫摘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节前夕都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基层群众。从甘肃临夏的东乡族村落到内蒙古的牧民蒙古包,从四川凉山的彝族村到云南腾冲的佤族村,再到这次到访的贵州黔西苗族村,总书记的殷殷关怀,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田。

△2021年2月3日,贵州黔西县化屋村,村民身着苗族服饰欢迎总书记的到来。(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2020年6月,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这个社区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群众。在社区广场上,习近平同居民们亲切交流。他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都是携手并进。这体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体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8年持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民族地区累计减贫超过2500多万人。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

脱贫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承载着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赴贵州考察 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00:06
时政微视频丨瞰贵州
00:06
习近平贵州行丨百里画廊 苗寨巨变
00:06
做好春节疫情防控 广东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每日150万份
09:10
怎样安全收取快递?广东省疾控中心教你防护细节
09:09
3日广东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
09:09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例 其中本土病例17例
09:08
"就地过年"如何吃出年味?广州:年夜饭外卖成新宠
09:08
【中国梦·践行者】技能报国不仅是争金夺银 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09:08
广东实施免费出生缺陷筛查 将有逾百万新生儿受益
09:06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