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首创超计划利润提成 清远经验影响全国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7-23 10:03

寻访标志地 再启新征程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标志地特别报道

总指挥:刘海陵

策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帆

统筹:赵鹏

设计:范英兰

记者:陈强

如今的清远市酒厂是广东最大的曲酒企业 记者 汤铭明 摄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效益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清远率先在全国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进行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但此举一开始就引起较大争议。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了解到清远的有关做法后,旗帜鲜明地给予大力支持。在习仲勋同志主导下,全省大力推广“清远经验”,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和完善盈亏包干、利润留成、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等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责任制。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是当时开展改革试点的17家国营工业企业之一,习仲勋同志1980年7月到清远调研时专程到该酒厂考察。

上世纪60年代,清远就诞生过影响全国的“洲心经验”,新世纪又探索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清远样本”。可以说,这种尊重民间智慧的改革探索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延续。

清远县酒厂旧貌(据历史图片翻拍) 陈强 摄

威水史

全国近400县市学过“清远经验”

清远市酒厂

41年过去了,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依旧坐落于1977年建成投产时所在的清城西门岗,厂房也大多还是那时候的厂房,只不过名字由原来的“清远县酒厂”换成了现用名(注:清远1988年建市)。

1980年7月6日下午,清远县酒厂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这是习仲勋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后,第一次到清远县考察,“最主要的是为了清远经验”,而他在清远调研的第一间厂便是酒厂。

1978年10月起,清远全县包括酒厂在内的17个国营工厂,在全国率先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一举扭转了地方国营工厂效益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

继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之后,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79年4月,清远县撤销县工业局等部门,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国营工厂,翌年又由县经委直接对县财政实行利润包干,企业则对县经委实行利润包干,开创国营工业企业承包的先河。

“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和试行“利润包干”等做法,被称为“清远经验”,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1979年,习仲勋了解到清远的有关做法后,就旗帜鲜明地给予大力支持,1980年7月5日-8日专程到清远县调研后,力排众议在全省大力推广,对“清远经验”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81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全国各地推广“清远经验”,搞好县(市)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据《清远经验史录》记载,到1981年底,全国有363个县和17个小城市学习“清远经验”。

新征程

A 坚守工匠精神重振“广东茅台”

“我们现在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公司拳头产品“飞霞液”,酿造过程需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8次堆积发酵,8次入池发酵,7次取酒,整个流程历时整整一年,之后要存放4年以上才能装樽上市。全程都是纯人工操作。

“飞霞液”是上世纪70年代清远县酒厂专派技术人员赴贵州茅台酒厂学习而自创的白酒品牌,有“广东茅台”之美誉,与吴川“梅鹿液”、顺德“凤城液”并称“广东三液”。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清远市酒厂慢慢走下坡路,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飞霞液”原酒也停产了。

2003年4月底,清远市酒厂正式转制,由国营变为民营。接手的老板江绍约,决定延续并遵循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坚持纯人工操作来恢复“飞霞液”的生产。酒厂经过两年修整、扩产,除了原来的技术骨干,又吸纳了一批新的年轻技术人员,健全了技术人员梯队,不用再担心“飞霞液”工艺失传。2007年清远酒厂的经营终于走上了正轨,2008年基本还清原欠的沉重债务,年产值也逐年稳步增长。如今的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是清远市最大的酿酒企业,是我省首批获得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之一,是广东曲酒生产最大的企业。

B 尊重民间智慧形成“清远样本”

进入新世纪,清远也有一项改革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那就是仍在探索的农村综合改革“清远样本”。“清远样本”重点包括“村民自治、基层党建、政府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和“农村土地资源、财政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一些经验做法已被中央政策所吸收。

农村综合改革“清远样本”的做法,同样来自基层经验的总结提炼。

2009年起,清远英德市石牯塘镇叶屋村小组的村民们,自发形成了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自行开展集中互换调整土地,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为清远201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清远经验”到“清远样本”,实际上都是起源于基层群众自发的探索,政府再去推广群众自发探索中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民间首创精神。

可以说,从“清远经验”到“清远样本”,尊重民间智慧的改革精神在传承、延续。

亲历者

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金少峰:

亲历“清远经验”诞生 现在还是感到骄傲

1975年,20岁的金少峰进入清远县氮肥厂锅炉车间当学徒,到1978年氮肥厂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时,他正好工作满3年转为正式工。“那时候工资40来块,奖金也有30多块,工资奖金几乎持平了。”

金少峰告诉记者,改革前厂里主要靠表扬等手段激励员工,但直接通过物质手段奖励,肯定更有干劲。“在氮肥厂,锅炉一停整个厂都得停,实施奖励改革后,我们车间连续100多天没停过,创下了纪录。”

1981年,金少峰调入酒厂锅炉车间,就一直在酒厂工作到退休。

金少峰看过酒厂当年上交的一份资料,上面就说原来锅炉车间有个职工,过去经常请病假去打柴、钓鱼,车间干部和厂部一度跟踪他,抓他回来当典型,结果批了一顿,好了一些,过了不久又继续重犯,搞得厂里没办法。而奖励改革以后,他7个多月未请过一次病假,安心工作。

“能够亲身经历那场改革,现在想想还是感到很骄傲。”金少峰说。

编辑:海辉
数字报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首创超计划利润提成 清远经验影响全国

金羊网  作者:  2018-07-23

寻访标志地 再启新征程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标志地特别报道

总指挥:刘海陵

策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帆

统筹:赵鹏

设计:范英兰

记者:陈强

如今的清远市酒厂是广东最大的曲酒企业 记者 汤铭明 摄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效益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清远率先在全国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进行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但此举一开始就引起较大争议。当时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同志了解到清远的有关做法后,旗帜鲜明地给予大力支持。在习仲勋同志主导下,全省大力推广“清远经验”,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和完善盈亏包干、利润留成、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等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责任制。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是当时开展改革试点的17家国营工业企业之一,习仲勋同志1980年7月到清远调研时专程到该酒厂考察。

上世纪60年代,清远就诞生过影响全国的“洲心经验”,新世纪又探索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清远样本”。可以说,这种尊重民间智慧的改革探索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延续。

清远县酒厂旧貌(据历史图片翻拍) 陈强 摄

威水史

全国近400县市学过“清远经验”

清远市酒厂

41年过去了,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依旧坐落于1977年建成投产时所在的清城西门岗,厂房也大多还是那时候的厂房,只不过名字由原来的“清远县酒厂”换成了现用名(注:清远1988年建市)。

1980年7月6日下午,清远县酒厂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这是习仲勋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后,第一次到清远县考察,“最主要的是为了清远经验”,而他在清远调研的第一间厂便是酒厂。

1978年10月起,清远全县包括酒厂在内的17个国营工厂,在全国率先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一举扭转了地方国营工厂效益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

继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之后,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79年4月,清远县撤销县工业局等部门,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国营工厂,翌年又由县经委直接对县财政实行利润包干,企业则对县经委实行利润包干,开创国营工业企业承包的先河。

“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和试行“利润包干”等做法,被称为“清远经验”,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1979年,习仲勋了解到清远的有关做法后,就旗帜鲜明地给予大力支持,1980年7月5日-8日专程到清远县调研后,力排众议在全省大力推广,对“清远经验”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81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全国各地推广“清远经验”,搞好县(市)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据《清远经验史录》记载,到1981年底,全国有363个县和17个小城市学习“清远经验”。

新征程

A 坚守工匠精神重振“广东茅台”

“我们现在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公司拳头产品“飞霞液”,酿造过程需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8次堆积发酵,8次入池发酵,7次取酒,整个流程历时整整一年,之后要存放4年以上才能装樽上市。全程都是纯人工操作。

“飞霞液”是上世纪70年代清远县酒厂专派技术人员赴贵州茅台酒厂学习而自创的白酒品牌,有“广东茅台”之美誉,与吴川“梅鹿液”、顺德“凤城液”并称“广东三液”。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清远市酒厂慢慢走下坡路,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飞霞液”原酒也停产了。

2003年4月底,清远市酒厂正式转制,由国营变为民营。接手的老板江绍约,决定延续并遵循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坚持纯人工操作来恢复“飞霞液”的生产。酒厂经过两年修整、扩产,除了原来的技术骨干,又吸纳了一批新的年轻技术人员,健全了技术人员梯队,不用再担心“飞霞液”工艺失传。2007年清远酒厂的经营终于走上了正轨,2008年基本还清原欠的沉重债务,年产值也逐年稳步增长。如今的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是清远市最大的酿酒企业,是我省首批获得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之一,是广东曲酒生产最大的企业。

B 尊重民间智慧形成“清远样本”

进入新世纪,清远也有一项改革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那就是仍在探索的农村综合改革“清远样本”。“清远样本”重点包括“村民自治、基层党建、政府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和“农村土地资源、财政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一些经验做法已被中央政策所吸收。

农村综合改革“清远样本”的做法,同样来自基层经验的总结提炼。

2009年起,清远英德市石牯塘镇叶屋村小组的村民们,自发形成了自治组织———村民理事会,自行开展集中互换调整土地,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为清远201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清远经验”到“清远样本”,实际上都是起源于基层群众自发的探索,政府再去推广群众自发探索中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民间首创精神。

可以说,从“清远经验”到“清远样本”,尊重民间智慧的改革精神在传承、延续。

亲历者

清远市酒厂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金少峰:

亲历“清远经验”诞生 现在还是感到骄傲

1975年,20岁的金少峰进入清远县氮肥厂锅炉车间当学徒,到1978年氮肥厂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时,他正好工作满3年转为正式工。“那时候工资40来块,奖金也有30多块,工资奖金几乎持平了。”

金少峰告诉记者,改革前厂里主要靠表扬等手段激励员工,但直接通过物质手段奖励,肯定更有干劲。“在氮肥厂,锅炉一停整个厂都得停,实施奖励改革后,我们车间连续100多天没停过,创下了纪录。”

1981年,金少峰调入酒厂锅炉车间,就一直在酒厂工作到退休。

金少峰看过酒厂当年上交的一份资料,上面就说原来锅炉车间有个职工,过去经常请病假去打柴、钓鱼,车间干部和厂部一度跟踪他,抓他回来当典型,结果批了一顿,好了一些,过了不久又继续重犯,搞得厂里没办法。而奖励改革以后,他7个多月未请过一次病假,安心工作。

“能够亲身经历那场改革,现在想想还是感到很骄傲。”金少峰说。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