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广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进展,南都记者发现,广州基本是围绕“湾区核心增长极”这一定位层层推进,而这定位正是201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而在最新公布的广州市委全会公报中,广州提出,要坚定不移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新标杆,推进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强化核心引擎功能,意味着还要强化带动作用,不能自己一骑绝尘,要带着大家携手前进。因此,广州如何带着大家前进,就有个途径和方法的问题。从2018年广州的动作看,主要途径有三条:基础设施辐射带动、科创合作带动和产业平台带动。这三个方向依然是2019年广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发力点。
基础设施
以广州为中心加快打造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2018年广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两个重大项目,分别涉及机场和高铁。一是上半年白云机场T2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投入使用,二是下半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之后,广州到香港西九龙只要48分钟即可达到。
珠三角三条城轨连通白云机场
在白云机场扩容之后,无论是旅游还是商务出行,珠三角居民通过白云机场出入国内外无疑将更加方便,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珠三角城轨连通白云机场的建设。
目前直接接驳白云机场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线有三条,一条是广佛环线,未来佛山市民可以直接坐城轨直达白云机场。另一条是穗莞深城际到白云机场的支线,东莞、深圳的市民也可直达白云机场。最后一条是广清城轨,让白云机场连接上粤北的居民。
这三条城轨去年的建设都有明显推进,可以预计的是,未来珠三角市民去白云机场将和广州市民一样方便,可以坐着轨道交通直达,最大程度发挥白云机场服务整个珠三角居民的作用。
广州南站成为珠三角的南站
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珠三角西岸和粤北粤西的居民乘坐高铁到广州南站,再坐高铁去香港成为最便捷的赴港途径之一。和白云机场一样,广州南站配备的珠三角城际接驳线,也覆盖了珠三角各市。而已经开通的广珠城际则连通了珠三角西岸。如此一来,广深港高铁也覆盖了珠三角东岸。还有目前在建的广佛环线、佛莞城际,这些城际轨道使得广州南站不再是广州的高铁站这么简单,而是成为珠三角的高铁站,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服务。
广州地铁纷纷向珠三角延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州市内的地铁线路已经纷纷向周边珠三角城市延伸,18号线在南沙将连通中山,5号线在黄埔会连通东莞、7号线二期要通往顺德,8号线北延线将抵达清远,同时广佛地铁在现有的广佛线的基础上还将加建广佛环线。
上述线路在去年广州地铁建设中都一路齐头并进,并且于去年年底开通了广佛地铁燕岗至沥滘段。广州地铁官方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广州将通过地铁与周边城市实现30~45分钟出行时间的快速互通。而在地铁连通周边城市之后,一个明显的成果是广州市民的消费能力将外溢至周边城市,而且地铁也会缩小广州和周边城市的土地价值差异,这一点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
预测:展望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将依然是广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在不久前公布的广州市委全会公报也列出了未来的重点,将加快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可以预计,2019年广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肯定会继续维持高强度投入。
科创合作带动
各方面将更加突出和港澳的合作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合作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将“广深科创走廊”升级至“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在科创层面更加突出和港澳的合作。
港科大计划在南沙建分校
作为落实措施之一,去年10月广州敲定了香港科技大学南沙分校的选址,位置在庆盛枢纽站以北2公里处、紧邻京珠高速和地铁4号线南延线,交通非常便利。分校的地块中还提前预留有部分小地块还兼容新兴产业用地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满足未来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需求,提前配备孵化器。
在选址确定之后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也紧接着确认,校方已与广州市就兴建分校签订合作意向书,现已经组建筹建工作小组,计划2019年向国家教育部呈交办校计划书,期望分校于3年内招收首批研究生。而且分校运作初期将先招收研究生,以更好地实践科大在创新教育、研究和知识成果转移方面的理念。
除了南沙分校之外,去年10月南沙区还与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签署共建“国际智能制造平台”合作协议书,未来将以智能模塑及智能装备为切入口,把南沙打造成为智能模塑全国最高端的技术服务平台及产业集聚地。
通过补贴解决
港澳高级人才纳税问题
为了吸引更多的港澳科创人士来南沙,去年南沙还明确将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解决港澳高级人才在内地纳税问题,最终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此前广东只有前海和横琴试点了这一政策。在上周广东省政府公布的广东促进科创十二条,也对此表示了支持,明确为减轻在粤工作的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珠三角九市可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这也意味着未来“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试点范围将继续扩大。
港澳青年创业中心迎来新发展
2018年广州运作的几家港澳青年创业中心也迎来了新发展。去年5月份,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访问了位于天河区的港澳青年之家,让这家成立刚一年的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火”了起来,不仅在港澳商界学界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更让自己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2019年中心计划在天河区合作挂牌第三个创业基地。此外,大学城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南沙港澳青年创业中心也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港澳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
预测:根据广东最新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十二条,2019年广州在港澳科创合作方面也会有更多的看点,包括试点一些全新的科创政策,为港澳等地的高级人才逐步放开放宽签注和获得人才绿卡的门槛,为港澳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粤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更大的优惠等。
港澳合作产业平台
广州南站成为港澳合作平台的新帮手
广州和港澳合作的产业平台一直以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为主,而2018年则新多了一个新帮手———广州南站。
南站成为大湾区全面合作枢纽
在去年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前一个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了新修编的广州南站规划,将其定位升级为“泛珠CBD”,并为此专门预留了一片区域,用作泛珠预留发展区。随着广深港高铁去年9月的全线开通,南站也迎来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新注入了以科创为主的IAB产业。上述广州南站的功能升级最终反映在最新的市委全会公报中,变成了“建设广州南站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枢纽”的新提法。
去年南都记者采访香港商界和学界人士,不少人都提出建议希望能在广州南站附近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依托南站为港澳青年北上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优惠政策,而在最新的广东促进科技创新十二条新政公布之后,鼓励港澳青年北上的态度异常坚定。因此2019年广州南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枢纽方面预计会有相应的落实动作,具体会怎么做格外值得期待。
南沙成大湾区的南沙值得关注
去年,广州还对南沙的定位提出了新表述,建议将南沙由广州城市副中心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如通过利益分成等手段建立共享机制,将南沙从广州的南沙变成大湾区的南沙。这一新定位是否会在2019年带来新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而在具体的产业方面,南沙去年除了继续推进香港园的建设,吸引更多港澳企业投资之外,更重要的进展则在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产业整合。去年7月份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给省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中明确,以广州港、深圳港为主,主动联合香港港,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通过航运功能的整合,改变目前珠三角一城一港的格局下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同时,在最新的市委全会公报上,也提出广州将在产业合作上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盟。目前广州港集团已经和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签署了港口合作协议,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产业整合已经稳步推进。
南都大湾区研究员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