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李玉枝:英雄妻子亦是英雄,英雄精神传承不息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 发表时间:2019-04-02 09:24

文/ 金羊网记者符畅

图/ 周道先

初春某日,鮀城,天气阴,但位于汕头金平区海军家属院内的某个角落,满园春色。这是“八六海战”战斗英雄麦贤得和妻子李玉枝的家,庭院里葱茏的花草,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展露无遗。

至今,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已经过去了54年,但“钢铁战士”麦贤得的名字和事迹,仍被人们口口传颂,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授予麦贤得同志“八一勋章”。而他的妻子李玉枝,悉心照料患有严重后遗症的丈夫47年,帮助丈夫从一级伤残恢复到能正常生活,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战斗英雄好妻子”等荣誉称号。他们一家还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此次金羊网记者赴汕头探望麦老和李阿姨,不仅希望倾听他们近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也期盼循着英雄足迹,从第三代“海上英雄艇”的官兵中,了解麦老精神是如何影响年轻人,并代代传承的……

“我从小就是麦贤得的‘粉丝’”

采访在两位老人精心打理的小院子里进行,“你说你说”,“哎呀,你说你说”,话题还没打开,二人便嗔笑着互相谦让,一言一行满是爱意。最终,还是李玉枝从头将故事娓娓道来。

时间要回溯到1965年8月6日,当天凌晨2时51分,“八六海战”正式打响。战斗中,任611号护卫艇机电兵的麦贤得在抢修后左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睫毛的情况下,他仍坚持战斗3个小时,并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

战斗结束后,麦贤得因为弹片插入脑部,部分脑组织外露,严重伤害了脑神经,生命垂危,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术,才捡回一条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麦贤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侧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在最好的状态下,智力也仅接近十五六岁的正常人。

“后来经过了四次脑手术,插在他脑颅中的弹片才被取出。现在他这里还有两块有机玻璃,用来代替部分头盖骨。”说到这里,李玉枝轻轻指了指一下麦老的前额。

在那个年代,战斗英雄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我从小就是麦贤得的‘粉丝’”,李玉枝说,年纪尚轻的她不会想到,她将会和自己的“偶像”发生一段持续至今的故事。

1971年,组织找到时任海丰县公平人民公社妇联党员干部的李玉枝,为麦贤得向她抛出绣球。因为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有一位心地善良又有责任心的姑娘作为麦贤得的伴侣,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细致周到的护理,或许有助于他的康复。组织挑中了李玉枝。

“你政治前途好,事业也在发展,可要考虑清楚”,“这是一辈子的事,受苦受累都是你自己”……得知消息后,李玉枝身边的同事们都劝她,她的母亲也对女儿的未来充满忧虑。唯一支持李玉枝的,是她的父亲。

“父亲告诉我,英雄也是人,也需要康复和有人照顾,我们家能有今天都是党给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党和政府。”李玉枝说,她也暗自思忖:如果谁都不愿挑起这副重担,他的健康岂不是越来越糟,今后的日子又怎能好过?我自己也要向他这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要努力给他一个完整的家。

就这样,1972年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在部队里结婚了,没有红双喜,也没有大红花,仪式虽简单,李玉枝心里却很清楚:这一携手,将是一生。

“感谢我的家属李玉枝”

新婚第一个月,缺少感情基础,夫妻俩难免磕磕碰碰。而麦贤得的伤情几经反复,他的情绪也因为伤病而变得喜怒无常,当语言无法沟通的时候,他忍不住挥起了拳头,为此李玉枝没少受“冤枉气”。 

“刚开始我也很委屈,从小在家都没受过打骂。但我也清楚,老麦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这不是他本意,只是因为受伤了表达不出来。”她说。在她心中,老麦是特别的,所以也要给他特别的爱,她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包容慢慢抚平着生活的坎坷,从无半分怨言。

一次深夜,麦贤得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眼睛睁得大大的,大小便也失禁流了满床。这是癫痫病发作了。李玉枝猛地爬起来,来不及多思考,立即披上外衣出门寻求邻居医生的帮助。经过医生的紧急治疗,麦贤得才渐渐恢复了平静。从此,每晚睡觉时,李玉枝都会用一根棉线绳,将自己的手腕和丈夫的手腕绑在一起,这样,只要丈夫稍有动静,她就能马上醒来,为麦贤得及时护理。

老麦的病情也成为压在李玉枝心头的一块大石。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她四处拜医求教,买回了很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把一本本医药书籍由新翻到旧,同时每天记录丈夫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俨然丈夫专属的“家庭医生”。

而在当时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艰苦条件下,为了给老麦更好的营养,李玉枝亲手在屋子后面的空地开辟出一块空地,种菜、养鸡、养鸽、养兔,给老麦“加餐”的同时,也给他更多精神寄托,“因为老麦喜欢劳动,喜欢在泥土上蹲着”。老麦的情绪容易受刺激,写字、画画需要静下心,对他的状态有帮助,李玉枝便陪着老麦去书店买书画集,陪着他写写画画,鼓励他练习得越来越好。

回首这些经历,李玉枝感慨,“这辈子走过来,我在老麦身上看到了军人的坚强毅力、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他有高尚的品质,受到再大的委屈也从不埋怨,在外面看到不顺眼的事,他也不会骂人,说过最难听的话就是‘乱七八糟’;邻居生病,会主动帮忙找药,甚至自己掏钱……”她说,在老麦遭受别人误解、最委屈的时候,她也选择坚定地站在他身旁,“你还有家、有儿女,再苦再累我也会帮你撑住。”

李玉枝的付出,其实不求回报,麦贤得的一句“感谢我的家属李玉枝”,就能让她瞬间泪流满面。但她的付出,麦贤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善言辞的他,每回去到商场,总不忘给妻子买些礼物。

而令李玉枝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老麦住院那次。因为突发休克,老麦在医院一连住了5个多月。在李玉枝半步不离地贴心照料下,麦贤得渐渐康复了,但李玉枝却病倒了,主动脉重度狭窄,必须手术。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和妻子分开过,麦贤得像丢了魂似的,烦躁不安。术后,李玉枝一听说老麦不肯吃药和睡觉,立刻硬撑着未痊愈的病体去看他。看见李玉枝身穿病号服,麦贤得这才知道妻子生病了,从那以后,他吃了药便主动到病房陪伴妻子。

为父子沟通搭起爱的桥梁

麦贤得和李玉枝育有一子一女。习惯了部队生活的麦贤得,也时刻以军人的作风要求孩子。“孩子写字头太低,他不同意;东西没放整齐,他也要训斥。所以孩子们小时候都对爸爸感到恐惧,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李玉枝说,“如何调和父子关系,也是我做母亲的责任。”

于是,每次李玉枝下班回家,一进门先问孩子,看到爸爸了吗,然后观察老麦的动作神色,如果老麦心情好,那么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饭;如果碰上老麦不开心,就让孩子赶紧回宿舍。

“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或者孩子需要买什么东西,我都会做好、买好,让老麦拿给孩子。之后我再跟孩子说,爸爸其实很爱护你们。由此来拉近他们的关系。”李玉枝说。

这么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父母的女儿,又是老麦的妻子,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处理三者关系”的问题,她说,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做子女一定要孝顺;作为妻子,对丈夫要理解和包容;对待子女,不能太过袒护,既要明理、坚持原则,也要互相尊重和包容。她和老麦最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这么多,你们也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麦老精神激励着“海上英雄艇”前进

在任何时代,英雄都值得铭记。如今,因“八六海战”小艇打大舰而闻名的“海上英雄艇”,已传承至第三代;麦贤得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也始终激励着英雄艇官兵们奋发前行。

海军东海舰队某导弹快艇二中队中队长聂志龙对此深有感触。刚毕业时,聂志龙在护卫舰执行任务,舰上居住环境十分艰苦,他便向领导提出换岗请求。“当时领导跟我讲了麦老的故事,然后问我,这么点困难就受不了,如果人人都这样,谁来执行任务。”聂志龙的心深深震撼了,从此他对待工作再也没有退缩过,并立志要到“海上英雄艇”上去,为海军建设贡献力量。

“海上英雄艇”枪帆兵童锐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在2017年一次舰炮对海射击训练中,因为海况不好,又受身体原因影响,童锐晕船了。而对他的考验远不止于此,第一声炮响之后,他就感觉到炮声和平时有明显不同,由于实战训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他当即请示艇长,由专业技术工进行处理。检查后才发现,是炮弹发射设备的一根电缆出了问题,因为火炮后坐力强,把电缆和设备之间的卡扣震裂了,电缆来回晃动。“如果不将问题处理好,很可能面临任务失败。但当时船上并没有电缆的配件,怎么办?”童锐说。艇长也表示,“实战训练的机会,练一次少一次,要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遇到这种问题,只能被敌人打。”

情况紧急,童锐灵机一动,用绳子把电缆接头固定住。“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炮弹每打一次就会松动一次,一共打了三次。虽然没有发挥我们的最好水平,但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他说,“事后回忆起来,这不就和麦老在当年海战时面临的困境一样么。从此之后,我们出海前都力求把准备工作做到最好。去年全年的实战射击任务中,我们都是优秀。”

而李玉枝阿姨的事迹,也给广大军嫂们“上了一课。”聂志龙的妻子胡俊云,就和麦老夫妇同住一个大院。“李阿姨是我们的邻居,她的所作所为我们有目共睹。”她说,丈夫在部队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家属们为丈夫分担。“感到很累的时候,想想李阿姨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老英雄,我就觉得什么怨言都没有了。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照顾好自己的小家,让丈夫安心在部队,保卫国家。因为大家好了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她说。

编辑:海辉
数字报
麦贤得李玉枝:英雄妻子亦是英雄,英雄精神传承不息
金羊网  作者:符畅  2019-04-02

文/ 金羊网记者符畅

图/ 周道先

初春某日,鮀城,天气阴,但位于汕头金平区海军家属院内的某个角落,满园春色。这是“八六海战”战斗英雄麦贤得和妻子李玉枝的家,庭院里葱茏的花草,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展露无遗。

至今,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已经过去了54年,但“钢铁战士”麦贤得的名字和事迹,仍被人们口口传颂,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授予麦贤得同志“八一勋章”。而他的妻子李玉枝,悉心照料患有严重后遗症的丈夫47年,帮助丈夫从一级伤残恢复到能正常生活,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战斗英雄好妻子”等荣誉称号。他们一家还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此次金羊网记者赴汕头探望麦老和李阿姨,不仅希望倾听他们近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也期盼循着英雄足迹,从第三代“海上英雄艇”的官兵中,了解麦老精神是如何影响年轻人,并代代传承的……

“我从小就是麦贤得的‘粉丝’”

采访在两位老人精心打理的小院子里进行,“你说你说”,“哎呀,你说你说”,话题还没打开,二人便嗔笑着互相谦让,一言一行满是爱意。最终,还是李玉枝从头将故事娓娓道来。

时间要回溯到1965年8月6日,当天凌晨2时51分,“八六海战”正式打响。战斗中,任611号护卫艇机电兵的麦贤得在抢修后左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睫毛的情况下,他仍坚持战斗3个小时,并成功排除故障,保证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

战斗结束后,麦贤得因为弹片插入脑部,部分脑组织外露,严重伤害了脑神经,生命垂危,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术,才捡回一条命。但由于伤势过重,麦贤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侧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在最好的状态下,智力也仅接近十五六岁的正常人。

“后来经过了四次脑手术,插在他脑颅中的弹片才被取出。现在他这里还有两块有机玻璃,用来代替部分头盖骨。”说到这里,李玉枝轻轻指了指一下麦老的前额。

在那个年代,战斗英雄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我从小就是麦贤得的‘粉丝’”,李玉枝说,年纪尚轻的她不会想到,她将会和自己的“偶像”发生一段持续至今的故事。

1971年,组织找到时任海丰县公平人民公社妇联党员干部的李玉枝,为麦贤得向她抛出绣球。因为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有一位心地善良又有责任心的姑娘作为麦贤得的伴侣,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细致周到的护理,或许有助于他的康复。组织挑中了李玉枝。

“你政治前途好,事业也在发展,可要考虑清楚”,“这是一辈子的事,受苦受累都是你自己”……得知消息后,李玉枝身边的同事们都劝她,她的母亲也对女儿的未来充满忧虑。唯一支持李玉枝的,是她的父亲。

“父亲告诉我,英雄也是人,也需要康复和有人照顾,我们家能有今天都是党给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党和政府。”李玉枝说,她也暗自思忖:如果谁都不愿挑起这副重担,他的健康岂不是越来越糟,今后的日子又怎能好过?我自己也要向他这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要努力给他一个完整的家。

就这样,1972年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在部队里结婚了,没有红双喜,也没有大红花,仪式虽简单,李玉枝心里却很清楚:这一携手,将是一生。

“感谢我的家属李玉枝”

新婚第一个月,缺少感情基础,夫妻俩难免磕磕碰碰。而麦贤得的伤情几经反复,他的情绪也因为伤病而变得喜怒无常,当语言无法沟通的时候,他忍不住挥起了拳头,为此李玉枝没少受“冤枉气”。 

“刚开始我也很委屈,从小在家都没受过打骂。但我也清楚,老麦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这不是他本意,只是因为受伤了表达不出来。”她说。在她心中,老麦是特别的,所以也要给他特别的爱,她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包容慢慢抚平着生活的坎坷,从无半分怨言。

一次深夜,麦贤得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眼睛睁得大大的,大小便也失禁流了满床。这是癫痫病发作了。李玉枝猛地爬起来,来不及多思考,立即披上外衣出门寻求邻居医生的帮助。经过医生的紧急治疗,麦贤得才渐渐恢复了平静。从此,每晚睡觉时,李玉枝都会用一根棉线绳,将自己的手腕和丈夫的手腕绑在一起,这样,只要丈夫稍有动静,她就能马上醒来,为麦贤得及时护理。

老麦的病情也成为压在李玉枝心头的一块大石。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她四处拜医求教,买回了很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把一本本医药书籍由新翻到旧,同时每天记录丈夫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俨然丈夫专属的“家庭医生”。

而在当时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艰苦条件下,为了给老麦更好的营养,李玉枝亲手在屋子后面的空地开辟出一块空地,种菜、养鸡、养鸽、养兔,给老麦“加餐”的同时,也给他更多精神寄托,“因为老麦喜欢劳动,喜欢在泥土上蹲着”。老麦的情绪容易受刺激,写字、画画需要静下心,对他的状态有帮助,李玉枝便陪着老麦去书店买书画集,陪着他写写画画,鼓励他练习得越来越好。

回首这些经历,李玉枝感慨,“这辈子走过来,我在老麦身上看到了军人的坚强毅力、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他有高尚的品质,受到再大的委屈也从不埋怨,在外面看到不顺眼的事,他也不会骂人,说过最难听的话就是‘乱七八糟’;邻居生病,会主动帮忙找药,甚至自己掏钱……”她说,在老麦遭受别人误解、最委屈的时候,她也选择坚定地站在他身旁,“你还有家、有儿女,再苦再累我也会帮你撑住。”

李玉枝的付出,其实不求回报,麦贤得的一句“感谢我的家属李玉枝”,就能让她瞬间泪流满面。但她的付出,麦贤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善言辞的他,每回去到商场,总不忘给妻子买些礼物。

而令李玉枝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老麦住院那次。因为突发休克,老麦在医院一连住了5个多月。在李玉枝半步不离地贴心照料下,麦贤得渐渐康复了,但李玉枝却病倒了,主动脉重度狭窄,必须手术。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和妻子分开过,麦贤得像丢了魂似的,烦躁不安。术后,李玉枝一听说老麦不肯吃药和睡觉,立刻硬撑着未痊愈的病体去看他。看见李玉枝身穿病号服,麦贤得这才知道妻子生病了,从那以后,他吃了药便主动到病房陪伴妻子。

为父子沟通搭起爱的桥梁

麦贤得和李玉枝育有一子一女。习惯了部队生活的麦贤得,也时刻以军人的作风要求孩子。“孩子写字头太低,他不同意;东西没放整齐,他也要训斥。所以孩子们小时候都对爸爸感到恐惧,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李玉枝说,“如何调和父子关系,也是我做母亲的责任。”

于是,每次李玉枝下班回家,一进门先问孩子,看到爸爸了吗,然后观察老麦的动作神色,如果老麦心情好,那么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饭;如果碰上老麦不开心,就让孩子赶紧回宿舍。

“每次做了什么好吃的,或者孩子需要买什么东西,我都会做好、买好,让老麦拿给孩子。之后我再跟孩子说,爸爸其实很爱护你们。由此来拉近他们的关系。”李玉枝说。

这么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父母的女儿,又是老麦的妻子,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处理三者关系”的问题,她说,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做子女一定要孝顺;作为妻子,对丈夫要理解和包容;对待子女,不能太过袒护,既要明理、坚持原则,也要互相尊重和包容。她和老麦最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这么多,你们也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麦老精神激励着“海上英雄艇”前进

在任何时代,英雄都值得铭记。如今,因“八六海战”小艇打大舰而闻名的“海上英雄艇”,已传承至第三代;麦贤得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也始终激励着英雄艇官兵们奋发前行。

海军东海舰队某导弹快艇二中队中队长聂志龙对此深有感触。刚毕业时,聂志龙在护卫舰执行任务,舰上居住环境十分艰苦,他便向领导提出换岗请求。“当时领导跟我讲了麦老的故事,然后问我,这么点困难就受不了,如果人人都这样,谁来执行任务。”聂志龙的心深深震撼了,从此他对待工作再也没有退缩过,并立志要到“海上英雄艇”上去,为海军建设贡献力量。

“海上英雄艇”枪帆兵童锐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在2017年一次舰炮对海射击训练中,因为海况不好,又受身体原因影响,童锐晕船了。而对他的考验远不止于此,第一声炮响之后,他就感觉到炮声和平时有明显不同,由于实战训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他当即请示艇长,由专业技术工进行处理。检查后才发现,是炮弹发射设备的一根电缆出了问题,因为火炮后坐力强,把电缆和设备之间的卡扣震裂了,电缆来回晃动。“如果不将问题处理好,很可能面临任务失败。但当时船上并没有电缆的配件,怎么办?”童锐说。艇长也表示,“实战训练的机会,练一次少一次,要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遇到这种问题,只能被敌人打。”

情况紧急,童锐灵机一动,用绳子把电缆接头固定住。“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炮弹每打一次就会松动一次,一共打了三次。虽然没有发挥我们的最好水平,但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他说,“事后回忆起来,这不就和麦老在当年海战时面临的困境一样么。从此之后,我们出海前都力求把准备工作做到最好。去年全年的实战射击任务中,我们都是优秀。”

而李玉枝阿姨的事迹,也给广大军嫂们“上了一课。”聂志龙的妻子胡俊云,就和麦老夫妇同住一个大院。“李阿姨是我们的邻居,她的所作所为我们有目共睹。”她说,丈夫在部队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家属们为丈夫分担。“感到很累的时候,想想李阿姨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老英雄,我就觉得什么怨言都没有了。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照顾好自己的小家,让丈夫安心在部队,保卫国家。因为大家好了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她说。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