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莞的社会治理:绣花式治理让城市有颜值有温度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 李妹妍 发表时间:2019-05-31 08:52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筹:林兆均 王红虹

执行: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李妹妍 实习生 韩羽柔

从生态治理到乡村建设,从平安莞邑到友善之城,富有莞味的城市管理,提升着城市的温度,增强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水道纵横、花草摇曳、白鹭低飞……正值五月,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江之隔的东莞麻涌西侧的华阳湖里风景如画、游客如织——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本地村民都掩鼻绕道的“臭水塘”。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华丽蜕变,仅仅是东莞综合治理、改善城市面貌的一个细小片段。

偏远乡村中,规划师们正在为美丽乡村量身定制建设方案;车水马龙的城市大道上,“身兼数职”的东莞铁骑开展巡逻防控;第一批友善企业天安数码城内,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4278人……

去年,东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从生态治理到乡村建设,从平安莞邑到友善之城,东莞用富有莞味的“绣花”方式,提升城市的温度,增强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了东莞乃至珠三角市民的“后花园” 采访对象供图

1 鱼米之乡“浴血重生”

2012年,何启锐走马上任麻涌镇华阳村党工委书记,华阳湖的环境污染成为这个“新官”最头疼的问题:“水面看起来就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发黑发臭”。

作为土生土长的华阳村人,何启锐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撑船载着香蕉去卖的场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岭南的鱼米之乡,也是全国著名作家陈残云的小说《香飘四季》的原创地。

进入九十年代后,众多污染工厂、企业纷纷开到了华阳湖周边,鼎盛时更是高达110多家。经济粗放发展的年代,化工、电镀、洗水漂染等行业以及养殖场的废水垃圾直接排入,村内纵横交织的河涌常年淤塞。

2013年,麻涌镇下定决心“治污促转型”,一纸《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彻底改变了华阳人的命运。

“当时我们判断,华阳湖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先做好总体规划。”麻涌镇党委委员尹礎全程参与了这一规划整治,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麻涌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经验,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林业所编制《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将华阳湖规划打造成融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圈。

这片生态旅游圈约有2/3的面积在华阳村辖区内。何启锐回忆称,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清拆非法禽畜养殖场、关停污染企业,还要土地统筹进行迁坟,部分村民不理解,对此意见很大。”

为了推进工作,麻涌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用了三个月深入农村、企业进行动员,112家企业悉数被清,223家非法禽畜养殖场被拆,搬迁的农地坟墓达2.8万个。为了打通水系,仅清理的淤泥就多达165万立方米,“拔”掉20多个排污口。

经过整治,华阳湖的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恢复到逼近Ⅲ类,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

对周边村民来说,这种环境变化不仅更宜居,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华阳湖景区开放以来,景区木屋民宿、绿道驿站、创客坊、印象水乡、渔人码头等新型商业体凝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气和商机,正形成全域旅游效应。

“春哥猪扒包”是华阳湖创客坊里的一家小店,老板林沛春是土生土长的麻涌彰澎村人,看好华阳湖的发展,从东莞市区回到了麻涌创业,开业之初每日卖出6个猪扒包,如今每天能卖出100个。

麻涌镇的村民萧嘉裕如今在华阳湖景区内开游船。多年前他以种香蕉为生,一年辛苦到头赚不到两万块钱,现在每月工资数千元,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希望更多的游客到华阳湖玩,这湖里的第一株荷花,就是我种下的。”

2“量身定制”乡村颜值

2018年10月,当时的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发出了一份新鲜的“招贤令”: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首批乡村(社区)规划师,用富有莞味的“量身定制”刷新乡村颜值。

这是一份全新的职业。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区域所所长谭名成得知后,立刻报名,成为东莞首批60个乡村(社区)规划师之一。如今,谭名成每周都要去到对口服务的黄村社区,把控社区的规划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工作意见与建议。

在谭名成看来,东莞乡村的显著特征是城乡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东莞以村为对象与视角来审视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此时开展村庄规划的关键在于明晰城市与乡村的边界,引导乡村地区差异化发展。”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底前,将逐步实现全市593条村(社区)规划师的全面覆盖。既要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受现代文明,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与公共基础设施;也要保留好农村生态本底,传承好农村传统优秀的文化基因。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这句话,中堂镇潢涌村党总支书记黎锡康有着切身的体会。

作为东莞为数不多的以集体“实业经营型”为主导的村庄,潢涌村以造纸业为龙头和支柱产业。但纸厂产品低端、耗能高,办企业出身的黎锡康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2005年接下潢涌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时,他就提出“村里粗放式发展的思路必须转变”。

2015年,潢涌村请来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为村里量身打造乡村旅游规划。随着“美丽幸福村居生态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陆续启动,潢涌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建设:重塑古村岭南风貌、升级滨江公园、打造湿地公园……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中堂镇潢涌村,江滨公园依江而建的步道成为村民们清晨傍晚休闲锻炼的好去处,香樟树掩映下的石护栏古色古香,20多座明清古建筑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这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让黎锡康对未来信心十足,“将来潢涌作为非常美丽、幸福的村居,会让自驾游的客人自然停下来,把这里当作有价值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3“共建共享”友善之城

清晨7时50分,在东莞运河旁,东莞天安数码城的志愿者们身穿白色工作服、手提黑色塑料袋,沿河一路清理岸边的垃圾。

这是这一园区内组织的“清河、青园、亲东莞”公益环保活动。在过去5年间,每个月的5号,来自不同企业的志愿者们都会不约而同聚集于此。已有超过120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清理垃圾约25吨。这已成为许多志愿者“雷打不动”要参与的一件事。

作为东莞首批10家友善企业之一,东莞天安数码城推行的友善文化,如今已成为东莞建设友善之城的重要示范。

2010年,园区就成立了一支76人的“转型升级志愿服务队”,推行“一人一企终身服务制,对已入园的企业进行大数据跟进服务,8年间,这支服务队一共走访工业区1500多个,走访企业达6万多家。

园区内的一个个企业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友爱”关怀,也纷纷自发响应,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截至去年年底,天安数码城内的众多企业共有注册志愿者4278人,有203支志愿服务队。

园区党总支向阳认为,友善文化已经融入了东莞天安数码城和园区内的企业中。早在2013年,园区内的348家企业就共同发布了以“新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容的园区文明公约,“互帮互助”成为重要文化。目前为止,已有1380家企业签署了这一文明公约。

周晚霞在家庭服务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是刚刚创立不久、专注于妇女儿童健康的一帆教育公司董事长。尽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员工,一帆教育却一直致力于为众多妇女举办公益培训课,帮助她们实现就业创业。

外人难以想象,这样一家仅有几名员工的创业企业,也是东莞首批友善企业之一。

在东莞麻涌镇,一帆教育不仅为当地几百名妇女提供家庭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包括“妈妈我要安全长大”绿色儿推项目,同时也帮助她们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

去年至今,一帆教育已在东莞的15个镇街举办了33期公益培训课,为近2000多名妇女提供免费的家庭健康服务技能培训,为300多名妇女提供了创业就业服务。不仅如此,借助志愿服务队的载体,他们还远赴清远、茂名进行公益培训。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友善企业的荣誉,也会反过来推动我们将友善文化进行下去。”周晚霞说,今年,他们将为一万名女性提供免费培训服务。

打破警种界限的1500名东莞铁骑覆盖东莞全市 采访对象供图

4“身兼数职”守护平安

2017年6月从警校毕业的陈泰未曾想过,刚开始“连车都扶不住”的她,如今,驾驶着排气量为300cc,近400斤的重型摩托车,在复杂的路面上也能行驶自如。

每天,陈泰至少有5至6个小时在路面巡逻,不仅要处理铁骑路遇的警情,也要处理指挥中心传来的附近的警情。根据接处警的要求,要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现场,遇到严重事故,附近的铁骑都会相继赶过去。最多的时候,她曾经一晚上处理了五起警情。

为了打造东莞社会治安治理的新格局,2017年8月起,东莞公安组建了第一支铁骑队伍,随后迅速在全市进行推广。如今,东莞的三支铁骑队伍已覆盖33个镇街(园区),铁骑队员达1500余名。

与各大城市的铁骑不同的是,东莞的铁骑直接打破了警种之间的界限,肩负着接处警、治安巡防、交通管理、服务群众以及应急处突五大职能,真正做到“一警多能”。

“在此之前,如果发生治安事件,只能向民警求助,发生交通事故,也只能向交警求助,警种界限分明。”东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潘建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打破了界限,也意味着每一个上路的铁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让执法更加规范,铁骑队员不仅要考驾驶证和特地制定的铁骑证,还需要考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资格证书,持证才能上岗。

而在潘建军看来,如今的东莞铁骑,已真正做到了“无处不在”。

去年6月,东莞常平镇铁骑大队刚组建不久,铁骑队员张黎晖就处置了一起重大警情。一名男子在银行门口持刀抢劫押钞车,张黎晖和其他铁骑队员“声东击西”,将嫌疑男子成功制服,从出警到处置结束,前后只用了八分钟。

两个月前,莞城运河东三路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小车失控撞烂护栏冲到了河里。铁骑队员汤飞林和同事不到三分钟到达事发现场,用“手拉手”形成人墙的方式,将离岸十多米的被困女子拉上了岸。

1500名铁骑覆盖下的东莞治安新格局,正是东莞社会治理走向“绣花式”治理的体现。潘建军告诉记者,“在2018年的全省排名中,东莞公安的满意度和市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数”说东莞

2018年,东莞全市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9.1%,命案立案数同比下降25.21%,“两抢”立案数大幅下降近80%。截至2018年年底,东莞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98.3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8400多个,累计开展志愿活动数超13万个,志愿服务时长超2113万小时。2018年以来,东莞市获评“中国好人”3名、“广东好人”1名,评选出“东莞好人”47名。

记者手记

“精细化”打造“湾区都市”

几乎面对每一个采访对象,我们都会问出:你觉得东莞这几年的变化大吗?

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大,太大了!

东莞的城市面貌,正在摆脱那个厂房林立、尘土飞扬的旧时代,城市夜景变得美丽。更令人感慨的是治安,我们采访过的几乎每一个东莞人都能说出过去自己遭遇或道听途说来的“飞车抢夺”事件,而今的东莞,则让他们内心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放心”……

是的,东莞的社会治理,正在逐步深入走向精细化。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新的定位下,东莞正在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并以城市提升带动着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

站在新起点,东莞这座昔日以制造业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的召唤下,展示着一个宜居宜业的“湾区都市”形象。


编辑: 智韬
数字报
今日东莞的社会治理:绣花式治理让城市有颜值有温度
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 李妹妍  2019-05-31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筹:林兆均 王红虹

执行: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李妹妍 实习生 韩羽柔

从生态治理到乡村建设,从平安莞邑到友善之城,富有莞味的城市管理,提升着城市的温度,增强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水道纵横、花草摇曳、白鹭低飞……正值五月,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江之隔的东莞麻涌西侧的华阳湖里风景如画、游客如织——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本地村民都掩鼻绕道的“臭水塘”。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华丽蜕变,仅仅是东莞综合治理、改善城市面貌的一个细小片段。

偏远乡村中,规划师们正在为美丽乡村量身定制建设方案;车水马龙的城市大道上,“身兼数职”的东莞铁骑开展巡逻防控;第一批友善企业天安数码城内,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4278人……

去年,东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从生态治理到乡村建设,从平安莞邑到友善之城,东莞用富有莞味的“绣花”方式,提升城市的温度,增强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已成了东莞乃至珠三角市民的“后花园” 采访对象供图

1 鱼米之乡“浴血重生”

2012年,何启锐走马上任麻涌镇华阳村党工委书记,华阳湖的环境污染成为这个“新官”最头疼的问题:“水面看起来就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发黑发臭”。

作为土生土长的华阳村人,何启锐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撑船载着香蕉去卖的场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岭南的鱼米之乡,也是全国著名作家陈残云的小说《香飘四季》的原创地。

进入九十年代后,众多污染工厂、企业纷纷开到了华阳湖周边,鼎盛时更是高达110多家。经济粗放发展的年代,化工、电镀、洗水漂染等行业以及养殖场的废水垃圾直接排入,村内纵横交织的河涌常年淤塞。

2013年,麻涌镇下定决心“治污促转型”,一纸《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彻底改变了华阳人的命运。

“当时我们判断,华阳湖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先做好总体规划。”麻涌镇党委委员尹礎全程参与了这一规划整治,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麻涌借鉴杭州西溪湿地的经验,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国家林业局林产规划设计院林业所编制《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将华阳湖规划打造成融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圈。

这片生态旅游圈约有2/3的面积在华阳村辖区内。何启锐回忆称,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清拆非法禽畜养殖场、关停污染企业,还要土地统筹进行迁坟,部分村民不理解,对此意见很大。”

为了推进工作,麻涌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用了三个月深入农村、企业进行动员,112家企业悉数被清,223家非法禽畜养殖场被拆,搬迁的农地坟墓达2.8万个。为了打通水系,仅清理的淤泥就多达165万立方米,“拔”掉20多个排污口。

经过整治,华阳湖的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恢复到逼近Ⅲ类,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

对周边村民来说,这种环境变化不仅更宜居,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华阳湖景区开放以来,景区木屋民宿、绿道驿站、创客坊、印象水乡、渔人码头等新型商业体凝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气和商机,正形成全域旅游效应。

“春哥猪扒包”是华阳湖创客坊里的一家小店,老板林沛春是土生土长的麻涌彰澎村人,看好华阳湖的发展,从东莞市区回到了麻涌创业,开业之初每日卖出6个猪扒包,如今每天能卖出100个。

麻涌镇的村民萧嘉裕如今在华阳湖景区内开游船。多年前他以种香蕉为生,一年辛苦到头赚不到两万块钱,现在每月工资数千元,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希望更多的游客到华阳湖玩,这湖里的第一株荷花,就是我种下的。”

2“量身定制”乡村颜值

2018年10月,当时的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发出了一份新鲜的“招贤令”: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首批乡村(社区)规划师,用富有莞味的“量身定制”刷新乡村颜值。

这是一份全新的职业。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区域所所长谭名成得知后,立刻报名,成为东莞首批60个乡村(社区)规划师之一。如今,谭名成每周都要去到对口服务的黄村社区,把控社区的规划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工作意见与建议。

在谭名成看来,东莞乡村的显著特征是城乡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东莞以村为对象与视角来审视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此时开展村庄规划的关键在于明晰城市与乡村的边界,引导乡村地区差异化发展。”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底前,将逐步实现全市593条村(社区)规划师的全面覆盖。既要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享受现代文明,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与公共基础设施;也要保留好农村生态本底,传承好农村传统优秀的文化基因。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这句话,中堂镇潢涌村党总支书记黎锡康有着切身的体会。

作为东莞为数不多的以集体“实业经营型”为主导的村庄,潢涌村以造纸业为龙头和支柱产业。但纸厂产品低端、耗能高,办企业出身的黎锡康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2005年接下潢涌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时,他就提出“村里粗放式发展的思路必须转变”。

2015年,潢涌村请来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为村里量身打造乡村旅游规划。随着“美丽幸福村居生态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陆续启动,潢涌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建设:重塑古村岭南风貌、升级滨江公园、打造湿地公园……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中堂镇潢涌村,江滨公园依江而建的步道成为村民们清晨傍晚休闲锻炼的好去处,香樟树掩映下的石护栏古色古香,20多座明清古建筑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这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让黎锡康对未来信心十足,“将来潢涌作为非常美丽、幸福的村居,会让自驾游的客人自然停下来,把这里当作有价值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3“共建共享”友善之城

清晨7时50分,在东莞运河旁,东莞天安数码城的志愿者们身穿白色工作服、手提黑色塑料袋,沿河一路清理岸边的垃圾。

这是这一园区内组织的“清河、青园、亲东莞”公益环保活动。在过去5年间,每个月的5号,来自不同企业的志愿者们都会不约而同聚集于此。已有超过120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清理垃圾约25吨。这已成为许多志愿者“雷打不动”要参与的一件事。

作为东莞首批10家友善企业之一,东莞天安数码城推行的友善文化,如今已成为东莞建设友善之城的重要示范。

2010年,园区就成立了一支76人的“转型升级志愿服务队”,推行“一人一企终身服务制,对已入园的企业进行大数据跟进服务,8年间,这支服务队一共走访工业区1500多个,走访企业达6万多家。

园区内的一个个企业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友爱”关怀,也纷纷自发响应,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截至去年年底,天安数码城内的众多企业共有注册志愿者4278人,有203支志愿服务队。

园区党总支向阳认为,友善文化已经融入了东莞天安数码城和园区内的企业中。早在2013年,园区内的348家企业就共同发布了以“新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容的园区文明公约,“互帮互助”成为重要文化。目前为止,已有1380家企业签署了这一文明公约。

周晚霞在家庭服务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是刚刚创立不久、专注于妇女儿童健康的一帆教育公司董事长。尽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员工,一帆教育却一直致力于为众多妇女举办公益培训课,帮助她们实现就业创业。

外人难以想象,这样一家仅有几名员工的创业企业,也是东莞首批友善企业之一。

在东莞麻涌镇,一帆教育不仅为当地几百名妇女提供家庭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包括“妈妈我要安全长大”绿色儿推项目,同时也帮助她们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

去年至今,一帆教育已在东莞的15个镇街举办了33期公益培训课,为近2000多名妇女提供免费的家庭健康服务技能培训,为300多名妇女提供了创业就业服务。不仅如此,借助志愿服务队的载体,他们还远赴清远、茂名进行公益培训。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友善企业的荣誉,也会反过来推动我们将友善文化进行下去。”周晚霞说,今年,他们将为一万名女性提供免费培训服务。

打破警种界限的1500名东莞铁骑覆盖东莞全市 采访对象供图

4“身兼数职”守护平安

2017年6月从警校毕业的陈泰未曾想过,刚开始“连车都扶不住”的她,如今,驾驶着排气量为300cc,近400斤的重型摩托车,在复杂的路面上也能行驶自如。

每天,陈泰至少有5至6个小时在路面巡逻,不仅要处理铁骑路遇的警情,也要处理指挥中心传来的附近的警情。根据接处警的要求,要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现场,遇到严重事故,附近的铁骑都会相继赶过去。最多的时候,她曾经一晚上处理了五起警情。

为了打造东莞社会治安治理的新格局,2017年8月起,东莞公安组建了第一支铁骑队伍,随后迅速在全市进行推广。如今,东莞的三支铁骑队伍已覆盖33个镇街(园区),铁骑队员达1500余名。

与各大城市的铁骑不同的是,东莞的铁骑直接打破了警种之间的界限,肩负着接处警、治安巡防、交通管理、服务群众以及应急处突五大职能,真正做到“一警多能”。

“在此之前,如果发生治安事件,只能向民警求助,发生交通事故,也只能向交警求助,警种界限分明。”东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潘建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打破了界限,也意味着每一个上路的铁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让执法更加规范,铁骑队员不仅要考驾驶证和特地制定的铁骑证,还需要考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资格证书,持证才能上岗。

而在潘建军看来,如今的东莞铁骑,已真正做到了“无处不在”。

去年6月,东莞常平镇铁骑大队刚组建不久,铁骑队员张黎晖就处置了一起重大警情。一名男子在银行门口持刀抢劫押钞车,张黎晖和其他铁骑队员“声东击西”,将嫌疑男子成功制服,从出警到处置结束,前后只用了八分钟。

两个月前,莞城运河东三路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小车失控撞烂护栏冲到了河里。铁骑队员汤飞林和同事不到三分钟到达事发现场,用“手拉手”形成人墙的方式,将离岸十多米的被困女子拉上了岸。

1500名铁骑覆盖下的东莞治安新格局,正是东莞社会治理走向“绣花式”治理的体现。潘建军告诉记者,“在2018年的全省排名中,东莞公安的满意度和市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数”说东莞

2018年,东莞全市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9.1%,命案立案数同比下降25.21%,“两抢”立案数大幅下降近80%。截至2018年年底,东莞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98.3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8400多个,累计开展志愿活动数超13万个,志愿服务时长超2113万小时。2018年以来,东莞市获评“中国好人”3名、“广东好人”1名,评选出“东莞好人”47名。

记者手记

“精细化”打造“湾区都市”

几乎面对每一个采访对象,我们都会问出:你觉得东莞这几年的变化大吗?

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大,太大了!

东莞的城市面貌,正在摆脱那个厂房林立、尘土飞扬的旧时代,城市夜景变得美丽。更令人感慨的是治安,我们采访过的几乎每一个东莞人都能说出过去自己遭遇或道听途说来的“飞车抢夺”事件,而今的东莞,则让他们内心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放心”……

是的,东莞的社会治理,正在逐步深入走向精细化。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新的定位下,东莞正在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并以城市提升带动着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

站在新起点,东莞这座昔日以制造业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的召唤下,展示着一个宜居宜业的“湾区都市”形象。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