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录信息不属于用户个人隐私?APP时代隐私权边界何在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 发表时间:2019-06-21 09:14
分享到

“今日头条”被诉侵权案昨日开庭,被告辩称:通讯录信息不属于用户个人隐私

金羊网记者 董柳

擅自读取、上传并保存手机通讯录,推送内容包含大量广告和“标题党”文章,想注销却发现“不能实现”——用户刘先生认为“今日头条”APP侵犯了其隐私权和个人网络数据所有权等权利,起诉到法院,分别索赔1元。20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分别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自今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在此“风口浪尖”上,昨日上午开审的隐私权案尤其受到关注。法院在开庭前也表示,案件涉及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个人隐私权保障的协调问题,涉及智能算法、个人信息保护、智能APP产业发展等热点,对于如何在遵循技术中立、必要、合理原则的背景下,实现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利益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

“今日头条”APP擅自获取通讯录

原告刘先生今年31岁。他起诉称,被告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今日头条”APP,在《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中没有明确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擅自上传并保存了他的通讯录。在他更换手机安装该APP并明确拒绝授权读取通讯录后,这款APP依然向他推荐之前通讯录的联系人,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权,违反了信息收集的“合理、必要”原则。

刘先生认为,“今日头条”声称的智能算法不仅未充分提供资讯便利,而且让他的个人信息、隐私更多曝露在网络上,存在违法获取、超范围、不正当使用其通讯录信息的情形。他请求法院判令“今日头条”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赔偿金1元,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刘先生说,通讯录内容属于个人隐私,应受法律保护。违法人员利用通讯录内容实施诈骗甚至暴力犯罪案件多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可见通讯录内容对于个人利益十分重要。而未经授权获取他人通讯录的行为,构成对自然人隐私权的侵犯。

今日头条:

案中“通讯录”不属于原告隐私信息

法庭上,“今日头条”APP运营方代理人表示“不同意原告刘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被告认为,首先,刘先生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涉案“今日头条”账号是由他实际使用的,也未证明出现在涉案账号添加好友页面推荐人列表中的用户是其通讯录联系人,属其个人隐私信息,因此刘先生并非此案适格主体,无权提起本案诉讼。

其次,通讯录信息并不属于原告的个人隐私信息。“今日头条”认为,法律意义上的隐私信息是指自然人拥有的与其社会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生活资料,其核心属性应为被自然人隐藏或不欲为外人所知晓。而电话号码在日常民事交往中,发挥着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电话号码不但不应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的,不属于被自然人隐藏或不予为外人知晓的信息。隐私信息应当具有可识别化特征,即涉案信息本身或者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能够识别出信息主体。本案所涉的“通讯录”,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信息有所差别。虽然通讯录中包含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是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该等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再次,被告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读取、上传和存储原告的通讯录信息,事先已对原告进行过告知,且得到了原告的明示授权,因此并不侵害原告的隐私权。

专家 APP并非不能搜集用户隐私信息,关键看——

是否知情、能否退出、用在哪儿

“关于隐私权,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隐私权是个人的,其他人不能动’,这其实是对隐私权的错误理解。”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昨日受访时表示,隐私权的本质是一项民事权利,APP并非不能搜集用户的隐私信息。“比如,一些导航APP如果不能搜集个人的隐私信息怎么能实现导航?”

朱巍认为,判断一款APP是否侵害了个人隐私权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要看用户是否知情,这要看用户协议中有没有写入相关知情条款;二要看APP有无给予用户事后退出的权利;三要看APP把搜集到的个人信息用于什么领域,“拿去干什么”。

网络APP时代,隐私权的边界在哪儿?朱巍介绍,今年5月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提供了判断准则。

按照征求意见稿,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共分为7种情形,包括没有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性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侵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针对上述7种情形,征求意见稿作出了进一步详细规定。例如,APP没有隐私政策、用户协议,在APP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未通过弹窗、链接等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进入APP主功能界面后多于4次点击、滑动才能访问到隐私政策等,都算作违法违规行为。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APP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如仅仅以改善程序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定向推送等为目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在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如在申请调阅通讯录时没有说明原因;每次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时,未同步实时说明原因等——这些也都将视为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未经同意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用户明确拒绝后,仍收集个人信息;未提供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注销用户账号的功能;需人工处理的,受理后未在承诺时限内(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完成核查和处理的情形,也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董柳)

链接

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10款APP收检察建议

记者20日获悉,针对APP收集个人信息如何加强合规性等问题,上海检察机关就调查发现的问题依法向10家APP运营商制发了检察建议,并要求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针对网络证据锁定难的困境,检察官还首次采取公证取证的形式固定证据,即在公证人员见证下,当场通过应用市场下载安装相关类别的APP,并进行录像锁定证据。

经查发现,留学、育儿、就业招聘、理财、网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款手机APP普遍存在无需用户同意、默认授权的方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尤其对于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通信记录等敏感信息不经用户同意便进行采集;部分采集的信息与该APP业务功能完全不相关,甚至存在不开启敏感信息收集权限就无法使用该APP的强制索权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机关向被监督企业分别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同时向应用商店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并视情况对违反规定的APP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予以督促整改。(新华社)

行动

网民举报热点: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无需同意就自行收集用户信息、首次注册却未显示隐私政策、想要注销账号但找不到途径……门类众多的APP为用户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违法收集、使用、处置用户信息等问题也愈发凸显。为了切实治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乱象,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于今年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自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官网发布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6月11日,共收到举报信息5500余条,其中实名举报信息1800余条。网民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详见图表)。

工作组负责人还表示,高考前后,很多考生及家长下载使用了模拟报考志愿相关APP,用于模拟填报、筛选意向学校、在线咨询等。根据近期网民举报热点,工作组对相关APP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求学宝、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助手、高考第一志愿、高考志愿君、报考大学等6款APP没有隐私政策或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的内容,存在未告知用户即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优志愿APP强制要求打开麦克风等与业务功能无关的权限。工作组已将上述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同时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董柳)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这三个国家给中国游客签证利好

  • 中端酒店迎来快速增长期 2019-06-19
  • 江西资溪到广东推介旅游 2019-06-19
  • 万豪国际推“地道港味”导赏之旅 2019-06-18
  • 重庆武隆成暑期热门目的地 2019-06-18
  • 韶关仙门奇峡送福利!广东学子暑假研学旅行免门票 2019-06-17
  • 千年瑶寨打造“非遗+旅游”游客满意而归 2019-06-17
  • 东江湖 发出归真原生态之约 2019-06-14
  • 在一座城,只做一件事 2019-06-14

新车+专属优惠!羊城晚报“仲夏缤纷嘉年华”车展导购

  • 宝马Vision M NEXT将于6月25日首发 2019-06-18
  • 2019款4系四门轿跑车上市 售35.98万起 2019-06-18
  • 福特领界EV或下半年上市 综合续航360km 2019-06-18
  • 新款凯迪拉克XT5上市 售价32.97-46.97万 2019-06-18
  • 40周年诞辰纪念 奔驰G级特别版官图发布 2019-06-18
  • 轿车6.18折秒杀!广汽传祺推出618购车狂享季 2019-06-13
  • 真正的智能汽车并没有那么贵 小鹏G3推出限时优惠2万元大礼包 2019-06-11
  • 双龙蒂维拉特别版官图发布 提升听觉体验 2019-06-10

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来了!华为“鸿蒙”已全球注册

  • 2019年美国最受欢迎的CEO有4位,支持率高达99% 2019-06-20
  • 研究发现最有效的工作时长:每周8小时 身心才最健康 2019-06-20
  • 广州太阳新天地控股股东发声:充分配合法院拍卖工作 2019-06-20
  • 亚洲最大科技盛会7月落地香港:5G、AI成重要议题 2019-06-20
  • 《三体》电影5年都没上映,电视剧反而要拍了 2019-06-19
  • 德国5G频谱拍卖结束 总拍卖金额高达65亿欧元 2019-06-19
  • 澳航一客机出现技术问题 起飞数分钟后被迫返航 2019-06-19
  • 法院:ofo财产余额为零!身无分文怎么还用户押金? 2019-06-19

大型原创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演出受好评

  • 走近诺奖得主,莫言短篇小说最完整汇编丛书问世 2019-06-18
  • 评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重轭是福 2019-06-18
  • “黑科技”还原看不见的文物细节 2019-06-18
  • 为何樊胜美、苏明玉能引发共鸣?《不畏将来不念过去2》这么说…… 2019-06-18
  • 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落幕 2019-06-17
  • 在记录中成为生活的导演 2019-06-17
  • 品质提升助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2019-06-17
  • 南粤古驿道:海上“丝路”遗珍 2019-06-16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 “根菜”大量上市 大块头有大滋味 2019-02-01
  • 珠圆肉润贝当造 2019-01-28
  • 吃货们敢不敢挑战日本名菜“白子”? 2019-01-23
  • 年年有“鱼”过新年 2019-01-10
  • 暖胃泡饭 “鲜”得不一样 2019-01-03
  • 江南飘香冬之味 2019-01-02
  • 岁末大啖暖身菜 2018-12-28
金羊图库
  • 一趟地铁两个温区 北京地铁6号线尝试“同车不同温”
  • 西安城墙敌楼正在进行整修
  • 四川长宁古迹葡萄井在地震中损毁 招牌凉糕或将消失
  •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掠影
  • 山东荣成:海带抢收忙
  • 亲爱的国宝,你在青藏高原过得好吗?
  • 贝多芬的一缕卷发即将被拍卖 估价超过10万人民币
  • 航拍南京郊外“夏日的浪漫”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好消息!24台自动驾驶车将在广州上路测试
2019-06-20 19:02:07
【寻人】泪目!山东六旬老太去中山大学找儿子,其实孩子已经毕业2年
2019-06-20 19:02:07
又萌又广的点心怎么做?来听象形点心领头人讲讲
2019-06-20 17:28:41
注意!从化流溪河水库今日11时起提闸泄水,河水位上涨,注意安全!
2019-06-20 18:06:52
广州荔湾民宅火灾后续:父亲救治难度大,女儿伤情暂时稳定
2019-06-20 14:18:03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通讯录信息不属于用户个人隐私?APP时代隐私权边界何在
金羊网  作者:董柳  2019-06-21

“今日头条”被诉侵权案昨日开庭,被告辩称:通讯录信息不属于用户个人隐私

金羊网记者 董柳

擅自读取、上传并保存手机通讯录,推送内容包含大量广告和“标题党”文章,想注销却发现“不能实现”——用户刘先生认为“今日头条”APP侵犯了其隐私权和个人网络数据所有权等权利,起诉到法院,分别索赔1元。20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分别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自今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在此“风口浪尖”上,昨日上午开审的隐私权案尤其受到关注。法院在开庭前也表示,案件涉及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个人隐私权保障的协调问题,涉及智能算法、个人信息保护、智能APP产业发展等热点,对于如何在遵循技术中立、必要、合理原则的背景下,实现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利益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

“今日头条”APP擅自获取通讯录

原告刘先生今年31岁。他起诉称,被告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今日头条”APP,在《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中没有明确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擅自上传并保存了他的通讯录。在他更换手机安装该APP并明确拒绝授权读取通讯录后,这款APP依然向他推荐之前通讯录的联系人,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权,违反了信息收集的“合理、必要”原则。

刘先生认为,“今日头条”声称的智能算法不仅未充分提供资讯便利,而且让他的个人信息、隐私更多曝露在网络上,存在违法获取、超范围、不正当使用其通讯录信息的情形。他请求法院判令“今日头条”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赔偿金1元,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刘先生说,通讯录内容属于个人隐私,应受法律保护。违法人员利用通讯录内容实施诈骗甚至暴力犯罪案件多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可见通讯录内容对于个人利益十分重要。而未经授权获取他人通讯录的行为,构成对自然人隐私权的侵犯。

今日头条:

案中“通讯录”不属于原告隐私信息

法庭上,“今日头条”APP运营方代理人表示“不同意原告刘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被告认为,首先,刘先生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涉案“今日头条”账号是由他实际使用的,也未证明出现在涉案账号添加好友页面推荐人列表中的用户是其通讯录联系人,属其个人隐私信息,因此刘先生并非此案适格主体,无权提起本案诉讼。

其次,通讯录信息并不属于原告的个人隐私信息。“今日头条”认为,法律意义上的隐私信息是指自然人拥有的与其社会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生活资料,其核心属性应为被自然人隐藏或不欲为外人所知晓。而电话号码在日常民事交往中,发挥着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电话号码不但不应保密,反而是需要向他人告示的,不属于被自然人隐藏或不予为外人知晓的信息。隐私信息应当具有可识别化特征,即涉案信息本身或者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能够识别出信息主体。本案所涉的“通讯录”,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信息有所差别。虽然通讯录中包含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是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该等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再次,被告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读取、上传和存储原告的通讯录信息,事先已对原告进行过告知,且得到了原告的明示授权,因此并不侵害原告的隐私权。

专家 APP并非不能搜集用户隐私信息,关键看——

是否知情、能否退出、用在哪儿

“关于隐私权,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隐私权是个人的,其他人不能动’,这其实是对隐私权的错误理解。”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昨日受访时表示,隐私权的本质是一项民事权利,APP并非不能搜集用户的隐私信息。“比如,一些导航APP如果不能搜集个人的隐私信息怎么能实现导航?”

朱巍认为,判断一款APP是否侵害了个人隐私权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要看用户是否知情,这要看用户协议中有没有写入相关知情条款;二要看APP有无给予用户事后退出的权利;三要看APP把搜集到的个人信息用于什么领域,“拿去干什么”。

网络APP时代,隐私权的边界在哪儿?朱巍介绍,今年5月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提供了判断准则。

按照征求意见稿,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共分为7种情形,包括没有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性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侵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针对上述7种情形,征求意见稿作出了进一步详细规定。例如,APP没有隐私政策、用户协议,在APP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未通过弹窗、链接等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进入APP主功能界面后多于4次点击、滑动才能访问到隐私政策等,都算作违法违规行为。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APP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如仅仅以改善程序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定向推送等为目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在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如在申请调阅通讯录时没有说明原因;每次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时,未同步实时说明原因等——这些也都将视为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未经同意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用户明确拒绝后,仍收集个人信息;未提供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注销用户账号的功能;需人工处理的,受理后未在承诺时限内(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完成核查和处理的情形,也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董柳)

链接

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10款APP收检察建议

记者20日获悉,针对APP收集个人信息如何加强合规性等问题,上海检察机关就调查发现的问题依法向10家APP运营商制发了检察建议,并要求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针对网络证据锁定难的困境,检察官还首次采取公证取证的形式固定证据,即在公证人员见证下,当场通过应用市场下载安装相关类别的APP,并进行录像锁定证据。

经查发现,留学、育儿、就业招聘、理财、网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款手机APP普遍存在无需用户同意、默认授权的方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尤其对于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通信记录等敏感信息不经用户同意便进行采集;部分采集的信息与该APP业务功能完全不相关,甚至存在不开启敏感信息收集权限就无法使用该APP的强制索权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机关向被监督企业分别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同时向应用商店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并视情况对违反规定的APP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予以督促整改。(新华社)

行动

网民举报热点: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无需同意就自行收集用户信息、首次注册却未显示隐私政策、想要注销账号但找不到途径……门类众多的APP为用户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违法收集、使用、处置用户信息等问题也愈发凸显。为了切实治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乱象,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于今年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决定自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官网发布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6月11日,共收到举报信息5500余条,其中实名举报信息1800余条。网民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详见图表)。

工作组负责人还表示,高考前后,很多考生及家长下载使用了模拟报考志愿相关APP,用于模拟填报、筛选意向学校、在线咨询等。根据近期网民举报热点,工作组对相关APP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求学宝、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助手、高考第一志愿、高考志愿君、报考大学等6款APP没有隐私政策或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的内容,存在未告知用户即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优志愿APP强制要求打开麦克风等与业务功能无关的权限。工作组已将上述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同时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董柳)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 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22:16
习近平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22:16
体育强国 奋斗有我
17:23
广州中考今起开考 携规定以外物品进场扣除30%当科成绩
08:54
广东各地中考陆续开考 作文命题渐向高考看齐
08:54
广州《养犬管理条例》将进行修订 养犬管理费有望免征
08:55
广州首批24台车辆拿到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测试路段定在四个区
09:01
仲夏缤纷嘉年华拉开序幕 车展市集嗨爆羊城创意园
08:56
从化“6·13”暴雨灾后复产 面对洪灾村民守望相助
08:55
荔湾民宅火灾2名伤者系父女 爸爸治疗难度大 女儿情况暂稳定
08:56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