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公共艺术空间激发市民的创作热情 记者 陈秋明 摄
文/金羊网记者 甘韵仪 李焕坤
12月的广州,步入初冬,诗意更浓。
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的“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持续进行,为托举“诗意羊城”贡献力量。
第24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留下一城人文华彩后落幕了,但因应“再赋诗词《广州好》”征集活动而设立的“广州好”公共艺术空间却留下了娓娓回响,跨界与碰撞似乎才刚刚开始。
跨界故事
从文字到装置 完成一次跨界转身
“形断神不断”,86米绢布拉出“广州好”三字,仿佛彩练飞舞。木棉花作缀,城市剪影作墙,广州老市长朱光的词与市民新作的词布局其中,诗情画意呼唤创作灵感。今年艺博会上的这个互动空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创作,至今仍是城中美谈。
这些创作绝不全是信手涂鸦,不少市民的所绘所描蕴含着他们对“广州好”的理解,记者有幸目睹了几个经典镜头——
黄女士的一双儿女在签名墙上尽情创作,她心有感触,在墙上写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黄女士告诉记者,“艺博会给我的感觉是比较静,欣赏、交易,这个空间让艺博会动了起来,孩子们都不愿意走。”
除了画画,市民的诗词创作灵感也被激发。长期关注《羊城晚报》“再赋新词《广州好》”活动的市民周少泉也欣然赴约,来一次诗词与艺术的对话——在艺博会现场搬来梯子,“登高”写词。
周少泉是一名老西关,深情热爱着广州城。他在现场看到男女老少都在为广州添彩时,直言很受感动,希望自己也加入这个“合唱”一起礼赞羊城。
从广州到国际 开一扇窗彼此张望
“广州好”公共艺术空间不仅拉近市民和艺术品的距离,也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安娜用画笔为乐羊羊(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画上方框,涂上不同的颜色,形似中国的百家布。“中国民间有‘缝百家被,穿百家衣’的说法,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印象很深刻。”安娜说,她创作时采用了鲜艳的绿色、红色、紫色等,是因为她来到广州后,发现广州高楼大厦、民居商铺均色彩缤纷,整座城市充满活力。
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柳德米拉则在画布上画上了小鸟、鲜花、西瓜、蜜蜂、鱼儿等多种元素。她激动地说,广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城市!“俄罗斯现在已下雪了,但当我下了飞机来到广州,我看见这里有大片大片的鲜花在盛开。在我们俄罗斯有一个习俗,当你下飞机,接机的人会为你送上一束鲜花,当时就好像广州在给我递上巨大的邀请函。”
有感于外国友人积极参与“广州好”创作,周少泉不由感叹,在这个空间里,诗、书、画、艺术装置联袂争辉,艺术家与市民一起参与创作,通过汇合呈现《广州好》佳作,使大家从感官到心灵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
从市民到名家 合力解读本土文化
大众创作之盛况,也让本地艺术家为之着迷,感叹互动式体验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的魅力。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谢楚余也被吸引了过来,为作品添上了视觉空间及明暗色彩的元素。“一下子把我的好奇心‘唤醒’了,互动式的体验让人迅速进入艺术的世界”。
谢楚余说,他以前也有在其他地方参与过类似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会更偏向于西方,缺少本土化。这次“广州好”公共艺术展,除了让全民参与其中,更是进一步弘扬了广州的艺术本土化,推向其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这个大型装置作品呈现的‘广州好’主题展不仅呈现了广州目前优秀的发展状态,更展现了广州历经岁月沉淀与不断摸索而走出来的一条‘新思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叠加与对话,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让观众可从更全面、更深入、更贴切的角度看到广州的发展。”他说。
广州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则说,“广州好”虽然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但它却蕴含着与众不同的含义。它不仅仅意味着广州这个城市发展好,更多的是表达广州这个地方有着满满的人文气息。
插画/陈可菲(旅英艺术家)
跨界故事
英国游子依照新词 画了一座温暖广州
远在英国伦敦的广州女孩陈可菲也关注着“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她从一首词中获得灵感,因此画出一幅温暖的插画。
广州好,重探荔枝湾。摇曳红荷灯烁烁,回环碧水月弯弯。一路踏歌还。
这是市民徐祖立应羊晚“再赋新词《广州好》”活动创作的词,陈可菲从中获得灵感,欣然将词中意境入画。
词是别人的词,画中却又融入了她自己与广州的温馨故事。据了解,陈可菲在2011年从广州到英国上大学,2014年回国,并在香港与广州的艺术机构担任创意艺术导师。今年她又远赴英国参加工作,在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等担任艺术导赏,同时是自由插画师与油画师。
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线依然牵扯着她。因家住五羊新城,过去每到晚上,她总喜欢带着家里的柴犬到珠江新城散步,花开羊城,缤纷烂漫,灯光摇曳,五彩斑斓,不远处广州塔的婀娜倩影正倒映在珠江之上。远在国外的她,常常想起这些生活画面。
在这幅插画中,虽然是在异国遥望家乡,但她与羊城的生活碎片却跨越时空融入其中。“爸爸也是艺术家,画了许多老广州的场景,我选择画荔枝湾,也是因为这里能代表老广州。”陈可菲说,广州是一座温馨的城市。
“所以我的插画偏暖色调,以粉色和紫色为主,构图上使用了许多渐变色,画面更丰富更富有层次感,希望这幅画能让在海外生活的广州人想起广州,想起这座城市的温暖。”陈可菲说。
书法/林书杰
跨界故事
书法家写下广州“四怪”
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林书杰传来一首别样的《广州好》,竟涵盖了广州四种“怪现象”:广州好,冬天不戴帽。珠江沉管建隧道,摩星垒土煮白云。煲汤如煎药。
对于“冬天不戴帽”“煲汤如煎药”,市民一听就能心领神会。中间两句又表达什么意思?据了解,林书杰在2005年离开广州,2010年定居北京。当年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广州隧道公司参与珠江隧道建设,“1993年,广州过江隧道采用沉管法建设,能参与其中,至今想起仍兴奋”。
而摩星岭是广州白云山最高峰。广州人在摩星岭上垒砌土灶,还要煮白云?林书杰说这一方面代表着广州人勇攀高峰、不止步于当下的精神,摩星岭上伸手“摸星”还不止,还要再登高一点,把白云扯下来,另一方面也想表达“食在广州”的魅力,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能吃,连白云都能吃。
“在广州的这一段时光,是快乐与美好的时光。”回想当年,他不禁感叹,“我在北京也常常推荐广州,这是一座有生活趣味、有人文底蕴、有温度的城市。”擅长书法的他还欣然将这首词用毛笔写下来。
回响不绝
美国中文报刊 “搬走”广州好
“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上一期收到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归侨的投稿,一时间引发思乡情切,一首首词如同一封封家书,诗与远方尽在纸间。全美发行的中文报刊《美中报导》甚至全版刊登《羊城晚报》的11月26日整版报道《游子何处寄乡愁?越洋争赋广州好》,故事未完再续!
●越南归侨黄友佳(现居台湾)——
“穗城即是旧羊城,母校师生出亮星。广府同时称越秀,诗词赞誉与有荣。”我少时在越南堤岸市九都的母校名“穗城”,即古时广州市名,穗城学校后改变为“越秀”中学,越秀也是广州的旧名。我是在北越海防市出生,只知道父祖辈及族人都是从广东南海县九江乡移民至越南。因为移民至越南的中国人(华侨)大部分都是广东人,所以在越南广府话几乎等于是华侨的通用语言,先贤们所创立的华校也分广东、福建、潮汕等中小学,让华人子弟能不忘本。
●美国洛杉矶华侨黄国铭——
多谢羊城晚报搭了这个平台,把我们这群诗友调动起来,为我投票、给我鼓励!能入围《广州好》是一种激励,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一次深刻认知。对于我这远方的游子来说,既解乡愁,又感乡恩!曾经的广州城正是我生长、成长、成熟和发展的福地,虽移民异乡几十年,但乡音难改,乡情难忘!谢谢你们!
●美国退休工程师姚天民——
34年前(1985年) 也是11月份,就曾被《羊城晚报》报道过,想不到今天又出现在《羊城晚报》上,难忘故乡情!再赋诗《七绝》一首:甲子承传先辈志,城头合众摘文星。千辞万语珠玑赋,一片诗词颂楚庭。
百万投票选出 最新“人气王”
“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第四期“人气王”作品来了!这一纸征集令如燎原之火,点燃了多少人心中的诗歌梦、恋乡情,这股热情还在继续蔓延,第四期作品的投票总数将近100万,选手们角逐激烈!
第四期成人组人气作品
作者:卢嘉颖
广州好,珠水跃鱼龙。江似横空飘素练,桥如初霁迓丹虹。游客乐融融。
第四期中小学生组人气作品
作者:吴柏毅
广州好,岭南风景秀。四季繁花无寒冬,新旧八景竞艳俏。城市展新貌。
第五期作品投票已开启
成人组20首,在羊城晚报官方APP羊城派展示投票;中小学生组10首,在微信公众号“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展示投票。
·甘韵仪·
读旧词 探新变
这支岭南画笔 画尽锦绣今昔
金羊网记者 宋昀潇 甘韵仪 实习生 胡淑茵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二高一陈”,将中西绘画之精髓融会贯通,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引得60年前广州市长朱光赋词一首:“广州好,画派创新姿。锦绣岭南收笔底,天风春睡出高师。多少画中诗。”今天这“诗中画”尤见生命之蓬勃与形式之丰富。
近日,岭南画派纪念馆里“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艺术爱好者。
著名书画家陈永锵告诉记者,岭南画派的出现,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辛亥革命后,高剑父等人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人不能沉溺书斋,困厄于象牙之塔,而应走向民间,为人生而艺术。”
“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分为“序章:晚清广东文化与岭南画派的萌发”“从隔山到东瀛:高剑父的求学生涯”“上马杀贼、提笔赋诗”“先声:高剑父与‘新国画’”等板块,共展出中国画、书法、画稿及照片、手稿等珍贵作品、文献150余件,勾画出高剑父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看来,让更多人了解国画、探索国画,将家国情怀注入于此,正是岭南画派发展至今的精神内核。“岭南画派的延续,不在于绘画技法的传承,而在于后世海纳百川吐故纳新,拥有兼纳一切的态度与气度。”
“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画家陈永锵用八字总结他眼中的岭南文化,“岭南画家不会把岭南画派挂在嘴边,而是自然而然抒写心中家国情怀。”
今天羊城,更有青年艺术家们积极探索中国水墨在当代的意义及表达方式。“青年画家利用完全不同于前辈的表达方式来探索水墨可能性和更大空间。比如将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卡通形象、麦当劳元素等等,注入画作之中。”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韦承红说。
佳作选评
望江南·广州好
广州好,
红豆正香盈。
声入虹霓云出岫,
身如翔凤雪回轻。
寰宇叙乡情。
——冯敏仪
(广东粤剧院编剧)
评委点评:此词写粤剧之美,颇擅形容。中间联语,上句写其声,如睹音色;下句写其舞,极其妙曼。
望江南·广州好
广州好,
大海不扬波。
南海神庙千秋在,
西沙航道万轮过。
丝路谱新歌。
——颜亮亨
(黄埔区退休教师)
评委点评:此词两七字句对仗工稳,气象阔大,笔力雄厚,词韵而开诗境,虽非本色,终是见胸襟语。
望江南·广州好
广州好,
非遗美名扬。
南国红豆音绕梁,
广绣醒狮实力强。
粤语最铿锵。
—— 王子聪
(荔湾区詹天佑小学)
评委点评:此词将最有岭南特色的数种物事,用韵语连缀起来,能切“广州好”主题。但单就韵脚而言,第三句宜仄声、不押韵,以增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