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冼村路与兴盛路交界连廊成了摆设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广州拟对全市人行天桥与人行隧道进行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并围绕“步行佳、上下佳、雨行佳、夜行佳、景观佳”的“五佳”要求从近期重点项目中遴选至少两处过街设施开展示范提升设计(详见羊城晚报3月10日A1版报道)。消息一出,引起市民关注。不少街坊向羊城晚报记者反映身边过街设施的不足。记者巡城也发现,一些过街设施正在改进争创“五佳”,但有的过街设施则因管理和规划不善,与“五佳”尚有距离。有市政协委员表示,广州人行过街设施的优化提升十分必要。
优化工程纷复工 缓解过马路痛点
去年年底,越秀区部分人行天桥开启加装电梯工作,以缓解市民过马路需要“爬楼梯”的痛点。记者3月10日回访发现,实施加装电梯的解放北路广东迎宾馆天桥、环市东路建设大马路口天桥、环市东路建设六马路口、东风东路陵园西路口天桥和东风东路福今路口天桥,加装工程已纷纷复工。施工方均称,受疫情影响,电梯加装工作略有延后,目前正想方设法优化施工工序争取尽早完工。
在《广州市人行天桥与人行隧道布局专项规划和优化提升指引招标公告》的附件中,有“轨道交通车站应设置过街通道,兼顾过街及进出站功能”之内容。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线的京溪南方医院站和同和站,所有出口均位于广州大道北马路的同一侧,令乘客无法使用车站内部出口过马路。记者3月10日走访发现,同和站可供乘客前往广州大道北西侧马路的A出口增建工程,也处于复工状态。如该出口增建完成,不仅能满足招标公告附件对轨道交通车站出口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让乘客无需日晒雨淋在路面过马路,达到“雨行佳”的目的。
这些过街设施 还不够“五佳”
广州现存部分过街设施,的确难言“五佳”。
为方面市民逛街购物兼容过街功能,广州在珠江新城兴建了连廊系统,然而个别连廊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记者3月10日在冼村路近兴盛路口看到,一条连廊架设在保利威座和领峰园两座大厦之间,但这条供市民过马路用的连廊,在记者到访时没有任何人使用,反而在连廊下方,行人要通过马路口的斑马线过马路。记者走访发现,尽管地面人行道有连廊入口的指示,但想从保利威座进入连廊,市民需要搭电梯才能上去;记者从领峰园尝试进入连廊时发现,通往连廊的入口被锁住,爬了59级楼梯想使用连廊的市民,和记者一起吃了“闭门羹”。
广州大道北同宝路口天桥因无电梯被街坊嫌弃
为方便市民过街并减少斑马线对行车道的干扰,广州从去年起在广州大道北落实兴建多座人行天桥。记者3月10日走访发现,其中一条加建的广州大道北同宝路天桥已开通,但原设于天桥下方的斑马线暂未撤除,市民过马路大多还是选择走斑马线,几乎没人用天桥。“用天桥过马路太麻烦了。”住在同宝路的卢先生告诉记者,这座新建的天桥没有电梯,走上天桥要“爬”54级楼梯,他更希望保留不用爬楼梯的斑马线。
“能不能定个规定,新建的天桥都要装电梯?”广州市民周先生看到羊城派有关广州天桥的报道后表示,他发现广州个别新建的天桥,完全有空间可加建电梯方便市民过街。他希望像同宝路天桥这种新建的天桥,能够在建设时便同步安装电梯。
声音
对标五佳 仍需努力
“对广州人行过街设施进行优化提升,极具必要性。”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于2018年曾提交“关于广州商业区建空中连廊的建议”提案,增设顶棚、做好电梯维护、增设休憩设施、增设指示、落实管理责任等提议,跟如今广州对人行天桥和人行隧道“五佳”的要求有相似之处。他认为“雨行佳”的要求,符合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步行佳”“上下佳”吻合老龄市民使用需求;“夜行佳”和“景观佳”则可助广州擦亮旅游城市品牌。虽然提案后曾有相关管理部门找过谭国戬了解情况,但根据平日使用体验,谭国戬认为包括珠江新城连廊在内的众多天桥过街设施,与“五佳”仍有距离,特别是需要在增设雨棚和方便市民上下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