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继续防范本土病例零星散发和境外输入病例传播双重风险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举行。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民航局、邮政局有关负责人就目前疫情情况和国际航运等问题作介绍。据了解,我国首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湖北鄂州机场建设项目已经复工,预计明后年投入运行。
境外输入病例传播风险依然较大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截至28日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降至3000例以下,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此外,截至28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3例,来自42个国家,其中数量较多的7个国家占总数的83.4%,引起新一轮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依然较大。米锋表示,当前,要继续防范本土病例零星散发和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双重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
我国首个货运机场或明年投入运行
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发展司一级巡视员任虹在会上透露,湖北鄂州机场建设项目已经复工,该机场是我国第一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
据统计,到2019年末,我国运输机场一共235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在我国还是零。任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在航空货运方面没有专业化航空货运、没有完整航空货运机场的短板,加快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正在建设的湖北鄂州机场是我国第一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按照2030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30万吨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计划,鄂州机场预计2021年底或2022年初能投入运行。
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已接近疫情前水平
在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二级巡视员张清表示,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国际航空货运遇到严峻挑战,民航局挪出许多大型机场高峰时刻,供全货机使用,为货运航班计划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中外航空公司执行货运加班包机,引导闲置客机执行货运航班,着力防范供应链“断链”风险。
“近期,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紧张的情况会得到一定缓解。目前中外航空公司国际全货运航班将增至每周930班,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张清说。
据介绍,截至3月26日,中国民航共计执行防疫物资国际重大运输任务23架次,累计运输物资400多吨,为稳定全球防疫物资供应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多种方式解决快件滞留海外问题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京华在发布会上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邮政局组织邮政快递企业通过境外中转、增加包机、开辟航线等方式努力构建国内和海外的防疫物资寄递运输“绿色通道”。截至目前,顺丰航空公司已增开了到欧洲、印度和美国的航线,执行防疫物资包机210班;邮政航空公司增开了到俄罗斯、比利时的航线,执行防疫物资包机24班,运输邮件4.2万件、292吨。
对于一些国际邮件快件受疫情影响滞留海外的问题,金京华表示,国家邮政局将在万国邮联等多边框架下,会同有关部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行动配合,继续组织业内企业通过增加包机、开辟航线等方式,加强国际航空运力供给,保障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物品的国际运输。同时,还将通过中欧班列、中美快船以及周边国家陆运等多种途径,努力把疫情对跨境寄递物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