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嘢,广州匠丨戏服匠人董惠兰:一针一线展粤韵,三起三落守老店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焕坤 陈秋明 林东苗 发表时间:2020-08-28 09:51
分享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实习生 林东苗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哇,好靓啊!”近日,在广州塔东登塔入口处,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为充满科技感的广州塔添上一分粤韵风情,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围观。这些华服均出自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及其团队之手。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

广州戏服属岭南刺绣服饰之一,随粤剧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而状元坊是自乾隆年间开始有名的戏服一条街。生于60年代的董惠兰,19岁就搬着小板凳坐进状元坊戏服厂当学徒,到如今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董惠兰40年来见证行业兴衰,守着一间百年作坊,推陈出新,绣制一件件精美戏服。8月25日,记者来到状元坊戏服厂对董惠兰进行专访。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改良大汉装,走进广州塔

“七月七日长生殿,一双痴儿女,夜阑私语时……”,走进位于状元坊巷口的状元坊戏服厂,《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唱段便飘入耳中,原来是董惠兰一边低头刺绣一边唱着小曲儿。

状元坊戏服厂不大,保留前店后作坊的形式,一张烫床就占去了作坊的1/3,旁边纵向排列五六台缝纫机,见缝插针摆放着布料、配件、模特架等。董惠兰告诉记者,戏服厂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绣制的戏服行销广东省内外,甚至飘洋过海。

谈起戏服制作工艺,董惠兰眉飞色舞,“一套戏服需要经过设计、画图、放样、开料到绣花、过浆、剪裁、车缝制作等十几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加上盔头、靴鞋、旗帜等道具,纯手工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手推绣(半人工半机械)也需要一至两个月。”

以参与了本月启动的 “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活动、正在广州塔东登塔口展出的两件大汉装为例。董惠兰介绍,大汉装是仿照汉代服饰加以美化的戏服,一般为宫廷贵族所穿,大袖,突显身份高贵,而这一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侣大汉装”是为了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改良制作而成。“唐明皇的大汉装以黄色为主色调,内件用的是织锦绸布,绣有龙、祥云等,广绣手法使其颜色丰富、具有凹凸感,更加立体、逼真。杨贵妃的大汉装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内件用的是织锦金布,以凤和牡丹为主要刺绣图案,为了突出杨贵妃人比花娇之美,采用了牡丹状的渐变粉色超高立领,饰以珍珠。”

董惠兰告诉记者,她们做戏服大多“只此一件”,每一款都会根据舞台效果进行改良,使戏服和戏剧更加相宜。比如考虑到《长恨歌》的演出面向世界各地,董惠兰在设计服装的时候特地减少了地域特色,而是着重在华丽上;外套考虑到演员比较多舞蹈动作,以纱为面料,在上刺绣,看起来通透又轻巧,“很少人会在轻纱上刺绣,因为下针很容易破损,一旦破损,洞口旁的都会撕裂,整件就废了。但用纱做面料,能轻上几磅,跳跃起来整体效果会更加美观。”

行业几起落,坚守百年店

虽然董惠兰的状元坊戏服厂参与了本月启动的 “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活动,但董惠兰坦言,疫情之下戏服厂并不好过,订单少得可怜。然而在采访中,董惠兰常常大笑、挤眉弄眼,充满乐观精神,这与她在这行浸淫40年,并见证了几十年戏服行业兴衰不无关系。

董惠兰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粤剧等文娱活动随着改革开放而兴盛,戏服生意兴隆。自小在状元坊长大的她,看着家家户户制作戏服,也逐渐萌生了以戏服制作为生的想法。“当时可不是你想学就能学,要有师傅看上你,愿意教你才能成为学徒。”1979年,才19岁的董惠兰高中一毕业,就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拎着小板凳坐进状元坊戏服厂,坐着小板凳看了一年,有师傅认为董惠兰有灵性,她这才正式入行。

但逐渐地,随着外来文娱方式的传入,戏服行业也逐渐式微。1995年,状元坊戏服厂面临着解散的危机,董惠兰毅然提出承包戏服厂,“那时我已经在这行十几年了,又年轻气盛,想着与其失业,还不如搏一搏,说不定有转机。”承包了戏服厂的董惠兰大刀阔斧、推陈出新,在传承和发扬戏服工艺基础上,横向经营,承接各类民间表演服饰、道具。随着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制作工艺引起人们的重视,戏服生意逐渐好转。

2015年,因租金翻倍,戏服厂经营困难,欠下30多万的租金。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后,给出多项解困措施,戏服厂得以在租金昂贵、市场萎缩的压力下生存下来。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非遗愈加重视,戏服厂的生意维持得还不错,20%-30%订单来自政府推荐的大型演出项目,40%订单来自中国香港,其余来自庙会、龙舟节等民间活动。然而今年受疫情冲击,各种演出、民间节庆活动都被取消,戏服厂订单几无,还要支付租金和人工,面临的压力甚大。

精美的凤冠

精美的作品

精美的凤冠

广州匠学堂:传统中创新,注入新血液

40年来见证戏服行业“三起三落”,董惠兰依旧对戏服的传承满怀希望。“戏服传承了上百年,不会轻易失传噶。”为了发扬戏服制作技艺,董惠兰在传统的戏服制作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设计了新派的戏服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舞台服装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除了戏服本身的创新,她也很支持用年轻人喜欢的渠道宣传广州戏服。“她一直很支持我去做创新,也会给我很多点子,像做展览、做文创产品、做微缩戏服、开展课程等等。”董惠兰的外甥女何凤婷,也是她一手培养的90后传承人告诉记者。

董惠兰的外甥女何凤婷,也是她一手培养的90后传承人

除了90后何凤婷,戏服厂还入职了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董惠兰表示,广州戏服要传承,最重要的是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手艺的发扬光大不能只靠手艺人,而应该是社会行为,“戏服制作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新人往往头一两年都没有产出,而是学习戏服种类、名称等知识,戏服厂基本是付费培养新人,希望政府能够考虑为培养传人提供资金补助,降低传承成本。同时,只靠一间厂培养效率是很低的,如果能够支持戏服制作技艺学习进学校,也能扩大广州戏服接班人范围。”

编辑:木青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观致7正式开启预售 10.98万-16.18万元

  • 广汽本田第四代飞度广州站上市 售价8.18万起 2020-08-27
  • 特斯拉拼多多“交战” 谁动了谁的“奶酪” 2020-08-26
  • 脱贫攻坚与送惠下乡 广汽本田的惠民“双结合”这样做 2020-08-26
  • 荣威i6 MAX配置曝光 共两种车型搭载3㎡天幕 2020-08-26
  • 定位为A级轿车 吉利PREFACE内饰曝光 2020-08-25
  • 红旗H9正式上市 售价30.98-53.98万元 2020-08-24
  • 五菱凯捷实拍图曝光 外观典雅大气 2020-08-24
  • 全系标配四驱 比亚迪汉DM到店 2020-08-24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京东上榜5年排名提升264位

  • 排队领证热化了妆?京东为你现场提供“美丽升级服务” 2020-08-25
  • Zepp E智能手表今日开售,用弧线设计尽显腕间优雅 2020-08-25
  • 出圈之作?看TCL 5G 8K智屏如何定义5G生活 2020-08-20
  • App上的隐私贩卖:10元就能窥探别人卧室 微型摄像头月销上万 2020-08-20
  • 翼信科技7周年发布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科技互联的美好 2020-08-19
  • 聚焦生活数字化,e省宝助力商家转型社交AI智慧新门店 2020-08-19
  • 360智慧商业全国营销伙伴峰会广州站打响,强势助力中小企业再增长 2020-08-19
  • 京东健康家庭医生发布:随时享受7*24小时全天候照护 2020-08-18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30台好戏“云端”亮相

  • 《发现香云纱》即将出版 一本挖掘南沙榄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的匠心之作 2020-08-24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2020-08-22
  • 一本值得党员一读的书 2020-08-14
  • 胡旋舞石刻墓门:记录了一段很炫的舞蹈 2020-08-10
  • 燔炮爇炙十八般厨艺,看古人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2020-08-10
  • 文艺作品聚焦脱贫攻坚: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 2020-08-10
  • 第五届海丝艺术节首演 赵聪领衔演绎“最美时光” 2020-08-10
  • 四季中国·立秋 2020-08-07

打造节约型广东餐饮,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浪漫“床铺” 南极洲海豹躺心形冰块上休息
  • 美国加州山火延烧至红杉林 部分树龄超2000年
  • 浙江长兴:开蒙启智 书写人生第一课
  • 美国休斯敦民众采购物资 应对飓风灾害
  • 深圳欢乐港湾繁星音乐节开幕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纽约商业
  • 山西运城:中条山现壮美云海
  • 黑龙江垦区:“龙口夺粮”抢收忙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揭牌 首届高一招生320人
2020-08-28 06:59:12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务服务创新合作示范点南沙挂牌
2020-08-28 06:59:12
广州中职学校统一录取结束 今年录取22155人
2020-08-28 06:59:12
广东将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2020-08-28 06:29:00
广东预计年底可实现生猪复产目标任务
2020-08-28 06:29:0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好嘢,广州匠丨戏服匠人董惠兰:一针一线展粤韵,三起三落守老店
金羊网  作者:李焕坤 陈秋明 林东苗  2020-08-28
广州戏服属岭南刺绣服饰之一,随粤剧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而状元坊是自乾隆年间开始有名的戏服一条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实习生 林东苗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哇,好靓啊!”近日,在广州塔东登塔入口处,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为充满科技感的广州塔添上一分粤韵风情,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围观。这些华服均出自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及其团队之手。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

广州戏服属岭南刺绣服饰之一,随粤剧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而状元坊是自乾隆年间开始有名的戏服一条街。生于60年代的董惠兰,19岁就搬着小板凳坐进状元坊戏服厂当学徒,到如今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董惠兰40年来见证行业兴衰,守着一间百年作坊,推陈出新,绣制一件件精美戏服。8月25日,记者来到状元坊戏服厂对董惠兰进行专访。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改良大汉装,走进广州塔

“七月七日长生殿,一双痴儿女,夜阑私语时……”,走进位于状元坊巷口的状元坊戏服厂,《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唱段便飘入耳中,原来是董惠兰一边低头刺绣一边唱着小曲儿。

状元坊戏服厂不大,保留前店后作坊的形式,一张烫床就占去了作坊的1/3,旁边纵向排列五六台缝纫机,见缝插针摆放着布料、配件、模特架等。董惠兰告诉记者,戏服厂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绣制的戏服行销广东省内外,甚至飘洋过海。

谈起戏服制作工艺,董惠兰眉飞色舞,“一套戏服需要经过设计、画图、放样、开料到绣花、过浆、剪裁、车缝制作等十几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加上盔头、靴鞋、旗帜等道具,纯手工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手推绣(半人工半机械)也需要一至两个月。”

以参与了本月启动的 “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活动、正在广州塔东登塔口展出的两件大汉装为例。董惠兰介绍,大汉装是仿照汉代服饰加以美化的戏服,一般为宫廷贵族所穿,大袖,突显身份高贵,而这一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侣大汉装”是为了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改良制作而成。“唐明皇的大汉装以黄色为主色调,内件用的是织锦绸布,绣有龙、祥云等,广绣手法使其颜色丰富、具有凹凸感,更加立体、逼真。杨贵妃的大汉装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内件用的是织锦金布,以凤和牡丹为主要刺绣图案,为了突出杨贵妃人比花娇之美,采用了牡丹状的渐变粉色超高立领,饰以珍珠。”

董惠兰告诉记者,她们做戏服大多“只此一件”,每一款都会根据舞台效果进行改良,使戏服和戏剧更加相宜。比如考虑到《长恨歌》的演出面向世界各地,董惠兰在设计服装的时候特地减少了地域特色,而是着重在华丽上;外套考虑到演员比较多舞蹈动作,以纱为面料,在上刺绣,看起来通透又轻巧,“很少人会在轻纱上刺绣,因为下针很容易破损,一旦破损,洞口旁的都会撕裂,整件就废了。但用纱做面料,能轻上几磅,跳跃起来整体效果会更加美观。”

行业几起落,坚守百年店

虽然董惠兰的状元坊戏服厂参与了本月启动的 “岭南之窗”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活动,但董惠兰坦言,疫情之下戏服厂并不好过,订单少得可怜。然而在采访中,董惠兰常常大笑、挤眉弄眼,充满乐观精神,这与她在这行浸淫40年,并见证了几十年戏服行业兴衰不无关系。

董惠兰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粤剧等文娱活动随着改革开放而兴盛,戏服生意兴隆。自小在状元坊长大的她,看着家家户户制作戏服,也逐渐萌生了以戏服制作为生的想法。“当时可不是你想学就能学,要有师傅看上你,愿意教你才能成为学徒。”1979年,才19岁的董惠兰高中一毕业,就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拎着小板凳坐进状元坊戏服厂,坐着小板凳看了一年,有师傅认为董惠兰有灵性,她这才正式入行。

但逐渐地,随着外来文娱方式的传入,戏服行业也逐渐式微。1995年,状元坊戏服厂面临着解散的危机,董惠兰毅然提出承包戏服厂,“那时我已经在这行十几年了,又年轻气盛,想着与其失业,还不如搏一搏,说不定有转机。”承包了戏服厂的董惠兰大刀阔斧、推陈出新,在传承和发扬戏服工艺基础上,横向经营,承接各类民间表演服饰、道具。随着广州戏服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制作工艺引起人们的重视,戏服生意逐渐好转。

2015年,因租金翻倍,戏服厂经营困难,欠下30多万的租金。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后,给出多项解困措施,戏服厂得以在租金昂贵、市场萎缩的压力下生存下来。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一件件华服流光溢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非遗愈加重视,戏服厂的生意维持得还不错,20%-30%订单来自政府推荐的大型演出项目,40%订单来自中国香港,其余来自庙会、龙舟节等民间活动。然而今年受疫情冲击,各种演出、民间节庆活动都被取消,戏服厂订单几无,还要支付租金和人工,面临的压力甚大。

精美的凤冠

精美的作品

精美的凤冠

广州匠学堂:传统中创新,注入新血液

40年来见证戏服行业“三起三落”,董惠兰依旧对戏服的传承满怀希望。“戏服传承了上百年,不会轻易失传噶。”为了发扬戏服制作技艺,董惠兰在传统的戏服制作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设计了新派的戏服及各种不同类型的舞台服装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除了戏服本身的创新,她也很支持用年轻人喜欢的渠道宣传广州戏服。“她一直很支持我去做创新,也会给我很多点子,像做展览、做文创产品、做微缩戏服、开展课程等等。”董惠兰的外甥女何凤婷,也是她一手培养的90后传承人告诉记者。

董惠兰的外甥女何凤婷,也是她一手培养的90后传承人

除了90后何凤婷,戏服厂还入职了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董惠兰表示,广州戏服要传承,最重要的是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手艺的发扬光大不能只靠手艺人,而应该是社会行为,“戏服制作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新人往往头一两年都没有产出,而是学习戏服种类、名称等知识,戏服厂基本是付费培养新人,希望政府能够考虑为培养传人提供资金补助,降低传承成本。同时,只靠一间厂培养效率是很低的,如果能够支持戏服制作技艺学习进学校,也能扩大广州戏服接班人范围。”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工作纪实
20:47
图解:谋篇“十四五”,习近平这8个比喻蕴含深意
20:47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向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式致贺信
21:08
入境广州司机原则上当天返回 如过夜须入住指定酒店
08:20
指标向无车家庭倾斜? 广州政策调整迫切性不强!
08:19
111天!全球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新冠患者出院
08:19
教育部: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 防疫不松懈也不宜过度
08:19
广州南沙四所新建公办学校启用 增加学位1万多个
08:18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三模盾构机在广州完成组装
08:18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税务服务创新合作示范点南沙挂牌
08:1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