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城指导学生焊接 姜雪媛 摄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孙璇
执行统筹:林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船体焊接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再到“国宝级”焊匠,陈庆城用实际行动证明,一把焊枪也能成就大国工匠。
9月29日,广东省人社厅组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和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的师生代表组成技能青年团,来到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与国宝级焊接大师陈庆城面对面交流。陈庆城分享了他从基层技工一步步做到焊接特级技师的成长经历,勉励技工们要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小小的技工也能实现大大的梦想。
“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
“相信技能会改变命运。”这是陈庆城多次对技工学子说的话。在参观大师工作室时,陈庆城以自己为例,对学子们讲述了学艺的故事。
1993年6月,陈庆城中学即将毕业。他认为做一名技术工人,靠技术吃饭,靠劳动致富,比干什么都实在。于是,陈庆城便毅然地在他人生的第一份志愿书上写上了“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船舶焊接专业”。1996年,陈庆城技校毕业进入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从此与焊接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看陈庆城现在把工作做得如鱼得水,最初的奋斗史也饱含辛酸泪。比如,一开始学电焊的时候,手臂会被火花烫伤,皮肤也常因紫外线或电弧光照射到而发红甚至脱皮。陈庆城想过退缩。但出身农村的他家庭条件困难,他琢磨着,有一项技能傍身总是好的。凭着对“技能改变命运”的坚信,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终于成为令人尊敬的行业佼佼者。这一坚持,就是20余年。
革新技术让焊工“轻松点”
经过日复一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陈庆城在技术上进步非常快。2012年,陈庆城更是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广州“国宝级”焊匠。201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陈庆城说:“我深知道电焊工的辛苦,所以我一直希望让焊工们能‘轻松点’”。为了提高效率,陈庆城不断推动工艺技术革新,逐步改变电焊工的现状,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大家焊接的垂直气垫焊质量很快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效率比过去翻了几倍。紧接着他又先后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船体大合拢焊缝二氧化碳焊X光拍片合格率的绝活,并率先提出将垂直气电焊技术应用于壁墩和BG段内壳板及双层底部内的壁板结构立对接区域焊接,大大地降低了焊工和打磨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公司每年节约焊材成本和劳务费数百万元。
“万吨大船离不开基层工匠”
在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的船坞里,陈庆城对着正在建造的船舶对技工学子们说道:“万吨大船离不开基层工匠的双手,平凡个人也能为海洋强国梦做出贡献。将个人命运和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从中获得光荣感和使命感是无法比拟的。”
陈庆城得知前来参观的学子中有不少是学习焊工专业的,便现场教学、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
陈庆城表示,只要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懈钻研不断创新,即使是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出圈”。他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好技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素质发展贡献力量。